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中

 皇后、冠带、士庶、衣裳、文籍、书契、草木、答问、释义部注,凡四十四门。

  ○皇后太后印绶

  太皇太后、皇太后绶,其制与天子乘舆同,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为圭,长二丈九尺,五百首。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制,其赤绶,四采,赤、黄、缥、绀,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一尺,三百四十首。(縌、绶玉环玦等,已在天子乘舆绶门中,见上卷注中)

  ○幂

  幂者,唐武德贞观年中,宫人骑马,多著幂,而全身障蔽。至永徽年中后,皆用帷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至明庆年,百官家口若不乘车,便坐檐子。至神龙末,幂殆绝。其幂之象,类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缯帛为之,若便于事。非乘车举及坐檐子,即此制诚非便于时也。开元初,宫人马上著胡帽,靓妆露面,士庶咸效之。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

  ○魏宫人长眉蝉鬓

  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鹤髻。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皆日夜在帝侧,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来善为衣裳。皆为一时之冠绝。

  ○头髻

  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系也。女子十五而笄,许嫁于人,以系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为笄,笄以约发也。居丧以桑木为笄,表变孝也。皆长尺有二寸。沿至夏后,以铜为笄,于两旁约发也,为之发笄。殷后服盘龙步摇,梳流苏,珠翠三服,服龙盘步摇,若侍,去梳苏,以其步步而摇,故曰步摇。周文王又制平头髻。昭帝又制小须变裙髻。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至汉高祖,又令宫人梳奉圣髻。武帝又令梳十二鬟髻,又堕堕马髻。灵帝又令梳瑶台髻。魏文帝令宫人梳百花髻、芙蓉归云髻。梁天监中,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归真髻,作白妆,青黛眉,有郁髻。隋有凌虚髻、祥云髻。隋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归秦髻、奉仙髻、节晕妆。贞观中,梳归顺髻。又太真偏梳朵子,作啼妆。又有愁来髻,又飞髻,又百合髻,作白妆黑眉。

  ○冠子朵子扇子

  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披浅黄丛罗衫,把云母小扇子,靸蹲凤头履以侍从。令宫人当暑戴黄罗髻,蝉冠子,五花朵子,披浅黄银泥飞云帔,把五色罗小扇子,靸金泥飞头鞋。至隋帝,于江都宫水精殿令宫人戴通天百叶冠子,插瑟瑟钿朵,皆垂珠翠,披紫罗帔,把半月雉尾扇子,靸瑞鸠头履子,谓之仙飞。其后改更实繁,不可具纪。

  ○钗子

  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又至东晋,有童谣言:“织女死时,人插白骨钗子,白妆,为织女作孝。”至隋炀帝,宫人插钿头钗子,常以端午日,赐百僚玳瑁钗冠。《后汉书》:“贵人助簪玳瑁钗。”

  ○梁冀盘桓钗

  盘桓钗,梁冀妇之所制也。梁冀妻改翠眉为愁眉。长安妇女好为盘桓髻,到于今其法不绝。堕马髻,今无复作者。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粉

  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弄玉有容德,感仙人箫史,为烧水银作粉与涂,亦名飞云丹,传以箫曲终而同上升。

  ○燕脂

  盖起白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花妆。

  ○花子

  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至东晋有童谣云:“织女死时,人帖草油花子,为织女作孝。”至后周,又诏宫人帖五色云母花子,作碎妆,以侍宴。如供奉者,帖胜花子,作桃花妆,插通草朵子,著短袖衫子。

  ○衫子背子

  衫子,自黄帝垂衣裳,而女人有尊一之义,故衣裳相连。始皇元年,诏宫人及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于侍奉。背子,隋大业末,炀帝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飞凤背子,以为朝服,及礼见宾客、舅姑之长服也。天宝年中,西川贡五色织成背子,玄宗诏曰:“观此一服,费用百金,其往金玉珍异,并不许贡。”

  ○裙衬裙

  古之前制,衣裳相连。至周文王,令女人服裙,裙上加翟,衣皆以绢为之。始皇元年,宫人令服五色花罗裙,至今礼席有短裙焉。衬裙,隋大业中,炀帝制五色夹缬花罗裙,以赐宫人及百僚母妻,又制单丝罗,以为花笼裙,常侍宴供奉宫人所服。后又于裙上剪丝凤缀于缝上,取象古之褕翟。至开元中犹有制焉。

