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节 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

庚子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满清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甲午以前,因为西太后要重修颐和园,我国海军有八年之久,不能添造新的军舰。甲午以后,一则因为西太后与光绪帝争权,二则因为满清的亲贵以为维新就是汉人得势,满人失权,西太后和亲贵就煽动全国的一切反动势力来打倒新政。我们固不能说,满人都是守旧的,汉人都是维新的,因为汉人之中,思想腐旧的,也大有人在。事实上,满人居领袖地位,他们一言一动的影响大,而他们中间守旧的成份实在居大多数。并且他们反对维新,就是藉以排汉,所以庚子以后,满清虽逐渐推行新政,汉人始终不信服他们,不认他们是有诚意的。

庚子年的冬天,西太后尚在西安的时候,他就下诏变法。以后在辛丑到甲辰那四年内,他裁汰了好几个无用的衙门,废科举,设学校,练新兵,派学生出洋,许满汉通婚。戊戌年康有为要辅助光绪帝行的新政,这时西太后都行了,而且超过了。日本胜了俄国以后,时人都觉得君主立宪战胜了君主专制。于是在乙巳年(一九○五年)的夏天,西太后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法,表示要预备立宪。丙午、丁未、戊申三年成了官制及法制的大调整时期。

丙午(一九○六年)九月,厘定中央官制。前清中央主要的机关有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所谓九卿,多半是无用的衙门。六部采用委员制,每部有满汉尚书各一,满汉侍郎各二,共六人主政,责任不专,遇事推诿,并且自道、咸以后,各省督抚权大,六部成了审核机关,本身几全不举办事务。军机处是前清中央政府最得力的机关,原是内阁分出来的一个委员会,实际辅佐皇帝处理大政的。自军机处在雍正年间成立以后,内阁变成一种装饰品。丙午年的改革,保存了军机处,此外设立十一部,每部以一个尚书为最高长官。这种改革虽不圆满,比旧制实在是好多了。但十一名尚书发表以后,汉人只占五人,比以前六部满汉各一的比例还差了。所以这种改革,不但未和缓汉人的不平,反加增了革命运动的力量。

丁未年(一九○七年)清廷决定设资政院于北京,作为中央的民意机关,设谘议局于各省,作为地方的民意机关。戊申年,满清颁布宪法大纲并规定九年为预备立宪时期。如果真要立宪,九年的预备实在还不够,但是因为当时国人对满清全不信任,故反对九年的预备,说满清不过藉预备之名以搁置立宪。

满清在这几年之内,不但借改革以收汉人的政权,并且铁良和良弼想尽了法子把袁世凯的北洋兵权也夺了。等到戊申的秋天,宜统继位,其父载沣作摄政王的时候,第一条命令是罢免袁世凯。此时汉人之中尚忠于清廷而又有政治手腕者,袁世凯要算是第一,载沣还要得罪他,这不是满清自取灭亡吗?

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满清的政权。丙午年,同盟会的会员蔡绍南、刘道一联合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秘密会党在浏阳和萍乡起事。他们的宣言明说他们的目的是要打倒清朝,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同盟会成立以后第一次的革命,也是三民主义初次充当革命的目标。不幸失败了。同时还有许多革命党员秘密的在武昌及南京的新军之中运动革命,清廷简直是防不胜防。

这时日本政府应满清的请求,强迫孙中山先生离开日本。中山先生乃领导胡汉民、汪精卫等到安南,在河内成立革命中心。他们在丁未年好几次在潮州、惠州、钦州、廉州及镇南关各处起事,戊申年又在河口起事,均归失败。同时江浙人所组织的光复会也积极活动,丁未年五月光复会首领徐锡麟杀安徽巡抚恩铭,此事牵连了他的同志秋瑾,两人终皆遇害。戊申年十月,熊成基带安徽新军一部分突破安庆。他虽失败了,他的行动表示长江一带的新军已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丁未、戊申两年既受了这许多的挫折,同盟会的多数领袖主张革命策略应该变更。胡汉民当时说过:"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制彼虏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汪精卫反对此说,他相信革命志士固应有恒德,"担负重任,积劳怨于一躬,百折不挠,以行其志",但是有些应该有烈德,"猛向前进,一往不返,流血以溉同种"。他和黄复生秘密的进北京,谋刺摄政王载沣。后事不成,被捕下狱。这是庚戌宣统二年的事情。

