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仪注三

  凡勘箭,皆左右金吾仗司主之。箭笴长二尺五寸,雕羽,金鳌筈,输石镞,阔二寸,方斜形如匕。二箭合镞,有凿柄,为雄雌体,箭藏内中。一为辟仗箭,藏本司,皆韬以绛罗销金囊。每车驾至门,閤门使持鹘箭赞云:“勘箭官来前。”勘箭官称喏,跪受箭,以左右箭相合,奏云:“内外箭勘同。”閤门使承制云:“准敕行勘。”勘箭官称:“军将门仗官前来。”

  军将门仗官二十八人齐声喏,勘箭官言:“呈箭。”又声喏”

  箭官云:“某年月日,皇帝宿斋于某殿。某日,具天仗,迎銮驾出入某门,诣某所。”行体,内出雄鹘箭一,外进辟仗箭一,准敕符,左右金吾仗行勘”箭官称合不合,和箭门仗官皆称合,如此再问对。又问同不同,和箭门仗皆称同。如此再问对,勘箭官乃伏奏云:“左右金吾列驾仗,勾尽都知具官臣姓名,对御勘同。”其雄鹘箭谨奉閤门使,进入诸司。准式,勘箭官即起居,三呼万岁,开门进辂。凡宣德门出,左仗主之;景灵宫入,右仗主之;太庙入,左仗主之;南薰门入,则勘,出则否。

  许立家庙,已赐门戟者,仍给官地修建。

  册公主仪制。太常礼院上封册兖国公主仪注。前一日,有司设册使等幕次于内东门外,设内命妇次于公主受册印本位门

  之外,又设公主受册印本位于庭阶下北向,又设册使位于内东门、副使及内给事于其南差退并东向北上,又设册印案于册使之前南向,又设内给事位于册使北南向。其日,自文德殿奉册印将至内东门,内给事诣本位,请公主服首饰、褕翟。册印至内东门外褥位置讫,捧册官少退,内臣引内命妇俱入就位,礼直官引册使、副使等俱就东向位立定,内给事进就南向位。通事舍人、博士引册使就内给事前东向,称“册使某、副使某奉制授公主册印”,退复位,内给事入诣所设受册印本位公主前,言讫退。内给事进诣册使前,面西,册使前跪以册印授,内给事亦跪以授内谒者,及主当内臣等持册印入内东门,内给事从本位庭中,内给事赞公主降诣庭中,北向位立定,跪取册,兴,立于公主之右,少前西向。内给事立于公主之左,少前东向。

  又内给事称“有制”,内给事赞公主再拜,讫,内给事捧册跪授公主。公主受以授内给事,内给事捧印授公主,如捧册之仪。

  内给事赞公主再拜,前引公主升位。以次内臣引内命妇贺,内给事赞言:“礼毕。”内命妇退。遂引公主谢皇帝、皇后,一用内中之仪。

  太常礼院言:“古者,结婚始用行人,告以夫家采择之意,谓之纳采;问女之名,归卜夫庙,卜而获吉,以告女家,谓之问名、纳吉。今选尚一出朝廷,不待纳采;又公主封爵已行诞告,不待问名而卜之。若纳吉成则既有进财,请期则有司择日。

  宜稍依五礼之名,存其物数,俾知古者婚姻之事至重。而夫妇之际有严如此,则亦不忘古礼之义也。欲自公主出降日,令李玮家主婚之人具合用雁、帛、玉、马等物,陈于内东门外,以授内谒者,进入内中付掌事者受之,其马即不入。”从之。

  太平兴国五年,令有司详定打球仪。三月,会鞠于大明殿,用其仪。有司于球场东西树双木为球门,高丈余,首刻金龙,

  下施石莲花座,加以彩绘。左右分朋主之,以承旨二人守门,内臣十二人持小红旗唱筹,御龙官衣锦绣服持哥舒棒,以周卫球场。殿阶下,东西设日月旗。教坊设《龟兹部》鼓乐于两厢,鼓各以五。又于两球门旗下别各设五门,豫定分朋状取裁。亲

  王、近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钱俶、刘继元、

  驸马都尉、诸司使副、供奉官、殿直悉预。其两朋官,皇帝及节度使以下服异色绣衣,左朋黄襕,右朋紫襕;打球供奉官,左朋服紫绣,右朋服绯绣,乌皮靴,冠以花插脚折上巾。天厩院择马之驯习者,并供鞍勒。上自禁中乘马出,教坊大合《凉州曲》,诸司使以下前导,从臣奉迎。上降马,御殿,群臣谢宣召,以次上马,马皆结尾,分朋乘马自两厢入,序立于西厢。

