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阿育王之归依
正觉者般涅槃后二百十八年喜见灌顶。(一)
喜见之灌顶时王威表现,彼涨[彼]功德之荣光上下一由旬,统治阎浮洲大王国。(二)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以所有药草混和之十六瓮之水为彼由雪山顶上之阿耨达池运来。(三)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赍送善香之山所生柔滑甘美而有风味可喜之纳佳蔓[蒟酱蔓]之扬子木。(四)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赍送柔滑而有风味诸大鬼神之守护善香之山所产阿摩勒[庵罗果]与药材。(五)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赍送有风味而芳香天上饮料及已熟之庵罗果。(六)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由六牙[池]赍送五色上下衣服。(七)彼时彼等诸龙王日日不绝由龙界赍送洗头之香粉末,同样之涂香,着用柔软而无缝线须摩那[素馨]华之衣,高价点眼药[安膳那][等]之一切。(八、九)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赍送糖果、多量之槟榔子实、黄色之手巾。(一〇)鹦鹉送鼠之集出九千担之陆稻,蜜蜂作蜜,熊以锤锻物。(一一)于天国出生好音之迦陵频伽鸟[感动]于阿育王功德之荣光,常使人闻妙音。(一二)四佛之奉事者一劫寿之大龙以黄金之锁带,为阿育功德之荣光所动而来。(一三)大名声之喜见以赤色之华鬘供养。美丽之果报由施食而能得。(一四)
此旃陀掘多之孙而为宾头沙罗之子[阿育王],当时为王子为郁禅尼之副王。次第行而来至卑提写城市。(一五)于其处又谓有今名长者之女与彼同栖生有最胜之子。(一六)摩哂陀与僧伽蜜多等欢喜出家,两人更出家而断有之缚。(一七)
阿育统治最上之巴连弗,灌顶后三年,已信乐佛之教。(一八)
正觉者之于和跋单般涅槃时与孔雀家出生摩哂陀之生诞之时间,被数计为几何之年。(一九)二百年更经四年彼时正为阿育之子摩哂陀之出生。(二〇)
摩哂陀十岁之时,父杀兄弟[如是]统治阎浮洲阅四年,(二一)阿育杀害百人之兄弟,只独自继承王统,摩哂陀十四岁时灌顶。(二二)法阿育灌顶而得神通,有大威力,具功德,于阎浮洲,至转王轮。(二三)彼等满二十年后使喜见灌顶。续奉外道经过三年。(二四)追随六十二见者,九十六种之外道等一切以常[见]断[见]为本,而住二见者。(二五)已有其他尼犍陀裸形并他之游行者其他婆罗门及他之异端者等。(二六)阿育续求真不真请[此等]使人昏迷卑见之尼犍陀,常[见]断[见][佛教]以外之外道、异学、种种之异见之多数邪说之徒。(二七)[王请此等]异学之群,使入[王]宫,与大施而寻无上之问。(二八)被寻问向无智之人人恰如问庵罗树答以面果树用己之力无有可答者。(二九)彼等完全已甘于小座。破一切之外道,驱逐异端之徒。(三〇)王如是思惟:“他之何人于世间为阿罗汉,见阿罗汉道耶?(三一)在世界[确应有]如是者。此世界我想非全无[如是之人]。我何时可遇[如是]善人。闻彼之善说,我由胜利而获物各各可与王国。”(三二)王虽继续如是沉思如是应供养者未发现。[其后]王常善柔和而为搜求有戒德者。(三三)彼凝视多数之人人逍遥彼之宫殿,见托钵而行于车道之沙门尼俱律陀。(三四)[王]侧视进退端严而眼投于[地],威仪具足心寂静之阿罗汉。(三五)达最上之调伏处[善处],调御、守、善护持、不交家族之群,澄清恰如虚空之月。(三六)如狮子无畏怖,如火蕴之光辉,尊贵而难接近,确固安静,而心寂静(三七)诸漏尽,由一切烦恼清净而为最上人行住具足之最上沙门,(三八)见达一切德之尼俱律陀,为宿世之友于前世善为善行住于圣道之果,(三九)住于牟尼位之牟尼而托钵思考步行于车道。(四〇)彼贤者焦恋,(四一)思惟:“此长老无疑于世间为阿罗汉声闻如佛陀,[又]住于出世间之道果,得解脱与涅槃,可尊贵者之一人。”(四二)
彼得五乐之大欢喜,由喜而澄意,己悦如贫者之得宝,自在之帝释得望于意者。(四三)彼呼大臣一人:“噢!汝急可导引彼之端丽而行状寂静恰如象之无畏怖具寂静之德,步行于车道之年少比丘前来此处。”(四四、四五)得大欢喜之王,如是意气扬扬于心思惟:“此之最上人确前所未逢之达最上之法者。”(四六)如是思惟之[王]再言曰:“可就[所设之座]。[座既]所敷。可就出家所适之座。我欲周听卿之所座之物。”(四七)受王之言语[尼俱律]右绕执王之右手而上座,恰如无垢白石座上之天王帝释无怖而坐于最胜之座上。(四八)王思惟:“此之最胜子思而不动无畏者。求教于彼……。”(四九)
