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八

检讨吴任臣撰

吴八

列传

冯铎 朱瑾

李承嗣【子禅】 彭彦章

冯铎泗州涟水人也善骑射侃侃若儒者与里人张雄同为武宁军偏将并见疑于节度使时溥二人惧祸乃合兵三百渡江壁白下取苏州据之稍稍啸会战舰千余兵五万乃自号天成军镇海节度使周宝之败奔常州闻高骈将徐约兵锐甚诱使击雄与之苏州雄与铎匿众海中使别将赵晖据上元资以舟械宝兵散多降晖众至数万雄即以上元为西州欲治台城为府旌旗衣服僣拟王者太祖围扬州毕师铎厚赍宝币以防雄与连和雄率军浮海屯东塘时秦彦在扬州以仆射告身授雄又以尚书告身授铎已而不战解兵归晖数剽江道雄击杀之坑其众自屯上元大顺初唐以上元为升州诏授雄刺史未几卒雄善驭众人多思之为立庙景福二年铎代为刺史干宁二年举州附太祖久之表授武宁军节度使铎外虽纳好然倚兵舰完利谋取润州遣客尚公廼进说太祖太祖不从会大将田頵在宣州募工治舰隂图铎铎介宣扬之间益内疑不自安而州数有怪大风发屋巨木飞舞州人骇曰州且易主矣师铎乃帅军南向以袭頵頵逆战于曷山铎大败收残士欲入海太祖惧复振遣人迎犒东塘好谓曰胜负用兵常事也今众尚彊一战之衂何苦自弃海岛吾府虽隘足容君使将吏各得其所若欲扬州我且让公铎举军尽哭太祖从十余人摇飞舻常服不持兵入其军执手慰勉遂以铎归表为淮南节度副使铎由是不复叛

朱瑾宋州下邑人唐天平节度使宣之从父弟也瑾少从宣居郓州补军校倜傥有大志兖州节度使齐克让爱其为人以女妻之瑾行亲迎乃选壮士为舆夫伏兵于舆中夜至兖兵发遂禽克让自称留后唐僖宗即拜瑾泰宁军节度使瑾与宣已破秦宗权于汴州朱全忠责瑾诱宣武军卒以归遣朱珍攻瑾取曹州又攻濮州而全忠自攻宣于郓瑾兄弟往来相救凡十余年大小数十战与全忠屡相胜败全忠得宣将贺瓌何怀宝及瑾兄琼乃将琼等至兖城下告瑾曰汝兄败矣今琼等已降不如蚤自归瑾伪曰诺乃遣牙将胡规持书币诣军门请降全忠悦自就延寿门与瑾语瑾曰愿得琼来送符印全忠信之遣客将刘捍送琼至瑾伏壮士董怀进桥下单骑迎琼挥手语捍曰请琼独来琼前怀进突出禽之遂闭门责琼先降斩之掷其首城外【琼江南野史作琪今从五代史】全忠度不可下遂留兵围之而去瑾婴城自守而宣亦败于郓州乃乞师于河东河东将李承嗣史俨以骑兵五千救之全忠已破宣还急趣兖瑾城中食尽与承嗣等掠食丰沛间汴兵奄至瑾将康怀贞等以城降瑾引麾下兵走沂州沂州刺史尹处宾不纳次走海州汴兵急追之遂同承嗣俨奔太祖淮南人壮之呼其小字为朱愍哥太祖闻瑾来大喜逆之高邮解玉带赠之表瑾领武宁军节度使以为行军副使而瑾妻竟为全忠所得后为尼时我兵多淮人淮人轻弱不任战得瑾劲骑而兵益振是嵗汴将葛从周厐师古攻寿州太祖用瑾大破其兵于清口斩师古累表瑾行营副都统领平卢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薨烈祖及高祖相继立皆年少徐温与其子知训专政畏瑾欲除之瑾亦时时谋杀知训常以月旦遣爱妾候知训知训强通之妾归自诉瑾殊不平屡劝高祖诛徐氏以去国患高祖不能为既而知训恶瑾位加已上以泗州建静淮军出瑾为节度使瑾益恨之将行召之夜饮明日知训过瑾谢瑾复置酒自捧觞命宠妓以歌侑酒且献所爱马为寿知训喜瑾延之升堂呼其妻出拜知训方答拜瑾以笏击踣之伏兵自户突出杀之初瑾以二恶马系庭中知训入而释马使相踶鸣故外人莫闻其变瑾携其首驰示高祖曰今日为吴除患矣高祖惧以衣掩面曰舅自为之【瑾与太祖朱夫人同姓故呼为舅】此事非吾敢知遽起入内瑾忿然曰婢子不足与成大事以知训首击柱提劒而出府门已阖因逾垣折其足瑾顾路穷大呼曰吾为万人去害而一身死之遂自刎徐知诰在润州闻乱以兵趣广陵族瑾家瑾妻陶氏临刑而泣其妾曰何为泣乎今行见公矣陶氏收泪欣然就戮闻者哀之陶故浔阳公雅之女也瑾名重江淮人畏之其死也尸之广陵北门路人私共瘗之是时民多病疟皆取其坟上土以水服之云病輙愈更易新土渐成高坟徐温等恶之发其尸投于雷公塘后温病梦瑾挽弓射之温惧网其骨葬塘侧立祠其上先是瑾常患疽医工视之色惧瑾曰但理之吾非以病死者于是果然卒年五十二【韵府云瑾兵黥双鴈于颊号鴈子都】