  上乘马当庭西南驻。内侍发金合,出朱漆球,掷于御前。通事舍人奏云:“御朋打东门。”上遂击球,教坊作乐奏鼓。球既度,飐旗,叩钲,止鼓。上回马,从臣奉觞上寿,贡物以贺。

  赐以酒,即列拜,饮毕上马。上再击球,命诸王、大臣驰马争击。旗下擂鼓。将及门,逐厢急鼓。球度,杀鼓三通。设绣旗二十四于球门两旁,又设虚架于殿东西阶下。每朋得筹,即取旗一立架上以记之。上得筹,乐少止,从官呼万岁。群臣得筹即唱好,得筹者下马称谢。凡三筹毕,乃御殿召从臣饮。又有步击及跨驴骡击者,时令供奉分朋戏于御前以为乐。后以打球驴骡务名不经,改为击鞠院,军中之戏也。

  英宗葬永厚陵。英宗梓宫至永厚陵,馆于席屋。从韩公下视,宫有正殿,置龙輴,后置御座;影殿置御容,东幄卧神帛,后置御衣数事。斋殿旁皆守陵宫人所居。其东有浣濯院,有南厨。厨南,陵使廨舍,殿西,副使廨舍。都知石全育为陵使。

  灵驾至,仪仗转趣园西殿中,仪仗前导御容大升舆、御龙輴、御前殿车辂各就幕屋。方相、仪椁、漆梓宫等置于茔外,各有

  方位,司天监处之。兵士各执仪仗,分屯巩县、偃师,承安命使臣董之。陵北有枯河,河北原合抱三陵,在青龙山下。其西白虎涧。青龙山西即太室也。少室西,俗谓之冠子山。陵前阔角,谓之鹊台门,侧台曰乳台。陵台三层,高五十三尺。上宫方百五十步,卷四重,共高八尺,厌木者二重,石椁高一丈。

  其凿长一丈二尺,深阔七尺,盖条石各长一丈、阔二尺,十四板。皇堂方三丈,深二丈三尺;麓巷长八十三尺,深阔一丈八尺。自平地至深六十三尺,隧道长四百七十尺,石人物六十事。

  韩公曰:“力士所得直及赐予,人不过七缗而已。”癸酉黎明,设遣奠于幄殿,有牲牢、祝文,余皆如朝临礼。昌王及五使皆吉服、金带,导龙輴,降隧道,抵木阶。梓宫升石椁西首,御夷床,下不及地尺而止。巳时一刻,乃下。置珠网花结于上,布方木及盖条石,及设御座于盖下,前置时果及五十味食,别置五星、十二辰及祖思、祖明尊位于四壁,又设衣冠、剑佩、笔砚、弧矢、甲胄凡平生玩好之物,又设缯帛、缗钱,然后设册宝。乃然漆灯,闭柏门,置逍遥于麓巷,阖石门,缺其阈之中央,留人于内,搘掂毕,铺匐而出,锁其门,投钥于内。司徒复土九锸,立石柱于中央,萦以铁索。乃以都护排防,累石以塞门,实隧以土。五使乃易凶服,设掩皇堂祭于隧外,哭,又于陵哭。人易吉服、黑带,俟浴虞主毕,奏请降舆,升辂,即下宫。又奏进发,五使前步导至下宫,奏降辂,升舆,设第一虞哭。乙酉未明,百官序立集英殿下,上自东南来,登殿,哭奠,拜,降就幄。宗正卿告迁酌献毕,虞主乘腰舆出两府,前导。上步从,至宣德门,乘玉辂,上北面再拜,辞。是日早,太祝浴栗主于庙门西幄,王禹玉题之,辂及庙门,百官拜迎于门外,虞主御腰舆,入就幄。辰时,百官又立于殿庭,内臣以腰舆迎栗主,置于中庭之褥子,又于褥西北面俯伏兴,称英宗

  宪文宪武宣孝皇帝,祔庙。内臣奉主于腰舆,升自阼阶,诣真宗室,祔坐于东壁下。少顷,诣本席褥位,公卿以下行礼奏乐,如时享之仪。毕,以腰舆奉桑主,埋于席北,百官入慰。乙酉,祔英宗于太庙。

