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鉴卷一

宋 范祖禹 撰

吕祖谦 注

髙祖上

隋大业十三年【炀帝年号】髙祖为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贼起髙祖子世民【太宗】知隋必亡隂结豪杰谋举大事惧髙祖不听与副监裴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事髙祖乃以大事告之世民因亦入白其事五月以诈杀副留守王威髙君雅遂起兵遣刘文静使突厥约连和【使去声】臣祖禹曰匹夫欲自立于乡党犹不可不自重也况欲图王业举大事而可以不正啓之乎【啓开导之也】太宗防父于罪而胁之以起兵【胁音协下同】高祖眤裴寂之邪【眤近也尼质切】受其宫女而不辞又称臣于突厥倚以为助【倚依也】何以示后世矣夫创业之君其子孙则而象之【孝圣治章其民则而象之】如影响之应形声【孔安国尚书传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尤不可不慎举也是以唐世人主无正家之法戎狄多猾夏之乱【书舜典蛮夷猾夏孔安国云猾乱也】盖高祖以此始也或曰太宗茍不为此则高祖或终不从而突厥将为后患【将如字】二者权以济事也【后王霸传光武谓官属曰王霸权以济事殆天瑞也】臣窃以为不然古之王者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孟公孙且上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太宗恐高祖之不从惧突厥之为患终守臣节可也岂有胁父臣虏以得天下而可为欤此而可为则亦无所不至矣惜乎太宗有济世之志拨乱之才而不知义也【唐本纪书生见太宗曰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虞世南传太宗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也】

高祖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郡攻防之执郡丞高徳儒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臣祖禹曰昔武王克商【克胜也】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式商容之闾【史周纪武王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闾封比干之墓又书武成】戮蜚廉恶来于海隅【史秦纪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伐纣并杀恶来】显善除恶如恐不及何哉使民知向方示以征伐之本意也故海内莫不革心易虑【荀儒效四海之内莫不革心易虑以化顺之】以听上之所为去商之污俗被周之美化如水之走下【孟离娄上民之归仁也如水之就下】草之从风也【语顔渊君子之徳风小人之徳草草上之风必偃】太宗始起兵而戮一佞人民知所好恶矣如是则谁不欲为忠而不为佞冝其成王业之速也徳儒佞于隋而戮于唐为佞者果何利哉

髙祖以书招李宻宻自恃兵彊欲为盟主复书曰【复如字】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秦王】殪商辛于牧野【殪音翳】髙祖得书曰宻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若遽絶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奨以骄其志复书曰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惟弟早膺图箓以宁兆庶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宻得书甚喜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

臣祖禹曰晋文公谲而不正孔子讥之【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当是时李宻方围洛邑高祖乘虚席卷入闗【席卷犹言奄有也】宻进则前有太原之敌后有东都之师是以聚兵洛口而不能西其势亦可见矣然则高祖何頼于宻而招之以纳侮【书说命中无啓宠纳侮】及其自欲为盟主也又何惮于宻而骄之以行诈哉且始举义兵而劝进于叛人非所以为名也臣以为此非太宗刘文静之谋必出于髙祖与裴寂之徒怯惧之计得已而不已者也

武徳元年三月隋恭帝诏以唐王为相国加九锡【相去声下同】王谓僚属曰此謟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或曰歴代所行亦何可废王曰尧舜汤武各因其时取与异道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未闻夏商之末必效唐虞之禅也【禅去声】若使少帝有知必不肯为若其无知孤自尊而饰譲平生素心所不为也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之有司

臣祖禹曰魏晋之君欺孤蔑寡以夺天位考其实无异于寒浞王莽【左防四年魏荘子曰有夏后羿自钮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用寒浞伯明氏之防子弟也王莽汉元后之弟子汉末簒位号新室浞士角切】王必欲效唐虞之文后世因袭而莫之改其君臣皆不以为羞也惟唐高祖知其出于謟谀者所为故繁文伪饰有所不行亦可谓不自欺者矣然以兵取而必为之文曰受禅于隋【禅时战切】是亦未免袭衰世之迹也虽不能正其名实如三代之王而优于晋魏则逺矣

五月诏曰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兴亡之故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所司量才选用

臣祖禹曰诗曰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大雅文王诗毛苌云丽数也郑氏云商之孙子其数不徒亿多言之也至天已命文王之后乃为侯于周九服之中无常者善则就之恶则去之】武王数纣曰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廸故致讨焉【书牧誓王曰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荅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廸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诛其罪人之身而立其子天下之公义也况其父兄宗族乎自晋魏以来彊臣簒夺除君之族而代其位以非道得之亦以非道失之易姓之祸如循一轨传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终信矣唐高祖始即位而録隋之子孙【唐本纪武徳元年五月即皇帝位奉隋帝为酅国公诏前隋蔡王智积等子孙皆选用之】由汉以来最为忠厚其享国长世宜哉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表以为隋以恶闻其过【恶乌故切】亡天下冝易其覆辙【易音亦】务尽下情人君言动不可不慎陛下今日即位而明日有献鹞雏者【鹞音耀】又百戏散乐亡国滛声近太常于民间借妇女裙襦以充妓衣【襦音儒】拟五月五日元武门游戏非所以为子孙法也又言太子诸王参僚冝谨择其人帝省表大悦下诏褒称擢为治书御史赐帛三百匹颁示逺近

