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系五
宗室杂录
【经进总类会要】:
神宗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六日,诏:「定王宗朴定王:原作「康王」。按据《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宗朴生前封濮阳郡王,死后追封定王,并无康王之封,今改。,先帝近亲,其子仲容、仲任仲容、仲任:按据《宋史》卷二二九《宗室世系表》,宗朴子六人:仲蔚、仲佺、仲庞、仲 、仲敳、仲壬。此处「仲容」不知为何字之误,「仲任」亦当作「仲壬」。,服阕日各特转一官,女二人特与县主。他人不得援例。」
四月十九日,诏:相州观察使、同知大宗正事宗惠子孙众多,可特赐芳林园睦亲南宅宗绰旧地。
五月七日,诏:宗室女随亲外任,请受并食料并随给。
六月九日,中书门下言:「诸宗室缌麻以上及袒免女,听离再嫁,如已追夺前夫恩泽,后夫即降一等,有官者转一官。欲立条颁下。」从之。
十八日,诏:饶州防御使克惧特赐芳林园广亲北宅空地,仍依条计口,官为修盖。
九月十八日,诏将作监于芳林园侧按系官地,与广亲北宅接连盖屋,赐宗室克亶;如无,即度民业,具所占地步以闻。
二年五月六日,诏右武卫大将军、湖州刺史、楚国公世恩为袁州刺史,右武卫大将军、封州刺史、魏国公仲来为筠州刺史。以近诏大宗正司,磨勘及十年者取旨改官,宗室内有继诸王后见袭封公爵者,如所迁官至遥郡团练使,可并与除正刺史已上。比类准此。世恩等始用此令。
八月二十一日,诏以教骏营地修宗室克亶等五位第宅,徙教骏营于他所。
二十六日,诏:「崇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宗正(司)[事]宗旦,旧例添厨食料,虽合该后条冲革不支,以其领职宗正,特与支给。他官虽等非职事同
者,无得援以为例。」
二十七日,潍州防御使克谌、饶州防御使克惧各夺一官,赎铜九觔,勒住朝参、请受。以慈圣光献皇后虞主回下宫,至陵门,克惧等道旁坐不起,为礼仪使劾奏之。
三年八月六日,诏:宗室袒免亲授班行者,料钱支见钱。
闰九月三日,诏:宗室任外官者辞见上殿,遇大礼依式支赐。
十二日,诏:自今宗室系三班使臣者,如犯罪殿罚,令大宗正司牒三班院照会,依例施行。
十月十七日,权监察御史里行蒲中行言:「豫章郡王宗谔曾托处州监押黎若讷置什物,将损坏者非理退还;兼多受若讷馈遗,取玩好女乐并不偿价。望付有司论以国法,以为贵戚之诫。」诏大宗正司依价直理还。
四年二月二日,诏:「克颂先以心风欧妻致死,外处锁闭。昨放归宫,全无禄食,宜特给与初官俸钱。」
十四日,诏:崇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华阴郡王宗旦,今后如遇私家出入,许垂帘担轿往还。
五月一日,诏:右监门卫大将军克类所居窄隘,特许赁外宅居,仍依例差使干当。
十二月十八日,大宗正司言:「仲俞叙降,初授右内率府副率,朝旨更候五期叙,去年五月于法合叙。为元授右内率府副率别无降等官收叙,乞特许比类降等官量支请受。」诏特支右内率府副率半俸。是日又言:「华州观察使仲淹等乞依赦文,比附外官除落过名。缘宗室自来有过,未有条例出
落。」诏比类外官年限轻重立法。
五年正月十七日,大宗正司言:「近者宗室以年高疾恙,许乘担轿出入,拥从太盛,颇为骄僭。欲乞乘担轿出入,许出两节踏引,遇夜用烛笼不得过两对。如有违犯,从本司觉察。」从之。
十八日,大宗正司请外任宗室毋得造酒,许于旧宫院尊长及近亲处寄酝。从之。
是日,诏锁闭人叔跪依世融例五日一开锁涤除,遇有疾即令医治。叔跪、世融皆坐内乱,故收闭之。
二月二十一日,诏:「赠守太尉、睦王宗旦,皇家近属,自选典宗籍,畏谨寡过,惇睦有方。其幼子二人候服阕,可特与转一官。女二人与进封县主。」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附。
六月一日,诏:「自今宗室防御使转观察使已上,听大宗正司磨勘历任保明,奏降中书取旨。其副率至防御使即中书磨勘进状,请画 授。」
十八日,大宗正司言:济州防御使叔充乞主奉本位祭祀。太常寺看详:「太祖、太宗诸子及秦王下各已袭封,主祭诸宫院时飨。并于见存子孙中令最长一员相承主奉,于理为顺。」从之。
九月二十三日,大宗正司言:「乞将元丰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明堂以前宗室过犯,许令授状(中)[申]刑部定夺,依赦除落。」从之。
十一月十八日,诏:宗室叔敖讼太常礼院定克愉袭封不公,赎铜二十觔。
十二月二日,诏:右武卫大将军、丹州团练使叔侯先缘(注)[诖]误,展一年磨勘,今遇赦恩,特与除落。
二十二日,诏:
祠部郎中赵令铄道遇叔祖宗晟不致恭,令大理司劾罪,赎铜四觔。
六年正月二十四日,诏:「祖宗非袒免亲荫充外官,父祖俱亡,年未及者,于合出官年限内减半支本官俸。」从内殿崇班令埤请也。六年五月三日附。
五月五日,舒州防御使克敦进父保静军节度使、萧国公承干文集十卷。诏:「承干父子世以艺文儒学名于宗藩,在朝廷旌善与能之义,宜有褒宠。可加赠安定郡王,克敦仍降诏奖谕。」
十三日,尚书吏部言:「(陆亲它)[睦亲宅]讲书见阙多日,未审依旧朝廷除授,为从本部差官 」诏尚书吏部于教授年月最深,命差兼,后准此。六年五月十五日附。
二十一日,尚书礼部言:「诸王之后袭封人遇上坟、忌辰祭享,先具事目及合支钱物,依等第收率。所用有余,后次相兼支用,不得因缘,广有收率。岁终大宗正司取索文簿,如有非礼支破,及侵欺入己,并计赃科罪。内袭封人行卑官小者,即申本祖下尊长同行收率,管干支破。」从之。
二十六日,尚书吏部言:「宗正司状:右千牛卫将军士冰乞依条换官。缘系外住,又随父外任,未有学官保明,未敢依敕审察。」诏士冰令大宗正司保明以闻,今后准此。
六月十三日,尚书礼部言:仲集等乞依遥郡团练使已上,凡遇车驾游幸随从。从之。
二十五日,诏:今后外任换授外官宗室合赴大礼陪位者,与免特恩例支赐。以内殿承制敕令所言,差权襄阳等县
巡检,乞候将来大礼陪位毕赴任,故有是诏。六年闰六月〔附〕。
九月一日,诏:「祖宗袒免亲荫在外官,父祖俱亡,年未及出官者,除己破食外,并依非袒免亲荫外官例支本官俸给。」以大宗正司言「宗室叔揉等奏:祖父母、父母俱亡,本家并无食禄之人,乞依非袒免亲例给本俸请给」故也。
