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96

○史嵩之起复理宗绍定五年春正月,以史嵩之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襄阳府。端平元年六月,以入蔡功加史嵩之兵部尚书。九月,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罢。

三年二月,以史嵩之为淮西制置使。

嘉熙二年二月,诏史嵩之以参知政事督视京西、荆湖南、北路、江西军马,置司鄂州。

三年春正月,以史嵩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督视两淮、四川、京湖军马。嵩之既相,一时正人如杜范、游侣、刘应起、李韶、赵汝腾等,皆以不合逐去。王万首上疏论嵩之,谓其“事体迫遽,气象倾摇。太学生欲趣其归,则贿赂之迹已形。或谓有族人发其私事,肆为丑诋者。以相国大臣而若此,非《书》之所谓大臣矣”。时嵩之与乔行简、李宗勉并相当国,论者谓乔失之泛,李失之狭,史失之专。

淳祐四年六月,礼部进士徐霖以宰相史嵩之挟边功要君,植党颛国,上疏历言其奸深之状,以为“其先也夺陛下之心,其次夺士大夫之心,而其甚也夺豪杰之心。今日之士大夫,嵩之皆变化其心而收摄之矣。且其变化之术甚深,非彰彰然号于人使之为小人也,尝于善类择其质柔气弱易以夺之者,亲任一二,其或稍有异已,则潜弃而摈远之以风其馀。彼柔弱者,始虽欲为君子,终以名节之尊不足易富贵之愿,而义利之辨亦终暗于妻妾宫室之私,则亦从之而已。此嵩之变化士大夫之术,举朝皆受其聋瞽,鲜有不为其所欺也。于凡善则归已,过则归君。入以告于陛下者,惟窥测上情,承顺风旨。出以语于人,则曰某事吾所调停也,某人吾所斡旋也。是嵩之要誉于下,而陛下丛怨于上也。古人所谓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者,嵩之曷尝有哉。”不报。