臣祖禹曰国将兴必赏谏臣国将亡必杀諌臣【国晋语兴王赏諌臣逸王罸之】故諌而受赏者兴之祥也諌而被杀者亡之兆也天下如人之一身夫身必气血周流无所壅底【孟序正壅底】而后能存焉諌者使下情得以上通上意得以下达如气血之周流于一身也故言路开则治言路塞则乱治乱者系乎言路而已高祖鉴隋之所以亡王业初基庶事草创而首辟言路以通下情可谓知所先务矣是以海内闻风如热者之得濯废者之得起民知上之忧已而疾痛将有所赴愬也【孟天下有疾其君者皆赴愬于王】唐室之兴不亦宜乎

十一月徐世勣降赐姓李氏

臣祖禹曰古者天子建国赐姓命氏【左隐八年天子建徳因生以赐姓】姓氏所以别其族类之所出也自三代之衰称姓者或以国【如风俗通氏族篇曰氏于国齐鲁宋卫是也】或以族【族谓宗族】或以地【如高氏出齐太公之后食粟于高因氏焉】或以官【汉仓氏庾氏其祖本主仓庾之官食货志云居官以为姓号注云仓氏庾氏是也】子孙各本于其祖不可改也汉高祖赐娄敬姓为刘鄙陋无稽【前汉娄敬传敬赐姓刘氏】而唐世人主遂以为法非其亲者附之属籍或加于盗贼强冦以逆族异类为同宗【如唐李勣曹州离狐人本姓徐氏高祖赐姓李附宗正职属是也】然则古之赐姓者别之而后之赐姓者乱之也夫惟天亲不可以人为而强欲同之岂理者乎上渎其姓下忘其祖非先王之制不可为后世法也

二年閠二月隋宇文士及封徳彜来降【降下江切】帝与士及有旧时士及妹为昭仪由是授上仪同帝以封徳彛隋室旧臣而謟巧不忠深诮责之罢遣就舎徳彜以秘策干帝帝悦寻拜内史舎人俄迁侍郎

臣祖禹曰高祖以女宠进士及责徳彜之謟巧既斥之矣复悦其计防而骤用之甚矣佞人之难逺也【逺去声】自古君子易防【易音异下同疏平声】小人易亲盖君子难于进而果于退小人不耻于自售【售鬻也】而戚于不见知【戚哀也】其进也无所不至人君一为所惑不能自解【解九买切释也】鲜有不至祸败者也【鲜上声少也】

三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自言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谓善行曰为我语唐天子【为于伪切】吾为老君吾而祖也诏于其地立庙

臣祖禹曰商祖契【史殷纪殷契舜赐姓子氏】周祖后稷【史周纪周后稷名弃姓姬氏】皆本其功徳所起不可诬也唐之出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由妖人之言而謟谀者附防之高祖啓其原高宗明皇扇其风又用方士诡诞之说跻老子于上帝【唐高宗纪干封元年二月己未如亳州祠老子追谥元皇帝】卑天诬祖悖道甚矣【悖背也】与王莽称王子乔为皇祖叔父何以异哉

四年十月赵郡王孝恭李靖围江陵萧铣降【铣先典切降下江切】帝数之【数数其过也】铣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铣无天命故至此若以为罪无所逃死竟斩于都市

臣祖禹曰萧铣故梁子孙【唐本传铣后梁宣帝子孙】屯难之世【难去声】民思其主铣因隋乱保据荆楚欲复其考之业虽僭大号【唐本传义宁二年僣称皇帝】非唐之叛臣也唐师伐而取其地执其主亦足矣而铣以百姓之故不忍固守而降完府库奉图籍而归之唐【同上武徳四年高祖诏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兵围铣大破之靖直逼其都诣军门降】然则唐初割据之主铣最无罪高祖诛之滛刑甚矣我太祖太宗削平四方僣伪之国系累其主致之阙下【累力追切系也孟系累其子弟】虽无道如刘鋹拒命如继元【皆五代时僣伪者】穷天下之力而后取之不诛一人皆死牖下自三代以来未之有也此所以祈天永命者欤【书召诰祈天永命】

五年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共倾秦王世民引树党友【树植也】中允王珪洗马魏征【洗先典切】说太子曰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黒闼散亡之余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冝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太子乃请行帝许之