李承嗣鴈门人故河东骁将也为汴兵所逼同史俨从朱瑾南奔太祖署为淮南行军副使是时汴将葛从周屯寿州厐师古营清口侵淮淮人大恐太祖欲先趣寿州承嗣言不如先向清口师古败从周自走此制敌之上防也已而果如所料太祖置酒高会赏承嗣钱万缗表领镇海军节度使天复二年太祖引兵攻汴以承嗣权知淮南军府事境内无扰承嗣之力也高祖时改淮南行军副使参预军府之事已出为楚州刺史太祖待承嗣及俨甚厚第舎姬妾咸择其尤者赐之故二人为太祖父子尽力屡立功竟先后死不复归俨累官滁州刺史承嗣常与淮南副使陆洎友善天祐二年九月承嗣过洎洎因言夕梦骑兵召至一大府署曰阳明府入门趣阶下一紫衣秉笏取书宣云洎三世为人慈孝可阳明府侍郎判九州都监事来岁季秋十有七日莅任随遣骑送归明年九月承嗣复诣洎曰君比当上事何无恙也洎曰府中已办诘朝当行承嗣曰吾素以长者重君今无乃近妄乎洎曰惟君与我有缘它日必当卜隣承嗣嘿然去俄而洎卒葬于茱萸湾后数年承嗣葬于洎墓之北其言遂騐

禅承嗣少子也和雅练达有父风居广陵宣平里中一日昼寝庭前有白蝙蝠绕庭而飞家童軰以帚扑之不能中久之出户外忽不见是年禅妻卒輀车出入之路即飞翔所至处也人咸异之

彭彦章庐陵人吉州刺史玕之弟也天祐初彦章为袁州刺史与抚州危全讽等连兵攻洪州大将周本既击败全讽遂乘胜攻袁州执彦章以归高祖署为百胜军使武义元年吴越兵自东洲入冦命彦章与禆将陈汾拒之已而战浪山江彦章师败绩汾拥兵不之救彦章死焉高祖为诛汾籍没家赀命以其半赐彦章家禀其妻子终身