汪精卫独行其烈德的时候,中山先生和胡汉民、黄兴、赵声正在南洋向华侨募捐,想大规摸的有计划的向满清进攻。这是汪精卫所谓恒德。他们于庚戌年十一月在槟榔屿定计划,先占广州,然后北伐,"以黄兴统一军出湖南趋湖北,赵声统一军出江西趋南京"。定了计划以后,他们分途归国。次年,辛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是他们的计划的实现。军事上虽失败了,心理上则大成功,因为革命精神从此深入国民的脑际。

正在这个时挨,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计划,给了革命党人一个很好的宣传的机会。那时待修的铁路,以粤汉、川汉两路为最急迫,困难在资本的缺乏。四川、湖北、湖南诸省的人民乃组织民营铁路公司,想集民股筑路。其实民间的资本不够,公司的领袖人物也有借公济私的,所以成绩不好,进行很慢。邮传大臣盛宣怀乃奏请借外债修路,把粤汉、川汉两路都收归国有。借外债来建设,本来是一种开明的政策,铁路国有也是不可非议的,不过盛宣怀的官声不好,满清已丧失人心,就是行好政策,人民都不信任。何况民营公司的股东又要损失大利源呢?因以上各种原故,铁路国有的问题就引起多数人的反对,革命党又从中煽动,竟成了大革命的导火线。

同盟会的革命策略,本注重广东,但自黄花岗失败以后,陈其美、宋教仁、谭人凤等就想利用长江流域为革命策源地。他们在上海设立同盟会中部总会。谭人凤特别注重长江中游之两湖。那时湖北新军中的蒋翊武组织文学社于武昌,藉以推动革命。在湖南活动的焦达丰及在湖北活动的孙武和居正,另外组织共进会。这两个团体,虽有同盟会的会员参加,并不是同盟会的支部,而且最初彼此颇有磨擦。经谭人凤调和以后共进会和文学社始合作。

同盟会的首领原来想在长江一带应该有好几年的预备工作,然后可以起事。但四川、湖北、湖南争路的风潮扩大以后,他们就决定在辛亥年(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秋天起事。发难的日期原定旧历八月十五日,后因预备不足,改迟十天。却在八月十八日,革命党的机关被巡捕破获,党人名册也被搜去。于是仓卒之间定八月十九即阳历十月十日起事。

辛亥武昌起义的领袖是新军的下级军官熊秉坤。他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总督瑞澂当即不抵抗出逃,新军统制张彪也跟他逃,于是武昌文武官吏均弃城逃走。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革命分子临时强迫官阶较高,声望较好的黎元洪作革命军的都督。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安徽、江苏、贵州、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山东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老古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满清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请袁世凯出来挽回大局。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是不会生效的。袁世凯替清室谋得的不过是退位以后的优待条件,为自己却得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总统的地位。

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惟一的成绩。清朝打倒了以后,我们固然扫除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但是等到我们要建设新国家的时候,我们又与民族内在的各种障碍面对面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八 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 贾显度 樊子鹄 贺拔胜 侯莫陈悦 侯渊·魏收
  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下·脱脱
  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十五·赵尔巽
  卷十八 宣帝·王夫之
  皇清开国方略卷三十二·阿桂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佚名
  卷之六十三·佚名
  ●绎史摭遗卷十二·温睿临
  一一三九 办理军机处为三分全书处存贮装成书籍请领事致浙江巡抚等咨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七·杜大珪
  袁世凯·陶菊隐
  安金藏传·刘昫
  孙晟传·欧阳修
  五伯·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彭老·唐圭璋

      彭老字商隐,号筼房。景定建康志:李彭老,淳祐中沿江制置司属官。  木兰花慢  正千门系柳,赐宫烛、散青烟。看秀靥芳唇,涂妆晕色,试尽春妍。田田。满阶榆荚,弄轻阴、浅冷似秋天。随处饧香杏暖,燕飞斜亸秋千。  朱弦。

  • ◆文□□质(学古集)·顾嗣立

    质字学古, 【一作固。】 甬东人,隐居吴之娄江。学行卓然,词章奇放,好为长吉体。酒酣长歌,声若金石,尝与杨铁崖夜行,有挑梅花灯者,铁崖命赋一诗,立就,为铁崖所称。年九十六卒。《昆山志》载:学古与邑中耆儒卢观、赵天佑、卫馆、盛