  ○宫人披袄子

  盖袍之遗象也。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始有其名。炀帝宫中,有云鹤金银泥披袄子。则天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

  ○鞋子

  自古即皆有,谓之履,絇繶皆画五色。至汉有伏虎头,始以布鞔繶,上脱下加,以锦为饰。至东晋,以草木织成,即有凤头之履、聚云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笏头履、分捎履、立凤履,又有五色云霞履。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靸鞋

  盖古之履也。秦始皇常靸望仙鞋,衣丛云短褐,以对隐逸求神仙。至梁天监年中,武帝解脱鞅鞋,以丝为之,今天子所履也。

  ○女人披帛

  古无其制。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等,寻常宴参侍,令披画披帛,至今然矣。至端午日,宫人相传,谓之奉圣巾,亦曰续寿巾、续圣巾,盖非参从见之服。

  ○麻鞋

  起自伊尹,以草为之草履。周文王以麻为之,名曰麻鞋。至秦以丝为之,令宫人侍从著之,庶人不可至。东晋又加其好,公主及宫贵,皆丝为之。凡娶妇之家,先下丝麻鞋一纟两,取其“和鞋”之义。

  ○袜

  三代及周著角袜,以带系于踝。至魏文帝吴妃,乃改样以罗为之,后加以彩绣画,至今不易。至隋炀帝宫人,织成五色立凤朱锦袜靿。

  ○席帽

  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朱翠,丈夫去饰。至炀帝氵㸒侈,欲见女子之容,诏去帽,戴幞头巾子帼也,以皂罗为之,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缯,乃名席帽。至马周以席帽、油御雨从事。

  ○大帽子

  本岩叟草野之服也。至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搭耳帽

  本胡服,以韦为之,以羔毛络缝。赵武灵王更以绫绢,皂色为之,始并立其名爪牙帽子,盖军戎之服也。又隐太子常以花搭耳帽子,以畋猎、游宴后,赐武臣及内侍从。

  ○乌纱帽

  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幞头

  本名上巾,亦名折上巾,但以三尺皂罗后裹发,盖庶人之常服。沿至后周,武帝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以至唐,侍中马周更与罗代绢,又令重系前后,以象二仪,两边各为三撮,取法三才,百官及士庶为常服。

  ○巾子

  隋大业十年,礼官上疏裹头者宜裹巾子。与桐木为之,内外皆漆,在外及庶人常服。沿至证圣二年,则天赐群臣然葛巾子,呼为武家高巾子,亦曰武氏内样。

  ○汗衫

  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汉高祖与楚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至今亦有中单,但不缏,而不开耳。

  ○半臂

  尚书右仆射马周上疏云:“士庶服章,有所未通者。臣请中单上加半臂,以为得礼。其武官等诸服长衫,亦请之判余,以别文武。”诏从之。

  ○袜肚

  盖文王所制也,谓之腰巾,但以缯为之,宫女以彩为之,名曰腰彩。至汉武帝,以四带,名曰袜肚。至灵帝,赐宫人蹙金丝合胜袜肚,亦名齐裆。

  ○裈

  裈,三代不见所述。周文王所制裈,长至膝,谓之弊衣,贱人不可服,曰良衣,盖良人之服也。至魏文帝赐宫人绯交裆,即今之裈也。

  ○袴

  盖古之裳也。周武王以布为之,名曰褶。敬王以缯为之,名曰袴,但不缝口而已,庶人衣服也。到汉章帝,以绫为之,加下缘,名曰口。常以端午日赐百官水纹绫袴,盖取清慢而理人。若百官母及妻妾等承恩者,则别赐罗纹胜袴,取其曰胜。今太常二人,服紫绢袴褶,绯衣,执永籥以舞之。又时黄帝讲武之臣近侍者,朱章袴褶。以下属于鞋。

  ○布衫

  三皇及周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秦始皇以布开胯,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之尚,不忘本也。侍中马周取深衣之造,加襕衫,为庶人之礼,见之表,至仕官皆服之。