九月癸卯,史嵩之以父病谒告,许之。甲辰,史弥忠卒。诏史嵩之起复右丞相兼枢密使,中外莫敢言。于是太学生黄恺伯、金九万、孙翼凤等百四十四人叩阍上书曰:“臣等窃谓君亲等天地,忠孝无古今。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自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孝而可望其忠也。宰我问三年之丧于夫子,而曰期可已矣。夫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夫宰予期年之请,夫子犹以不仁斥之,未闻有闻父母垂亡之病而不之问,闻父母已亡之讣而不之奔,有人心天理者,固如是乎。是不特无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且无一日之爱于其父母矣。宰予得罪于圣人,而嵩之者则又宰予之罪人也。此天地所不覆载,日月所不照临,鬼神之所共殛,天下万世公论之所共诛,其去狄禽兽不远矣。且起复之说,圣经所无,而权宜变化,衰世始有之。我朝大臣,若富弼一身佩社稷安危,进退系天下轻重,所谓国家重臣不可一日无者也。起复之诏,凡五遣使,弼以金革变礼不可用于平世,卒不从命,天下至今称焉。至若郑居中、王黼辈,顽忍无耻,固持禄位,甘心起复,绝灭天理,卒以酿成靖康之祸,往事可鉴也。彼嵩之何人哉。心术回邪,踪迹诡秘。曩者开督府,以和议惰将士心,以厚赀窃宰相位,罗天下之小人为之私党,夺天下之利权归之私室,蓄谋积虑,险不可测,在朝廷一日则贻一日之祸,在朝廷一岁则贻一岁之忧,万口一辞,惟恐其去之不速也。嵩之亡父,以速嵩之之去,中外方以为快,而陛下起复之命已下矣。陛下姑曰,大臣之去,不可不留也。嵩之不天,闻讣不行,乃徘徊牵引,弥缝贵戚,买嘱貂珰,转移上心,夤缘御笔,必得起复之礼,然后徐徐引去。大臣佐天子以孝治天下,孝不行于大臣,是率天下而为无父之国矣。鼎铛尚有耳,嵩之岂不闻富弼不受起复之事乎。而乃忍为郑居中、王黼辈之所为邪。礼,子闻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今嵩之视父死如路人,方经营内引,摇尾乞怜,暨奸谋已遂,乃始就道,初不见其有忧戚之容。夫以无父之嵩之,而陛下必欲起复之者,为其有折冲万里之才欤。嵩之本无捍卫封疆之能,徒有劫制朝廷之术。彼国内乱,骨肉相残,天使之也。嵩之贪天之功以欺陛下,其意以为三边云扰,非我不足以制彼也。殊不知敌情叵测,非嵩之之所能制,嵩之徒欲以制敌之名以制陛下耳。陛下所以起复嵩之者,谓其有经理财用之才欤。嵩之本无足国裕民之能,徒有私自丰殖之计。且国之利源,盐策为重,今钞法屡更,利之归于国者十无一二,而聚之于私帑者已无遗算。国家之土壤日削,而嵩之之田宅益广。国家之帑藏日虚,而嵩之之囊橐日厚。陛下眷留嵩之,将以利吾国也,殊不知适以贻无穷之害尔。嵩之敢于无忌惮,而经营起复,为有弥远故智可以效尤。然弥远所丧者庶母也,嵩之所丧者父也。弥远奔丧而后起复,嵩之起复之后而后奔丧。以弥远贪黩固位,犹有顾藉,丁艰于嘉定改元十一月之戊午,起复于次年五月之丙申,未有如嵩之匿丧罔上,殄灭天常,如此其惨也。且嵩之之为计亦奸矣,自入相以来,固知二亲耄矣,必有不测,旦夕以思,无一事不为起复张本,当其父未死之前,已预为必死之地。近畿总饷,本不乏人,而起复未卒哭之马光祖。京口守臣,岂无胜任,而起复未终丧之许堪。故里巷为十七字之谣也,曰:光祖作总领,许堪为节制,丞相要起复,援例。夫以里巷之小民犹知其奸,陛下独不知之乎。台谏不敢言,台谏,嵩之爪牙也。给舍不敢言,给舍,嵩之腹心也。侍从不敢言,侍从,嵩之肘腋也。执政不敢言,执政,嵩之羽翼也。嵩之当五内分裂之时,方且擢奸臣以司喉舌,谓其必无阳城毁麻之事也。植私党以据要津,谓其必无惠卿反噬之虞也。自古大臣不出忠孝之门,席宠怙势之于三世代,未有不亡人之国者,汉之王氏、魏之司马氏是也。史氏秉钧,今三世矣。军旅将校惟知有史氏,天下士大夫惟知有史氏,而陛下之左右前后亦惟知有史氏,陛下之势孤立于上,甚可惧也。天欲去之,而陛下留之,堂堂中国,岂无君子。独信一小人而不悟,是陛下欲艺祖三百年之天下,坏于史氏之手而后已。臣方涕泣裁书,适观麻制有曰:赵普当乾德开创之初,胜非在绍兴艰难之际,皆从变礼,迄定武功。夫拟人必于其伦,曾于奸深之嵩之,而可与赵普诸贤同日语邪。赵普、胜非在相位也,忠肝贯日,一德享天,生灵倚之以为命,宗社赖之以为安。我太祖、高宗夺其孝思,俾之勉陈王事,所以为生灵宗社计也。嵩之自视器局何如。胜非且不能企其万一,况可匹休赵普耶。臣愚所谓擢奸臣以司喉舌者,此其验也。臣又读麻制有曰:谍谂愤兵之聚,边传哨驰之骑,况秋高而马肥,近冬寒而地凛。方嵩之虎踞相位之时,讳言边事,通川失守至逾月而后闻,寿春有警至危急而后告。今图起复,乃密谕词臣,昌言边警,张皇事势,以恐陛下,盖欲行其劫制之谋也。臣愚所谓擢奸臣以司喉舌者,又其验也。窃观嵩之自谓宰相动欲守法,至于身乃跌荡于礼法之外。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大于不孝,若以法绳之,虽置之

猜你喜欢
  唐鉴卷十五·范祖禹
  朝鲜使臣题三家词·佚名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三)·陈寅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七·佚名
  尚史卷七十二·李锴
  三二六 谕内阁此次召试二等各生愿効力者准其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九·阿桂
  章昭达传·李延寿
  张士衡传·刘昫
  卷十二·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二·高晋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278_1 【天长久词】卢纶   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   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   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君王若看貌,甘在众妃中。   云日呈祥礼物殊,

