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五五

听政

【宋会要】

请听政御殿。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昭宪皇太后崩。五日,宰臣范质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三上表固请,诏允。九日,始见百官于殿门。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太宗即位。二十三日,宰臣薛居正等上表请听政,诏答不允。二十四日,成服于万岁殿,居正前跪奏固请,可之。即日移御长春殿听政, 臣皆丧服就列。

太宗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宗崩,真宗即位。四月二日,宰臣吕端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三上表,诏允。四日,御崇政殿之西序,群臣入谒,帝号恸以见,辅臣以次奏事。十四日,端等复请御(政)[正]殿,三上表,始允。五月三日,御崇政殿视朝,还御后殿阅事如常仪。

真宗景德元年三月十五日,明德皇太后崩。十七日,宰臣李沆等上表请听政,不允。十九日,再上表。二十一日,沆等诣万安宫门请对,帝号泣见之。沆曰:「军国事繁,不可暂旷,愿以天下为念,早俞众恳。」于是继上四表,犹不许。沆等复请对,言西北边屯重兵,机务不可暂滞。帝曰:「梓宫在殡,四方之事各有司存,所请听政,朕情所未忍。」沆等瞻仰圣颜,毁瘠至甚,因退复上言曰:「伏以先后升遐,宸衷哀慕,痛深创(讵)〔〕,擗(拥)[踊]伤摧,殆此弥旬,茕然在疚。虽三日听政,备遗诰以丁宁,四表叫阍,罄群情之恳祷,而诏旨敦谕,(刑)[形]于未忍,朝野惶骇,不知所图。窃以机务至繁,不可暂旷;治命至重,不可辄违。况自先后圣体弗康,载离寒暑,陛下衣不解带,药必先尝,躬祷神祇, 走群望,亲(后)[候]安否,(至日)[日至]清光。则长乐如在之灵,实歆孝德;有司各扬之职,不紊官常。所系非轻,期于得请。」沆等又上奏曰:「伏奉诏谕,誓守哀制。陛下宅忧过礼,中外不遑。窃以历代礼文,三日听政,盖于便座视事,俟易月始御前殿,以示变礼之渐。今候易月,方允听政,便升前殿,即废便座视事之仪;更于便殿视朝,缘服制已终,无此典礼。伏望节哀顺变,俯就礼文,庶安群心,免滞机务。」沆等复诣宫门求见,告以边事军机,深虑有所旷阙。帝泣谓沆曰:「勉依卿等所请,有军国急务,即于便殿商量。」 寝门。或常膳之载加,然乃御食;虽中夕而屡起,靡敢宁居。动静承颜,勤劳不匮,天子之孝,载籍所无。及兹上仙,追怀罔极,无穷永感,谅闇不言。臣等获造倚庐,面陈至恳。愿以宗社为念,少抑哀怀;望遵顾命之文,俯亲庶政。而易月之制,圣情誓守于几筵;宅忧以来,天颜殆至于栾棘。臣等兢惶屏息,不敢仰视。伏望循祖宗之旧典,禀母后之遗言,节哀顺变,式 前经,垂拱响明,躬决庶务,以天下为大计,俾群臣

二十四日,帝杖绖御万安宫西偏对辅臣。翌日,有司设幄于崇政殿廊,帝去杖绖,服缞裳,近臣扶(节)[即]御座,哀恸左右。

沆等跪奏:「陛下毁瘠过甚,伏望割哀强食,以为宗庙社稷,臣等不胜大愿。」

四月七日,始御崇政殿听政。九日,(郡)[群]臣复请御正殿。三上表,始允。

四年四月十六日,庄穆皇后崩,诏崇文院讨寻皇帝视事故事。检讨杜镐言:「 观载籍,历代皇后上仙,无群臣〔请〕听政表,即皇帝无不视事之文明矣。又唐德宗明德皇后以贞元二年十一月丁酉上仙,壬寅成服之日,宣抚军节度使刘元佐、幽州行营节度使曲环、鄂岳观察使卢玄卿来朝,诣延英门谒见。窃详自丁酉至壬寅六日,已接见藩臣,明是服内听政,其延英是便座。欲望皇帝依辍朝例,前殿不座,便殿视事如仪。」诏太常礼院详定以闻。礼院上言:「历代无服内不视事之文,欲请如镐所(义)[议],视事便殿,俟释服后即复常仪。其攒殡及释服日皆不视事。」从之。