  ○袍衫

  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国语》曰:“袍以朝见也。”秦始皇三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至贞观年中,左右寻常供奉赐袍。丞相长孙无忌上仪,请于袍上加襕,取象于缘,诏从之。

  ○绯绫袍

  旧北齐则长帽短靴、合胯袄子,朱、紫、玄、黄,各从所好。天子多着绯袍,百官士庶同服。隋改江南,天子则曰帢褶,公卿则中褐襦,北朝杂以戎狄之制,北齐贵臣多著黄文绫袍,百官士庶同服之。

  ○被

  语云:“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燧铜镜

  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与艾承之,则火出矣。

  ○莫难珠

  一名木难珠,色黄,出东夷国也。

  ○程雅问三皇五帝

  程雅问董仲舒曰:“曷为称三皇、五帝?”对曰:“三皇者,三才也;五帝者,五土也;三王者,三明也;五霸者,五岳也。”

  ○牛亭问将离草名

  牛亭问曰:“将离相赠与芍药,何也?”答曰:“芍药一名可离,故曰相赠与芍药。相招召则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也。欲忘人之忧,则赠丹棘。丹棘一名忘思,使人忘忧也。欲捐人之忿,则赠以青裳,青裳一名欢合,则忘忿也。”

  ○程雅问拾攎鬼木

  程雅问:“拾攎鬼木曰无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宝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木为棒,棒杀之。世人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取此木为器用,以厌却邪鬼,故曰无患也。

  ○牛亭问书契所起

  牛亭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作秦笔耳,以柘木为管,以鹿毛为柱,以羊毛为被,所为苍毫,非为兔毫竹管笔也。”

  ○孙兴公称皇帝龙须草

  孙绰,字兴公也,作《天台赋》,掷地作金声。孙兴公问曰:“世称皇帝凿岘山得仙,乘龙上天,群臣援龙须,须坠地而生草,世名曰龙须,有之乎?”答曰:“非也。有龙须草,一名缙云草,故世人为之传,非也。今草有虎须者,江东亦织为席,曰西王母席,可复是西王母骑虎而堕其须乎?”

  ○牛亭问籍者何云

  答曰:“籍者,一尺二寸竹牒,记人之年、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程雅问口传者何云

  答曰:“传者,以木为之,长一尺五寸,书符信于其上,又一板,封以御史印章,所以为期信,即如今之过所也,言经过所在为证也。”

  ○牛亭问草木

  牛亭问曰:“草木,生类乎?”答曰:“生类也。”“有识乎?”曰:“亡识。”问:“亡识,宁为生类也?”答曰:“物有生而有识者,有生而无识者,有不生而有识者,有不生而亡识者。夫生而有识者,虫类是也;生而无识者,草木是也;不生而有识者,神鬼是也;不生而无识者,水土是也。”

猜你喜欢
  卷十七·浦起龙
  ●卷一百八十·徐梦莘
  卷三 景帝·王夫之
  卷十五·杨士奇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佚名
  卷之六十七·佚名
  ◎留学界之趣闻·李定夷
  一一五○ 谕内阁《明史纪事本末》言李自成败因不足传信着重行改正·佚名
  七六四 谕《总目提要》并黄签考证书成时俱着列于四库全书之首·佚名
  大顺·周绍良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九·允禄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卷七十七·佚名
  卷17·吴缜
  杨奎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唐圭璋

    丹阳神光灿○遇仙亭继重阳韵喜喜蓬头。达达根由。永永誓不贪求。渐渐归于正觉,申申燕处优游。万万尘缘识破,专专志做持修。遇遇风仙传口诀,疑疑涤尽更何搜。灿灿不昏幽。玉玉金光结,心心愿做渡人舟。累累

  • 卷一百八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网山集【二】林亦之律诗答稚春送瘗鹤铭烹鱼防尺牍瘗鹤有残碑老去无他好朝来惬所思幽懐増感激妙处自倾欹喜剧还生叹如今爱者谁答稚春所寄诗卷不见防

  • 卷四十六·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六目录闲适类题王荆公半山图【宋刘宰】题沈公雅卜居图【宋朱子】题黄花幽居图【金李献甫】山居杂画诗【元元好问六首】题山居图【元范梈】题娄仲英山居图【元成廷珪】题山居图【元

