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史记一百十五

朝鲜【朝仙二音括地志云高骊都平襄城本汉乐浪郡王险城又古云朝鲜地也】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畧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儌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地理志云浿水出辽东塞外西南至乐浪县西入海浿普大反】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命谓教令】聚党千余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括地志云朝鲜高骊貊东沃沮五国之地国东西千三百里南北二千里在京师东东至大海四百里北至营州界九百二十里南至新罗国六百里北至靺羯国千四百里】传子至孙右渠【其孙名也】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真番旁衆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不通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诱谕右渠终不肯表诏何去至界上临浿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禆王长【顔师古云长者禆王名也送何至浿水何因刺杀也按禆王及将士长恐顔非也】即渡驰入塞【入平州榆林关也】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地理志云辽东郡武次县东部都尉所理也】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衆遁山中十余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衆万余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左将军破浿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困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慙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隂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却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率不能前及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征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隂尼谿相参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战王又不肯降隂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元封三年夏尼谿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已又反复攻吏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已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封参为澅清侯隂为荻苴侯唊为平州侯长为几侯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温阳侯左将军徵至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列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右渠负固国以絶祀涉何诬功为兵发首楼船将狭及难离咎悔失番禺乃反见疑荀彘争劳与遂皆诛两军俱辱将率莫侯矣

史记正义卷一百十五

<史部,正史类,史记正义>

 

猜你喜欢
  大明穆宗庄皇帝宝训序·张居正
  郑成功世系表·陈匪石
  尚史卷九十·李锴
  ●平闽纪后序·杨捷
  ●绎史恤谥考卷六·温睿临
  一三○ 河南巡抚何煟奏委员解送书籍折·佚名
  前集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卷一百十八·司马迁
  第二章 童年·林语堂
  尉元传·魏收
  崔文升传·张廷玉
  卷二十八·雍正
  第五节 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蒋廷黻
  卷八·王溥
  卷十九·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诗选三集庚集·顾嗣立

    廉访月鲁不花(芝轩集) 汪文节公泽民(宛陵遗稿) 汪□□用敬 陈左丞肃(伯将集) 吴万户讷(万户集) 黄烈士复圭(君瑞集) 陈隐君谦(子平遗稿) 黄文学元实(廷美集) 宇文佥事公谅(纯节先生集) 刘尚书汶(师鲁集) 刘修撰闻(容窗集) 胡太

  • 第一幕·老舍

    时间 香港陷落前。地点 重庆,乔宅书斋内。人物 吕以美 吕千秋 乔莉香 乔 绅 桃 云 丁影秋 乔 妻李 颜〔开幕:吕以美正在乔绅的既是书斋,又是账房里忙着算账。室有二门,一通内院,一通街门。室内别的东西可多可

  • 甲集第三·钱谦益

    袁御史凯《在野集古今诗一百八十八首【新除监察御史辞贯泾别业】侧席念贤俊,旁求逮凡鄙。谬当南宫荐,重此柏台委。命严孰敢后,中夜去田里。邻友赠予迈,切切语未已。妻孥独无言,挥泪但相视。于时十月交

  • 附録外集·汪晫

    次韵汪文通监簿【二首】 蘓颍濵连朝暑雨意如秋过客不来谁与游頼有澹台肯相顾坐令彭泽未能休琴疎不辨弹心曲学废谁能制束脩頼有邑人怜病懒共成清话劝迟留【按家乘汪琛一名深字文通宋嘉祐丁酉年进士章衡榜迁承务郎史馆

  •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杜甫哭严仆射归榇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一作知】宿昔部曲异平生风送【一作逆】蛟龙雨【一作匣】天长骠骑营一哀三峡暮遗後见君情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絶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

  • 平台纪事本末·佚名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丁酉(二十七日),台湾彰化奸民林爽文作乱。台湾在福建省东南海外,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由厦门大嶝出洋,水程十二更至鹿耳门,进口为台湾府治。府南八十里为凤山县,府北百里为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百

  •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二节 物权之物体·佚名

    第一 禀呈 第二 札饬 第三 碑文 第四札饬 第五 谕示 第六 谕示 第七 谕示 第八 谕示 第九 谕示 第一○ 执照 第一一 执照 第一二 执照 第一三 奏折 第一四 执照 第一五 奏折 第一六 谕示 第一七 招耕字

  • 十国春秋卷七十四·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楚八列传李臯李节邓懿文李臯【阙】 人武穆王时由营道令累迁都统掌书记文昭王开天防府臯遂与十八学士之列王既威服诸蛮于溪州界立铜柱为表高丈二尺命臯铭之臯为文曰粤以天福五年嵗在庚子夏五

  • 汉纪二十 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司马光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 1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 1春季,正月四日,孝宣皇帝刘洵被安葬在杜陵;大赦天下。 2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为阳平候。 2 三月十日,汉元帝刘奭封王政君为皇后,封王政

  •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邹韬奋

    当时我进的中学还是四年制。这中学是附属于南洋公学的,叫做“中院”。大学部叫做“上院”,分土木和电机两科。(当时南洋公学虽已改称为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但大家在口头上还是叫南洋公学。)中院毕业的可免考直接升入上院。

  • 卷首之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十勅谕四雍正年间雍正六年正月二十九日上谕值班侍卫及守卫护军等与其长昼闲坐莫若学习清语近见新挑之侍卫护军等弃其应习之清语反以汉语互相戏谑

  • 序·孔颖达

    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剌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情性,谐于律吕

  • 大学集编卷上·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大学【大旧音防今读如字】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朱子曰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孟子次论语次中庸工夫密规

  • 论语集说卷八·蔡节

    宋 蔡节 撰衞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衞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陈从并去声见贤遍切】集曰陈谓

  • 第八章 戒谈闺阃·佚名

    戒谈闺阃(禁止谈论闺中之事) 《不可不可录》说:“祸从口出。奸淫之事,不可谈论。古代贤人,拒绝女子奔投而不向人言讲,归还所纳姬妾却返赠金银,多么厚道啊~现在的人看到善事怀疑,听到恶言却相信。一听说闺中丑事,也不问是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一] 如來性品第四之四   爾時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四種人等應當依耶。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我所   說應當依止.何以故.有四磨故.何等爲四.如磨所說諸餘經律能受持者。迦葉

  • 丛林盛事序·道融

    余厕身丛林仅三十年。所见当代诸大老多矣。厌世掩扃丹丘中峰之下。日与艹木俱脱。而陈习未忘。瞌睡之余。信手抽骨董箱。得江西莹公所着罗湖野录一帙。及开卷。首乃无着师之为序引。有曰。前哲入道机缘。禅书多不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