真宗干兴元年二月十九日,真宗崩,仁宗即位。二十一日,宰臣丁谓等上表请听政,不允。二十二日,诣内东门拜表,请皇太后依遗制处分军国事,不许。二十三日,皇帝表三上,诏允。二十四日,皇太后表三上,批答宜许。二十五日,皇帝听政于崇政殿之西庑下,有司设御座,垂帘,帘幕皆用缟素。中书门下、文武百僚、诸军将校于殿门外立班。帝自宫中缞服,去杖绖,服布襕衫、腰绖、斜巾垂帽,号恸而出。侍臣扶侍升御座,通事舍人引百僚入至殿庭,西向合班。俟帘卷,百僚再拜,宰臣班首奏圣(宫)[躬]万福,随拜三呼万岁。班首出并少前,跪奏称:「臣某等言,请皇帝听政。」复位,宣徽使承旨称制可,百僚再拜,随拜三呼万岁。班退,宰臣等升殿奏事,军头司引呈杂公事,并如旧仪。是日,宫中设祭大行皇帝,而后赴听政。三月四日,谓等复请御正殿。三(日)[上]表,始允。二十一日,御崇政殿。

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九日,章献明肃皇太后崩。四月二日,宰臣吕夷简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五上表固请,诏允。十三日,听政于崇政殿之西厢。十六日,夷简等复请御正殿。表三上,始允。二十日,御紫宸殿。

嘉佑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仁宗崩,英宗即位。四月五日,宰臣韩琦等上表请听政,不允。表三上。初,帝欲命琦摄冢宰,躬行谅闇三年之礼,执政皆以为不可,乃止。

八日,诏曰:「朕承大行之遗命,嗣列圣之丕基。践祚之初,衔哀罔极,遂罹疾恙,未获痊和,而机政之繁,裁决或壅。皇太后母仪天下,子育朕躬,辅佐先朝,练达庶务,因请同于听览,惟曲赐于矜从。俾缓忧劝,冀速康复。(后)[候]将来听政日,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应文武臣僚并权放朝参,俟平愈日依旧。」帝感疾未瘳,故有是诏。礼院奏请自十一日皇帝同皇太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中书、枢密合起居,以次奏事,而帝方服药,权居柔仪殿东门之西室,皇太后居其东室,

辅臣日入东合候问圣体,因奏政事。至五月二十七日,帝初御延和殿。至六月三日,复不出。是时惟辅臣得入对柔仪,退诣内东门小殿帘帷之外,覆奏事于皇太后。至七月十三日,帝始间日御前后殿视朝听政。辅臣每退朝,入内东门小殿覆奏如初。至治平元年五月,皇太后降手诏,遂彻小殿帘帷,不复处分军国事。以下《国朝会要》。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八日,英宗皇帝崩,神宗皇帝即位。十一日,宰臣韩琦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三上表固请,诏允。十七日,始见百官。二十一日,御迎阳门幄殿。二十四日,琦等复请御殿,表三上,始允。二月六日,御正殿。

元丰二年十月二十日,慈圣光献皇后崩。二十六日,宰臣王珪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七上表,乃诏候终易月之制,有司定日御殿。十一月十九日,御崇政殿听政。上服素纱幞头、淡黄衫、黑犀带,于殿西庑幄次号哭见群臣。西向起居毕,中书、枢密院,次使相至合门副使,次翰林学士至修起居注官,并升殿奉慰。二十八日,宰臣吴充等再上表请御正殿,诏曰:「朕既逾易月,即御便朝,外虽揽于繁机,内更深于悲慕。何需章之来(止)[上],祈路寝之亲临寝:原缺,据《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六补。。宜体至情,勿为迫遽。所请宜不允。」至是五表,乃从之。至十二月二十三日,始御垂拱殿。

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上御崇政殿。上自十六日以大行太皇太后发引不视事太皇太后:原作「皇帝」,据《长编》卷三○二改。,是日始御后殿,至祔庙乃御前殿。

八年三月五日,神宗皇帝崩,哲宗皇帝即位。八日,群臣上表请听政,又诣内东门请太皇太后听政,并三表,从之。二十一日,上御迎阳门听政,见百官。瞻神宗皇帝像于集英殿,宰臣等及文臣御史、武臣横行已上以次升殿,举哭尽哀而退。二十五日,群臣复请御正殿,三上表,乃从之。四月三日,上初御紫宸殿,宰臣以下奏事,诸司犹未许对。