王守诸圣前来之惯习,善学,通晓法与律如见柔和最胜之童子,由信乐之心重新如是言:(五〇)“卿我可说卿所学之法。卿为我师。大牟尼!我应顺由卿所教、卿之言语。请教于我。我可闻教[法]。”(五一)闻王赞励之言语,[彼]于[师之]九分教,能通无碍解,熟案极贵之三藏,已见出就彼不放逸之善说。(五二)不于逸甘露之道,放逸是死魔之道。不放逸者不死,放逸者能与死同。(五三)王随喜于贤者尼俱律陀,了解彼之最胜之因,“此可为一切智者佛说一切法之根本。(五四)今日我将归依卿等、佛、法、僧。[我]告于卿我妻子眷族者俱为优婆塞。(五五)我由善知识尼俱律陀之到来与妻子等俱确立归依,供养银四十万与对长老八人分之常食”[已言]。(五六)
[王问尼俱律陀言:“有如卿之沙门耶?”彼]答:“达三明、神通力、又熟达心差别,有漏尽阿罗汉者佛之声闻数多。”(五七)王再问长老言:“我欲见僧宝,我愿听法,礼拜来集之集会。”(五八)
六万之诸比丘来会集。使者等告王:“大僧伽甚满足已来集。王可出逢愿望之僧伽。”(五九)地上之主法阿育闻使者语,呼彼眷族、朋友、大臣、亲族之众:(六〇)“朕向大僧伽之集会应与布施。于力可能之限度奉事之。(六一)立即准备为朕布施相应之讲堂、床坐、水、侍者、进物、食物。(六二)立即为朕向汤食厨夫令善准备料理白粥愉快清净之食。(六三)朕向最上群比丘僧伽与以大施。于城市打大鼓,清扫街路而撒白砂并五色之华,(六四)于此处彼处供置华鬘之供物、牌楼、羊角蕉树,美满水器,于此处彼处开始[建立]高塔。(六五)以帛布作幢令结于此处彼处,结以华环之绳,应令此都城美丽。(六六)以种种之璎珞严饰之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罗与其他族亦共以衣服、庄严、执华,燃炬火往见僧伽。(六七)诸家熟练之乐师出好音使听者恍惚,奏所有之伎乐往见最胜之僧伽。(六八)[着饰之青年妇女子、]学者、歌舞、俳优亦悉皆接近僧伽,令快乐来会者。(六九)种种之华、种种样样之抹香、涂料供养僧伽。(七〇)于城市中[置]门卫悉准备[人人]所望之施物。(七一)国内之住民终日作供养,夜之全分亦于三更供养僧伽而无余。”(七二)
彼夜过有大名声之刹帝利,于宫殿已准备具足胜味食,(七三)[如是]令彼大臣随从者等:“于多数人人与香物华鬘、华之堆叠或多数之华、伞盖、幢,(七四)于日中取燃之灯火。应令彼等取朕命令之限度。(七五)此城市全[住民],由四方之市民,一切之王臣等,悉具牝牛、军队、乘物,随行朕往见比丘僧伽。”(七六)王象以王者之大威严前进,地上之主恰如帝释[赴]欢喜园之光辉。(七七)扬溢欢喜之王急往比丘僧伽之傍礼拜、问候、合掌。(七八)彼告比丘僧伽曰:“请为我垂哀愍。”(七九)刹帝利取僧伽父长老之钵,供养多数之华,而入于城市之都。(八〇)请[彼等]于王宫使坐床座,应扬彼等所要,与希望限度之种种粥,高价坚软之食。(八一)比丘僧伽之食毕由钵离手,王与各各比丘一对衣,(八二)更与鞋、点眼药、油、天盖、靴、一切沙门必须之杂器、糖蜜、蜜。(八三)地上之主法阿育请到来之比丘悉坐于内室,坐已王与资具于比丘僧伽:(八四)“我与比丘等所望限度,所欲限度之物。”(八五)由杂器而令满足,由资具而令饱满,由此彼王寻问令善说甚深之法蕴。(八六)“大德!日种之说品有断耶?[由]名词、格、或节或亦组织示几何法蕴之数耶?”(八七)“大王!日种以数说[彼]。善分别,善施设,善解,善能说。(八八)具因,具足义、无过失之善说。[即][四]念处、[四]正勤、[四]意足、[五]根、(八九)五力、[七]觉支、[八圣]支道,如是依最上之菩提分七支善分别善说。(九〇)两足尊敷衍善分别出世间之胜法,宣说师之九分教。(九一)日种为哀愍有情说八万四千之法蕴。(九二)宣说轮回之解脱,一切[趣]苦灭之道,最上之甘露,甘露药最胜之法。”(九三)闻比丘僧伽所说之语,感动于数多喜、乐最上人王,以此话告彼王臣。(九四)最胜之佛说满无不足之八万四千最贵重之法蕴。(九五)朕建立八万四千园,供养一一法蕴于一一园。(九六)如是刹帝利费九十六俱胝之财,即日命令[园之建立]。(九七)当时阎浮提已有八十四[千]之城市。彼一一城市各建立一宇。(九八)如是刹帝利三年而建立精舍,园[工]完毕时,营七日间之供养。(九九)
猜你喜欢 指月录卷之十八·瞿汝稷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轮·佚名 佛说腹中女听经·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九·圆悟克勤 卷第十四·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佚名 卷第十·道世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二·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一·霁仑超永 戒品第二十五·佚名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四·佚名 卷四百六十四·佚名 学佛应先解决三个问题 (注一)·太虚 卷三·僧伽斯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