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五十二

永乐十二年六月壬寅朔驻跸清流港下令五军将士今深入虏地一二日必破虏临阵之际齐力奋勇所诛者惟首虏毋夺财物毋掠妇女毋虐老稚毋杀降附违者斩

○辽王植第十二子生赐名贵火聂

○癸卯  皇太子改礼科给事中刘伯蕴为户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史寿为吏科给事中广东按察司副使李祥为云南按察司副使升行人吴渊为浙江按察司佥事

○甲辰驻跸双泉海即撒里怯儿之地前锋都督刘江等兵至康哈里孩遇虏与战斩虏数十人驰报  上度虏必大至命江等严哨了下令各营曰虏中亦有能汉语者或夜假言语相通因而劫营当谨备之

○乙巳前锋获虏谍言马哈木太平等兵距此百余里  上喜曰朕固知虏不远令诸军秣马以俟早发

   ○丙午车驾发双泉海次三峡口前锋都督刘江等哨见虏众驰报  上率师兼程而进命皇太孙于宝纛同行专以铁骑五百护卫

○丁未夜有星如盏大光烛地出羽林军东南行至近浊

○戊申驻跸忽兰忽失温是日虏寇答里巴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等率众逆我师见行阵整列遂顿兵山颠不发  上驻高阜望寇已分三路令铁骑数人挑之虏奋来战  上麾安远侯柳升等发神机铳炮毙贼数百人亲率铁骑击之虏败而却武安侯郑亨等追击亨中流矢退宁阳侯陈懋成山侯王通等率兵攻虏之右虏不为动都督朱崇指挥吕兴等直前薄虏连发神机铳炮寇死者无算丰城侯李彬都督谭青马聚攻其左虏尽死斗聚被创都指挥满都力战死  上遥见之率铁骑驰击虏大败杀其王子十余人斩虏首数千级余众败走大军乘胜追之度两高山虏勒余众复战又败之追至土剌河生擒数十人马哈木太平等脱身远遁会日暮未收兵  皇太孙遣骑兵四出觇视知虏已败走  上始还帐中  皇太孙入见  上语以虏败之故  皇太孙叩头称贺  上曰此虏尚未远夜中尤须慎防迟明追扑之必尽歼乃已  皇太孙对曰  陛下督战勤劳天威所加虏众破胆矣今即败走假息无所宁敢返顾乎请不须穷追宜及时班师  上从之

○是日  皇太子免直隶杨州府通州被水灾田九十一顷六十四亩租税

○后军都督佥事谢芳运德州等处粮十一万四千六百石至北京

○己酉赐名忽兰忽失温地曰杀胡镇诸将请追寇  上曰寇穷矣何用远追遂议班师遣官赐祭都指挥满都

○庚戌班师  上以寇虽穷败必尚有潜遁山谷者命诸将回军须严阵待之既行果有残寇乘高觇望者  上麾兵薄之皆散走自是虏不复见踪迹矣

○是日置高阯乂安新平顺化三卫演州守御千户所乂安卫南靖守御千户所时总兵官英国公张辅以四府与老挝占城暹蛮接境土地广远夷民繁夥宜有控制同黔国公沐晟议请于各府置卫所籍土军以土官指挥千户理其事仍请给印信  皇太子从之

○湖广按察司佥事戚文鸣坐事谪为交阯承差

○辛亥  车驾发杀胡镇

○驻跸回流甸遣使以击败马哈木等谕和宁王阿鲁台

○壬子监察御史刘恺等劾左军都督梁福中军都督蔡福受命讨思州台罗等塞苗贼乃生事扰民私役军士脩建尼寺与尼同奸强娶人妇女减军士月粮索蛮酋金马荒淫不律十余事请置于法  皇太子曰此辈诚可罪然  上之所命俟  车驾还日闻奏