元佑八年九月三日,宣仁圣烈皇后崩。七日,宰臣吕大防等入见上于崇庆殿之东楹,奏禀拜表请听政,曰:「光献上仙,神宗皇帝七表而许,今依祖宗故事,五表可也。」上曰:「朕有所不忍。且先帝故事,不敢损也。」八日,文武百官诣东上合门拜表请听政,自是七表,乃从之。十月四日,上御崇政殿亲政。七日,文武百僚复请御正殿,五上表,始允。十一月一日,御垂拱殿垂:原脱,据《宋史》卷一七《哲宗纪》补。。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哲宗皇帝崩,徽宗皇帝即位。二十五日,宰臣章惇等上表请听政,凡五表,从之。至二月二日,上御迎阳门幄殿,宰臣请听政,与亲王、宗室、侍从、管军臣僚升殿面尉,上恸哭久之。三省、枢密院奏事讫,同诣帘前,又慰皇太后,对辅臣恸哭。辅臣覆奏讫,退。自是以为常。是日,以皇帝听政奠告于大行皇帝。四日,宰臣章惇等请御殿,三表,从之。至十二日,上御崇政殿。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三日,钦圣宪肃皇后

崩。十九日,宰臣韩忠彦等上表请听政。凡七表,从之。至二月十三日,百官进名慈德殿门奉慰。上服素纱幞头、淡黄衫、黑犀带御迎阳门,宰臣等起居。听政讫,次升殿奉慰,上淹泣久之。十四日,宰臣韩忠彦等请御殿,五上表,从之。三月三日,上始御紫宸殿,群臣起居、见、谢、辞如仪。

高宗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隆佑皇太后崩,遗诰:「皇帝服期以日易月,仍不候除服御朝听政,勿以吾故妨废军国事务。」十七日,成服。二十三日,宰臣范宗尹等上表请听政,不允。三上表固请,批答:「卿等以四方未靖,万机不可久旷为言,所请宜允。」五月一日,宗尹等复上表请御正殿。五日,三上表,始允。

七年正月二十五日,问安使何藓至自金国,得报道君太上皇帝绍兴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崩,宁德皇后相继上仙。宰臣张浚等入见于内殿后庑,皇帝号恸擗踊不胜哀,内侍扶掖之。二十七日,成服于几筵殿。二十九日,浚等上表请听政,不允。二月五日,五上表,内批:「俟过小祥,几筵之(则)[侧]权设素幄,许辅臣(奉)[奏]事。」又上表固请,批答:「卿等以戎车方驾,军檄交驰,朕不得已,为之俯从。俟过小祥,延见近辅,宫中自行三年之丧。」凡六表,始允。十九日,复上表请御殿。二十三日,三上表,宜允。

二十九年九月二十日,皇太后崩于慈宁殿,遗诰皇帝成服三日听政。二十三日,成服。二十四日,宰臣汤思退等率百官上表请听政,不允。二十八日,五上表,批答:「俟过小祥,于梓宫之侧权设素幄,令(转)[辅]臣奏事。」十月五日,复上表请御殿。十四日,三上表,批答:「俟过禫除,勉遵遗诰。」十八日,御前殿,视朝如常仪。

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金国人使报孝慈渊圣皇帝升遐,诏:「朕当持斩衰三年之服,以申哀慕。」二十二日,成服于几筵前。六月一日,宰臣陈康伯等上表请听政,不允。四日,三上表,始允。八日,复上表请御正殿。十六日,三上表,宜允。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六 朝会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欧阳修
  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张廷玉
  東觀漢記卷十二·多人
  ●卷十五·司马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五·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六·胡宏
  目录·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纪昀
  史记集解卷五十一·裴骃
  王皇后传·欧阳修
  谢方叔传·脱脱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彭定求

        卷110_1 【百子池】张谔   旧闻百子汉家池,汉家渌水今逶迤。宫女厌镜笑窥池,   身前影后不相见,无数容华空自知。   卷110_2 【东封山下宴群臣】张谔   万里扈封峦,群公遇此欢。幔城连夜静,霜仗满空寒。