  • 志第十三 天文一·沈约

    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盖天,三曰浑天,而天之正体,经无前说,马《书》、班《志》,又阙其文。汉灵帝议郎蔡邕于朔方上书曰:“论天体者三家,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浑天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

  • 卷一百四十八·志第一百一·仪卫六·脱脱

        ◎仪卫六   ○卤簿仪服。   卤簿仪服。自汉卤簿,象最在前。晋平吴后,南越献驯象,作大车驾之,以载黄门鼓吹数十人,使越人骑之以试桥梁。宋卤簿,以象居先,设木莲花坐,金蕉盘,紫罗绣幨络脑,当胸、后鞦并设铜铃

  •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上·佚名

    甲申岁乙酉岁甲申岁甲申、崇祯十七年(是年三月,流贼陷京师;五月,福王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我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春正月朔,李自成僭号于西安。臣等谨按:历代史家书法,义例攸殊;率于历朝代嬗时,意多偏私曲徇

  • 第六回 殷汤氏三十世六百余春·黄士衡

    词曰: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却说商王成汤,名履,又名天乙,黄帝之后,姓子氏。初,帝喾高辛氏第三妃有娀氏女名简狄,祈嗣

  • 一七一 北伐成功·周作人

    北伐成功是近年的一件大事,中国南北总算统一了,但这只是从表面上看的话,若是在事实上却是给人民带来很大的灾难,因为这乃是蒋介石专政的起头,犹如辛亥革命之于袁世凯,民六打倒复辟之于段祺瑞一样,事情很好可是结果却是很坏的

  • 甲午战事记·池仲祐

    池仲祐 撰中日构衅,由来久矣:溯厥肇祸,实自朝鲜:朝鲜,中国之藩属也,而日本岛国,孤悬东海,于朝鲜为近,恩蚕食之。明万历二十年,日本将军秀吉陷朝鲜,明师战败于平壤。厥后朝鲜迄无宁岁。中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未之能定也。迨万

  • 彭城王元勰传·李延寿

    彭城王元勰,字彦和,从小聪明灵慧,资质不同寻常。太和九年(485),被封为始平王,加侍中。元勰出生时,他的母亲潘氏去世,当年献文帝驾崩。当他懂事以后,请求朝廷让他追补服丧。文明太后不许可。于是他自己哀毁容貌,神色憔悴,自我约

  • 物理·吕坤

      鸱鸦,其本声也如鹊鸠然,第其声可憎,闻者以为不祥,每弹杀之。夫物之飞鸣,何尝择地哉?集屋鸣屋,集树鸣树。  彼鸣屋者,主人疑之矣,不知其鸣于野树,主何人不祥也?至于犬人行、鼠人言、豕人立,真大异事,然不祥在物,无与于人。即使

  •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

  • 第65章·老子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1)。民之难治,以其知之(2)。故以知治国,国之赋;不以知治国,国之德(3)。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4)。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5)。【题解】本章集

  • 《尸子·明堂》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夫高显尊贵,利天下之径也,非仁者之所以轻也。何以知其然耶?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舜之方陶也,不能利其巷下;南面而君天下,蛮夷戎狄皆被其福。目在足下,则不可以视矣。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地广大,然

  •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拘娑罗国波斯匿王太后崩。时年百岁老无壮势。精进修善法。时波斯匿王供殡送母。日正中还。尘土坌身步往诣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世尊问王言:今

  •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下·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吉迦夜译  复次舍利弗。西方去此度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曰安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

  •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佚名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宋道士所造。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书分十篇,皆乃元始上帝演说。内称元始上帝在大罗天中会见群仙,讲说妙法。因见末世众生愚痴暗昧,不奉三宝,罪恶缠身,不得

  • 请缨日记·唐景崧

    清唐景崧撰。十卷。唐氏于光绪八年(1882)七月,以吏部候补主事上书言越南被法侵略事。后赴越南,协助刘永福抗法。中法战后,往云南赞襄中越划界事宜,后任台湾道。是书起于光绪八年七月,止于十二年九月,所记偏重于越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