二十六日,知大宗正事、江夏郡王宗惠言:男仲奚犯法,有失教训,乞罢宗正司,居家待罪。诏宗惠特赎铜二十觔。
十月八日,诏:江夏郡王、知大宗正事宗惠年高,艰于拜趋,应太庙祠事宜并免。
十三日,诏以右监门卫大将军令绰为朝请郎,赐六品服,与亲民差遣。以秘书省试《尚书》义合格。
七年正月六日,诏右龙武军大将军、洺州防御使世准为金州观察使、安定郡王。以宗〔正〕司言:会稽郡王世清既卒,世准于太祖、太宗之后最长,当袭。
二月三日,右监门卫大将军子骞奏:「祖世清卒,大宗正司令再从叔祖世准权行主奉越王祭祀,候有袭封人即依旧。世准不待朝命,取本宫越王并夫人绘像赴越王院。今臣父令廓虽在草土,已袭封越国,欲乞依臣祖世清袭封主奉祭祀。」诏旨许迎越王及夫人绘像,与冀王同处一室,及依克愉例权令诸子主奉祀事。从之从之:疑衍。
五月十三日,尚书礼部言:「大宗正司奏:据宗惠状,祖魏王绘像旧在魏王南宫,昨缘火,权于本位供养。今本宫从孙士俔已封魏国公,乞令士俔迎赴本家。今士俔权
寓甘泉坊官宅,自来无例迁就外宅供养。」诏士俔位特令将作监先次修盖。
八月二十三日,大宗〔正〕司言:「仲葩(葩)唐突进表,乞依元丰新令赏格转官。缘仲葩先就试,已特减七年磨勘,今复侥求。」诏仲葩特展二年磨勘。
二十九日,诏:「宗室诸王影前器物、姨、请受等,并令袭封主奉人管干。如未有袭封主奉人,即权令尊长干当。」以宗室世括言:「祖越王绘像与冀王同处一室,臣今本宫最长,见与本宫五位同共管干。有令廓元非最长,辄留文历,坚要独行管干。」故有是诏。
九月二日,以右武卫大将军仲先为登州团练使,袭封鲁国公。仲先,宗肃子也,宗肃于先帝为藩邸初从兄,故有是命。
十月二十日,诏:故赠滕王宗旦尝侍仁宗潜宫讲读,兼典宗司日久,畏法寡过。除遗表奏诸子已推恩外,幼子右内率府副率仲瑷可除右监门率府率。
十二月二十一日,诏宗室孀妇与子孙所请俸料,从一多给,子二人以上者通比。
八年三月十二日,枢密院言:「皇城使、登州防御使、陈州兵马钤辖令晏等一十八员,皆以宗室换授外官,嘉佑、治平年例无遗赐。」诏各依宗室官序支赐。
四月八日,诏:宗室官至磨勘止法者,该今年三月六日覃恩,并特与转官加恩。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大宗正司言:「宗室内殿崇班士琢奏:有弟士琈、士僊、士双,乞依令晏例,将带随行指教。将来授差遣日,亦乞
随行。又宗室殿直士王舂言:乞迎侍母刘氏,将带弟士刚随行赴任指教。」并从之。
六月二十六日,大宗正司言:「右武卫大将军、康州团练使叔盎,屡尝唐突,皆蒙放罪,显无畏惮,乞赐施行。」诏叔盎特展一年磨勘。
二年正月十日,诏宗子服属疏远者得补外官。
四月二十六日,三省言:「外庭臣寮至节度使即无磨勘改转之法,宗室节度使亦未有体例。」诏宗室至节度使更不磨勘,候实及十年,具名取旨。
五月二十二日,诏:「孤遗宗室非袒免亲外,如父祖俱亡,无官俸贫门卦者,委大宗正司及所在官司体访验实以闻,仍令户部计口支钱米。女已嫁即除之。」
三年二月二日,诏:「袒免外两世亲,除已有计口给钱米指挥外,其间外任孤遗,别无依倚者,与量破舍屋居住,或给赁钱。令礼部立法以闻。」
十四日,诏:「宗室初参选,合入监当,许添差充诸州及万户以上县监当,任满不差人,并支驿券,仍并许指射。」
三月十六日,诏罢别考校祖宗袒免就试法。
四月二十六日,诏宗室嫁娶依旧制大宗正司勘验。
九月十七日,大宗正司言:「内臣出入宫掖,若与宗室联姻,非便。欲乞宗室不得与内臣之家为亲。」从之。
五年九月二日,户部言:「请令大宗正司具合请生日支赐宗室及宗室女职位、名称,并系所生月日,及合给支赐条例,关太府寺。」从之。
七年正月十三日,诏:「宗室袒免亲参选,常许不拘名
次路分陈乞指名差遣。非袒免亲除初参选依条添差外,更许不拘名次路分陈乞指名差遣一次,并替任、满阙、初任并与监当。须职事干集,操守修饬,有监司或〔尊〕长同罪保明,与亲民。内选人与录事参军即别有县令举主二员,内一员职司,仍通注县令。其无保明者,并依外官条例。」从尚书省所请也。
五月七日,诏宗室初关升亲民资序人注监当,其请给并视诸路监押。
六月二十四日,诏诸宗室朝陵、上坟者,毋得携戏玩之具随行。
七月二十九日,大宗正司言:「宗室分异,自来未有着令。今相度,欲乞除缌麻以上不许析居外,袒免已下亲父母财产除永业田及供祭祀之物不许分割外,余听均分。」从之。
八年五月十八日,户部言:「左班殿直赵叔峣等自陈系袒免亲,为父亡解官持服,乞比附宗室换官体例支给请受。按宗室小使臣丁忧,并不许解官,所以不罢俸给。今若依外官丁忧例,更不支给俸钱,虑或失所。欲乞应宗室小使臣丁忧,父祖俱亡者,袒免亲许给俸,非袒免亲许给半俸。」从之。
绍圣元年四月十八日,诏:右金吾卫大将军、惠州防御使叔谆追两官勒停,令叔谆赎铜六十觔。官屋 闭,差人监守,以停止逃军、屠牛、卖酒,其监门并本位使臣皆坐罪。
二十五日,礼部言:「诸宗室系袒免以外两世,祖,父俱亡而无官,虽有官而未厘务,各贫乏者,委大宗正司及所在官司常切
体访,保明闻奏,支破钱米。其有官男至厘务日,本房下随行共居人口住支;女至出嫁日计口〔豁〕除豁:原脱,据下文二年七月二日条补。。每月十口以下钱十二贯、米十硕、屋五间;七口以下钱十贯、米七硕、屋四间;五口以下钱七贯、米五硕、屋三间;三口以下每口钱二贯、米一硕、屋二间。冲改元佑四年续降全条。」从之。元佑四年续降全条检未获。
十一月十五日,内侍省(官)[言]:「建武军节度使、郧国公宗楚乞差高班周华充都监。缘本省三等差遣,依令以等第优劣及合入资序定差,不以私徇屈法。」诏内侍省依条定差。先是熙宁中,宗祖指名乞差都监,自是援例陈请。宗子至有公为不法,相与蒙蔽,陷于罪者。帝察见,革之。
二年五月十一日,尚书吏部言:「欲将宗室两犯私罪以上,除依本条外,候到部,不许用陈乞占射及初参选添差恩例。」从之。以开封府言:宗室有屡犯法禁者,乞立法惩戒,故有是命。
四月五日,右金吾卫大将军、泽州防御使、秦国公叔牙言:「本秦王之后,承袭公爵,遇登极覃恩,转前件官。若使臣与诸袒免亲一例止官,窃恐未尽先帝立宗子、隆本系之意。欲乞以遥郡防御使依例换正任团练使,即非在正官之上侥求恩命。」诏特与换正任团练使,余人不得援例。
六月二十一日,诏:「元佑减定除授正任以下俸禄,递损物数不多,有亏朝廷优异之礼。其见行条例悉宜罢去,并依元丰旧制。其宗室公使并生日所赐自依元佑法。」元佑
格寻未获。
