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一] 如來性品第四之四

  爾時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四種人等應當依耶。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我所

  說應當依止.何以故.有四磨故.何等爲四.如磨所說諸餘經律能受持者。迦葉菩薩白

  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有四種磨若磨所說及佛所說我當云何而得分别.有諸衆生隨

  逐磨行復有隨順佛所教者如是等輩復云何知。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磨

  波旬漸當沮壞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 磨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

  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 磨王以此

  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是磨波旬壞正法時當作是言菩薩昔於兜率天上沒

  來在此迦毗羅城白淨王宮依因父母愛欲和合生育是身.若言有人生於人中爲諸

  注:

  [一] 晉譯分别邪正品第十.宋本卷七.邪正品第九.

  ********************

  世閒天人大衆所恭敬者無有是處.又復說言往昔苦行種種布施頭目髓腦國城妻

  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因緣爲諸人天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之所恭敬.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悉是磨之所說.善男子若有經律作如是言如來

  正覺久已成佛今方示現成佛道者.爲欲度脫諸衆生故示有父母依因愛欲和合而

  生.隨順世閒作是示現.如是經律當知真是如來所說.若有隨順磨所說者是磨眷屬

  若能隨順佛說經律卽是菩薩.若有說言如來生時於十方面各行七步不可信者是

  磨所說.若復有說如來出世於十方面各行七步此是如來方便示現是名如來所說

  經律.若有隨順磨所說者是磨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卽是菩薩.若有說言菩薩生

  已父王使人將詣天寺諸天見已悉下禮敬是故名佛.復有難言天者先出佛在於後

  云何諸天禮敬於佛.作是難者當知卽是波旬所說.若有經言佛到天寺是諸天等摩

  醯首羅大梵天王釋提桓因皆悉合掌敬禮其足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磨所

  ********************

  說者是磨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卽是菩薩.若有經律說言菩薩爲太子時以貪心

  故四方娉妻處在深宮五欲自娛歡悅受樂.如是經律波旬所說.若有說言菩薩久已

  捨離貪心妻息之屬乃至不受三十三天上妙五欲如棄涕唾何況人欲剃除鬚髮出

  家修道.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磨經律者是磨眷屬.若有隨順佛經律者卽是

  菩薩。若有說言佛在舍衛祇陀精舍.聽諸比丘受畜奴婢僕使.牛羊象馬驢驘雞猪貓

  狗.金銀瑠璃真珠頗棃車渠馬腦珊瑚琥魄珂貝璧玉銅鐵釜鑊大小銅槃所須之物.

  耕田種植販賣市易儲積穀米.如是衆事佛大慈故憐愍衆生皆聽畜之.如是經律悉

  是磨說.若有說言佛在舍衛祇陀精舍那棃樓鬼所住之處.爾時如來因婆羅門字羖

  羝德及波斯匿王說言.比丘不應受畜金銀瑠璃頗棃真珠車渠馬腦珊瑚琥魄珂貝

  璧玉.奴婢僕使童男童女.牛羊象馬驢驘雞豬貓狗等獸.銅鐵釜鑊大小銅槃種種雜

  色牀敷臥具資生所須所謂屋宅耕田種植販賣市易.自手作食自磨自舂.治身呪術

  ********************

  調鷹方法仰觀星宿推步盈虚占相男女解夢吉凶是男是女非男非女六十四能.復

  有八十惑人呪術種種工巧.或說世閒無量俗事散香末香塗香熏香種種華鬘治髮

  方術姦僞諂曲貪利無厭.愛樂憒鬧戲笑談說.貪嗜魚肉和合毒藥治壓香油捉持寶

  蓋及以革屣造扇箱篋種種畫像.積聚穀米大小麥豆及諸果蓏.親近國王王子大臣.

