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宋郑交兵表

春秋之初宋郑号中原大国宋绍微子之封而郑取虢桧之地地既偪近力又相埓故其势常至于鬬争乃吾綂观春秋宋郑之故而知天下不可以一日而无伯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宋郑凡四十九交战然其局凡三变葢当初年晋楚未兴齐亦僻处东服其时犬牙相错者惟宋鲁郑卫而郑庄以善用兵常结援于齐而借其力继又结鲁宋合卫陈蔡以搘之而不能当也至宋冯之世始立突继又责赂而雠突后复助突以求入交战尤数当是时鲁桓卫恵郑厉宋庄俱负簒弑大恶号称四凶相与逐利弃信结党崇奸竞用干戈朝盟夕改生民之涂炭极矣此春秋之一大变也至齐桓兴而兵争息桓殁而宋襄以争伯一战而军败身伤晋文襄起而兵争又息当是时宋郑之君俱共玉帛以从容于坛坫之上间一用兵不过帅敝赋以从大国之后无两君对垒朝胜夕负报复无已者亦足见霸功之有益于人国矣迨晋悼嗣伯其事乃与桓文少异晋合天下之力以争郑郑患楚之数来屡盟屡叛故恶于宋以激诸侯之兵使楚疲于奔命而不敢与晋争而后乃固与晋时交战尤数十年凡十三战此宋郑之事之又一变也萧鱼以后悼公及平公之初海内嬉恬至向戌弭兵宋郑更仆仆于晋楚之廷民不苦于战鬬而苦于供亿两国息于兵戎者六十八年而陈蔡卒坐受楚灭其事得失又相半至春秋之末晋楚俱衰齐景欲圗伯而不终宋景乃率其祖之故智伐邾灭曹妄意争伯与郑以隙地启衅骤兴兵革卒至彼此交取师全军覆殁得不偿失此又宋郑之事之一大变春秋将夷而为战国矣綂计伯功之始终始于齐桓之北杏讫于晋昭之平邱 尾凡百四十有八年毎当伯功之息则宋郑首难春秋于列国战争不悉书独于两国自隠桓至定哀凡取邑取师无不备载葢以其地踞中原关于天下之故伯功视两国之向背为盛衰而两国又视伯功之兴废为休戚圣人思王不得已而更思伯其亦有见于此乎余故撮略其事辑宋郑交兵表第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八 慕容超·房玄龄
  卷中·马缟
  国初礼贤录·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四十八·佚名
  ◎依然歌舞升平·李定夷
  ●甲乙日历(上)·祁彪佳
  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 第十三·班固
  卷三十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陈寿
  张华传·房玄龄
  九七、齐因燕文王丧伐取十城乃威王非宣王辨·钱穆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佚名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六·佚名
  五·钱穆
  卷十八·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八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八月盡其月   九月庚申朔,命王安石兼監修國史。   檢正中書刑房公事王震、中書戶房習學公事練亨甫、池州司法參軍孫諤同修貢舉式。八月二十三日,諤編公使例冊。   詔陣傷五十日內死者,依陣亡例

  • 虞預晉書·汤球

      宣帝   上雖服膺文藝。以儒素立德。而雅有雄霸之量。值魏氏短祚。內外多難。謀而鮮過。舉必獨克。知人拔善。顯揚側陋。王基、鄧艾、州泰、賈越之徒。皆起自寒門而著績于朝。經略之才。可謂遠矣。御覽九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五·焦竑

      藩府僚(長史 紀善)   ◆長史   晉王府左長史桂彥良傳   □□府左長史青田劉公璟傳(陳中)   谷府長史劉璟(忠節錄)   靖江相府右相李公質墓志銘(陳璉)   蜀府長史陳南賓傳(黃佐)   長史程公通傳(程敏政)   遼

  • 卷十三 东晋元帝·王夫之

      自此至陈,凡僭伪诸国事俱附六代编年下论之。  〖一〗   扶危定倾,以得人心为本务。国破君亡,天下喁喁然愿得主而事之,人心为易得矣,而未易也;非但其慰安之者非其道也,天下方喁喁然而愿得主,抑必天下之固喁喁矣;如其遽