李俨 赵匡凝钟匡时雷彦恭谭全播

李俨唐宰相张濬少子也初名休一名播仕昭宗起家校书郎歴官左金吾将军天复二年赐今姓名以为江淮宣谕使赍御札自巫峡间道潜行拜太祖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进爵吴王以讨朱全忠已而全忠克凤翔又杀濬于长水俨遂留广陵不敢归俨在广陵太祖甚尊崇之待以王人之礼始至时太祖建制敕院凡国有封拜輙先告于俨然后下太祖即世诸将复诣俨承制授烈祖为农郡王久之贫困无所依寓居海陵颇与朱瑾交好徐知训之死也徐温疑俨通谋遂被杀国人寃之【按九国志云李俨本左仆射张濬之少子名播起家校书郎昭宗赐其姓名来使欲征兵复讐行密与全忠书云选张述于谏省俾衔命于敝藩授秩执金赐编属籍李昊蜀书张格传云弟休仕唐为御史奉使扬州闻长水之祸改姓名曰李俨今以九国志为允】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事秦宗权为申州刺史宗权反德諲攻下襄阳已而以山南东道七州降朱全忠全忠表为行营副都统河阳保义义昌三节度行军司马会其兵以攻蔡破之德諲功多未几卒匡凝因自立时成汭死雷彦防袭取荆南匡凝遣其弟匡明逐彦防全忠表匡凝荆襄节度使以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衰藩镇不复奉朝廷独匡凝兄弟贡赋不絶匡凝为人气貌甚伟性方严喜自修饰颇好学问聚书数千卷为政有威惠汴人攻兖州朱瑾求救于河东河东将李承嗣史俨将兵救瑾瑾败与承嗣等俱南奔晋王李克用遣人以书币假道于匡凝来聘求归承嗣等晋王使者为汴人所得全忠大怒是时汴兵已破兖州遣氏叔琮康怀贞等攻匡凝叔琮取泌随二州怀贞取邓州匡凝惧请盟乃止全忠已弑昭宗将谋代唐畏匡凝兄弟不从遣使告之匡凝对使者流涕答曰受唐恩深不敢妄有它志全忠遣杨师厚攻之而自以兵殿汉北匡凝战败以轻舟奔太祖师厚进攻荆南匡明遂奔于蜀匡凝至广陵太祖见之戏曰君在镇时轻车重马岁输于梁今败乃归我乎匡凝曰仆世为唐臣岁时职贡非输贼也今以不从贼之故力屈归公惟公生死之耳太祖厚遇之及太祖薨烈祖稍不礼之烈祖方宴食青梅匡凝顾烈祖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倨慢迁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匡明卒于蜀

钟匡时洪州高安人父传为镇南军节度使会危全讽韩师德等分据诸州传皆不能节度以兵攻之稍听命独全讽守抚州不可下乃自率兵攻其城城中夜火起诸将请急攻之传曰吾闻君子不迫人之危乃扫地祭天向城再拜祝曰全讽不降非民之罪愿天止火全讽闻之明日乃亦听命请以女妻匡时传居江西三十余年累官太保中书令封南平王天祐三年传卒匡时自称留后请命于唐全讽曰听钟郎为节度三年吾将自为之已而传养子延规与匡时争立乞兵烈祖烈祖遣秦裴等攻匡时匡时败被执归于广陵未几全讽起兵江西谋复钟氏故地全讽为大将周本所败江西遂入于竟内

雷彦恭武贞节度使满之子也满据朗州引沅水堑其城上为长桥为不可攻之计又凿深池府中客有过者召宴池上指池水曰蛟龙水怪皆窟于此葢水府也酒酣取坐上器掷池中因裸而入取其器嬉水上久之乃出治衣复坐意气自若其无頼剽掠固天性然也天祐初满卒彦恭嗣为节度使附于太祖亦常攻刼为荆湖患已而楚王马殷发兵攻彦恭彦恭恃堑为阻逾年不能破五年夏楚兵陷朗州彦恭以轻舟来奔高祖以为淮南节度副使楚人禽其弟彦雄等十人送梁斩于汴市澧朗遂入于楚彦恭后卒广陵