  及諸女人高聲大笑或復默然.於諸法中多生疑惑多說妄說長短好醜或善不善.好

  著妙衣如是種種不淨之物於施主前躬自讚歎.出入遊行不淨之處所謂酤酒婬女

  博弈.如是之人我今不聽在比丘中.應當休道還俗役使。譬如稗莠悉滅無餘.當知是

  等經律所制悉是如來之所說也.若有隨順磨所說者是磨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

  卽是菩薩。若有說言菩薩爲欲供養天神故入天寺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違陀天迦旃

  延天.所以入者爲欲調伏諸天人故.若言不爾無有是處.若言菩薩不能入於外道邪

  論.知其威儀文章伎藝.僕使鬬諍不能和合.不爲男女國王大臣之所恭敬.又亦不知

  ********************

  和合諸藥.以不知故乃名如來.如其知者是邪見輩.又復如來於怨親中其心平等.如

  以刀割及香塗身於此二人不生增益損減之心唯能處中故名如來.如是經律當知

  是磨之所說也.若有說言菩薩如是示入天寺外學法中出家修道.示現知其威儀禮

  節能解一切文章伎藝.示入書堂技巧之處能善和合僕使鬬諍.於諸大衆童男童女

  後宮妃后人民長者婆羅門等王及大臣貧窮等中最尊最上.復爲是等之所恭敬亦

  能示現如是等事.雖處諸見不生愛心猶如蓮華不受塵垢.爲度一切諸衆生故善行

  如是種種方便隨順世法.如是經律當知卽是如來所說.若有隨順磨所說者是磨眷

  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是大菩薩。若有說言如來爲我解說經律.若惡法中輕重之罪

  及偷蘭遮其性皆重我等律中終不爲之我久忍受如是之法.汝等不信我當云何自

  捨己律就汝律耶.汝所有律是磨所說我等經律是佛所制.如來先說九部法印.如是

  九印印我經律.初不聞有方等經典一句一字如來所說無量經律何處有說方等經

  ********************

  耶.如是等中未曾聞有十部經名.如其有者當知必定調達所作.調達惡人以滅善法

  造方等經我等不信.如是等經是磨所說.何以故破壞佛法相是非故.如是之言汝經

  中有我經中無.我經律中如來說言我涅槃後惡世當有不正經律所謂大乘方等經

  典.未來之世當有如是諸惡比丘.我又說言過九部經有方等典若有人能了知其義

  當知是人正了經律遠離一切不淨之物微妙清淨猶如滿月.若有說言如來雖爲一

  一經律說如恆河沙等義味.我律中無將知爲無.如其有者如來何故於我律中而不

  解說.是故我今不能信受.當知是人則爲得罪.是人復言如是經律我當受持.何以故

  當爲我作知足少欲斷除煩惱智慧涅槃善法因故.如是說者非我弟子.若有說言如

  來爲欲度衆生故說方等經.當知是人真我弟子.若有不受方等經者當知是人非我

  弟子.不爲佛法而出家也卽是邪見外道弟子.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不如是是磨所

  說.若有隨順磨所說者是磨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卽是菩薩.復次善男子若有說

  ********************

  言如來不爲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無常變異以得空法宣說無我不順世閒.如是經律

  名磨所說.若有人言如來正覺不可思議.亦爲無量阿僧祇等功德所成.是故常住無

  有變異.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磨所說者是磨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卽是

  菩薩。復有人言或有比丘實不毁犯波羅夷罪衆人皆謂犯波羅夷如斷多羅樹而是

  比丘實無所犯.何以故我常說言四波羅夷若犯一者猶如析石不可還合.若有自說

  得過人法是則名爲犯波羅夷何以故實無所得詐現得相故如是之人退失人法是

  名波羅夷.所謂若有比丘少欲知足持戒清淨住空閑處.若王大臣見是比丘生心念

  言謂得羅漢卽前讚歎恭敬禮拜復作是言如是大師捨是身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比丘聞已卽答王言我實未得沙門道果王莫稱我已得道果惟願大王勿謂

  我說不知足法不知足者乃至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默然受.我今若當默然

  受者當爲諸佛之所訶責知足之行諸佛所讚是故我欲終身歡樂奉修知足.又知足

  ********************

  者我定自知未得道果王稱我得我今不受故名知足.時王答言大師實得阿羅漢果

  如佛無異.爾時其王普皆宣告內外人民中宮[女*卩]后悉令皆知得沙門果是故咸令一

  切聞者心生敬信供養尊重如是比丘真是梵行清淨之人.以是因緣普令諸人得大

  福德.而是比丘實不毁犯波羅夷罪.何以故前人自生歡喜之心讚歎供養故.如是比

  丘當有何罪.若有說言是人得罪.當知是經是磨所說.復有比丘說佛祕藏甚深經典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斷無量億諸煩惱結卽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除一闡提.若王大臣作如是言比丘汝當作佛不作佛耶有佛性不.比丘答言我今身