  • 蒋士铨·龙榆生

    蒋士铨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江西铅山人。乾隆丁卯(一七四七)举人,丁丑(一七五七)进士,授编修,在官八年,归主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风神散朗,激扬风义,甄拔寒酸,有古烈士风。工诗词,尤长剧曲。(《国朝先正事略》卷

  • 卷四十九·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四十九李俊民六和筹堂送别韵山城望断首重囘犹劝春风马上杯有似卫轩当日鹤羽毛养就却归来白发相逢得防囘离亭苦劝送行杯元龙不识求田意徒使青山笑往来和河上送行韵沁南幕客尽诗豪斧

  •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张说

    赵冬曦烟霭夕微蒙,幽湾赏未穷。 舣舟待初月,褰幌招远风。 鹤声聒前浦,渔火明暗丛。 东山云壑意,不谓尔来同。

  • 梨园原序·黄旛绰

    《乐记》云:“古者,乐部有乐师,分五音六律,以定四时八节之声,以备享庙之用。”乐部之设,所由来也。今日梨园乐虽无金声玉震、藁木贯珠,然亦作于朝庙,达乎乡国,何为乎以娼优例之,岂不负此梨园一业也!观胥园居士赠黄旛绰

  • 小栖霞说稗提要·平步青

    《小栖霞说稗》一卷,清平步青着。步青一名庸,字景孙,号栋山,又号侣霞,别署三壶佚史。浙江山阴人。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进士,一八六七年授江西督粮道,一八六八年署布政使;一八七二年署按察使,后引疾归隐,以读书终老。一八九五年(光

  • 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脱脱

        ◎天文二   ○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紫微垣   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东蕃近阊阖门第一星为左枢,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

  •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书目简介·佚名

    《宣统政纪》有一部大黄绫本,原由溥仪本人收藏,七十卷。现藏于辽宁省档案馆。辽海书社一九三四年据清史馆所存稿本印行,四十三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宣统政纪》定稿本,卷数同大黄绫本。《宣统政纪》是《清实录》中的

  • 卷九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 朱批管承泽奏摺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四川布政使【臣】管承泽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世受 国恩涓埃未报荷蒙 皇上格外超擢授以四川布政使随於本年四月二十 八日跪聆 圣训遵 旨於五月初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 丁酉春二月丙午朔,遣耿炳文、刘成自广德取长兴。张士诚将赵打虎以兵三千迎战,败之,追至城西门。打虎走湖州。 戊申,耿炳文克长兴,获战船三百余艘,禽士诚守将李福安、答夫蛮等义兵万户,蒋毅率所部二

  • 卷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十七户部二十二徵收一国初官民田税粮俱有定额其後拨给亲王功臣及地土肥瘠退滩开垦坍江灾伤等项或增或减岁无常数今以诸司职掌所载并弘治十五年实徵数开具于後其徵收等项事例亦备録之诸司职掌凡

  • 卷六十二 中庸一·黎靖德

      ◎纲领   中庸一书,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生做得一个文字齐整!〔方子〕   中庸,初学者未当理会。〔升卿〕   中庸之书难看。中间说鬼说神,都无理会。学者须是见得个道理了,方可看此书,将来印证。〔赐〕夔孙录云"

  • 卷一百九十五·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九万章章句上考异古本注因以题其篇也无其也二字万章问曰至予于大舜见之矣考异古本注厯山之时然也无然也二

  • 卷一百六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五射礼仪礼乡射礼【郑目録云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郷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于五礼属嘉礼】【张氏尔岐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十(末)·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妙音菩萨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者。论云教化众生行苦行力者。妙音品示现。妙音现居东土密在此方。本传法华教行苦行。今放光召集以示众人。劝发胜心弘通经法。故此品来。释名者。

  • 奇门遁甲统宗·诸葛亮

    书中以其独特视点,结束对历代奇门遁甲不同观点的争议,以为纲领,故名“统宗”,奇门遁甲,历代对起卦之法:超神接气,拆补法,茅山法,排盘使用做出了合理分析,做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历代八门九星的排盘和飞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排盘

  • 续水浒传·王冷佛

    续水浒传 二十回 [民国]冷佛(王作镐)著。该书连载于《盛京时报》,时间为民国十三年1924——十五年1926,未出过单行本。《续水浒传》 共二十回,写宋江、吴用等人千方百计破坏朝廷招安,甚至派刺客刺杀想要招安的林冲等人,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