○癸丑驻跸平山镇命纪功督阵官具将士有功及临阵退衄者并所获人马之数以闻

○甲寅驻跸清源峡命诸将凡将士被伤及有疾者皆给马载之粮不足者计日给之

○夜月犯心宿大星

○戊午驻跸三峰山之西南和宁王阿鲁台遣所部都督朵儿只昝卜等来朝命中官王安赍敕往劳阿鲁台

○是日  皇太子赐国子监琉球生益智每等二人罗衣布衣各一袭及襕衫靴袜衾褥帐等物赐其从之人有差

○己未赏河南山东馈运官军万七千百三十八人钞四万三千七十五锭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尾迹有光出右旗西北行入紫薇东蕃内

○庚申驻跸饮马河西岸和宁王阿鲁台遣所部都督锁住来言有疾不能朝  上遣使指挥徐晟同中官锁住赐之米百石驴百匹羊百牵别赐其部属米五千石

○辛酉户部言四川蛮夷平夷二处采木军夫缺粮乞于今年夏税内拨运给之  皇太子从之

○壬戌驻跸饮马河南岸命成安侯郭亮护将士有疾者归且命缘途加意抚绥无令失所

○丙寅驻跸野马泉和宁王阿鲁台遣人来朝谢恩及病不能朝之罪赐敕慰谕之

○是日  皇太子遣官祭中霤

○丁卯  皇太子命户部赈济直隶常熟县被水饥民万三千四百陆十余户计谷四千二百三十石

○戊辰  皇太子以故山东都指挥佥事杨青子胜袭父旧职为金吾右卫指挥同知锦衣卫指挥佥事黄铉子鼎袭指挥佥事

○己巳  车驾次黑山峪敕皇太子以班师告  天地  宗庙  社稷遂颁诏天下诏曰朕祗奉  天命抚驭华夷惟欲乂安咸得其所瓦剌黠虏僻处穷荒与其丑类岁相讐杀败亡丧殁存者无几朕即位之初抚摩存恤授以封爵数年以来凭仗朝廷始得休息乌合为群即复骄恣辜德负恩背违信义抵弑其主执我使臣侵扰边境豺狼无厌朕不得已躬率六师以讨之师至撒里怯儿之地贼兵迎战一鼓败之追至土剌河贼首答里邑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不度智能扫境而来兵刃才交如摧枯朽追奔逐北兽狝禽戮杀其名王以下数千人余虏宵遁遂即日班师至饮马河和宁王阿鲁台之众悉诣军门朝推诚待之劳徕抚辑令回部落呜呼奉行天威扫腥膻于绝塞绥宁顺附覃恩慈于远人用靖边陲佚我黎庶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是日  皇太子除河南府嵩县户绝荒田租四千四百六十石有奇

○庚午  皇太子擢监生石篪于文通徐长渊季燧顾达盛伟王继行汤云张昶刘璧陈斌阖胜先商盘许彦唐著杨义俱为监察御史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脱脱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已疟编·刘玉
  第一七五札光绪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一一四○一—三·佚名
  第三卷 运河上·缪荃孙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二·杜大珪
  第24章 撤出南京跑到武汉·冯玉祥
  卷一·佚名
  魏纪六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午、238)·司马光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卷一百四十·佚名
  职官三○·徐松
  第五节 唐初武功(四)·吕思勉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隆庆三年八月壬寅朔秋分 上亲祭夜明于夕月坛 命成国公朱希忠分献○甲辰礼部奏大阅之礼古昔所重在成周之世职列夏官自汉唐以来事载国史迨我 宣 英二圣相继举行成宪昭然遗烈未远兹遇 皇上焕启神谟光脩令典建熙朝之盛事

  •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零一·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五月。己卯朔。升学士禅代、为吏部侍郎。叶成格、为户部侍郎。  ○升通政使司右理事官罗绘锦、为顺天府府尹  ○礼科给事中孙光祀疏言、朝廷之事、误于偏私。尤误于推诿兴革之道、惧其