  中定有佛性成以不成未能審之.王言大德如其不作一闡提者必成無疑.比丘言爾

  實如王言.是人雖言定有佛性亦復不犯波羅夷也.復有比丘卽出家時作是思維我

  今必定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之人雖未得成無上道果已爲得福無量無邊

  不可稱計.假使有人當言是人犯波羅夷一切比丘無不犯者.何以故我於往昔八十

  ********************

  億劫常離一切不淨之物少欲知足威儀成就善修如來無上法藏亦自定知身有佛

  性.是故我今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名爲佛有大慈悲.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

  有不能隨順是者是磨眷屬若能隨順是大菩薩.復有說言無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

  不定法三十捨[一]墮九十一墮四懺悔法衆多學法七滅諍等.無偷蘭遮五逆等罪及一

  闡提.若有比丘犯如是等墮地獄者外道之人悉應生天.何以故諸外道等無戒可犯.

  是故如來示現怖人故說斯戒.若言佛說我諸比丘若欲行婬應捨法服著俗衣裳然

  後行婬.復應生念婬欲因緣非我過咎如來在世亦有比丘習行婬欲得正解脫或命

  終後生於天上古今有之非獨我作.或犯四重或犯五戒或行一切不淨律儀猶故而

  得真正解脫.如來雖說犯突吉羅如忉利天日月歲數八百萬歲墮在地獄亦是如來

  示現怖人.言波羅夷至突吉羅輕重無差.是諸律師妄作此言言是佛制必定當知非

  佛所說.如是言說是磨經律.若復說言於諸戒中若犯小戒乃至微細當受苦報無有

  注:

  [一]原刻作法.今依麗刻改.

  ********************

  齊限.如是知已防護自身如龜藏六.若有律師復作是言凡所犯戒都無罪報如是之

  人不應親近.如佛所說若過一法是名妄語不見後世無惡不造是故不應親近是人.

  我佛法中清淨如是.況復有犯偷蘭遮罪或犯僧殘及波羅夷而非罪耶.是故應當深

  自防護如是等法若不守護更以何法名爲禁戒.我於經中亦說有犯四波羅夷乃至

  微細突吉羅等應當苦治.衆生若不護持禁戒云何當得見於佛性.一切衆生雖有佛

  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九部經中無方等經是

  故不說有佛性也.經雖不說當知實有.若作是說當知是人真我弟子。迦葉菩薩白佛

  言.世尊如上所說一切衆生有佛性者.九部經中所未曾聞.如其說有云何不犯波羅

  夷耶。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說實不毁犯波羅夷也.善男子譬如有人說言大海惟有七

  寶無八種者是人無罪.若有說言九部經中無佛性者亦復無罪.何以故我於大乘大

  智海中說有佛性二乘之人所不知見是故說無不得罪也.如是境界諸佛所知非是

  ********************

  聲聞緣覺所及.善男子若人不聞如來甚深祕密藏者云何當知有佛性耶.何等名爲

  祕密之藏所謂方等大乘經典.善男子有諸外道或說我常或說我斷如來不爾亦說

  有我亦說無我是名中道.若有說言佛說中道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知不

  見是故應當勤修方便斷壞煩惱.若有能作如是說者當知是人不犯四重.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是則名爲犯波羅夷.若有說言我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

  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我今已得成就菩提.