七月二日,三省言:「宗室袒免外两世,祖父(父)俱亡而无官,虽有官而未厘务,各贫乏者,虽许支钱米,其数未均。欲每口月支钱二贯、米一硕,十二口以下给屋二间。」诏委大宗正司及所在官司常加体访,保明奏支钱米。其有官男至厘务日本房住支,女出嫁日计口豁除。据元年四月计口给屋指挥,与此间数绝不同,疑《实录》误也。
八月十五日,诏:宗室贫乏支钱米,人口虽多,钱不过二十贯,米不过六硕。以户部言:「自来宗正司只保明男女之数,更不开房下人口。(人口)其条内称计口支破,即母、妻、子孙之妇并合计口。欲申明行下。」故定此数。
二十三日,诏:宗室袒免亲参选,常许不拘名次路分陈乞指射差遣。
九月二十八日,诏:「袒免亲授班行者,出官未出官,俸钱并依元丰三年支给见钱。其非袒免,因奏荐授官者,俸钱虽在外任,依在京分数支给。」
十月一日,右羽林军大将军、郢州防御使、越国公令廓为合州团练使。以令廓自陈:「顷者神考推原大本,以宣祖、太祖、太宗之子择一人为宗,世世封公,仍补环卫官,不以服尽而杀。今有司概以臣依它袒免亲止官例,恐未称神考之意。今止乞依诸王后见袭公爵之人例为正任。」从之。
三年二月六日,诏:宗室授外官右选者,并不注缘边差遣。令吏部于内地相度添员,候任满更不差人。
五月十九日,宗正寺言:「请太祖下子孙有服亲并连『无』字「无」字疑误,宋宗室无「无」字辈。,余并连『伯』字。太宗下子
孙连『季』字人数未多,乞依先降朝旨,止连一字,用初赐『不』字训名。」又宗正寺丞宋璟言:「请宗室赐名,及非袒免亲本家命名,于本宗下有服亲,虽音同字异,并避。于本祖下无服亲及别祖下有服亲,即音同字异,许用。于别祖下无服亲非连名,即虽本字,亦许用。其称祖者,以宣祖支子秦王下为一祖,太祖支子越王、楚王各为一祖,太宗支子魏王、昭成太子、鲁王、陈王、蔡王、韩王、吴王下各为一祖。其连名者,随祖宗支子而下,虽兄弟数多,并以一字相连。庶分祖取字稍宽,不至乖僻。」从之。
二十六日,管干亲贤宅所言:「故魏王男孝诒等并系皇孙,乞定祗应人,各随本官见任官关所属依条例差。今后有来赴朝参人,并依孝诒等例。」从之。
六月五日,吏部言:「忠州防御使仲廪、右监门卫大将军、资州刺史劳之卒,各曾有罪情重,合与不合赠官 」诏各赠一官。
七月十一日,礼部言:「乞宗室袒免、非袒免亲授外官人,若未曾参部者,并依宗室例,令大宗正司管辖。」从之。
十二月五日,诏宗景落开府仪同三司,罢判大宗正事。以三省言:「宗景乞与杨应宝第二女成亲。按宗景贵兼将相,任专宗正,不能正身律下。杨氏乃生子妾,欺罔圣听。陛下亲睦九族,务尽恩意,待之不疑,不复更加询考,遂从其请,在于圣德,可为至厚。且自置大宗正司以来,所任主判皆一时之选,所以表率宗子,使之循理。今宗景乃公
然自肆,违犯典礼,此而不惩,无以肃清宗室,示天下后世。伏望圣断重行削夺,以明劝沮。」故有是命。
四年正月七日,右武卫大将军、兴州团练使叔绀坐取城濠土及修宅侵街,诏追三官勒停,展五期叙。
五月二日,三省言:「今后宗室雇女使,不得雇同姓,违者降娶同姓妻罪一等。」从之。
七月二日,提举修盖皇亲位次所言:「邸第遗火位次旧系将作监修盖。缘宗室自来不肯严戒火烛,欲乞自今遗火,并先坐尊长,所犯人亦不以常法科罪,仍旧将作监管干。」从之。
八月四日,诏:「今后宗室换授外官,令大宗正司勘验自授官后来有无过犯增减,具有无漏落,于奏状声说。」先是士琚充率府率日,以奸罚俸。其后尊长宗景、学官黄颉保明才行堪充任使,换授外官。至是吏部言,难作才行换授。诏士琚依已降指挥,其元保明官该 决放罪。故有是诏。
九月四日,大宗正司言:「叔谆以罪锁闭,男女并无官品、邑号、俸给。欲并所生母,比附孤遗计口支钱米。候叔谆复官日,罢。未复官间,女出嫁男厘务,亦计口豁除。」从之。
十八日,诏:宗室大使臣如该选将副,许差中下州钤辖,替双员都监;如无双员处,即与添差。
十月五日,礼部言:「外任宗室应举者,所属给假赴京;愿就本路取应者,亦听引试考校。解额依所应条制。」从之。
十二日,三省奏大宗正司言:叔盎乞依令晏例换武官。诏叔盎换左藏库
使,依旧康州团练使。
元符元年六月四日,诏:「非袒免亲应举推恩,有司建明寖失先帝初令之意,及见今多有贫乏之人。今后袒免亲锁厅应举,及非袒免亲应举,并依熙宁二年十一月指挥。应给钱米者,并计口支破。其绍圣二年八月指挥更不施行。其应干条贯,令有司修定闻奏。」
七月十日,右武卫大将军、开州团练使叔急降领蜀州刺史,以增草价贷军人也。
八月十一日,宗正司言:叔 妻王氏病,男盈之割股与食而愈。诏特赐绢百匹、羊十口、酒十瓶、面十硕。建中靖国元年六月三日,右金吾卫大将军、濠州防御使叔重男举之为父割股,亦依此赐。
九月二十三日,三省言:「今后宗室及非袒免离妻,如已经开封府根治者,令大宗正司并限半月审察。」从之。
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庄宅副使仲秉言,系缌麻亲换授,乞比袒免、非袒免亲服纪,分两等免注监当一任,便入亲民差遣。从之。今后准此。
十一月十八日,同知大宗正司(使)[事]言:嘉国夫人刘氏乃故宗瑗之妻,亡未卒哭,子仲哗忘哀买妄。诏特降一官,逐其妾。
二十三日,诏:故公着长男希孟,系袒免以外三世,无官,并无请俸之人,特依袒免外两世条给钱米舍屋。
十二月十六日,诏:「宗室大将军以下妇及宗女入内,只许带从人一名。其立班赐坐并依服属高下。」以大宗正司言宗室袒免亲授外官之妻,依条带从人二人,与
正任已上妇无异,奏乞立法。
三年二月二十五日,诏大宗正司:见赴朝参,遥郡已下宗室员多,可均作三番互轮趁赴。
三月七日,左中散大夫、新知寿州赵令绰为金吾卫大将军、均州防御使,以久换外官,宜归环卫故也。
八日,诏:西南路祔葬宗室并公主等,西路朝奉大夫、直龙图阁温益主之,南路某官主之。
五月二十八日,诏:河北、河东、陕西路添差宗室差遣并罢,见任人候任满者更不差人。
九月二十九日,中书省言:「诸宗室任外官,辞见上殿,如无所奏事,例申合门,更不上殿。」从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三月二十四日,大宗正司言:「宗室大将军以上,于法不许试换。比来换者众,乞申明行下。」从之。
四月九日,诏复置宗学,应合行事令礼部条具以闻。初,元佑六年,宗室令铄尝乞建宗学,诏从之。及毕工,以赐蔡确家。至是,令铄之父、知大宗正事世雄及同知大宗正事仲爰言:「宗子置学,本出神考之意,事既中辍,论者惜之。愿诏有司复依初旨。」故有是诏。
十六日,诏右金吾卫大将军、唐州防御使叔雉降充团练使,以不能训子,为宗司所劾故也。
