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十一、记蒯礼卿先生

  且说自南京高等学堂停办后,由蒯礼卿先生留在他公馆里的,约共有五六人。现在我所见的,一位是汪允中,他是安徽歙县人;一位是陈宜甫,他是镇江人;一位郭肖艇,他是安庆人。苏州人本有两人,一位是戴梦鹤,一位是余同伯,梦鹤有病不能来,而同伯则另有他就,已向别处去了。但另外有一位苏州人,是王小徐,他并非是南京高等学堂学生,他是吾苏王绂卿先生的次公子,他的哥哥王君九(季烈),也是我所熟识的人。大概蒯与王绂卿为甲榜同年,所以小徐呼蒯礼卿先生为年伯也。

  我所下榻的地方,就在那大庭院的翻轩里,这个翻轩,一排共有五间,我便占了两间,一间作为卧房,一间作为起居,壁间也悬有什么书画之类,沿窗安置了一张有抽斗的书桌,以供读书写字之需。在我所住的左首,有一个月洞门,走进去却是另一个小庭院,也有三间宽大的屋子,那便是汪允中、陈宜甫、郭肖艇三人所住的。我到蒯宅的时候,王小徐还没有来,他在北京当小京官,蒯先生约他来,就是拟聘请他在十二圩盐务督办差上当一位文案,实在绂卿逝世后,他周恤故人之子也。

  到了明天晚上,吃过夜饭以后,他果然到我的室中来了,一谈就谈到了深夜。他问我近来喜欢看点什么书?主张那一种学说?这一问,可就把我问窘了。我虽然也看看书,然而我的看书,是毫无系统的,杂乱无章的,俗语所谓“抓到篮里就是菜”。而且有许多书看了以后,老实说“不求甚解”,甚而至于过目即忘,从未有深入堂奥,加以深切研究的。现在要问我学说不学说的话,我更茫无主张,无词以对了。

  我只得坦白地说:“实在孤陋浅薄得很,因为家贫不能购书,只不过从亲友处借来看看,所看的也都是芜杂的一类,至于正当有系统的书,看得很少,以后要请先生指教。”他似乎颇喜我的坦白,便说:“你要看书,我这里有个小小藏书室,书虽不多,但求学上应看的书,约略均备。现在新学盛行,据梦鹤说:足下颇喜新学,我这里上海近来新出的书,我觉得可观的,也随时托人添购一二,不过有许多简直是胡说白道。你爱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明天你自去选择就行了。”

  原来他所说的小小藏书室,就在我所住的房子的隔隣。不是我说的我的下榻地方,是一排五间的翻轩吗?我所住的是东首的两间,而最西首的一间,便是他的藏书室,里面排列着七八具大书橱与大书架,都装满了书,其余的桌子上,柜子上,也堆满了书,那当然都是线装木版书,虽然也约略分类,可是不大整齐。我进去展览一过,真是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给。起初想随意取数册携归房中阅读,但是史类呢?集类呢?那是我性之所近而容易看得懂的。既而想从前无书可读,偶有所获,不加抉择,今有如许可赞的书,不能再乱七八糟,要定有一个方针,且与蒯公淡淡,他是个有学问的人,或能开我茅塞也。

  一日,偶与蒯公谈及诸子,他说:“看看子书也好,可以开发思想。我们营逐于科举,博取功名,死守儒教,只知四书五经,而不知尚有许多学说也。”于是我在藏书室,选取一部庄子,一部墨子。庄子,我在以前也曾看过几篇,浮光掠影似的也都忘了。墨子我不曾看过,但我读论孟时,曾知“墨子兼爱,摩顶放踵而利天下”,现代作家,常引用墨子的学说,好像很时髦的一部书。我预备先读庄子,后读墨子。谁知这部庄子,还是明末版本,纸张既薄且脆,我一不小心,翻书时用力一点,便扯破了一页,问他们有别的庄子吗?一时也找不到。我觉得这是名贵的书呢,不要损坏了它,草草看过,还了藏书室。