  當知是人則名爲犯波羅夷罪.何以故雖有佛性以未修集諸善方便是故未見.以未

  見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義故佛法甚深不可思議。迦葉菩

  薩白佛言.世尊有王問言云何比丘墮過人法。佛告迦葉若有比丘爲利養故爲飲食

  故.作諸諛諂姦僞欺詐云何當令諸世閒人定實知我是乞士也以是因緣令我大得

  利養名譽.如是比丘多愚癡故長夜常念我實未得四沙門果云何當令諸世閒人謂

  ********************

  我已得復當云何令優婆塞優婆夷等咸共指我作如是言是人福德真是聖人.如是

  思維正爲求利非爲求法.行來入出進止安詳執持衣鉢不失威儀獨坐空處如阿羅

  漢.令世閒人咸作是言如是比丘善好第一精勤苦行修寂滅法.以是因緣我當大得

  門徒弟子諸人亦當大致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令多女人敬念愛重.若有比丘及

  比丘尼作如是事墮過人法.復有比丘爲欲建立無上正法.住空寂處非阿羅漢而欲

  令人謂是羅漢是好比丘是善比丘寂淨比丘令無量人生於信心.以此因緣我得無

  量諸比丘等以爲眷屬.因是得教破戒比丘及優婆塞悉令持戒.以是因緣建立正法

  光揚如來無上大事開顯方等大乘法化度脫一切無量衆生善解如來所說經律輕

  重之義.復言我今亦有佛性有經名曰如來祕藏於是經中我當必定得成佛道能盡

  無量億煩惱結.廣爲無量諸優婆塞說言汝等盡有佛性我之與汝俱當安住如來道

  地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無量億諸煩惱結.作是說者是人不名墮過人法名爲

  ********************

  菩薩.若言有犯突吉羅者忉利天上日月歲數八百萬歲墮地獄中受諸罪報.何況故

  犯偷蘭遮罪.此大乘中若有比丘犯偷蘭遮不應親近.何等名爲大乘經中偷蘭遮罪.

  若有長者造立佛寺以諸華鬘用供養佛.有比丘見華貫中縷不問輙取犯偷蘭遮若

  知不知亦如是犯.若以貪心破壞佛塔犯偷蘭遮.如是之人不應親近.若王大臣見塔

  朽故爲欲修補供養舍利於是塔中或得珍寶卽寄比丘.比丘得已自在而用.如是比

  丘名爲不淨多起鬬諍.善優婆塞不應親近供養恭敬.如是比丘名爲無根名爲二根

  名不定根.不定根者欲貪女時身卽爲女欲貪男時身卽爲男.如是比丘名爲惡根不

  名爲男不名爲女不名出家不名在家.如是比丘不應親近供養恭敬.於佛法中沙門

  法者應生悲心覆育衆生乃至蟻子應施無畏是沙門法.遠離飲酒乃至齅香是沙門

  法.不得妄語乃至夢中不念妄語是沙門法.不生欲心乃至夢中亦復如是是沙門法。

  迦葉[一]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夢行婬欲是犯戒不。佛言不也.應於婬欲生臭穢想

  注:

  [一] 藏譯卷九.

  ********************

  乃至不生一念淨想遠離女人煩惱愛想.若夢行婬寤應生悔.比丘乞食受供養時應

  如饑世食子肉想.若生婬欲應疾捨離.如是法門當知是佛所說經律.若有隨順磨所

  說者是磨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是名菩薩.若有說言佛聽比丘常翹一脚.寂默不

  言[一]臥灰土上.自墜高巖.投淵赴火五熱炙身.臥棘刺上.淘糠飲汁服毒斷食.殺害衆生

  故弄師子.呪術方道旃陀羅種二根無根二根合一悉聽爲道.斷五種味乳酪酪漿生

  酥熟酥油蜜之等.聽著繒采以軻爲跋.一切穀米草木之類皆有夀命.佛說是已便入

  涅槃.如是說者卽是磨說.若言如來不聽比丘常翹一脚寂默不言臥灰土上自墜高

  巖投淵赴火五熱炙身臥棘刺上淘糠飲汁服毒斷食害殺衆生故弄師子呪術方道

  旃陀羅種二根無根二根合者不聽爲道.聽服五種乳酪酪漿酥油蜜等.不聽受著繒

  采衣服以軻爲跋.穀米草木無命無我非衆生數.若有能作如是說者是我弟子.若不

  能者當知卽是外道弟子.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磨所說者是磨眷屬.若能隨

  注:

  [一]原刻此下至是名菩薩一段文異.今依北宋刻福州本改.

  ********************

  順佛所說者是名菩薩。善男子磨說佛說差别之相今已爲汝廣宣分别。迦葉白佛言

  世尊我今始知磨說佛說差别之相因是得入佛法深義。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能如是曉了分别是名黠慧。

  善男子所言苦者[一]不名聖諦.何以故若言苦是苦聖諦者一切牛羊驢馬及地獄衆生

  應有聖諦.善男子若復有人不知如來甚深境界常住不變微密法身謂是食身非是

  法身.不知如來道德威力是名爲苦.何以故以不知故法見非法非法見法.當知是人

  必墮惡趣輪轉生死增長諸結多受苦惱.若有能知如來常住無有變異或聞常住二

  字音聲若一經耳卽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旣證知已而作

  是言我於往昔曾聞是義今得解脫方乃證知.我於本際以不知故輪轉生死周回無

  窮始於今日乃得真知.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若不知者雖復勤修無所利益.