同日,诏:宗室添差阙,于开封府界监当添四员;京东路监当添十员;京西路亲民添十员;淮南路亲民添二员,监当添十四员;两浙亲民添二员,监当添十四员;湖北路亲民添二员,监当添四员。以吏部言,河东、陕西应添差宗室差遣
并罢,差注不行,故有是诏。七月二十二日,吏部请内郡置添差宗室阙,从之。
八月二十八日,诏:宗室成之祖父影像,许随外任奉祀。先是诸宗(宗)室影像并在京最长子孙位,以成之任外官,其弟涣之白身,仍不居本宫,故有是诏。
十月二十二日,诏:宗室袒免补授外官,转至大使臣已上者,料钱并依宗室袒免以下换授外官法。
十二月六日,大宗正司奏:「太庙行事宗室,以官爵高下资次预先差定三员,充一年行事。乞于所差行事宗室,于三献条内『预先』字下添入『审验』二字。」从之。
崇宁元年正月二十一日,诏:故荣王宗绰系英宗亲弟,其嫡孙士 特与换授率府副率。
二月三日,诏:「前右侍禁叔宓房下计口破钱米人并减半支给。应似此之人依此。」以叔宓尝任温州监税,赃罪除名,援例支给孤遗钱米,故有是诏。
五月四日,诏:「宗室旧有止法及服纪厘革者,令格外改转,若合授班行者,令换授环卫官。自今虽奉特旨,令冲改旧条等指挥,许三省、枢密院子细契勘,若于祖宗贻训格法实有冲改侵紊者,可明具有碍是何条法奏知,更不施行。」以近者贪冒之徒夤缘请谒,告嘱希求,冲改格条,泛滥陈请,故降是诏。
十一月十二日,手诏辅臣曰:「神宗尝诏宗室年长者推恩,又尝诏袒免外两世贫无官者赐田,又尝诏外任者许居于两京,今宜遵先志。」
同日,提举讲义司蔡京等言:「奉
承德音,谨追考神宗诏书,推原本旨,稽之往昔,增以当今所可行者,谨条具如左。如允所请,即乞付本司立法施行。一、自熙宁降诏已来,宗室量试之法中废不讲。至绍圣间,始复讲之,所以预试应格之人至少,亦未曾有以年长特推恩者。宗室之无官者繇此甚众。今若俟其累试不中,然后录用,缘未尝教养,一旦峻责其艺能,则推恩之文殆成虚设。况非袒免亲乃祖宗六世孙,恩泽所加,谓宜稍厚。乞将上件服属宗室,年二十五已上者,今次许于礼部投状,试经义或律义二道。以文理稍通者为合格,分为两等,候至来春附进士榜推恩。内文艺优长者,临时取旨。其不能试,或试不中者,并赴礼部书家状,读律,别作一项奏名,只作一时指挥,不为永法。今后自依熙宁诏书并元符试法施行。一、宗室有世数既远,出仕外官者渐众,而宗女随夫之官者数亦不少。或亡殁于外任,而其子孙不能归葬,或随侍在外,因而流落,或孤寡无依,或道路贫病。若不存恤,恐无所归。今请委所在州军常切体量,如有上件宗室,仰随所在保明,量加存恤(乞)[讫]奏。其存恤格,从本司详议颁下。若应保奏而不保奏,或保奏而不以实,并杖一百,听宗室随所在监司陈述,监司依格给讫,按劾以闻。一、宗子虽有教授,名存实废,宗子往往不出听读。虽设宗子学,聚而为一,则有赴学之费、往来之劳,其势必不能群处。今请逐宫
各置大小二学,添置教授二员,量立考选法,月书季考,取其文艺可称、不戾规矩者注于籍。在外任而愿入宫学者,听依熙宁诏书、元符试法量试推恩。其学制从本司参定。愿入太学律学者亦听。应宗子年十岁已上入小学,二十以上入大学,年不及而愿入者听从便。若无故应入学而不入,或应听读而不听读者,罚俸一月;再犯勒住朝参,三犯移自讼斋。即两人不入学,本官本位尊长罚俸半月;三人以上并犯者,罚一月;十人以上,罚两月;重者申宗正司奏裁。一、今虽置学立师,为量试之法,然所学未广,遽使出长入治,必未能守法奉令,而至瘝官废职。伏请依熙宁文武官试出官法,再试经义,中选者许令出官;若再试不中者,止许在宫院,使食其禄。其试法从本司参定。一、熙宁间,神宗厘正宗室,乃有袒免亲赐名授官,非袒免亲更不赐名授官,只许应举之制;袒免、非袒免亦各立奏补子孙之法。独缌麻亲旧用国荫,自来未有荫孙已下明文。今请依外官例,得补荫孙。一、旧制,宗室袒免亲初参选,常许不拘名次陈乞指占差遣;非袒免亲初参选,依条添差外,更许不拘名次陈乞指占差遣一次。以后每到部,如无遗阙,与升一年名次。今来袒免以下亲出官者人数寖多,侵占在部元阙不少。缘职事既有修废,若不分别勤怠,无以劝沮。欲乞今后应宗室非袒免以下亲量试出外官者,并各于员阙外添
差。每大郡、通都属县不得过十人,中郡不得过七人,小郡不得过四人。到任不签书本职公事。如有本辖长贰或监司二人保奏堪任厘务,方得供职。未厘务者,添支驿券、供给人从并减半支破。」并从之。蔡京条具九事,内四事分入敦宗院,余并见本门内。元佑宗室废量试法检未获。
二十一日,诏:仲仚〔企〕等七员各转一官,以试艺业合格故也。
十二月十八日,枢密院言:「宗室诸司副使以上,于条止许差充非节镇州钤辖。其经任人固有材能可倚,若一依上条,无以激劝。」诏:宗室非节镇州钤辖人,如任内有举主三员,无过犯,许审量添差节镇大藩州钤辖。
二年二月三日,中书省言:「大理寺立法:诸以孤遗宗室钱米历质当者徒一年,孤遗自质当者减一等。钱主各与同罪,其钱不追。即因举债及预借钱物买所请钱米,而每月取利过四厘者,钱主杖八十,举借钱物不追,已请钱米还主,许人告。」从之。
三月二日,诏:宗室非袒免亲试中经律义人与三班奉职,书家状读律人与三班借职,仍附特奏名进士放牓推恩。
三年二月三日,诏:宗室免侍宴,门外赐酒食。今后准此。
五月十五日,中书省言:「自今宗室过犯,降断旨日,一就定所犯情理轻重,免致重复,紊烦降 。」从之。
麦价钱寄造,每人月不过一硕,遇节倍之。今已到宗室三百二十五人,若 ,许于公使库纳 九月二十九日,南京留守司言:「准《外宗正司令》:诸宗室不得私造酒
男或女十岁以下者合与不合造酒 」诏:五岁已下不造,十五以下减半。西京依此。
十月二十九日,诏:「诸州县宗室官庄租课丝绢粟麦等,如人户愿计价纳当月中等实价者听。」以管干南京宗室庄晏昙言:宗室所请钱米外诸物,候官司粜(货)[贷]兑拨见钱,迟缓妨用,故立法。
十一月九日,皇侄孙三班奉职善清特授右千牛卫将军、武骑尉,仍(奉)[封]汉国公,奉汉王祀事。善清,不傥之子,不傥卒,乃以善清袭封。
二十二日,中书省言:「诸宗室女使曾生子者,更不得雇入别位。不限有无服纪。违者,牙保人徒二年,知而雇者加一等,许人告。合入《大宗正司 》。」从之。
徽宗崇宁四年四月四日,诏:仲忽已除知西京外宗正事,如敦劝有方,宗子肃戢,即与转官。
十二日,知西京外宗正事仲忽言:「无官宗室多是少孤失教,自恃赎罚之外无以加责,故犯非礼。乞所管宗室或有恣横不遵教约者,听比附崇宁《宫学敕》行夏楚。苟败群不悛,及不(负)[服]夏楚者,则许奏劾,押赴大宗正司,下本宫尊长羁管。」从之。