  • 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五月。乙丑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甲午皆如之。  ○谕内阁我朝开国以来。宗室人才蔚起。超越前古。凡属宗支。宜如何谨守家法增辉瑶牒。乃近来风气日趋浮靡。

  • 薛祥传·张廷玉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跟从俞通海前来归附,渡长江时担任水寨管军镇抚,多次从征有功。洪武元年(1368),转漕至河南。半夜抵达蔡河,强盗突然到来。薛祥不为所动,好语劝散了强盗。太祖听说后十分高兴。派他带兵,任职十分卖力,授予京

  •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物异考毛虫之异宋度宗咸淳九年十一月辛卯黎明有虎出於扬州市毛色微黑都拨?官曹安国率良家子数十人射之制置使李庭芝占曰十日之内杀一大

  • 卷38·陈邦瞻

    ○学校科举之制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行科举新法。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

  • 九年·佚名

    (辛未)九年大明崇禎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亥,上行正朝望闕禮。1月3日○丁丑,上以太僕馬,賜東昌尉權大恒。大恒嫌其馬不良,令換他馬以來,上聞而許之。大恒猶不愜,笞其吏,諫官以此劾之,上不從。1月6日○庚辰,閔聖徵馳啓曰:「本道各

  • 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佚名

    ——磨难是一笔财富 【原文】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2),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3),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4)。

  • 求学与不老·梁漱溟

    我常说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此即吾人的青年期。因青年比较有勇气,喜奔赴理想,天真未失,冲动颇强,煞是可爱也。然此不过以血气方盛,故暂得如此。及其血气渐衰,世故日深,惯于作伪,习于奸巧,则无复足取而大可哀已!往往青年时

  • 卷三十五·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善男子,如是诤讼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若人於是生疑心者犹能摧坏。无量恼如须弥山。若於是中生决定者,是名执著。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执著。佛言:男子,如是之人若从他闻。若自寻经若他故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三·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约法生起下二。初标科总示。依诠染者。以净法是摄末归本义。今明从本起末。故唯取染。略五重者。广即十四。今于十四之中类束为五。故云略也。对诸宗者。即前五教也。前以能诠为门。故云约教。此以所诠

  • 卷第五·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五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问分根品第五问曰。几根。答曰二十二根。何等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意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已知

  • 显识论·佚名

      陈 真谛译    显识论一卷(从无相论出)    真谛三藏译  一切三界但唯有识。何者是耶。三界有二种识。一者显识。二者分别识。显识者。即是本识。此本识转作五尘四大等。何者分别识。即是意识。于显识中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三·雪关智訚

    侍者成巒傳善錄法孫開詗編妙行語錄崇禎丙子春,司理海岸黃公、中丞集生余公,洎武林眾縉紳居士請師重興妙行禪寺,以三月念五日進院。三門。「八字打開,旋風百匝,先在其中,猶遲八刻。咦!且從者裏入。」天王殿。「不動而升,普光明

  • 柳河县乡土志·张翼廷

    清代典籍。张翼廷修,张士达、奎斌、邹铭勋纂。一册,不分卷。翼廷,字翊宸,河北承德人。士达,生平不详。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翼廷以柳河知事聘士达编纂是书,并亲自审定。约八千字。为柳河县第一部方志。记事止于光

  •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杨朔

    现代中篇小说。杨朔著。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8月初版。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集。1937年冬作者去延安,参加了革命,不久离开延安到西北各地。1938年春作者到广州后,应《救亡日报》之邀,根据自己在边区的生活积累,创作了这

  • 四书蕅益解·智旭

    作为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自幼受到程朱学派的熏陶与感染,后来转而成为佛教的信仰者,其一生都致力于佛教的复兴与三教的融合。他在坚持不懈地研习佛法,笃实修行的同时,极力主张儒佛会通。其著作《四书蕅益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