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96
○史嵩之起复理宗绍定五年春正月,以史嵩之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襄阳府。端平元年六月,以入蔡功加史嵩之兵部尚书。九月,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罢。
三年二月,以史嵩之为淮西制置使。
嘉熙二年二月,诏史嵩之以参知政事督视京西、荆湖南、北路、江西军马,置司鄂州。
三年春正月,以史嵩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督视两淮、四川、京湖军马。嵩之既相,一时正人如杜范、游侣、刘应起、李韶、赵汝腾等,皆以不合逐去。王万首上疏论嵩之,谓其“事体迫遽,气象倾摇。太学生欲趣其归,则贿赂之迹已形。或谓有族人发其私事,肆为丑诋者。以相国大臣而若此,非《书》之所谓大臣矣”。时嵩之与乔行简、李宗勉并相当国,论者谓乔失之泛,李失之狭,史失之专。
淳祐四年六月,礼部进士徐霖以宰相史嵩之挟边功要君,植党颛国,上疏历言其奸深之状,以为“其先也夺陛下之心,其次夺士大夫之心,而其甚也夺豪杰之心。今日之士大夫,嵩之皆变化其心而收摄之矣。且其变化之术甚深,非彰彰然号于人使之为小人也,尝于善类择其质柔气弱易以夺之者,亲任一二,其或稍有异已,则潜弃而摈远之以风其馀。彼柔弱者,始虽欲为君子,终以名节之尊不足易富贵之愿,而义利之辨亦终暗于妻妾宫室之私,则亦从之而已。此嵩之变化士大夫之术,举朝皆受其聋瞽,鲜有不为其所欺也。于凡善则归已,过则归君。入以告于陛下者,惟窥测上情,承顺风旨。出以语于人,则曰某事吾所调停也,某人吾所斡旋也。是嵩之要誉于下,而陛下丛怨于上也。古人所谓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者,嵩之曷尝有哉。”不报。
九月癸卯,史嵩之以父病谒告,许之。甲辰,史弥忠卒。诏史嵩之起复右丞相兼枢密使,中外莫敢言。于是太学生黄恺伯、金九万、孙翼凤等百四十四人叩阍上书曰:“臣等窃谓君亲等天地,忠孝无古今。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自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孝而可望其忠也。宰我问三年之丧于夫子,而曰期可已矣。夫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夫宰予期年之请,夫子犹以不仁斥之,未闻有闻父母垂亡之病而不之问,闻父母已亡之讣而不之奔,有人心天理者,固如是乎。是不特无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且无一日之爱于其父母矣。宰予得罪于圣人,而嵩之者则又宰予之罪人也。此天地所不覆载,日月所不照临,鬼神之所共殛,天下万世公论之所共诛,其去狄禽兽不远矣。且起复之说,圣经所无,而权宜变化,衰世始有之。我朝大臣,若富弼一身佩社稷安危,进退系天下轻重,所谓国家重臣不可一日无者也。起复之诏,凡五遣使,弼以金革变礼不可用于平世,卒不从命,天下至今称焉。至若郑居中、王黼辈,顽忍无耻,固持禄位,甘心起复,绝灭天理,卒以酿成靖康之祸,往事可鉴也。彼嵩之何人哉。心术回邪,踪迹诡秘。曩者开督府,以和议惰将士心,以厚赀窃宰相位,罗天下之小人为之私党,夺天下之利权归之私室,蓄谋积虑,险不可测,在朝廷一日则贻一日之祸,在朝廷一岁则贻一岁之忧,万口一辞,惟恐其去之不速也。嵩之亡父,以速嵩之之去,中外方以为快,而陛下起复之命已下矣。陛下姑曰,大臣之去,不可不留也。嵩之不天,闻讣不行,乃徘徊牵引,弥缝贵戚,买嘱貂珰,转移上心,夤缘御笔,必得起复之礼,然后徐徐引去。大臣佐天子以孝治天下,孝不行于大臣,是率天下而为无父之国矣。