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五 陕西学政杨嗣曾奏请拓取陕甘碑刻折

八五 陕西学政杨嗣曾奏请拓取陕甘碑刻折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日

陕西学政臣杨嗣曾跪奏,为遵诏求书,谨就陕省情形,敬陈管见事。

窃查购访遗书一案,迭奉谕旨,令督抚学臣会同办理。上年十二月内,业将各属送到书籍,择其稍可备采者,开单会奏在案。随又据督臣勒尔谨、护抚臣毕沅迭次申饬各属,竭力搜罗。臣于按试所及,面示诸生,俾知诏书真切,严禁吏胥之扰,悉除忌讳之嫌,复敢隐秘不宣,卽属上负恩纶,自干罪戾。诸生闻此,亦颇知踊跃。现又据陆续呈到数十种,除去应酬庸俗诗文,取其略有可观者,冀得卷帙稍充,再行会奏。

兹臣窃更有请者,伏查陕西为周、秦、汉、唐故都,在当时地称文献,虽宋元迄明,兵燹之后,书籍或易散亡,而碑刻未全剥蚀。今除西安碑洞最著名外,余如华岳、吴镇、太乙、崆峒及秦中一切大小名山,并各处丛祠胜景,其间多有前代名人铭功纪典、书事序游等项石刻,载在志乘,传于见闻。窃惟金石文字,垂世久远,最足为考古之资。臣曾见明人赵崡《石墨镌华》、顾炎武《金石文字考》二书,论列关中古碑,颇为详悉,然亦有未能备载者。而就二书所载,询之各属,则漫漶无存,已居其半。其存者若不及今拓取,诚恐年深月久,渐归消泐。卽有前人论列,亦只空存目录,难以据依。臣恭读皇上谕旨,凡属名山藏弆,均不忍听其隐而弗彰。窃以为此等碑刻,似宜一并搜罗,以备四库考订。查安徽学臣朱筠条奏,请将直省钟铭碑刻,悉行拓取,经原议大臣议驳在案。诚虑各省办理不善,致滋扰累。但就臣耳目所及,现在陕省所有碑刻,大都在山坡石峡、梵宇琳宫,原与居民无涉。地方官但须按照志乘,亲自稽查,雇工摹搨。一纸之需,所费无多,官为办理,亦似更易。合无仰请皇上敕下督抚两臣,将陕甘通省所有历代名人石刻,令州县拓取呈送,开单附同书目一并会奏。仍严饬地方有司一例官办,如有扰累,卽行参究。则历朝之名迹,不致终湮,而圣代之收罗,更为详备。

臣敬就管见,冒昧渎陈。是否有当?伏乞皇上训示。谨奏。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六日奉朱批:俟朕缓酌。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第三十回 争和约折服契丹 除敌臣收降元昊·蔡东藩
  第二十七回 得良将北方靖寇 信贪臣南服丧师·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王祎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卷十六·余继登
  六九五 谕曹文埴着充四库全书处总裁·佚名
  目录下·鄂尔泰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二·佚名
  赵必愿传·脱脱
  文征明传·张廷玉
  刘球传·张廷玉
  六二、墨子弟子通考·钱穆
  卷十一·雍正
  帝系五·徐松
  陈兆焜·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二古今体一百十七首【乙巳二】雍和宫曕礼首岁跃龙邸年年礼必行故宫开詄荡净域本光明书室聊成憩经编无暇横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五福堂有咏尧额楣间焕舜欢膝下承

  • 卷223 ·佚名

    陆游 六月十夜风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 曼肤汗雨不胜挥,夜景泠然暂解围。 漱罢寒泉甘齿颊,梦回斜月入窗扉。 荷翻小浦孤萤度,露湿危巢倦鹤归。 我亦驭风思远适,岳阳楼上酹湘妃。 陆游 六月一日晓赋

