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 学俄文

鲁迅学俄文是在一九〇七年的秋天吧,那时住在中越馆,每晚徒步至神田,路不很远,次年春迁居西片町,已经散伙,实在路远也不能去了。这事大概是由陶望潮发起,一共六个人,其中只有陈子英后来还独自继续往读,可以看书,别的人都半途而废了。教师是马理亚孔特夫人,这姓是西欧系统,可能是犹太人,当时住在日本,年纪大约三十余岁,不会说日本话,只用俄语教授,有一个姓山内的书生(寄食主人家,半工半读的学生),是外国语专门学校的肄业生,有时叫来翻译,不过那些文法上的说明大家多已明白,所以山内屡次申说,如诸位所已经知道,呐呐的说不好,来了一两天之后便不再来了。大家自己用字典文法查看一下,再去听先生讲读,差不多只是听发音,照样的念而已。俄文发音虽然不算容易,总比英语好,而且拼字又很规则,在初学只是觉得长一点,不知怎的有一位汪君总是念不好,往往加上些杂音去,仿佛起头多用“仆”字音,每听他仆仆的读不出的时候,不但教师替他着急,就是旁边坐着的许寿裳和鲁迅也紧张得浑身发热起来,他们常玩笑说,上课犹可,仆仆难当。汪君是刘申叔的亲戚,陶望潮去拉来参加的,后来在上海为同盟会人所暗杀,那时刘申叔投效在端方那里,汪君的死大概与此有关。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列传第一百三·柯劭忞
  第五十三回 宠女侍僭加后服 闻母教才罢弹章·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九·徐乾学
  名山藏卷之五十四·何乔远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今献备遗卷七·项笃寿
  卷七十九·司马迁
  卞昆冈 第四幕·陆小曼
  七五、稷下通考·钱穆
  卷三·佚名
  卷八十·宋敏求
  第九章 护法归来·李宗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七·佚名
  周逵·周诒春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出 谈义·梁辰鱼

    〔外易道服上〕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钩。终天怨气方纔释。向日忠心尙未酬。伍员。自报楚归吴。佐吴入越。窃谓旣甘心于西鄙。必得志于东藩。讵意主公厌恶忠言。听信奸佞。大仇摧于将复。积功毁于垂成。彼之

  • 第一折·关汉卿

    (冲末王员外同旦儿、净家童上)(王员外云)耕牛无宿料,仓鼠有余粮。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自家汴梁人氏,姓王,名荣,字彦实。嫡亲的两口儿,浑家刘氏。我在这汴梁城中开着个解典库,家中颇有资财,人口顺呼唤作王员外。此处有一人姓裴

  • 卷二十七·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二十七兵部主事陈焯编贺 铸【字方囘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也长七尺面铁色喜谈时事可否不少假借博学强记工诗文尤善于度曲化陈语为新奇出人意表其气概雄爽近于任侠初娶宗人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

  • 卷二二四 唐紀四十·司马光

      起旃蒙大荒落(乙巳)閏月,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八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永泰元年(乙巳,公元七六五年)   閏十月,乙巳,郭子儀入朝。子儀以靈武初復,百姓彫弊,戎落未安,請以朔方軍糧使三原路嗣恭鎮之;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旣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乙巳朔 上视牲于南郊○丙午沈王幼学自以年老有疾请凡遇祭祀社稷山川暂令本府长史摄行祀事礼部议不可请如宁府例令王庶长子西杨王铨钲代行礼从之 升四川按察司佥事王敕为河南按察司副使仍提调学校 巡

  • 张俊传·张廷玉

    张俊,宣府前卫人。他继承世袭职位,为本卫指挥使。累升至大同游击将军。弘治十二年(1499),又因功进升为都指挥同知。火筛侵入大同左卫,大肆抢掠八日之久。张俊派兵三百在前拦截,又分兵三百作为策应,自己则亲自率军在荆东庄抵

  • 卷一百二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商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对曰昔者尧见人而知舜任人然後知禹以成功举之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况无法度而任已

  • 第一节 昭宗征河东·吕思勉

    光启四年(888年)二月,僖宗不豫,自凤翔还京。既至,改元曰文德。三月,崩。群臣欲立吉王保。杨复恭请立寿王杰。更名敏,又更名晔,是为昭宗。昭宗亦唐室贤主。史称其意在恢复旧业,号令天下,观其所为,信为不诬,而惜乎其时之不可为也。

  •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三·陆世仪

    经子类天下古今之书文冗乱极矣有王者起必当厘正而大焚之焚书正所以存书也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亦是焚书之意友人有言古本大学之妙者予曰仪于大学只读得圣经于圣经只读得三节在明明徳一节明明徳于天下一节修身

  • 大学衍义卷七·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天理人伦之正【帝王事亲之孝】尧典曰有鳏在下田虞舜【鳏无妻之名在下谓卑贱也虞氏舜名】父顽【父瞽瞍心不则徳义之经为顽】母嚚【母瞽瞍后妻舜继母也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象傲【象舜后母弟名傲慢

  • 朱子礼纂卷一·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总论臣闻之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遭秦灭学礼乐先壊汉晋以来诸儒补缉竟无全书其颇存者三礼而已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仪等篇乃其义说耳前此犹有三礼通礼学

  • 卷二十五·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二十五安溪 李光坡 撰問喪第三十五親始死雞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惻怛之心痛疾之意傷腎乾肝焦肺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變於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

  • 卷二十六·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六复次善现,汝观何义言:即眼触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耳鼻舌身意触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具寿善现答言:世尊,若眼触若耳鼻舌身意触。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眼触增语及耳鼻舌身意触增语。此增

  • 释摩诃衍论 第十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十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赞叹三昧功德门。次说两轮具阙益损门本曰。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修观。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

  • 四如集·黄仲元

    文别集。宋元间黄仲元(号四如)著。五卷。前二卷,记三十余篇;卷三,序跋、说训四十余篇;卷四,墓志十余篇;卷五,为《拾遗》,书一篇。明宋濂《仲元集序》载:“其门人武夷詹清子类次六经四书讲义为六卷刊之,其子梓又分记序

  • 几何原本·徐光启

    中国首部数学译著。共十五卷。前六卷为明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成书于1607年。后九卷为清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成书于1858年。该书据克拉维斯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十五卷》译出。前六卷有基本

  • 古来世时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阿那律说往昔施支佛饭福报,佛赞叹之,并为比丘说未来轮王及弥勒事,以衣施弥勒,令转施众僧,即中阿含说本经。

  • 正宗心印后续联芳·佚名

    全一卷。明代僧善璨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以福建福州府为中心,记录当代缁素之果字系、正字系僧俗约七十余人之本籍、姓氏与机缘语要。然未刊序、跋,仅于卷末附偈一首(卍续一四八·一九二下):‘祖印递递相传,有缘继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