鼎铛尚有耳,嵩之岂不闻富弼不受起复之事乎。而乃忍为郑居中、王黼辈之所为邪。礼,子闻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今嵩之视父死如路人,方经营内引,摇尾乞怜,暨奸谋已遂,乃始就道,初不见其有忧戚之容。夫以无父之嵩之,而陛下必欲起复之者,为其有折冲万里之才欤。嵩之本无捍卫封疆之能,徒有劫制朝廷之术。彼国内乱,骨肉相残,天使之也。嵩之贪天之功以欺陛下,其意以为三边云扰,非我不足以制彼也。殊不知敌情叵测,非嵩之之所能制,嵩之徒欲以制敌之名以制陛下耳。陛下所以起复嵩之者,谓其有经理财用之才欤。嵩之本无足国裕民之能,徒有私自丰殖之计。且国之利源,盐策为重,今钞法屡更,利之归于国者十无一二,而聚之于私帑者已无遗算。国家之土壤日削,而嵩之之田宅益广。国家之帑藏日虚,而嵩之之囊橐日厚。陛下眷留嵩之,将以利吾国也,殊不知适以贻无穷之害尔。嵩之敢于无忌惮,而经营起复,为有弥远故智可以效尤。然弥远所丧者庶母也,嵩之所丧者父也。弥远奔丧而后起复,嵩之起复之后而后奔丧。以弥远贪黩固位,犹有顾藉,丁艰于嘉定改元十一月之戊午,起复于次年五月之丙申,未有如嵩之匿丧罔上,殄灭天常,如此其惨也。且嵩之之为计亦奸矣,自入相以来,固知二亲耄矣,必有不测,旦夕以思,无一事不为起复张本,当其父未死之前,已预为必死之地。近畿总饷,本不乏人,而起复未卒哭之马光祖。京口守臣,岂无胜任,而起复未终丧之许堪。故里巷为十七字之谣也,曰:光祖作总领,许堪为节制,丞相要起复,援例。夫以里巷之小民犹知其奸,陛下独不知之乎。台谏不敢言,台谏,嵩之爪牙也。给舍不敢言,给舍,嵩之腹心也。侍从不敢言,侍从,嵩之肘腋也。执政不敢言,执政,嵩之羽翼也。嵩之当五内分裂之时,方且擢奸臣以司喉舌,谓其必无阳城毁麻之事也。植私党以据要津,谓其必无惠卿反噬之虞也。自古大臣不出忠孝之门,席宠怙势之于三世代,未有不亡人之国者,汉之王氏、魏之司马氏是也。史氏秉钧,今三世矣。军旅将校惟知有史氏,天下士大夫惟知有史氏,而陛下之左右前后亦惟知有史氏,陛下之势孤立于上,甚可惧也。天欲去之,而陛下留之,堂堂中国,岂无君子。独信一小人而不悟,是陛下欲艺祖三百年之天下,坏于史氏之手而后已。臣方涕泣裁书,适观麻制有曰:赵普当乾德开创之初,胜非在绍兴艰难之际,皆从变礼,迄定武功。夫拟人必于其伦,曾于奸深之嵩之,而可与赵普诸贤同日语邪。赵普、胜非在相位也,忠肝贯日,一德享天,生灵倚之以为命,宗社赖之以为安。我太祖、高宗夺其孝思,俾之勉陈王事,所以为生灵宗社计也。嵩之自视器局何如。胜非且不能企其万一,况可匹休赵普耶。臣愚所谓擢奸臣以司喉舌者,此其验也。臣又读麻制有曰:谍谂愤兵之聚,边传哨驰之骑,况秋高而马肥,近冬寒而地凛。方嵩之虎踞相位之时,讳言边事,通川失守至逾月而后闻,寿春有警至危急而后告。今图起复,乃密谕词臣,昌言边警,张皇事势,以恐陛下,盖欲行其劫制之谋也。臣愚所谓擢奸臣以司喉舌者,又其验也。窃观嵩之自谓宰相动欲守法,至于身乃跌荡于礼法之外。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大于不孝,若以法绳之,虽置之
猜你喜欢 唐鉴卷十五·范祖禹 朝鲜使臣题三家词·佚名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三)·陈寅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七·佚名 尚史卷七十二·李锴 三二六 谕内阁此次召试二等各生愿効力者准其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九·阿桂 章昭达传·李延寿 张士衡传·刘昫 卷十二·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二·高晋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