七月十四日,诏世开男令瓢、令戈各转一官。以世开尝在英宗皇帝潜邸同学故也。
八月八日,诏:「非袒免亲之子,磨勘至大将军止。其今日以前因试艺业得减年磨勘、应至止法人,并许回授有官有服亲。」
十六日,仲忽言:「河南府偃师县故西头供奉官赵士 男不器,系非袒免亲,为父亡,有祖母及母与姊妹,乞给
官屋。勘会士 母楚氏系故仲瓗缌麻亲之妇,见今贫乏,依条并合居敦宗院。其请给等,依条,转运司应副。如今后更有此类,并许来敦宗院就系居屋住。」从之。
九月二十三日,诏:「熙宁《宗室葬敕》可颁降施行,如与今事名不同者,礼部贴正。今后如敢式外辄受钱一千以上,以自盗论。」
十一月十五日,诏:宗室公使并生日支赐并依元丰条例,其元佑条例更不施行。户部言:「元丰年别无定宗室公使钱则例,只许引用熙宁五年六月朝旨,每年支赐使相、节度使各二千贯,节度观察留后一千五百贯,观察使一千贯,防御使使七百五十贯,团练使五百贯,刺史二百五十贯。」从之。
二十一日,仲忽言:「准格,宗室非袒免以下两世,于两京近辅沿流便郡居止者,支赐起发钱:十五口以上三十千,十口已上二十千,四口已上十五千,三口以上十千。南京比西京水陆远近不同,故贫乏宗室愿往西京者少。」诏:往西京居止宗室,起发钱各递增十千。
是日,中书省言:「宗室诸王影前屋业房钱,庄宅行人辄为典卖,若钱主知而买者,各杖一百。其屋业及钱物,委大宫院尊长同袭封人管干。若〔无〕袭封人,尊长(即)[及]以次宗室同管。检察侵欺入己,或非理破用,各以违制论,失觉察者减三等。仍令均备,着为敕令。」从之。
十二月二日,尚书省言:「检会崇宁《内外宫学令》,诸宗子入学即笃疾废疾,若无兼侍,曾被解送宗正司验实,听免。
即有官,在学未及一年,虽及一年而犯第二等以上罚者,犯(等)[第]二等罚未再满一年,不在出官赴任之限。若已经赴任,而无举主三人,亦准此。已经赴任,既有举主,即不须更限员数。」从之。
八(月)[日]诏:「太祖皇帝应天启运,创业垂规,福庇生民,泽流万世。其袭封王爵安定郡王世雄身薨,可令有司议当袭封者,封王爵施行。」
十五日,武(库)[康]军节度观察留后、同知大宗正事仲爰言:「奉诏以昨幸世雄宅浇奠,宫学宗子道旁起居人数甚多,可见宗子向善,学官劝导有方,蒙恩特转一官,回授有官有服亲。乞与弟右武卫大将军、袁州团练使仲 。」从之。
二十二日,诏:「仲糜久患脚膝,特与随六参官起居。在假更不看验及抽拦人马。」
二十五日,判大宗正事宗汉言:「遇有公事,乞依久例不限日本厅聚议;如同知官欲不依日限入局商议公事者,亦乞从便,庶得公事不致留滞。」从之。
大观元年八月二十日,诏:「皇家宗族属有远近,礼有隆杀,亲亲之恩,义所当厚。熙宁变法,皆循中制;而元佑纷更,务从裁削,失敦宗之道。可依下项:一、熙宁法,祖宗袒免、非袒免亲常许指射差遣,仍不拘远近差注。元佑唯许指占一次,致出官亲属久不得差注,待次或(遇)[过]岁年,颇见失所。可依熙宁(注)[法],仍常许占射,不拘远近差注,仍并替成资。一、熙宁法,袒免、非袒免亲出官者,虽在外,俸钱依在京分数。元丰法,袒免亲授班行者
支见钱。建中靖国依外官分数给。宗室既不补南班,俸禄至薄,今又不以见钱支给,而限以外官分数,颇闻贫窘不足。可依熙宁、元丰,应袒免、非袒免在京并敦宗两院并支见钱;任外官,依在京分数。一、熙宁法,常许指射,不拘远近。方是时,宗族尚少,指射未多。今蕃衍盛大,深恐有妨百官差注。可依绍圣法,一州添差、亲民不得过一员;一州五县以上,添差、监当不得过三员,余二员。一、熙宁法,宗室刺史以上,每年公使钱绢各支一半,后以渍污紬折,以故宗室支用不足。可依熙宁法,唯以绢折,仍三分以上一分折绢。一、宗室熙宁中未有遗表荫补之法,崇宁二年虽立袒免遗表许推恩子孙之文,唯及正任以上,而不及余官。且外官之法,诸司副使已许推恩,岂宗族之恩义可薄,而不及外官乎 可诸司副使以上遗表推恩如外官法。」
二年三月八日,大宗〔正〕司奏:「右武卫大将军、通州防御使仲唐突乞宫学无官宗子三经公试不中,亦乞特与升补内舍。诏仲唐突,特与于罪。本司看详,宫学已有法,今仲妄敢唐突,非朝廷考察行艺、甄别能否之意。」兼上批「兼」字疑衍。:学校之法非有窒碍,而辄议改者,以违制论。仲特降两官。
九月十二日,学制局奏:「勘会内外宗子上舍,近制已令附贡(生)[士]举院引试,取六分为限,其不合格者依贡士法施行。契勘贡士试合格下等人方升内舍,其不合格人系留辟雍充
外舍生。若该升补太学内舍,即与贡士同试。今来宗子试中下等人更不补内舍,便合推恩;其不合格人若降充外舍,即又无升补内舍便许附贡士举试条法。今相度:宗子上舍附贡士举院试不合格者,并归本学为内舍生,许理考察;再试上舍,依条保奏。若三经试不与升补,或两试不与而犯第三等已上罚者,并降充外舍,依初入学法。其在本学升补内舍生者,亦合依此。如得允当,即乞先次施行。」诏:「宗子在舜通谓之胄子,在周谓之国子。今京师置监名国子,而宗室升贡,试或不中,不入国子,名之不正甚矣!士许留辟雍,而宗子遣归本学,薄于宗亲,厚于庶士,不可施行。可许入国子学。」
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制以皇叔仲忽起复定国军节度使、普安郡王、知西京宗正事。
三月二十一日,诏:「宗室并依行第连名,不得单名;并须连『士』字、『之』字之类。其见不连名者,限十日改正。」
政和元年三月八日,诏:宗室知通、兵职官、令丞不得同任一州,余官州不得过三员,县不得过二员。
二年五月十五日,诏:「比闻孤遗宗子应给钱米,一有愆违,终身遂无所给,深虑遗(法)[乏],不能自存。当限以岁月,使之自新。自今若犯取人财物、故欧伤人杖以下罪,情理重者住给一年,轻者半年。或私罪徒以上罪若赃罪二年,如不再犯,仍旧支给;有再犯者,大宗正司量轻重再展年限。」
六月十九日,诏:今后宗室承直郎
以下,罢任不住请受。
二十三日,诏:「宗室袒免已下亲,男女生、亡,外任限三日申所属州县,州县限三日申大宗正司,在京限三日报本祖下袭封宗室注籍存存:疑有脱误。。」大宗正司请也。
二十八日,诏:「节度使仲挽特依仲糜例,人从并同外官额定人数差取。如遇疾病在假,缓急事故,许依元丰令乘暖轿出入。余人不得援例。」
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宗正寺言:「本寺训撰宗室名,『之』字子皆从『公』字,『子』字子从『伯』字,『不』字子从『善』字。自来未有『公』字、『伯』字、『善』字之子许连名指挥,今欲乞依『公』字等例,许撰连名。所贵有以分别宗族昭穆。」从之。