  太宗诏“天下前后诏敕,并听于敕书楼著以籍,受代日交相付,仍于印纸历及南曹历内批书。”

  凡公家文书谓之稿,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检。今秘府有梁朝宣底,即贞明中崇政院书也。检即州县通称焉。

  理宗用黄封柬板,或以牙作,号御椠。

  至和元年,诏中书提点五房公事虽无出身,亦听佩鱼。旧制,自选人入为堂后,转至五房提点,始得佩鱼。提点五房吕惟和非选人入授司天监五官正,求佩鱼,特许之。

  真宗、仁宗两朝禁销金、缕金。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七月,后苑匠为民造销金,开封府奏罪当笞,帝以不足惩诫,刺面配中靖。

  仁宗性节俭,不喜华侈,尤惜财用。景祐二年五月九日,谓近臣曰:“访闻市肆以缕金为妇人首饰冠子及梳等,潜将货卖,况先朝已有制条禁销金之作。今缕金之用,耗蠹奢侈,与销金无异,须议行断绝。”宰臣对以法严则令行,乃下诏曰:“币器之兴,金镒为重,理财艺贡,邦用赖焉。洪惟先朝,深鉴治本,特严涂铄之禁,以杜奢僭之萌。而宵人末工,放利矜巧,深冒旧防,糜坏至宝。崇华首服,交相贸鬻,阴长奇邪,官司因循,曾未呵谪。宜申布于前令,俾大革其非心,倘或弗悛,罔有攸赦,敦风远罪,当称朕怀。检会大中祥符元年至天禧二年二月编敕,除大礼法物,上从中禁,下暨庶邦,但系衣服装着之类、土木玩好之物,并不得以金为饰,如违,并科违

  制之罪。其臣僚之家,罪在家长;皇亲宫宅,只坐勾当使臣并附马都尉。其充业匠人不得辄便造作,罪当行处斩。如官司并邻人不觉察造作者,亦当勘罪重断,仍许人告,得实支赏钱一百贯文。”至庆历二年,又以销金等物未尽禁止,又下诏曰:“朕钦遵圣猷,精求政治,务菲躬而图俭,庶率己以先民。眷乃良金,时为上币。何兹流俗,未穆醇风,侈丽相夸,蠹弊滋广,销爇珍宝,变尚服装,增效鱼龙之文,颇奸舆辇之制。浸逾法度,遂益僭差。顷在先朝,累颁深诏,爰重禁防之格,乃开购告之涂。肆朕纂承,亦尝申饬,如闻近岁,违冒犹多,俾条举于旧章,冀懋成于敦化,必驱众正。宜自近初,上从宫掖之严,下暨臣民之伍,均行屏绝,用一等伦。除大礼各有旧制依前行用,内庭自中宫以下,并不得销金、贴金、缕金、间金、蹙金、解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阑金、蒙金等,但系装着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其外廷臣庶之家,不以有官无官封邑,并皆禁断。宜令宰司申明前后条贯指挥。”皇祐三年,殿中侍御史张泽行奏曰:“臣闻真宗朝已有衣明金、销金,一禁之后,无有犯者。其故何也盖闻先自宫中禁断,然后知禁令必行,无敢犯之者。如闻京师近年颇不禁绝,此坏乱先帝旧法,又违陛下崇俭崇孝之德。夫先帝发一号,出一令,岂徒然哉盖欲后世师其俭也。况陛下动作皆法先训,遂致治平,而世俗敢此冒禁者,风俗侈靡使然也。惟陛下可以裁之抑之。无知之民,从其所好。如允臣所言,亦乞先自宫中禁断,仍检会旧敕,如有犯者,并从违制定断。其工匠人仍乞处斩,所贵知悉。”上语辅臣,令举行前后诏书,严行禁止,自是销金之弊遂止。