  • 唐鉴卷一·范祖禹

    宋 范祖禹 撰吕祖谦 注髙祖上隋大业十三年【炀帝年号】髙祖为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贼起髙祖子世民【太宗】知隋必亡隂结豪杰谋举大事惧髙祖不听与副监裴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事髙祖乃以大事告之

  • 读礼通考卷二十九·徐乾学

    丧期二十九通论下【禫月之辨】戴徳丧服变除篇礼二十五月祥二十七月而禫干学案公羊传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荀子礼论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盖汉以前无有以禫为二十七月者言之自戴德始自此以后郑康成则主戴说而以为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纪昀

    列传唐 【十三】○唐十三长孙无忌【敞 操 诠】褚遂良【璆】韩瑗来济 李义琰【义琛】 上官仪长孙无忌褚遂良 【褚璆】韩瑗来济李义琰上官仪△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渡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

  • 卷四十八·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十八大学士朱轼撰名臣续传五宋曹彬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之从母也从世宗镇澶渊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

  • 八 学俄文·周作人

    鲁迅学俄文是在一九〇七年的秋天吧,那时住在中越馆,每晚徒步至神田,路不很远,次年春迁居西片町,已经散伙,实在路远也不能去了。这事大概是由陶望潮发起,一共六个人,其中只有陈子英后来还独自继续往读,可以看书,别的人都半途而废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五 写自传与献“宝”·溥仪

    我认为写自传是审判的前奏。既然要审判,那就是说生死尚未定局,在这上面我要力争一条活路。 对于应付审判,我早有了既定的打算。刚到哈尔滨那天,我们走下汽车,还没进入监房,这时侄子小固凑近我,在我耳边悄悄地说:“问起来,还

  • 茹皓传·魏收

    茹皓,字禽奇,是旧时吴地人。父亲茹让之,本名为要,随从刘骏属下巴陵王休若为部将,到达彭城。当时南方闹饥荒动乱,就客居在淮陽上党。茹皓十五六岁的时候,任县金曹吏,颇有姿色容貌,性情谨慎柔顺。南徐州刺史沈陵见了他非常喜爱,他

  • 卷第四·佚名

    帝统四尊号批答下去尊号中睿圣文武字求言诏明道二年七月戊子朕膺昊天之眷命。嗣烈圣之鸿图。惧帝监之下临。荷神器之至重。何尝不夙宵兢畏。旰昃忧勤。务专稽古之钦明。靡敢暂时而暇佚。自文考在宥之旦。洎冲人储两之

  • 舆服四·徐松

    天子服【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九日,太常礼院言:「准敕追尊四庙,皇帝御崇元殿、命使行册礼衮龙服,五月一日御殿受朝通天冠、绛纱袍。伏请下内中尚司与少府监计会修制。」诏可。 十九日,太常礼院言:「准少府监(准少府监)

  • 三十八年·佚名

    (壬午)三十八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未,朝廷庭候。1月2日○丙申,以鄭實單付諭善,沈星鎭爲江華留守。○大司諫李燮元上書,略曰:「自邸下祗復之後,萬景都新,雲慶而星景,春噓而物茁。冑筵疊設,而勤學之誠不替,賓對連接而

  • 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佚名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 卷二十六·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二十六文公十有五年春季孙行父如晋【左传】十五年春季文子如晋为单伯与子叔姬故也【因晋请齐】商人弑逆执君夫人及鲁使鲁不能以义讨而反因晋以求齐行父使晋不知请讨晋为盟主亦不能讨皆罪也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一]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二]諸菩薩聞此 最勝微妙地 其心盡清淨 一切皆歡喜.   皆從於座起 踊住虚空中 普散上妙華 同時共稱讚.   善哉金剛藏 大智無畏者 善說於此地 菩

  • 谛闻尘影集序·太虚

    中国之社会,顷在古今东西一切文化之蜕变期内。而建立其间之僧寺,自是无能例外,故亦时有过渡之纷遽情状,非复畴昔之悠闲暇游,获享山林清福。谛闻法师乃深有学问之素养,兼具禅和之风度者也。尝在云南有改进寺制僧制之举,顾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