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谛闻尘影集序

中国之社会,顷在古今东西一切文化之蜕变期内。而建立其间之僧寺,自是无能例外,故亦时有过渡之纷遽情状,非复畴昔之悠闲暇游,获享山林清福。谛闻法师乃深有学问之素养,兼具禅和之风度者也。尝在云南有改进寺制僧制之举,顾格于先习,所志未遂什一。近年应宁波七塔寺报恩佛学院主讲之聘,循循善诱,既深得学众之敬爱,而与全寺之耆旧,亦能水乳交融,翕然靡间,殆庶几僧伽和合之模范欤!近集其积年之读经感言、议论、书札、法语、演词等七十余首,颜曰“谛闻尘影集”,将以付欹劂。余阅其所为文,乃恰似其人,读之可使躁者少安而顽者渐化,诚有裨于今之佛门,因识数语弁其端。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十五日,雪窦丈室太虚。(见海刊十八卷七期)


猜你喜欢
  人生佛教开题·太虚
  四分尼戒本(并序)·怀素
  卷第七·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卷三·赞宁
  增集续传灯录目录·南石文琇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佚名
  卷二十二·性音
  佛说罪福报应经·佚名
  卷第四·道宣
  ◎参悟篇 方便开示·虚云
  总目卷第一·智旭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子璇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七卷·湛然
  成唯识论 第六卷·护法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二十一·吴景旭

      丙集下之下  赋  金粉  唐寅六朝金粉赋一顾倾城兮再倾国胡然而帝也胡然天  吴旦生曰子畏侨居南都尝宴一通侯家时文士云集即席同赋子畏先成读至此二语侯大称赏余士俱阁笔盖子畏善作情语如自咏云四更中酒半

  • 第二幕·老舍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地点 同前幕。人物 王淑芬 报 童 康顺子 李 三 常四爷康大力 王利发 松二爷老 林 难民数人宋恩子 

  • 卷二十七·唐圭璋

    ○瑶台第一层崔大师生辰岁运推迁。时正遇,十月小春天。老人生灿,玉绳低纵,云汉高悬。晓来佳气聚,庆谪仙、初驻云骈。应良缘,渐重敷素艳,复阐金莲。飘然。尘情一荡,志归清静禀根原。鼎炉烹炼,河车搬运,丹满三田

  • 卷七百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三联句皮日休北禅院避暑联句【院昔为戴顒宅後司勲陆郎中居之】日休 陆龟蒙歊蒸何处避来入戴顒宅逍遥脱单绞放旷抛轻策爬搔林下风偃仰涧中石【日休】残蝉烟外响野鹤沙中迹到此失烦襟

  • 御选明诗卷七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七十一七言律诗四揭轨春隂梨花门巷泥活活杨栁户緑隂隂轩车不来又防日风雨相思劳寸心舒州红稻宜晚饭采石碧酒堪幽寻故人何可久不见我有新诗思共吟晚归花外金波映水天归騘蹀躞暮江邉凤凰台阁初

  • 李嘉祐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嘉祐(约722—782),字从一,赵州人。历任秘书省正字等官。现存诗三卷。 送王牧往吉州谒使君叔 李嘉祐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李嘉祐诗

  • 卷一百七·杨士奇

    永乐八年八月乙未朔○升左军都督佥事梁福为都督同知辽东都指挥同知周信狭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夏靖浙江都指挥同知孙胜俱为本司都指挥使辽东都指挥佥事樊受山东都指挥佥事丁英山西都指挥佥事刘达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王

  • 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光緒七年·曾纪泽

    正月编辑光绪七年元日阴。巳初起,公服率僚属在大厅向阙行礼,与僚友相贺。设先考妣像于签押房中行礼。发笔后,更衣,至清臣、日意格室答拜,一坐,至湘浦室一坐,至小村室久谈,至逸斋室一坐。饭后,画地图三幅,清捡地图良久。静坐极久

  • 有始览第一·吕不韦

    有始一曰: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矣。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

  • 学者有四失(1)·戴圣

    ——心理状态是过失的根源【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英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考,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注释](1)本节选自《学

  • 卷十七·方苞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十七翰林院侍读衔方苞撰有司彻牲俎皆同何以至上大夫而有傧尸于堂之礼也盖不傧尸主人齐立室中直至礼终而后出送宾虽强力者难支位至国卿则年过艾耆必矣故减损室中之礼事而傧尸于堂中间彻馔埽室摄

  •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欧阳竟无

    王恩洋 雲何謂佛法為今日所必需耶?答此問題,先需聲明幾句話。便是一切有情,但有覺迷兩途,出迷還覺,舍佛法別無二道,是故欲出迷途,必由佛法。佛法者非今日始需,非現在始需,又非特中國人始需,又非特人類始需。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

  • 深密解脱经序·佚名

        沙门都释昙宁造  夫至迹虚微。理包言像之外。幽宗冲秘。旨绝名相之域。是以。大圣秉独悟之灵姿。镜寰中之妙趣。实相廓然。与虚无齐其量。法性憺尔。与幽冥同其源。神辉潜映而不灭。万相俱应而不生。然此生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九·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二释本觉名。疏二。初随文别释。责意云二者。但反覆成难。而实无二故。本疏云。进退成难。以对等者。下云。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今此且约对于新生。立为本有。以始觉从修新生。本觉性自元有。由是对

  • 读易纪闻·张献翼

    六卷,明张献翼著。《江南通志·文苑传》称:“献翼好《易》,十年中笺注凡三易。”其书不载经文,逐节拈说,如劄记之体。此书以读书札记之体解说《易》旨,大致阐发“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平正通达,笃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

  • 华严经文义记·灵裕

    一卷。北齐释灵裕撰。释灵裕,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 (今属河北省境内)人。身世生平不甚详。出家入寺后,钻研华严宗义。终身事佛奉法,有“裕菩萨”之称。曾担任宝山寺集记,由此开始笔耕。先后撰有 《华严经疏》、《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