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诤章第十五
【解读】
这一章是说明为人子、为人臣看到自己的父母、领导有过失,有劝谏的义务,需要帮助他们改过。
【原文】
曾子曰:“若夫(1)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2)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3)!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4)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5);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6)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
曾子说:“关于慈爱、恭敬、安亲、扬名的道理,学生已经听您讲过了,请问为人子的一切都听从父亲的命令,这可以说是孝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在古时候,天子有七位直言谏诤之臣,即便天子无道,还不会失掉其天下;诸侯有五位直言谏诤之臣,即便诸侯无道,还不会失掉其国;卿大夫有三位直言谏诤之家臣,即便大夫无道,还不会失掉其家;士人若有直言规劝的朋友,则自己不会失掉美好的名声;如果父母有能够坚持真理、劝谏父母改过的儿女,父母就不会做出不道义的行为。假如父母有不义的行为,儿女不能够不劝谏。如果一味顺从,这是陷父母于不义。如果父母、领导、朋友有不道义的行为、不正确的观念,我们就要劝谏。一味盲从父母的号令,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注释】
(1)若夫: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
(2)闻命:闻,听到。命,命令、指教。闻命,听过
(先生的)教诲。因曾参为孔子弟子,故用此谦词表示听过老师的讲解。
(3)是何言与:是,指示代词,指“子从父之令可谓孝”这种说法。何言与,什么话,表示否定的答语。以下重复一句“是何言与”,是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意为: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
(4)争臣:敢于直言诤谏的臣子。
(5)家:卿大夫的家族。
(6)令:善,美好。
猜你喜欢 论荣 第四·王符 賞罰第十九·徐干 第九章 公金行·梁启超 四书留书卷三·章世纯 卷三十八·林之奇 卷一百八十七·秦蕙田 卷四·毛应龙 卷二十三·王昭禹 卷二十三·赞宁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在加尔各打印度教某君欢迎茶会上谈话·太虚 普陀山为德侨收容所之反对·太虚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二·延寿 论经典·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