谭全播南康人也常与同邑卢光稠雅相爱光稠状貌雄伟无它材能而全播勇敢有识畧然独竒光稠为人唐末羣盗起南方全播谓光稠曰天下汹汹此真吾等之时无徒守此贫贱为也乃相与聚兵为盗众推全播为主全播曰诸军徒为贼乎而欲成功也若欲成功当得良帅卢公堂堂真君等主也众阳诺之全播怒防劒击木三斩之曰不从吾令者如此木众惧乃立光稠为帅是时王潮攻陷岭南全播攻潮取其防韶二州又遣光稠弟光睦攻潮州光睦好勇而轻进全播戒其持重不听度其必败乃为竒兵伏其归路光睦果败走潮人追之全播以伏兵邀击大败之遂取潮州是时刘隐起南海击走光睦以兵数万攻韶州光稠大惧谓全播曰防韶皆公取之今日非公不能守也全播曰吾知刘隐易与尔乃选精兵万人伏山谷中阳治战地于城南告隐战期以老弱五千挑战战酣伪北隐急追之伏兵发隐遂大败光稠第战功全播悉推诸将光稠心益贤之天祐六年光稠来附于高祖亦以防韶二州请命于梁梁太祖为置百胜军以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又建镇南军以为留后未几光稠病以符印属全播全播不受光稠卒全播立其子延昌而事之延昌好游猎其将黎球闭门拒延昌延昌见杀球因谋杀全播全播惧称疾不出已而梁拜球防御使球暴病死其将李彦图自立全播益惧遂称疾笃杜门自絶彦图疑之使人觇其动静全播阳为病剧状以自免彦图死州人相率诣全播第叩门请之全播乃起遣使请命于梁拜防御使全播治防州七年有善政高祖遣刘信攻破防州获全播于雩都遂以之归广陵命为右威卫将军领百胜军节度使未几卒年八十五

猜你喜欢
  志第五 地理下(青州 徐州 荆州 扬州 交州 广州)·房玄龄
  魏本纪第二·李延寿
  第一百四十九回 救后路衡山失守 争关余外使惊惶·蔡东藩
  ○四春琐谭五则·许指严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九·项笃寿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纪昀
  一三○二 江西巡抚何裕城奏覆查办违禁书籍并缮书目清单进呈折(附清单一)·佚名
  王毛仲传·欧阳修
  叶颙传·脱脱
  卷十二·佚名
  卷四十五·雍正
  卷五十四·宋敏求
  卷四十四·佚名
  卷87·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三·彭定求

        卷93_1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卢藏用   上月重阳满,中天万乘来。萸依佩里发,菊向酒边开。   圣泽烟云动,宸文象纬回。小臣无以答,愿奉亿千杯。   卷93_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卢藏用

  • 程梅斋·唐圭璋

      西江月   赠造浮桥匠者簇   刻木工夫最巧,舆梁底事尤精。玉虹饮水映波明。彼此往来利济。   真个作家手段,从今名播寰瀛。人从鳌背获安行。镇作城南景致。

  • 陈达叟·唐圭璋

      达叟,宋末人。   更漏子   妾倚门,君上马。残月晓星犹挂。眉黛敛,泪珠凝。别离多少情。   翠翘横,云鬓乱。复入绮衾犹暖。人独自,枕成双。争教不断肠。   菩萨蛮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

  • 王元和·隋树森

    王元和,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越调】小桃红 题情 暗思金屋合春娇,是那一点花星照也。向这欢娱中深埋了祸根苗,我一从见了那个妖娆,人便和咱燕莺期,凤鸾交,鸳鸯侣,只引的蜂蝶儿闹也。恨不的折损柔条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西南蛮·刘昫

