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书》简介

《梁书》唐·姚思廉 撰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卷一 ·· 本纪第一

卷二 ·· 本纪第二

卷三 ·· 本纪第三

卷四 ·· 本纪第四

卷五 ·· 本纪第五

卷六 ·· 本纪第六

卷七 ·· 列传第一

卷八 ·· 列传第二

卷九 ·· 列传第三

卷十 ·· 列传第四

卷十一 ·· 列传第五

卷十二 ·· 列传第六

卷十三 ·· 列传第七

卷十四 ·· 列传第八

卷十五 ·· 列传第九

卷十六 ·· 列传第十

卷十七 ·· 列传第十一

卷十八 ·· 列传第十二

卷十九 ·· 列传第十三

卷二十 ·· 列传第十四

卷二十一 ·· 列传第十五

卷二十二 ·· 列传第十六

卷二十三 ·· 列传第十七

卷二十四 ·· 列传第十八

卷二十五 ·· 列传第十九

卷二十六 ·· 列传第二十

卷二十七 ·· 列传第二十一

卷二十八 ·· 列传第二十二

卷二十九 ·· 列传第二十三

卷三十 ·· 列传第二十四

卷三十一 ·· 列传第二十五

卷三十二 ·· 列传第二十六

卷三十三 ·· 列传第二十七

卷三十四 ·· 列传第二十八

卷三十五 ·· 列传第二十九

卷三十六 ·· 列传第三十

卷三十七 ·· 列传第三十一

卷三十八 ·· 列传第三十二

卷三十九 ·· 列传第三十三

卷四十 ·· 列传第三十四

卷四十一 ·· 列传第三十五

卷四十二 ·· 列传第三十六

卷四十三 ·· 列传第三十七

卷四十四 ·· 列传第三十八

卷四十五 ·· 列传第三十九

卷四十六 ·· 列传第四十

卷四十七 ·· 列传第四十一

卷四十八 ·· 列传第四十二

卷四十九 ·· 列传第四十三

卷五十 ·· 列传第四十四

卷五十一 ·· 列传第四十五

卷五十二 ·· 列传第四十六

卷五十三 ·· 列传第四十七

卷五十四 ·· 列传第四十八

卷五十五 ·· 列传第四十九

卷五十六 ·· 列传第五十

附录 ·· 梁书序

猜你喜欢
  卷十二 開寶四年(辛巳,971)·李焘
  ● 卷四·王鹗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第二五六札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一一六○九--三·佚名
  第七卷 华亭 娄县 奉贤 金山·缪荃孙
  中州人物考卷八·孙奇逢
  粤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仕籍考补遗·林献堂
  卷七·阿桂
  卷八十二·赵汝愚
  卷六·陈骙
  ●瀛海偕亡记卷下·洪弃生
  俞子章·佚名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潘德舆

    朱子曰:“作诗先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本既立,方可看苏、黄以次诸家。”予笃信此说,十年前,辑《作诗本经》一书,专取李、杜集,择而录之,并为《总论》二卷附焉。既而思之,李、杜所作,诚不能篇篇与《风》、《雅》合

  • 卷三十二·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一调六十一体,起一百三字至一百四字安平乐慢二体 望南云慢一体 情久长一体 西江月慢二体 杏花天慢一体 探春芳五体又名探春 眉 妩三体又名百宜娇 湘江静二体又名潇湘静

  • 古今词论·王又华

    ○杨守斋词论杨守斋曰:作词有五要,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疯,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宫为相宜也。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

  • 卷二十八·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八    宋 陈起 编陈起芸居乙稿 安晩先生贶以丹剂四种古调谢之 陈子一亩宫居来七十年当其春盛时庭花发幽妍转瞩长养天青子垂檐前秋收备百礼冬享意则?年来风