  蒯先生又要索观我的诗文,以我的自卑心理,实在觉得拿不出去。而且我又不大留稿,在南京来的以前,梦鹤就关照我,“怕蒯公要看吾兄的大作。”我就怪他,必是你为我捧场,梦鹤说:“蒯公很肯教导我们后进,给他看看何妨。”因此我就抄录了几篇,又默写了几首诗,还给他看。他第二天晚上来谈天的时候,就袖之而去。到了明天,他来还我的时候,说道:“你近来很在读龚定庵的诗文集吧?所以写出来的诗文,都有龚定庵的气息了。”

  提起了龚定庵,我又有插话了,约在四五年前,我在护龙街旧书店获得“龚定庵补编”两本,木刻大字本,但有文而没有诗,心窃好之,以其文气奇兀,不同几俗也。因思有补编必有正编,向护龙街各旧书坊竭力搜寻,均无所获。后闻祝心渊先生存全集,拟向借观而尚未果。会戴梦鹤至南京,我托他向南京书坊问讯。后来梦鹤自南京归,道经上海,写信给我说“南京无龚集,而在上海觅得一部,是杭州版,其中有数页已断烂空缺,而索价须五元,计六册。”我覆书谓无论如何,请弟购之归。自此以后,我得读了定庵“己亥杂持”等诸诗。那个时候,上海书贾,尚未有龚氏诗文集出售。及至我居住在上海时,在邓秋枚(实)先生处,得到了“定庵集外未刊诗”一册,我请人用精楷石印,在“秋星社”(小书店)出版,销行了一千册,此是后话。

  蒯先生那时却说:“文字亦随风气为转移,龚定庵近来颇为入时,早年大家提倡桐城派,此刻渐觉陈腐了,一读龚定庵,似乎眼前一亮,尤其是他的诗词等,显出惊才绝艳,青年人更为喜欢它。不过究非诗的正宗,有人甚至说它为野狐禅,真要学诗,非从古诗入手不可,仅仅读近代人的诗是不够的。作文亦然,必须多看书,多研究,并非说古人的话全对,不过多阅览以后,引起了你的思想,便有了一个抉择。”

  这时候,民主思想,渐入人心,虽没有打倒孔家老店那种大炮轰击,但孔子学说,已为新学家所疑问。为了“论语”上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句,于是哗然说这是孔老夫子的愚民之术。据说这还是到中国来传教一位教士,研究了中国书后,倡此说的。于是信奉孔子者,为之辩护,说这两句书为宋儒所误解,这个句读,应当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们偶与蒯先生谈及此,他说:“这是孔子的明白国家的政冶,世界各国,无论那一国号称民主的国家,都是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不必用句读给他辩护。说到传教士倡此说以诋孔,尤为可笑,他们的教会,就是一个『可由不可知”的大本营。”

  蒯先生的谈锋真健,可说无所不谈,从宗教到社会,由哲学至时政。他颇研究佛学,常和我们谈佛学,他常赞叹:佛学是广大圆融的。王小徐、汪允中,他们于佛学是有点研究的,但是我却一窍不通。可是他不管你懂不懂,总是娓娓不倦的讲下去。我问:“如何于佛学有一点门径,可以摸索进去呢?”他教我去看“大乘起信论”,于是我便去买了一部“大乘起信论”。这时南京有一家“金陵刻经处”,专刻佛经,流通各地,是杨仁山老居士所办的。但是我看了仍不明白,难起信心,大概我是一个钝根的人吧。

  蒯先生既好健谈,又能熬夜,我们都不敢早睡,他常常吃了夜饭,甚至在十一二点钟,到我们屋子里来了。一淡常常谈到半夜,当然都是他的说话,有时竟至鸡呜。他自己往往不知道,直到他太太令仆人来催请。有时淡至深夜,上房里送出了些茶食糖果等类,与我们同食。我想送茶点出来的意思,也有警告他时已深夜,可以休息的意思。不过来谈时,总是在我星子里的时候多,后院竟不大去,这是因为我屋子离上房近。听讲的也是王小徐、汪允中与我三人为多。