    ○林邑 婆利 盘盘 真腊 陀洹 诃陵 堕和罗 堕婆登 东谢蛮 西赵蛮 牂牁蛮 南平獠 东女国 南诏蛮 骠国 林邑国,汉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余里。其国延袤数千里,北与皛州接。地气冬温,不识冰雪,常多雾雨。其王

  •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赵尔巽

      谭泰何洛会锡图库博尔辉冷僧机   谭泰,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扬古利从弟也。初授牛录额真。天聪八年,擢巴牙喇章京,与固山额真图尔格分统左右翼兵,略锦州。还从太宗伐明,自上方堡毁边墙以入,败明兵,克保安州。擢巴牙喇

  •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蔡东藩

      却说石虎还至中途,遇着燕兵追来。燕将叫作慕容恪,乃是慕容廆的第四子。恪为皝妾高氏所生,高氏无宠,恪亦失爱。及恪年十五,容貌雄毅,谋虑精详,皝始目为奇童,授以孙吴兵法,至是统兵追虎,部下不过二千骑,却击败赵兵十余万人。

  • 卷之四十·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八月朔。壬申。谕军机大臣等、御史松廷奏、文庙典礼至重。请旨交议一摺。着礼部会同估修大臣妥议具奏。现月  ○又谕、邮传部会奏、川汉路蝱滟戋。拟请援案穴垣通过一摺。着依议。现月  ○又谕

  • 安帝纪·房玄龄

    安皇帝名叫司马德宗,字德宗,孝武帝的大儿子。太元十二年(387)八月十八日,立为皇太子。太元二十一年(396)九月二十日,孝武帝死。二十一日,太子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二十三日,任司徒、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太傅,代理政事。十月初四

  • 卷四十一·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一襄公十有七年春王二月庚午邾子牼卒【牼公羊谷梁作瞷】去年晋执以归此书卒者盖晋寻释之不书其归不告也宋人伐陈【左传】十七年春宋庄朝伐陈获司徒卬卑宋也【司徒卬陈大夫卑宋不设偹】

  • 卷五百二·佚名

    △第三分现窣堵波品第五之三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为方便。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流布。或有书写众宝严饰。复持种

  • 上一下·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下上卷首题委如前释。今总分对略为四别。初约能所上三字律题是所宗。下七字钞题是能宗。又律题中四分属能集。律是所集。钞题中删补行三字是能。繁阙事三字为所。又钞字是能行事属所。二约通别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一之上·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天台山修禅寺顗禅师。于都讲说禅法。大庄严寺沙门法慎记。预听学辄依说采记。法门深广难可委悉。若取具足。有三十卷。今略出前卷要用。流通此本。于天台更得治改前诸同学所

  • 缁门崇行录·祩宏

    古杭云栖寺沙门 袾宏 辑△清素之行第一不作斋会刘宋僧旻。七岁出家。以经义宗海内。号旻法师。修缮寺宇。造设经像。放生布施。未尝倦废。或问。和尚所修功德多矣。不闻建大斋会。恐福事未圆。旻曰。大斋难得尽理。

  • 无能子·佚名

    三卷,唐末隐士撰。据序称,无能子博学寡欲,长于性命之学,因避兵火,居无定处。光启三年,写成《无能子》,编者得之,析为三十四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书皆有著录,只是篇目

  • 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

  • 喜讯·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作,载《文学》1934年2卷4号。写贫苦农民拔老爹盼望外出的儿子岛西出人头地、衣锦荣归,但最后得到的却是他被捕入狱的不祥消息,从侧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作品以反语命题,意在暗喻:在反动派

  • 怡山礼佛发愿文略释·书玉

    一卷,清书玉略释并序跋,有事义(依驹本印)。 盖谓勤求佛道要须立愿为先。广度众生。必以发心为首。心发。则众生可度。愿立。则佛道堪成。二者兼之。尽善尽美。故从上佛祖。一切圣贤。未有不发誓愿。勤修行业。而能成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