  • 卷一百四 天聖四年(丙寅,1026)·李焘

      起仁宗天聖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癸未,契丹遣樞密副使彰武節度使蕭迪烈、歸義節度使康筠來賀長寧節。迪烈等既來賀,契丹又使人持酒果與迪烈等,上問宰相王曾曰:「契丹齎送酒果者凡三十餘人,已至莫州,可聽其來

  • 卷十四 西秦录·崔鸿

      乞伏国仁   乞伏国仁,陇西鲜卑人,其先自漠北南出太阴山。五世有邻者,晋太始初,率户五万,迁居高平川。邻卒,子结权立,迁于牵屯。结权卒,子利那立。利那卒,弟祁□立。祁□卒,利那子术延立,迁于苑川。述延卒,祁□子傉太寒立

  • ○寇太监·许指严

    光绪帝有寇连材为心腹,亦犹西太后之有李莲英也。顾连材忠耿持正,视莲英之贪邪婪贿,作恶无厌者敻不相同,初,连材稍读书识字,尝究心于君臣大义,谓:“己惜已身为刑余,不能列朝右与士大夫商政治,亦不当与士大夫交,为朝廷羞。惟既给事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李罕之传·薛居正

    李罕之,陈州项城人。父亲李文,一生种田。李罕之勇敢敏捷,力气可抵数人。小时学做儒士,不成,又削发为僧,因他无赖流浪,到哪里都不被收容。曾到酸枣县要饭,从早到晚,没有人给他,于是把瓦钵朝地下一摔,撕烂并扔掉僧衣,跑去做强盗。正

  • 卷一百五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九 朱批万际瑞奏摺 雍正三年九月十八日广东提督【臣】万际瑞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 昨董象纬来京陛见其人甚不足取尔其勉力尽职为一良帅与朕顔面增光毋致被其嗤笑 同日又 奏为钦奉

  • 卷第一百十七·佚名

    典礼二封禅下禁泰山樵采诏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丙申朕将陟介邱。祗答鸿贶。方遣先置。已谕至怀。而岳镇之宗。神灵攸处。尤宜安静。以表寅恭。虑草木之有伤。在斧斤之不入。庶致吉蠲之恳。式符茂育之仁。应公私不得于泰山

  • 哀公篇第三十一·荀况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邪?”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

  • 卷九·黄仲炎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说卷九     宋 黄仲炎 撰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作丘甲者杜预以爲周制甸出甲士三人今鲁使丘出之是丘出甸赋也孙觉氏非之以爲丘出甸赋丘岂能供之哉鲁成虽暴

  • 卷二百十二·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八十五体国经野地理通释五代所有州梁唐晋汉周皆以藩镇更为帝职方攷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国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朱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庄宗初起并代取

  • 卷十一·佚名

    释初品中舍利弗因缘【经】佛告舍利弗:【论】问曰: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法,佛何以故告舍利弗而不告菩萨?答曰:舍利弗于一切弟子中,智慧最第一,如佛偈说:&ldquo;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 于十六分中,犹

  • 后序·佚名

      河西王从弟优婆塞大沮渠安阳侯。于于填国。衢摩帝大寺。金刚阿练若住处。天竺比丘。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其人天才特拔。国中独步。口诵半亿偈。兼明禅法。内外综博。无籍不练。故世人咸曰。人中师子。沮渠亲面禀受

  • 卷第一·佚名

    撄宁静禅师住蕺山戒珠寺结制语录卷第一门人德亮 编书记德峨 录顺治庚寅岁师于苏州府吴江县罗汉寺受绍兴府山会护法缙绅罗梦章郑望裕邢淇瞻李泰若徐岱渊唐敏一吴期生吴崆峒陶岸生鲁季栗童在公刘嵢嵝刘永侯刘静甫刘

  • 资治通鉴音注·胡三省

    注释书。又名《新注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注》,又俗称为《胡注通鉴》。是盛行于世的《通鉴》最好注本。因注文列于《通鉴》正文之下,故亦有二百九十四卷。宋末元初胡三省撰。书成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卷首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