  是名知苦名苦聖諦.若人不能如是修習是名爲苦非苦聖諦。苦集諦者.於真法中不

  注:

  [一]晉譯卷五,四諦品第十一.宋本同品第十.

  ********************

  生真知受不淨物所謂奴婢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斷滅正法不令久住.以是因緣不知

  法性以不知故輪轉生死多受苦惱不得生天及正解脫.若有深知不壞正法以是因

  緣得生天上及正解脫.若有不知苦集諦處而言正法無有常住悉是滅法以是因緣

  於無量劫流轉生死受諸苦惱.若能知法常住不異是名知集名集聖諦.若人不能如

  是修習是名爲集非集聖諦。苦滅諦者.若有多修習學空法是爲不善.何以故滅一切

  法故壞於如來真法藏故.作是修學是名修空.修苦滅者逆於一切諸外道等.若言修

  空是滅諦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應有滅諦.若有說言有如來藏雖不可見若能滅除

  一切煩惱爾乃得入.若發此心一念因緣於諸法中而得自在.若有修習如來密藏無

  我空寂.如是之人於無量世在生死中流轉受苦.若有不作如是修者雖有煩惱疾能

  滅除.何以故因知如來祕密藏故是名苦滅聖諦.若能如是修習滅者是我弟子.若有

  不能作如是修是名空修非滅聖諦。道聖諦者.所謂佛法僧寶及正解脫.有諸衆生顛

  ********************

  倒心言無佛法僧及正解脫生死流轉猶如幻化修習是見.以此因緣輪轉三有久受

  大苦.若能發心見於如來常住無變法僧解脫亦復如是.乘此一念於無量世自在果

  報隨意而得.何以故我於往昔以四倒故非法計法受於無量惡業果報.我今已滅如

  是見故成佛正覺.是名道聖諦.若有人言三寶無常修習是見是虚妄修非道聖諦.若

  修是法爲常住者是我弟子。真見修習四聖諦法.是名四聖諦。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

  尊我今始知修習甚深四聖諦法。

  [一]佛告迦葉善男子謂四倒者.於非苦中生於苦想名曰顛倒.非苦者名爲如來.生苦想

  者謂於如來無常變異.若說如來是無常者名大罪苦.若言如來捨此苦身入於涅槃

  如薪盡火滅是名非苦而生苦想.是名顛倒。我若說言如來常者卽是我見.以我見故

  有無量罪.是故應說如來無常.如是說者我則受樂.如來無常卽爲是苦.若是苦者云

  何生樂.以於苦中生樂想故名爲顛倒.樂生苦想名爲顛倒.樂者卽是如來苦者如來

  注:

  [一] 晉譯四倒品第十二.宋本同品第十一.

  ********************

  無常.若說如來是無常者是名樂中生於苦想.如來常住是名爲樂.我若說言如來是

  常云何復得入於涅槃.若言如來非是苦者云何捨身而取滅度.以於樂中生苦想故

  名爲顛倒.是名初倒。無常常想常無常想是名顛倒.無常者名不修空.不修空故夀命

  短促.若有說言不修空寂得長夀者.是名顛倒.是名第二顛倒。無我我想我無我想是

  名顛倒.世閒之人亦說有我.佛法之中亦說有我.世閒之人雖說有我無有佛性.是則

  名爲於無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顛倒.佛法有我卽是佛性.世閒之人說佛法無我是名

  我中生無我想.若言佛法必定無我是故如來敕諸弟子修習無我名爲顛倒.是名第

  三顛倒。淨不淨想不淨淨想是名顛倒.淨者卽是如來常住非雜食身非煩惱身非是

  肉身非是筋骨繫縛之身.若有說言如來無常是雜食身乃至筋骨繫縛之身法僧解

  脫是滅盡者.是名顛倒.不淨淨想名顛倒者.若有說言我此身中無有一法是不淨者.