闰四月二日,诏:「宗室同安郡王仲仆薨,陈乞男三人见系副率,转将军;女二人转郡主,仍依出适人例支给请俸等;妻张氏依故仲绾妻王氏例破俸给;余恩例并依故仲损遗表恩泽体例已得指挥。其仲仆父宗愈为系英祖同母弟,所乞先次行出,余人不得援例。」
二十二日,诏:「宗室诸王已追封大国者,其世袭子孙尚仍旧国,甚未称正名之〔义〕。如鲁王改封商王,其子尚袭鲁国之类。其令大宗正司改正。」二十四日,制以皇伯宁远军节度使、鲁国公仲先改封商国公。
四年正月二十四日,诏:「比览宗籍,濮王子皆英宗昆仲之列,并已沦亡,而未封王爵者尚众。念祖追往,恻然兴怀。故宗谊等八人可追封王爵。上以慰祖考在天之灵,下以昭隆亲报本之意。」于是追封宗谊
为祁王,宗咏为莱王,宗师为温王,宗辅为楚王楚王:原作「樊王」,据《宋史》卷二一《徽宗纪》改。,宗博为萧王,宗沔为霍王,宗荩为建王,宗胜为袁王。
四月一日,上御崇政殿,按宗子习大乐,赐奖谕曰:「敕仲爰等:先王本人之情性,礼乐出乎法度。后世乐坏不作,而败礼者莫之能禁。比诏有司颁乐宗学,其从也深,其入也易,而能改其所习,忘其贵骄,服我教养,以克有成,朕不愧于古矣。故兹亲札,其体至怀。」
九日,手诏:「宗室乐成,昨日庭按。登歌击拊,八音克谐,朕甚嘉之。因阅名籍,无禄者百有余人,恻然兴孍。应昨日按试,有官者可并转一官,正任大将军及遥郡以上回授有服亲;无官者可并与承信郎。仰宗正司申中书省施行。」
七月四日,诏:「应见今环卫遥郡正任以上官,因子孙迎侍在任人,候任满日更不许迎侍之官。」
十三日,诏承节郎、添差监秀州在城都酒务赵宥之许令入学,考选、校定、升补之类依国子监生条令施行。以宥之言,系不厘务,即无职事,已依见任宫观岳庙差遣及得替待阙人条法,愿入州学听读,故有是诏。
十一月二十二日,诏:「自今应宗室无父,宗妇无夫若舅亡殁,仰大宗正司管勾葬事。如有居丧非理争讼,挟长取财物等,及一切违犯,并许纠劾以闻。其所差官吏敢有搔扰乞取,收受馈遗者,并以违制论。所有官给孝赠,限一月内赐。非袒免以下无官人遭期以上丧,于法不应给孝赠,约度所用,每位许共借
助钱一百贯,仍于所破钱米内逐月克纳。应有该载未尽事,仰大宗正司条析以闻。」
五年六月十六日,诏:宗庭按雅乐所得各转一官恩例,内宗室仲轩、仲车工车工系大将军止法,合行回授,特许与亲侄士仅;士称合转小将军,亦系止法,特令转行。余人不许援例。」
六年三月七日,臣寮言:乞宗室不注沿边差遣。从之。
十日,诏:宗子犯罪锁闭者,并释之,令尊长钤束,许以自新。
十三日,吏部奏:「臣寮上言:『自来宗室惟大小使臣不许注授沿边,至于文臣,即无条法。欲望特降睿旨,今后宗室不注沿边差遣,并依宗室女夫已得圣旨施行。』奉御笔依,见任人对移近里一般差遣。其被对人本部不见得本路本州岛有无合避亲嫌,并合对移宗室填替等违碍因依,若伺候会问,窃恐迟延。本部今相度,欲应有违碍人,且依今来御笔指挥对移。如愿放罢,与不依名次路分在外指射差遣恩例,别授差遣。」从之。
本司令文,诸事有条令及无违碍,非本司理断不当而不由本司者,尚有法禁,况事无条例者乎 欲望降旨,今后宗室以无条例事进状,及直经朝廷或他司陈论,敢有隔越者,乞增立禁止。」诏宗正司立法。 七年三月二日,臣僚言:「比来宗室宗妇往往侥幸陈乞,多不次第经由,而直赴朝廷,至有冒渎宸严者。伏
二十五日,诏:自今宗室赐名,令学士院看定,中书省取旨。
二十七日,诏:「故濮王孙仲的
年高官卑,未尝干托求进。家贫累重,聚族百余人,并无依赖,殊可矜悯。其见居宅屋等可特拨赐本位子孙永充己业。其妻滕氏恩例请给,并依仲绾新妇例倍给,仍封康国夫人。」
三十日,判大宗正事仲爰等言:「欲令宗正寺将保州宗子依在京三祖下宗子例编为图录,别为一秩,岁具见存字行人数(阙)[关]报本司。」从之。
四月十九日,吏部奏:「承节郎赵不讷、子浚状:各系依政和五年二月十四日赦文量试补授出官,不讷注江州盐酒税,子浚注襄州酒税,并不厘务。今来拟注作(意)[不]签书本职公事,伏乞依赦文改作不厘务差遣施行。本部检详:宗室该出官人无阙注拟,待次半年以上,许添差,每州不得过三人。本部看详,上件赦文内该载依崇宁法量试。未审系差注逐州人数,并系崇宁法只改不厘务称呼 唯复合依不厘务法每州不得过三人 合取自朝廷指挥。」诏依崇宁法人数,并不厘务。
二十四日,诏:「西京敦宗院汉王宫宗子士佩管勾本位尊长职事三年,劝诱本宫宗子入学,升补过上舍不化等一十四人。士佩缘见系同免官例勒停人,虽在罪废,能改过自新,不干吏议;又能以长率幼,俾趋庠序,升贡者众,可特与叙官,以为宗子之劝。」
五月十日,诏:宗室见任不厘务小使臣,应陈乞再任,并依大使臣已得指挥。从吏部请也。
九月九日,诏以仲爰、仲忽判大宗正事,各特添差兵士二
十人,余人不得援例。
十日,手诏:「宗室犯罪,不以亲 、有无官爵、罪犯轻重,从来循例与常人同法。有司承例奏乞,不候三问,未承,便加讯问。朕席庆仙源,嗣承大统,岂有恩不及于祖宗之裔乎 追远念亲,为之恻然。自今有犯,除情理巨蠹,事涉重害,及已杀伤人,并别被御笔处分外,余只以众证为定,仍取伏辩,并不得辄加棰栲。若徒流以上,方许依条请官制勘,自余只行严监散禁。虽有上条,承勘官司逐旋奏禀,若合行庭训者,并赴大宗正司,令本位尊长以小杖依法夏楚。恪意遵承,立为永法,以副朕敦睦九族之意。」
八年正月二十二日,诏:皇侄有奕特授保顺军节度使、和义郡王。有奕,陈王子也。制曰:「永念泰陵之末命,缅怀陈邸之懿亲。居长而贤,退托以疾。」有奕袭庆,属兹奉朝,特有是命。
三月十六日,故宗楚新妇濮国夫人尹氏表:孙男二人,朝□郎提点彭州冲真观士 忌、朝奉大夫前知滁州士片虎,各乞除一省曹寺监近见阙烦要差遣。诏依所乞,士 忌除卫尉寺丞。
九月二十日,太仆卿闾丘吁言:「奉诏措置玉牒祖簿。缘宗正寺每修进《玉牒属籍》、《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仙源积庆图》,皆以祖簿为据。祖宗以来,蕃衍盛大,旧簿止是二十一秩,不能尽载。兼本支不分,世系难别。今以宣祖之后太祖、太宗、魏王,分三祖而下,依次序编纂。每朝皇子、皇女并亲贤□华宅及诸宫院宗室女妇,分
立字行,依式样编载。修至政和六年终。太祖皇帝下九十九秩,太宗皇帝下二百六十九秩,魏王下一百四十八秩,总计五百一十六秩。内目录九秩。进呈,乞降付宗正寺收掌,遇有增修,检照施行。」从之。
宣和元年十二月四日,诏:除宗室依已降指挥不注沿边差遣外,其服属相避并依元丰法。