  • 卷一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121_1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李林甫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卷121_2 【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李林甫   东幸从人望,西

  • 唐储光羲诗集卷一·储光羲

    五言古诗述韦昭应画犀牛遐方献文犀万里随南金大邦柔逺人以之居山林食棘无秋冬絶流无浅深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骎骎朝贤壮其容未能辨其音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陛阁飞嘉声丘甸盈仁心闲居命国工作绘北堂隂耽耽若有神庶比来仪

  • 东归乱藁序·佚名

    始予与择之陪敬夫为南山之逰穷幽选胜相与咏而赋之四五日间得凡百四十余首既而自咎曰此亦足为荒矣则又推数引义更相箴戒者久之其事见于倡酬前后序篇亦已详矣自与敬夫别遂偕伯崇择之东来道路次舍舆马杖屦之间专以讲论问

  • 范仲淹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

  •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庚戌颁赐各王府银币据万历元年例向无侄孙一项今参酌应与侄同 上以 福王 潞王懿亲常赐外特加银三百两纻丝罗各十表里纱十疋锦四疋钞二万贯○兵部尚书王嘉善开具辽东等官应赏差等其续后出关将官未在赏内者○敕经略于

  • 卷七十四·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四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一 叛臣 汉 孟达【父他申耽】 黄权 叛者反君背国不臣之甚者也春秋之时始则诸侯叛王次则大夫叛诸侯又其次则陪臣叛大夫圣人每谨

  • 三一九 贵州巡抚裴宗锡奏缴违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三一九 贵州巡抚裴宗锡奏缴违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六日贵州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奏缴违禁书籍事。窃照黔省查收应禁书籍,经前护抚臣韦谦恒具奏,将原书发还书局,俟奉到谕旨销毁。等因。钦奉圣谕,严行申饬,并令

  •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九封建考【四】同姓封爵四奉恩将军显祖系奉恩将军讷尔特宜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德伦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封五十六年五月卒无袭奉恩将军古禄

  • 卷六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七宋 宋敏求 编典礼南郊一贞观十七年冬至有事南郊诏祭圆丘明堂并以高祖太宗配诏郊礼唯昊天开元十一年郊天制命宰臣等分祭郊庙社稷勅外坛入庙行事官先去剑佩及履勅天宝元年南郊制每载四

  •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一人物志志书之有人物盖自汉晋以来矣襄阳耆旧汝南先贤其记载之权舆乎唐宋至今凡一郡一邑之志洎夫天下之通志无不蒐罗史籍探索金石以表章懿淑

  • 第十四部分·毛公

    大雅 文王之什《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笺】受命,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传】在上,在民上也。於,叹辞。昭,见也。【笺】文王初为西伯,有功于民,其德著见于天,故天命之以为王,使君天下也。崩,谥曰

  • 春秋説卷三十·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哀公下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晋魏曼多帅师侵衞夏公会吴于鄫伯统既絶列国相刃相轧若蚊蟁蜂虿纷拏而澒洞未知所底止也而鲁之图邾为尤亟吴夫差入越败齐之余欲伯中国叔还首会之于柤来征百牢明知弃礼过物不敢

  • 原序·张尔岐

    仪礼郑注句读原序在昔周公制礼用致太平据当时施于朝廷乡国者勒为典籍与天下共守之其大体为周官其详节备文则为仪礼周德既衰列国异政典籍散亡独鲁号秉礼遗文尚在孔子以大圣生乎其地得其书而学焉与门弟子修其仪定其文无

  •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已得无量善利。当求无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间无等等故。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

  • 劝修净土诗并序·省庵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

  • 生为女人·川端康成

    《生为女人》长篇小说,作者川端康成。青春亮丽而野性不羁的大阪小姐阿荣,为了寻找真正的爱与温情而毅然离家出走。在东京,在她崇拜的温柔娴雅的市子、沉稳持重的佐山、风流倜傥的清野以及暗恋着市子的浪漫纯真的少年光一

  • 七修类稿·郎瑛

    明郎瑛撰。五十一卷,续稿七卷。瑛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博综文艺,积其见闻杂考成编。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类,正续稿皆然,即取“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之义名书,凡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