  以無不淨定當得入清淨之處.如來所說修不淨觀如是之言是虚妄說.是名顛倒.是

  ********************

  則名爲第四顛倒。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始得正見.世尊自是之前我等悉

  名邪見之人。

  世尊二十五有有我不也佛言[一]善男子我者卽是如來藏義.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卽是

  我義.如是我義從本以來常爲無量煩惱所覆.是故衆生不能得見。善男子如貧女人

  舍內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無有知者.時有異人善知方便語貧女人我今雇汝汝

  可爲我耘除草穢.女卽答言我不能也汝若能示我子金藏然後乃當速爲汝作.是人

  復言我知方便能示汝子.女人答言我家大小尚自不知況汝能知.是人復言我今審

  能.女人答言我亦欲見幷可示我.是人卽於其家掘出真金之藏.女人見已心生歡喜

  生奇特想宗仰是人.善男子衆生佛性亦復如是.一切衆生不能得見如彼寶藏貧女

  不知.善男子我今普示一切衆生所有佛性爲諸煩惱之所覆蔽如彼貧人有真金藏

  不能得見.如來今日普示衆生諸覺寶藏所謂佛性而諸衆生見是事已心生歡喜歸

  注:

  [一] 晉譯如來性品第十三.宋本卷八.同品第十二.

  ********************

  仰如來.善方便者卽是如來.貧女人者卽是一切無量衆生.真金藏者卽是佛性也。復

  次善男子.譬如女人生育一子嬰孩得病是女愁惱求覓醫師.醫師旣來合三種藥酥

  乳石蜜與之令服因告女人兒服藥已且莫與乳須藥消已爾乃與之.是時女人卽以

  苦物用塗其乳母語兒言我乳毒塗不可復觸小兒渴乏欲得母乳聞乳毒氣便遠捨

  去遂至藥消.母人以水淨洗其乳喚其子言來與汝乳.是時小兒雖復飢渴先聞毒氣

  是故不來.母復語言爲汝服藥故以毒塗汝藥已消我已洗竟汝便可來飲乳無苦.是

  兒聞已漸漸還飲.善男子如來亦爾.爲度一切教諸衆生修無我法如是修已永斷我

  心入於涅槃.爲除世閒諸妄見故示現出過世閒法故復示世閒計我虚妄非真實故

  修無我法清淨身故.喻如女人爲其子故苦味塗乳如來亦爾爲修空故說言諸法悉

  無有我.如彼女人淨洗乳已而喚其子欲令還服我今亦爾說如來藏是故比丘不應

  生怖.如彼小兒聞母喚已漸還飲乳比丘亦爾應自分别如來祕藏不得不有。迦葉菩

  ********************

  薩白佛言世尊實無有我.何以故嬰兒生時無所知曉.若有我者卽生之日尋應有知.

  以是義故定知無我.若定有我受生以後應無終沒.若使一切皆有佛性是常住者應

  無壞相.若無壞相.云何而有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及旃陀羅畜生差别.今見業緣種

  種不同諸趣各異.若定有我.一切衆生應無勝負.以是義故定知佛性非是常法.若言

  佛性定是常者.何緣復說有殺盜婬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恚邪見.若我性常.何故酒

  後迷荒醉亂.若我性常.盲應見色聾應聞聲啞應能語拘躄能行.若我性常.不應避於

  火阬大水毒藥刀劍惡人禽獸.若我常者.本所更事不應忘失.若不忘失何緣復言我

  曾何處見是人耶.若我常者.則不應有少壯老等衰盛力勢憶念往事.若我常者.止住

  何處.爲在涕唾青黄赤白諸色中耶.若我常者.應徧身中如胡麻油閒無空處.若斷身

  時我亦應斷。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閒有金剛珠與餘力士角

  力相[一]撲而彼力士以頭觝觸其額上珠尋沒膚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處有瘡卽命

  注:

  [一] 原刻作撲.今麗依刻改.