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诏:宗室有文行材术、名实显著者,令大宗正司具名以闻。从龙图阁学士宋康年请也。于是子沂与寺监贰,子昼与郡。
六月二十二日,知大宗正事仲涣奏:「方今宗室蕃衍,陛下惇叙族属,教养作成,于兹有年,才能并出,咸拭目以幸千载之遇。然混于常列,格于铨选。有志于事业者不为不多,若不特加旌别,无以昭示激劝。欲望圣慈特降睿旨,应宗子有文行才术、名实显著,许本司具名以闻,断自渊衷,不次升擢。庶使人人奋励,以副陛下乐育之意。」从之。
七月十一日,诏:「近岁添置宗室不厘务差遣,既失循名责实之义,而不厘务者乃违元丰成宪,拘以同任之限,致使累岁不调,殊失先帝惇叙本旨。应宗室注不厘务差遣指挥可罢,见任者依省罢法注拟。同任条令并遵从元丰旧制施行。」
十月九日,诏:宗子非袒免亲遇恩奏荐者,许预定名申大宗正司,报宗正寺参照。同名者,大宗正司改定。
皇帝陛下加惠宗子,遴择师儒教导。自幼学,由选升舍, 十九日,臣僚上言:「臣伏
赐之名第,然后官使之。峨冠锵佩,接武外廷。咸思奋励,以赴事功,甚盛举也。比年以来,有司申陈,文禁过密,动见拘碍,殆非元丰立法之意。元丰法:宗子服属相避,亦同庶官。是时宗子补外之人少,州县可入之阙多。今既不许同局,又复不注沿边,至于内地知通、兵职官、令丞悉不得同任,郡县有一宗子,吏部不容注拟。虽引恩例、展员数,皆为虚文。况宗室蕃盛,人才至众,就禄之路甚艰,居闲之日淹久。议法之弊,乃至于此!臣愿明诏有司,详求厥中,仰副陛下绍述之意。」诏依元丰法差注。
十一月四日,吏部奏:「勘会宗室注拟不厘务小使臣,近承指挥减罢,在任者依省罢法。其量试出官之人,依条许注不签书本职事及不厘务。宗室内在任不佥书者,所属承受上件指挥,减罢到部。勘会不佥书本职事未有亦许省罢指挥明文。本部今相度,欲乞将前项量试宗室依奏补法,各随本资叙许注厘务差遣,通理旧任;见任者亦乞依今年七月十二日所降指挥。」诏:宗室量试指挥更不施行,见任人候罢注厘务差遣。
三年三月一日,知大宗正事仲涣奏:「臣先奏,欲应宗子文行材术、名实显著者,许本司具(以名)[名以]朝散郎、权通判隆德府纪之学术该通,操守端谨。上舍试艺,尝冠宗盟;历任以来,莅职详敏。尚淹郡倅,未究所长。欲望圣慈特赐睿旨升擢,必有殊 闻,断自渊衷,不次升擢。已得旨依奏。伏
功,以劝属籍。」诏与除寺监贰官。
御笔,以子崧族兄子栎为宗正少卿,仍移异姓他官。子崧一介孤外,久容尸素,未即汰斥,天地大恩, 四年六月十二日,承议郎、试宗正少卿赵子崧奏:「伏(大)[犬]马糜殒,无以论报。仰体并用公族之意,不敢以亲嫌自列。检准元丰官制:诸职事官以先后列为序。子崧(侍)[待]罪司属,并书吏考,虽难以私义辄紊甲令,然长幼有叙,愚分未安。伏望详酌施行。」诏依元丰官制。
二十二日,诏:「应同国姓者,毋得与宗室连名相犯。」从宗正少卿赵子崧之请也。
五年六月十四日,诏:今后内外宗室并不称姓。
十二月三日,诏:教诱陪涉宗室,虽不系敦宗院所管之人,并依外宗正司条法。
六年四月二十四日,诏:诸路应宗室并不许募押粮纲。
七月十一日,诏罢添置宗室不厘务差遣,并遵元丰成宪。
七年六月一日,诏:内外宗室依熙宁法,并着姓。先是宗正少卿子崧赐对,上疑宗子出仕者皆着姓。子崧对以熙宁法如此,与异姓共事,须着姓以别之。若辞见谢及独衔奏事则否。上曰:「终是相 ,可令讨论奏来。」子崧检会开宝中有赵令图任宗正丞,本贯济州,因申明与国同姓者不许与宗子连名故事,上之。后子崧从兄子淔召对,上又及之。有旨,宗室内外并不着姓。朝廷不复考故事,而有司不以官职高下,皆名别之。至是,子(孙)[崧]出守淮宁,陛辞,复为上言:「周曰姬氏,汉曰刘氏,
唐曰李氏。今无故去国姓,恐非所宜。」故有是诏。
七月二十五日,诏:承议郎详之,三经进士及第,特与升擢,可除见阙在京合入差遣。
八月十九日,诏:「外官宗室不着姓,自降指挥以来,凡官司行移、文券帮书之类,虽侍从至一命,皆以名别之,殊失国体。熙宁、元丰中,宗室任外官,惟辞见牓子并不着姓,余依外官法。此制甚明,可依前降不着姓指挥改正,并依熙丰旧制。」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应外官宗室未有差遣,及已授三路差遣,愿别授者,并令吏部不依名次,注近阙近便差遣。应宗室年幼未合出宫人,并与依见今官序支破请给。」
六月四日,中书省勘会:「宗室先因臣僚陈请,不令书姓,后已改正仍旧。至今往往尚有不书姓者。」诏今后宗室衔位不书姓名,官司不得收接。
十二月二十三日,诏:「昨降指挥罢添差官,访闻诸路将宗室例罢,致各失所。可令已罢添差宗室各还旧任。」
三年三月十日,诏:宗室有才能者,令三省擢用。
六月八日,诏:「宗室,国之枝叶。自艰难以来,有不得已从事军旅之人,可限指挥到日,应在军中充参谋、统领之类,并发遣赴都堂审量,与升等差遣。如不即发遣,其主兵官及合发遣人并重行黜(贡)[责]。」
十一月十二日,宰臣吕颐浩言:「乞令宗室赴吏部自陈,未有添差官处指定添差监当一次。仍须年及二十以上。其添差员数,每州不许过七员,县不过三员。
并不厘务。人从供给各减半。」从之。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诏仍通注八路,亦不通计已前添差员数。
四年五月十一日,诏:「国家宗枝凋零,侍从之间有子栎,近已除在外宫观,令所至按月支行请给,无令失所,以称朕敦睦宗族之意。」
六月五日,尚书省言:「勘会宗室陈乞添差差遣,于格法之外每州添七员、诸县三员。今吏部不参照朝廷已差员数,又复拟差,致溢额者众,州县无以应副。」诏:「今后陈乞添差宗室,并已经朝廷陈状及召保、经都司审验、未曾注授之人,并赴吏部投状。内已经审保人更不召保。仰本部遵依已降指挥差注,不得过立定员额之数。其已前朝廷添差宗室虽溢额,特许赴任,仍不厘务。」
九日,诏:「昨在京师南班宗室留下新妇,见随大宗正司人数,有子孙见食禄人外,余缌麻亲新妇每月特支料钱八贯;春冬衣罗、大绫各二疋,小绫各四疋,绢各六疋,冬加绵八十两。袒免亲新妇每月料钱五贯;春冬衣大罗、大绫各一疋,小绫各二疋,绢各三疋,冬加绵四十两。并许随司批勘。仍令大宗正司具的实合该请给南班宗室妇数目、各人服属,申尚书省。其逐人旧请并罢,止依今来则例支破。」从大宗正司之请也。