  • 卷二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杜俨杜俨新安丞诗一首客中作书剑催人不暂闲洛阳羁旅复秦关容顔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赵良器赵良器兵部员外诗二首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圣祖发神谋灵符叶帝求一人光锡命万国荷时休雷解圜

  • 第六十一回 复河套将相蒙冤 扰都门胡虏纵火·蔡东藩

      却说严嵩父子,跪在夏言榻前,泪珠似雨点一般,洒将下来,妇女惯会落泪,不意堂堂宰相,也与妇女相等,故孔子谓小人女子,皆为难养。夏言再三请起,严嵩道:“少师若肯赏脸,我父子方可起来。”夏言明知为参奏事,恰不得不问着何故?严嵩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嘉靖十年四月乙卯朔时享 太庙 世庙 选授历事举人孙翥为工科给事中阮薇为广东道御史历事监生张澍为广西道试御史 礼部具上大禘仪注前期 上告庙如常仪太常寺奏致斋三日备香帛牲醴如时享仪锦衣卫侍从太常寺卿请奉 皇初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五·佚名

    嘉靖三年十一月辛酉朔复除给事中杨秉议于吏部巴思明于兵科○礼部尚书席书复具乞归不允○壬戌○巡抚凤阳都御史胡锭等言淮阳庐凤徐滁和先旱后水又河溢漂没田庐人畜请行蠲恤户部覆以上年赈剩银粮贮在仓库者亟发备赈两淮

  • ●海东逸史卷十·佚名

    列传七张肯堂字载宁,号鲵渊(小腆纪年、南疆绎史并作鲲渊),南直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南都亡,总兵郑鸿逵拥唐王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及肯堂劝进,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会原任工部侍郎曾樱(明季南

  • 卷之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德宗本纪·欧阳修

    德宗,名适,是代宗的长子。母亲是睿真皇太后沈氏。当初,沈氏在开元末年被选入代宗宫中。安禄山叛乱,玄宗躲避叛贼去到蜀郡,诸王妃妾来不及随从者,尽都被叛贼虏得,拘禁在东都的宫中旁舍。代宗收复东都,寻得沈氏,留她在宫中;史思明

  • 张仪说秦王曰·佚名

    【提要】 张仪,战国时代与苏秦齐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连横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张仪也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张仪在运用具体技巧和策略时也毫不逊色。合纵派与连横派的斗争最终以张仪为首的连横派的胜

  • 唐纪六十八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咸通十一年(庚寅、870)·司马光

    唐纪六十八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870年) [1]春,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 [1]春季,正月,甲寅朔(初一),唐朝群臣给皇帝李上尊号,称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大赦天下。 [2]西川之

  • 谏诤章第十五·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说明为人子、为人臣看到自己的父母、领导有过失,有劝谏的义务,需要帮助他们改过。【原文】曾子曰:&ldquo;若夫(1)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2)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rdquo;子曰:&ldquo;是何言

  • 书蔡氏传旁通卷五·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召诰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见左传桓二年又宣三年云王孙满对楚子曰昔夏之方有徳也逺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以承天休桀有昏徳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史

  • 与众采女游居品第八·马鸣

    种种严饰,犹如天宫,春秋冬夏。四时各异,应节修治,游观园池。亦如天帝,施安树林,太子因游。至园池观,采女围绕,如月处星。於是众女,昼夜作乐,嘲调戏笑。过数年已,或娱乐之,更造新术。或现己身,或时书颂,或图庙画。或有刻镂,或有以泥,为

  • 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长者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众多诸大菩萨摩诃萨。尔时世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九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九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二四念处。问云何四。答谓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问此四念处。几色。几非色。答一是色。三非色。三不可见。一分别

  • 第六章 阿育王之归依·佚名

    正觉者般涅槃后二百十八年喜见灌顶。(一)喜见之灌顶时王威表现,彼涨[彼]功德之荣光上下一由旬,统治阎浮洲大王国。(二)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以所有药草混和之十六瓮之水为彼由雪山顶上之阿耨达池运来。(三)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

  • 扬子云集·扬雄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