  ********************

  良醫欲自療治.時有明醫善知方藥卽知是瘡因珠入體是珠入皮卽便停住是時良

  醫尋問力士卿額上珠爲何所在.力士驚答大師醫王我額上珠乃失去耶是珠今者

  爲何所在將非幻化憂愁啼哭.是時良醫慰喻力士汝今不應生大愁苦汝因鬬時寶

  珠入體今在皮裏影現於外汝曹鬬時瞋恚毒盛珠陷入體故不自知.是時力士不信

  醫言若在皮裏膿血不淨何緣不出若在筋裏不應可見汝今云何欺誑於我.時醫執

  鏡以照其面珠在鏡中明了顯現力士見已心懷驚怪生奇特想.善男子一切衆生亦

  復如是.不能親近善知識故雖有佛性皆不能見而爲貪婬瞋恚愚癡之所覆蔽故墮

  地獄畜生餓鬼阿脩羅旃陀羅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生如是等種種家中.因心所起

  種種業緣雖受人身聾盲瘖瘂拘躄癃跛於二十五有受諸果報貪婬瞋恚愚癡覆心

  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寶珠在體謂呼失去衆生亦爾不知親近善知識故不識如來微

  密寶藏修學無我.喻如非聖雖說有我亦復不知我之真性我諸弟子亦復如是不知

  ********************

  親近善知識故修學無我亦復不知無我之處尚自不知無我真性況復能知有我真

  性.善男子如來如是說諸衆生皆有佛性喻如良醫示彼力士金剛寶珠.是諸衆生爲

  諸無量億煩惱等之所覆蔽不識佛性.若盡煩惱爾時乃得證知了了如彼力士於明

  鏡中見其寶珠.善男子如來祕藏如是無量不可思議。復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一味

  藥名曰樂味其味極甜在深叢下人無能見有人聞香卽知其地當有是藥.過去往世

  有轉輪王於此雪山爲此藥故在在處處造作木筩以接是藥是藥熟時從地流出集

  木筩中其味真正.王旣沒已其後是藥或酢或鹹或甜或苦或辛或淡如是一味隨其

  流處有種種異.是藥真味停留在山猶如滿月凡人薄福雖以钁斲加功困苦而不能

  得復有聖王出現於世以福因緣卽得是藥真正之味.善男子如來祕藏其味亦爾爲

  諸煩惱叢林所覆無明衆生不能得見一味者喻如佛性.以煩惱故出種種味所謂地

  獄畜生餓鬼天人男女非男非女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佛性雄猛難可沮壞是故無

  ********************

  有能殺害者若有殺者則斷佛性如是佛性終不可斷性若可斷無有是處如我性者

  卽是如來祕密之藏如是祕藏一切無能沮壞燒滅.雖不可壞然不可見若得成就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乃證知以是因緣無能殺者.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無殺

  者應當無有不善之業.佛告迦葉實有殺生.何以故善男子衆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

  五陰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卽墮惡趣.以業因緣而有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及旃陀羅

  若男若女非男非女二十五有差别之相流轉生死.非聖之人横計於我大小諸相猶

  如稗子或如米豆乃至拇指如是種種妄生憶想妄想之相無有真實.出世我相名爲

  佛性.如是計我是名最善。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善知伏藏.卽取利钁斲地直下磐石

  沙礫直過無難唯至金剛不能穿徹.夫金剛者所有刀斧不能沮壞.善男子衆生佛性

  亦復如是一切論者天磨波旬及諸人天所不能壞.五陰之相卽是起作起作之相喻

  如石沙可穿可壞.佛性者喻如金剛不可[一]沮壞.以是義故壞五陰者名爲殺生.善男子

  注:

  [一]原刻作俎.今麗依刻改.

  ********************

  必定當知佛法如是不可思議。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一·法藏
  第二十九卷·佚名
  破邪论卷下·法琳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延寿
  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佚名
  卷二十八·佚名
  佛说解夏经·佚名
  净土圣贤录偈·彭希涑
  僧宝正续传目录·祖琇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五·欧阳竟无
  佛地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卷四百七·佚名
  卷第一·道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321_1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中书相公】权德舆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

  • 夏敬观·龙榆生

    夏敬观字剑丞,号盥人,又号吷庵,江西新建人。光绪元年(一八七五)王月初十日生於长沙。甲午(一八九四)举人,历任三江师范学堂、复旦、中国公学监督,江苏巡抚参议,署提学使。民国初,任浙江教育厅长。旋退隐沪西,叶室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二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郑曰哥舒翰其先盖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也鹤曰翰自陇右节度使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又加河西节度进封西平郡王○天寳十三载在长安作】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

  • 卷181 ·佚名

    林之奇 田漏 古星昏晓中,寒暑已不疑。 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 汗与水俱滴,身随阴屡移。 谁当哀此劳,往往夺其时。 林之奇 闻徐师川自京师还豫章 九衢尘裹无停舟,君居陋巷不出游。 满城恶