十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袭封节度使、信都郡王孝参身亡,合系孝参嫡子袭封。今右监门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安时乞依孝骞等例袭封。昨系朝廷特降指挥,
所乞难行。其益王祭祀即合专差官主奉。」诏安时差权主奉祭祀。
七月十五日,知枢密院事、宣抚处置使张浚言:「应在外宗室,不因赃私罪犯,许召保官具脚色保明申缴赴本司,许令赴本路参部注合入差遣。未有差遣人,取见告札付身照验,与注近里差遣。如曾犯赃私罪,不许注授。」从之。
八月十九日,诏故景王宗汉男仲儡力回切特转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差主管江州太平观,〔任〕便居住。从其家所乞也。
九月十九日,诏宗室伯瑜令不隔班上殿。上问宰执:「伯瑜何如 」参政张守对:「恐是士所荐十人之数。」上曰:「宗子果贤,便须奖用,不惟可以激劝,亦示朕敦睦九族之意。」
绍兴元年正月二十三日,诏曰:「朕念太祖皇帝创业垂统,德被万世万:原作「五」又删去,据《建炎要录》卷四一补。,神祖诏封子孙一人为安定郡王,世世勿绝。乃者宣和之末,以太常、礼部各有所主,依违不决,使安定之封至今不举,朕甚悯之。有司其上合袭封人名,遵依故事施行。」先是上谓宰执曰:「神祖尝诏太祖子孙一人袭封郡王。自宣和末年废此事,可以讨论施行。太祖功德如此,世袭王爵,当不为过。」故降是诏。
三月二十五日,宰执进呈子砥之规切乞差遣。上曰:「宗室有行艺者当留之朝廷,有才干者当与郡县,其不足收用者亦当存恤,不可同之外人。」
六月三日,臣僚言:「伏见累降德音,令存恤所在宗室。缘州县支费滋广,廪给不继,遂致奸弊多端,真
伪无别,多有饥寒流落者。乞令所在州军选委尊属,按月类聚券历,点勘无伪冒,保明赴州帮支。」从之。
七月二十九日,诏:皇伯右武卫大将军、信州防御使令话可特授宁州观察使、安定郡王。先是五月三日,上促袭封,曰:「得一贤宗室承袭为佳。」参政张守对曰:「降诏旨当以属近行尊者,若曰择贤,必启争端,谁肯以不贤自处 顷行在宗室(因)[固]尝有进状,乞推令话者。」既以礼部言:「据燕王德昭之后则称:太祖皇帝之长子,燕王为大宗。熙宁诏书令考大宗之籍,以属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地而王之。今令话系大宗之后,当封;而令庇虽长,系太祖皇帝次子小宗之后,不当承袭。所以中间封世清、世开,而从贲、世逸虽长,皆不得封,为其小宗之后也。据秦王德芳之后则称:熙宁诏书所谓大宗之籍者,谓大宗之属籍,非有大宗、小宗之辨。所以熙宁降诏之后,首封秦王之后从式为王。及宣和礼官所定,亦主用大宗正属籍之说,封秦王之后令荡。本部以今来所执大宗之说,考之礼经,及见行袭封条法皆不合。盖礼所谓别子为祖,则嫡嫡相承作大宗,百世不绝。在法:袭封以嫡子,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此见今袭封之法,古嫡嫡相承之义。昨熙宁首封秦王之后从式,后来虽改封燕王后世清而下五人,本部即不见得自世
清至世福五人依与不依得礼经嫡嫡相承,及司封见行袭封条制有无违戾。然自封秦王后从式以来,改封燕王之后凡五人,秦王之后虽有服属第行等者,皆不得封。时方国家闲暇,礼文典籍具存之时,不应谬误如此。切虑上件承袭,临时出自朝廷特旨。今来亦合取朝廷指挥。」员外郎王居正札子:「近来朝廷指挥定夺袭封安定郡王事,本部以燕王之后所执大宗之说考之礼经及见行袭封法,虽不合,然不敢以谓当封(奏)[秦]王之后令庇,而乞取自朝廷指挥。居正切谓,太祖皇帝生二子,长曰燕王,次曰秦王。燕王立,则燕王之子孙相传,世世不绝,秦王何与焉 宣和之末,识不及此,有司执文,遂封令荡,失熙宁后来舍从贲封世开之意也。伏乞朝廷详酌,特降指挥施行。」于是诏封令话。
八月八日,臣僚言:「知西外宗正事士从自衡州移司温州,经由广中,有弟士籛随行将带亡命军兵搔扰州县,至或纵火焚毁。士从谬懦,不能约束。乞放罢士从,黜责士籛,以戒宗子之妄作者。」诏士从放罢,士籛令广南东路提刑司体究,诣实取勘,具案闻奏。
十七日,中书门下省〔言〕:「奉诏:『宗子不循理者,付有司鞠治,当重行诫约。其穷乏懦善不能自存者,令越州契勘见在员数,有官者按月帮支请给,无官者逐月量给朝廷钱应副养赡。如违令,御史台纠劾。仍于尊长中选其可以服众者权行主判,专务钤束
在外者。令有司措置以闻。』今欲将有官宗子请受,见住行在人令越州按月支给,无官宗子、宗女、宗妇令越州于上供钱内取拨钱一万贯、米三千石接续应副。其行在有官无官人钱米,委添差钤辖仲蒸专一帮勘检察。其在外有官人及孤遗钱米,下诸路转运司措置应副。」从之。
九月二十五日,知越州陈汝锡言:「宗室请给已委新添差兵马钤辖仲蒸专一帮勘检察。其宗子等若在外不因请给,别有违法,亦就委仲蒸钤束。」从之。
二十八日,诏:「诸路宗室有官人及不厘务人请给按月支给,专委通判检察。其无官宗子、宗女钱米,亦委通判检察监支。内建炎四年十月十六日不厘务宗室请给减半指挥不行。」以三省言,渡江宗室散在州县,请给不继故也。十四日「十」下当脱「月」字。,诏:英州团练使、知南外宗正事士樽奏事详审士樽:「士」字原脱。按据《建炎要录》卷三○,建炎三年十二月知南外宗正事者为士樽,则此当脱「士」字,据补。,可以表率宗子,特与转行一官。以上《中兴会要》。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六 宗室杂录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沈约 列传第六十一 奚康生 杨大眼 崔延伯·魏收 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脱脱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泰定帝二·宋濂 文史第二十八·吴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十九·佚名 第五册 天命元年至二年·佚名 六二六 寄谕两江总督萨载等速将程树榴一案审讯明确定拟具奏·佚名 彭乐传·李延寿 王慎中传·张廷玉 梁纪十九 太宗简文皇帝上大宝元年(庚午、550)·司马光 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