  本来我到南京来,原是由戴梦鹤介绍,教蒯先生的最小两个孩子的,但来此已多日,竟不提起教书的事了,每天只是教我看书。他既不提起,我也未便询问,后来得到了梦鹤苏州的来书,他说:教书的事,仍由陈宜甫蝉联下去了,本来这两个小孩乎是宜甫教的,一时偶思易人,现在不调动了。陈宜甫是研究小学的,为人沉默寡言,但他一口镇江话,也觉得很不易听。据说:这两位世兄,也很聪明,有一天,讲日月两字,先生说:“这两个象形字,在篆文上,日字像个太阳,月字像个月亮。”学生道:“这个我们明白了,但在读音上,为什么日字不读月字音,月字不读日字音呢?”这不知陈宜甫如何解释,若是问到我,我可就无词以答了。

  在那里不到半个月,他们的帐房,便送来了十二块钱,说是我的月薪,这使我问心有愧了。我来到这里,既不是教读,又没有其它名义,终日间除白天看书,夜来听蒯先生谈话,并无别样工作,岂不是无功受禄吗?在那时候,也不能轻视这十二块钱,一位举人先生,在苏州家乡教书,每月也不过十二元的馆穀呢。我因此问问汪允中诸君,他们说:“我们也是如此的,这是蒯先生乐育英才的意思。”不过王小徐,他在十二圩另有职务的,他的月薪是二十元。那真使我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了。

  我在那里,差不多住了有一年,在笔墨上,只不过做了几件事。有一次,有一位先生(忘其为谁),刻他的诗文集,请蒯先生给他做一篇序文,他便将诗文集给了我,教我给他代拟一序。他说:诗文都不甚高明,你只恭维他一下好了。我便当夜写成,交给了他,不知他用了没有?又有一次给人家题一幅山水画,也教我来题句,我写了两首七绝,请他选一首,他说:“很好!”也不知用了没有,倒是有些对联,我做得不少,以挽联为多,那都是用了,因为他是请人来写的,我都看见。这都是应酬之作,他只给我一个略历,或这人有行述,加以参考,这些谀墓之文,更为便当了。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七·李心传
  卷末 叙论一·王夫之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蔡东藩
  卷一百六十五·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八十三·佚名
  第一一六札光绪五年八月廿六日一一三○八-一·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四·佚名
  列传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九·郑麟趾
  一四二、公孙龙说赵惠文王偃兵考·钱穆
  卷十四·佚名
  法律·朱元璋
  第七节 剿夷派崩溃·蒋廷黻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高晋
  邝煦堃·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郑光祖

    (净扮陶去南领乔卒子上,云)我做元戎实是美,见阵交锋敢对垒。昨日教场去点军,吊下马来跌了腿。某姓陶名去南,在于履癸部下,为元帅统军之职。今有天乙,在履癸手下,为方伯之职。此人背了履癸之恩,自领一枝人马,与俺交锋,量你湫洼之

  • 卷八百四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八尚顔尚顔字茂圣俗姓薛尚书能之宗人也出家荆门工五言诗集五卷今存诗三十四首言兴矻矻被吟牵因师贾浪仙江山风月处一十二三年雅颂在於此浮华致那边犹惭功未

  • 蜕庵集卷四·张翥

    (元)张翥 撰○七言律诗殿试翥与读卷官老臣载笔侍金銮自愧三叨读卷官进士擢科从古盛大臣考策得才难芳年荏苒闻鶗鴂花事从容到牡丹明发禁扃当彻鏁文光髙动五云端翰林三朝御容戊戌仲冬朔把香前宫嘉禧殿前初日髙瑞光先映赭

  •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脱脱

        高宗三   四年春正月甲辰朔,御舟碇海中。乙巳,金人犯明州,张俊及守臣刘洪道击却之。丙午,帝次台州章安镇。己酉,遣小校自海道如虔州问安太后。庚戌,金人再犯明州,张俊引兵去,浙东副总管张思政及刘洪道继遁。