  • 第二十回 凤微德杳再丧储君 鸟尽弓藏迭兴党狱·蔡东藩

      却说马皇后翊赞内治,所有补阙匡过等事,屡见前文,恰是古今以来一位贤后,洪武十五年八月崩逝,不但太祖恸哭终身,不复立后,就使宫廷内外,也歌思不忘。小子读马后遗传,时常景仰,所以前文叙述,于马后有关系事,必援笔写入。还有数

  • 通鉴答问卷五·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昭帝遣使祠鳯皇于东海或问文仲祀爰居孔子以为不知孝昭祀鳯皇可谓知乎曰鳯皇在少皥氏见于传在舜载于书在成王咏于诗未闻以为瑞而夸耀之也汉史书鳯皇自孝昭始帝在位三年矣有星孛于东方未闻其戒惧也又无

  •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二武肃王世家下天寳元年春正月遣兵攻淮南甘露镇以救信州梁敕改临安县为安国县广义乡为衣锦乡【按旧五代史梁间平二年改临安县广义卿为衣锦郷犹冠以临安者县名与乡名同时改也】夏六月梁授王检校太师守

  • 十国春秋卷五十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汉一烈宗世家烈宗姓刘名隠祖安仁上蔡人也【册府元龟云彭城人仕唐为潮州刺史】后徙闽中商贾南海因家于泉州之马铺死遂葬焉【何乔逺闽书作汰口山刘店】父谦为广州牙将【十国纪年云刘谦望字徳光亦名知谦后

  • 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传·张廷玉

    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都是魏忠贤的党羽。王体乾,昌平人,为人阴柔奸险。熹宗在位初期,他任尚膳监太监,后升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推辞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后,体乾急忙与客氏、魏忠贤策划将它夺了过来,并置王安于死地。此后,他

  • 弇山堂别集卷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盛事述三父子兄弟贵盛一时嘉靖初武宗实録完少保大学士费公宏进少师从弟编修宷进左赞善从子懋中进修撰而子懋贤复为庶吉士隆庆初徐公阶以少师当首揆而弟陟为南少司冦长子璠以太常卿掌尚宝司次子瑛少子琨

  • 卷六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三兵部职方清吏司大清皇舆全图直隶全图盛京全图吉林全图黑龙江全图山东全图山西全图河南全图江南全图江西全图福建全图浙江全图湖广全图陕西全图

  • 卷三十四·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事亲长上 易蛊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臣若水通曰山下有风回而挠物壊乱有蛊坏之义然五以尊为蛊之主而以柔中与九二刚中之臣应

  • 佚文篇第六一·王充

    【题解】本篇以汉武帝时发现散佚的儒家经书为话题,叙述了秦汉时期文章的盛衰史。他把儒家经书的存亡说成是文化盛衰的标志,并以此指责秦始皇“燔五经”是“厥辜深重”,颂扬了汉代“诏求亡失”的儒家经书

  • 诗解颐卷二·朱善

    明 朱善 撰小雅二鹿鸣首章君之燕臣其事非一有因祭而燕者有因朝而燕者有因聘而燕者有因锡有功而燕者其事不同则所以相告语者亦异如其君之尚武欤则告之以矢其文徳洽此四国可也如其君之尚文欤则告之以诘尔戎兵陟禹之迹

  • 卷三·梁寅

    <经部,诗类,诗演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三 明 梁寅 撰 鄘国风 柏舟 旧说卫世子共伯蚤死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作此以自誓焉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兴也因柏舟在

  • 散种章第一·佚名

    天竺须赖国三藏僧伽罗刹汉言,众护造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从明胜日出像。亦颜色行德多。中多贵姓尊行德守。本从是种有。世间亦天上皆叉手礼佛。是故持头面为礼佛。为无上天下无有等精进者,鬼龙天人亦在三界中。随近持

  • 覆浚然比丘书·太虚

    浚然比丘慧鉴:函悉。留心护教,具征信愿。师子尊者被难,原有付法藏传所说,唯例如中国遭唐武宗之难,非即全断灭,故不妨仍有人继续。近人发现敦煌石室唐写本楞伽师资记──日人某已印行──,亦有达摩承续传至黄梅、弘忍下诸师之

  • 唯识诸家会异图·太虚

        ┌────────┬───────┬───────┬───────┬───────┐  │清辨境 有 家 │       │安慧一 分 家│       │       │  │       

  • 卷第二十四·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四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摄相应分相应品下七十二相应门分。今当说。五识界。各十二。二识界。各六十。身触十三。心触名触。各五十三。对触亦十三。身触爱触二十五。恚触二十三。

  •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马祖道一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於渝州圆律师。唐开元中。习定於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