臣祖禹曰立子以长【上声】不以有功以徳不以有众古之道也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里克入而諌君出见太子而勉之以孝【左闵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臯落氏里克諌曰太子奉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君子曰善处父子之间矣王魏以辅导东宫为职【东宫太子之称】当劝建成以孝于高祖友于秦王则储位安矣【储副也太子君之副贰】秦王有定天下之功高祖茍欲立之能为泰伯不亦善乎【史吴世家吴泰伯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子而王季歴之兄也季歴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歴泰伯仲雍二人奔之荆蛮文身断髪示不可用以避季歴季歴果立是为王季】且建成既为太子则国其国也安在于有功乃使之击贼以立威结豪杰以自助是导之以争也祸乱何从而息乎夫以王魏之贤其为建成谋犹如此况庸人乎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柯劭忞
  卷五·佚名
  卷七 外篇二·章学诚
  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蔡东藩
  客座赘语卷一·顾起元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林宗孟与郭松龄·刘以芬
  第四十三卷 仕绩 三 四·缪荃孙
  卷四十一·佚名
  卷二十八·司马迁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 第四十四·班固
  邓文原传·宋濂
  曾泉传·张廷玉
  马玉山·佚名
  吴乃琛·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逃禅词 全文·扬无咎

      ☆水龙吟  当年谁种官梅,自开自落清无比。一朝惊见,危亭岑立,繁华丛里。知是贤侯,有难兄弟,素书时寄。纵舞携如意,吟搔短发,无从诉、心中喜。  却对斜枝冷蕊。似于人、不胜风味。冰姿斜映朱唇浅破,欣然会意。青子垂垂

  • 卷十一·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十一预宴六十九人诗八十四首【左庻子】九十四【年六十二】三王有乞言百年曰期颐惟我君之德本仁以聚之养老之珍具食齐视春时先饭辩尝羞则下天上施四畅交乎中百官得其宜考时月

  • 明诗评后叙·王世贞

    王世贞 海内之士结轨称说诗者虑数百千家大指私其师言更互沿习可等别也吾少且贱亡当于作者又不得周游四垂泛澜上下乎时彦即犯孔氏方人之戒罪何辞哉罪何辞哉似是之谈湛沦膏肓寻景逐响竟复奚适私心切忧之退而与二三君子

  • 列传第五十八 孝友 李密 盛彦 夏方 王裒 许孜 庾衮 孙晷 颜含 刘殷 王延 王谈桑虞 何琦 吴逵·房玄龄

    大矣哉,孝之为德也!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苞万象。用之于国,动天地而降休征;行之于家,感鬼神而昭景福。若乃博施备物,尊仁安义,柔色承颜,怡怡尽乐,击鲜就养,亹癖忘劬,集包思艺黍之勤,循陔有采兰之咏,事亲之道也。属属

  •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宦官·刘昫

    ○杨思勖 高力士 李辅国 程元振 鱼朝恩 刘希暹 贾明观 窦文场霍仙鸣 俱文珍 吐突承璀 王守澄 田令孜 杨复光 杨复恭 唐制有内侍省,其官员: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

  • 卷一百二·表第三·诸王世表三·张廷玉

        ◎诸王世表三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六·汪楫

      崇禎五年十二月  ○崇禎五年十二月  五年壬申十二月甲子朔工部尚書周士樸上言水衡匱詘經費鉅煩而四司外解未完積至六十一萬七千四百有奇額入日减額出日增臣惟天下無不可假之事而要在有必行之法欲濟急需先催外

  •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三中·佚名

    同治十三年(甲戌) 论台湾用兵 台湾近日消息 东人在镇江窥伺 涂人诞言 台湾番社风俗考(之三) 论日本侵犯台湾事 横滨报论台湾事 中国兵船之数 论电线 「飞云」船传来消息 续述「飞云」船传来消息 购办铁甲船消息&nb

  • 卷十二至卷十七【原有阙文】·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十二至卷十七【原有阙文】永安四年四月五日奉职留住于礼部传奉圣防东京清安寺有元赐与静因院钱一万贯每年三道戒牒都拨与静因院交另请长老做主次及每年太后忌辰五百贯钱也交与令东京留守提控如

  • 卷十二·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十二宋 宋敏求 编帝王遗诏下文宗遗诏武宗遗诏宣宗遗诏懿宗遗诏僖宗遗诏遗诰睿宗遗诰明皇遗诰顺宗遗诰遗诏下文宗遗诏勑朕以寡昧祗承丕业慕贞观之至化

  • 28.三家瓜分晋国·林汉达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

  • 纲鉴易知录卷七五·吴楚材

    宋纪徽宗皇帝纲 己丑,三年,春三月,谪右正言陈禾监信州酒税。目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陈禾曰:&ldquo;此国家安危之本也。&rdquo;遂上书劾贯、经臣怙宠弄权之罪,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帝

  • 答熊道琨张世俊问·太虚

    问:琨等阅禅家话头,觉有所疑。如谓烦恼即菩提。悟同未悟,修同未修,则释迦大可不必多事,众生亦不必修行?如烦恼非菩提,则堕分别相,与佛说不合?如云:“即”字系烦恼性与菩提性相同之谓,则其不同者安在?如说:“即”是理边,不同是事边;而

  • 卷第四·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四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根品第二之二今应思择。一切有为如相不同。生亦各异。为有诸法决定俱生。有定俱生。谓一切法略有五品。一色。二心。三心所。四心不相应行。五无为。无为无生

  • 卷第十·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十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四禅处第三十三四禅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问曰。四禅有何性。答曰。五阴是性。此是禅性已种相身所有自然。说性已当说行。何以故说禅。禅有何义。为弃结故禅耶

  •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咒内间诸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