  • ●卷十三·李攸

      ○仪注三   凡勘箭,皆左右金吾仗司主之。箭笴长二尺五寸,雕羽,金鳌筈,输石镞,阔二寸,方斜形如匕。二箭合镞,有凿柄,为雄雌体,箭藏内中。一为辟仗箭,藏本司,皆韬以绛罗销金囊。每车驾至门,閤门使持鹘箭赞云:“勘箭官来前。”

  • 明名臣琬琰録卷六·徐紘

    (明)徐纮 撰蕲国武义康公神道碑铭(有序)  宋濓皇帝即位之三载混一华夏声教所被罔间遐迩梯山航海奉贽献琛上念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东征西伐宣力有年方将胙土分茅以定功赏而都督康公薨于陜西上闻之嗟悼不已既勅有司穿土作

  • 九三二 寄谕河南巡抚李世杰向宋荦子孙查明《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板片·佚名

    九三二 寄谕河南巡抚李世杰向宋荦子孙查明《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板片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河南巡抚李<世杰>,【真按:原讹《珅》,照例径改!】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奉上谕:从

  • 《梁书》简介·姚思廉

    《梁书》唐·姚思廉 撰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

  • 李圆通传·魏徵

    李圆通,京兆泾陽人。 他的父亲李景,以军士的身份隶属于武元皇帝,李景与他家里的僮仆黑女私通,生下李圆通。 李景不认他这个儿子,因此他又孤又贱,后来把他送给了隋高祖家。 等到高祖做隋国公时,提拔李圆通当参军事。 当初,高祖

  • 贺娄子干传·魏徵

    贺娄子干字万寿,本是代地人。 随西魏南迁,世代居住必右。 祖父贺娄道成,任西魏侍中、太子太傅。 父亲贺娄景贤,任右卫大将军。 子干小时以骁勇出名。 周武帝时,他开始作官,任司水上士,被称为强干有才。 累次升迁,到任小司水。

  • 卷二十九·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十九盛事【五 数世同居】【臣】?谨案同居共爨之盛前代典重旌门然亦不过寛其繇役赐之粟帛以为宅里之荣已耳我皇上治洽同风教惇睦族天家之庆羡先於笃

  • 巻三·努尔哈赤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圣训巻三经国乙卯六月叶赫将上所聘女许适蒙古众贝勒大臣闻之请发兵徃征上谕曰征讨国之大事若以负婚之故怒而兴师则未可也盖此女之生衅所由启实非偶然

  • 卷四十六·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十六 卤簿二 皇后卤簿【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同】 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法驾皆御金根车重翟羽盖加青交络帷裳唐皇太后皇后卤簿清游旗一人执二人引夹领三十人并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 壬寅春正月戊申朔。 辛亥,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等得上所与书,即决意,遣其同佥康泰至九江来降。 乙卯,改抚州路为临川府,建昌路为肇庆府。未几,皆复其旧。上以胡廷瑞来降,遂发九江,如龙兴。 己未

  •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二章·佚名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

  • 存人编卷四·颜元

    束鹿张鼎彝毁念佛堂议元藏拙草茅,素不惯交显达。一时君子,盖多其人,苦愚陋无由知。以寻父游辽左,贬节叩号,无门不入。奉天少京兆束鹿张先生为吾友尚夫兄,且怜苦子,为颁布报帖所属,是以得侍坐侧,闻此议也。谨录为唤迷助。甲子,张

  • 卷八·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八宋 陈经 撰五子之歌【夏书】读此篇之书有以见当时之民思禹之德然则禹视天下之溺犹己之溺胼胝手足以为民如此及再传太康一为逰畋之乐而民遂咸贰至使有穷后羿得以簒国民之思禹果安在哉曰民之

  • 卷六十七·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七天子之孝设谏官【臣】按经曰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又曰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当不义则争之邢昺疏曰论语曰信而后谏左传曰伏死而争盖极谏为争也夫为臣子则以不从令为孝为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