  • 卷五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五十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二十 鼔吹曲辞 晋鼓吹曲二十二首    傅玄 【晋书乐志曰武帝令傅玄制鼓吹曲二十二篇以代魏曲】 灵之祥 【古朱鹭行古今乐录曰灵之祥言宣皇帝之佐魏犹虞舜

  • 第十五歌 摇一橹来拉一绷·刘半农

    摇一橹来拉一绷,追着你前船一同行。你前船装格是孟姜女,我后船就是范杞良。绷=橹索。

  • 卷九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九十汉水类五言古玩汉水         【梁】简文帝杂色昆仑水?澄陇首渠岂若兹川丽清流疾且徐离离细碛净蔼蔼树隂疎石衣随溜卷水芝扶浪舒连翩泻去檝镜澈倒遥墟聊持防缨上扵是察

  •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欧阳修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赞善大夫、史馆修撰、兼集贤殿校

  • 东都事略卷三十八·王称

    列传二十一  宋白字素臣大名人也年十一善属文举进士又举拔萃科授著作佐郎歴玉津蒲城卫南三县令太宗即位擢左拾遗知兖州从征太原刘继元降白献平晋颂遂除中书舍人入翰林爲学士至道初爲承旨眞宗即位迁吏部侍郎白拟陆贽

  • 第三十六回 御驾南巡名园驻蹕 王师西讨叛酋遭擒·蔡东藩

      却说孝贤后崩逝后,已是小祥,乾隆帝至梓宫前亲奠一回。奠毕,慈宁宫传到懿旨,宣召乾隆帝进宫。到太后前请过了安,太后道:“现在皇后去世,已满一年,六宫不可无主,须选立一人方好。”乾隆帝嘿然不答。其将谁语?太后道:“宫内妃

  • 卷六十二·宋·蒋一葵

    【韩胄】 〔字昂夫,琦七世孙也。封平原郡王。颜草制,言其“得圣之清。”易祓撰答诏以“元圣”褒之。四方投书献颂者,谓“伊、霍、旦、不足以拟其勋。”有称为我王者。〕 韩平原在庆元初,其弟

  • 李延孙传·令狐德棻

    李延孙是伊川人。祖父李伯扶,在魏太和末年参与征讨悬瓠有功,被任命为汝南郡守。父亲李长寿,性格雄奇豪迈,会武艺。少年时与蛮人酋长结交,互相勾结,侵吞函谷关以南地区。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发动叛乱,就任命李长寿为防蛮都督,给

  • 卷五 帝系五·龙文彬

    ◎公主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元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宝。郡主禄八百石,馀递减有差。(《公主传》。 )仁祖二女:太

  • 春秋讲义卷三上·戴溪

    宋 戴溪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鲁之桓宣皆继故而立无所畏惧偃然而行即位之礼春秋即其实而书之明着其罪也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文公防祭未终纳币于齐君子固已非之今宣公执亲之防才逾年尔遽遣人逆

  •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一·胡珽

    往生比邱第一性修性修。不详其所出。 大清顺治中。住常德府圆照庵。布衣蔬食。日课弥陀万声。寒暑不闲。遇歉年。将所有钱米布帛。尽施饥寒孤苦之人。徒众交责。修唯含泪念佛而已。年七十。一月前。自知时至。届期。

  • 温公易说·司马光

    易学著作。宋司马光撰。共六卷。原书亡佚,今本为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依《宋史·艺文志》著录编为六卷。书颇简略,诸卦或说三、四爻,或说一、二爻,或全卦无说;诸传只有《系辞传》说得较详细,《说

  • 石山医案·汪机

    医案。明汪机 (1463—1539)撰。三卷,附录一卷。机另有《运气易览》已著录。此书乃汪氏弟子陈桷于正德十四年(1519) 编辑而成。上卷论述营卫气血、内科杂病医案,中卷为外、妇、儿病案,下卷为答银宋公书。汪氏持论多宗

  • 春秋左氏传说·吕祖谦

    二十卷。宋吕祖谦撰。吕氏一生研究《左传》,共着三书,一是《左氏类篇》(已佚),二是《左氏博议》,三即此书。吕氏为宋代着名散文家,其治《左传》亦重其文史,此书卷首《看左氏规模》云:“看《左传》,须看一代之所以开降、一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