  禁止奢僭制度。仁宗景祐三年,诏曰:“俭守则固,约失则鲜,典籍之格训也。贵不逼下,贱不拟上,臣庶之定分也。

  如闻辇毂之间,士民之众罔遵矩度,争尚僭奢,服玩纤华务极

  珠金之饰,室居宏丽交穷土木之工,倘惩诫之弗严,恐因循而滋甚,况历代之制,甲令备存,宜命攸司参为令式,庶几成俗,靡蹈非彝。其令两制与太常礼院同详定制度以闻。”及群臣议上,因诏:“天下士庶之家,凡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及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间朱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凡器用毋得表里用朱漆、金漆,下毋得衬朱。非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里之家,毋得用棱器,其用银棱者毋得镀金。玳瑁酒食之器,非宫禁毋得用。纯金之器若经赐者,听用之。凡命妇许以金为首饰,及为小儿铃镯用,余以为钗簪、钏缠、珥环者,听之;仍毋得为牙鱼、飞鱼、奇巧飞动若龙形者。其用银仍毋得镀金。非命妇之家,毋得以真珠装缀首饰、衣服,及项珠、缨珞、耳坠、头虢韢、抹子之类。凡帐幔、复壁、承尘、柱衣、额道、架帕、帘、床裙,毋得用纯锦遍绣。宗室戚里茶担子并食合,毋得以绯红盖覆。豪贵之族所乘坐车子,毋得用朱漆及五彩装绘,若有黑漆而间以五彩者,听之。民间毋得乘担子,及以银骨钅朵、水罐子引喝随行。其用兜子,所舁毋得过二人。非四品以上官毋得服金带,旧经赐者听之。非五品以上毋得乘闹装银鞍。其乘金涂银装条子、促结鞍辔,自文武升朝官及内职禁军指挥使、诸班押厢军都虞候、防团副使以上,听之,仍无得以蓝黄为条、白皮为鞯辔。民庶只许以毡皮絁绸为鞯。京官为通判以上职任者,许权依升朝官例。违者,物主、工匠并以违制论,工匠仍刺配他州。有陈告者,赏钱五万。其过百日而不变毁者,坐之。

  宜令宣徽院、御史台、閤门、左右金吾卫司、开封府觉察以闻。”

  禁止铺翠销金等服饰。太上皇帝绍兴二十七年,手诏:“朕惟崇尚俭素,实帝王之先务,祖宗之盛德。比年以来,中外

  服饰过为侈靡,虽累行禁止,终未尽革。朕躬行敦朴,以先天下。近外国所贡翠羽六百余只,可令焚之通衢,以示百姓行法当自近始。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如犯此禁,重置于法。仰干办内东门司官常切觉察,不得有违。若失觉察,以违制论。其中外士庶令有司严立禁法,贵近之家尤宜遵守,如有违犯,必无容贷。故兹诏谕,各宜知悉。”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一(经)·魏徵
  國語卷第八·韦昭
  ●卷十五·赵翼
  卷之四十五终·佚名
  卷之一千二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三十·佚名
  卷之五百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凡例·陈均
  第十六册 天聪三年正月至七月·佚名
  一三八八 谕内阁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士松着充武英殿总裁·佚名
  卷十七·傅恒
  唐纪十三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司马光
  提要·雍正
  杨华燕·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七 天如和尚 示友人 尘网苦多累暂闲如脱羁胡为尘外迹而乃东西驰聚谈每仓卒既远翻多思眼前失真宰身外何求知百骸如仆马势合聊相随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

  • 淳熙稿卷二十·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二十 宋 赵蕃 撰 七言絶句 白水寺 雾合深林晓到迟树摇宿雨讶晴曦不知客里何迁次一似山中初起时 玉聚 介然谁主复谁宾风月婆娑却自亲留得清名传野史未妨白眼向时人 卄二日题水南寺壁 落花飞蝶

  • 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四·荀悦

      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登陇崆峒而还。十有二月辛巳朔旦冬至。始立泰畤于甘泉。夏五月。谏议大夫终军使者安国少季使南越。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大冠。衣长缨。必羁王之颈。致之阙下。军既

  • 法军侵台档(一)·佚名

    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军机处交出上谕着筹办南、北洋防务军机处交出上谕着沿海沿江各省切实筹防并保护各口外人军机处交出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陈筹办闽台海防及防营不足、战舰不堪折冲等情形并请饬左宗棠派勇赴台增防抄折上

  • 一百二十七 曹寅奏陈龙眼菩提子发芽事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正月二十二日奉旨,分颁龙眼、菩提子二十粒到臣。传旨:俟种出之日奏闻。钦此钦遵。 臣随将十粒赍送江宁织造衙门,分派各处栽种;留十粒于扬州,分种金山、

  • 卷五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孝宗时叶适应诏论官法三事士学二事兵权二事外国四事官法上曰夫课羣臣当以实实不能课当课以名名以致实实以致名有一

  • 卷第一百二·佚名

    军职八刘昌祚加恩制元祐四年宗祀门下。朕因路寝之正。举合宫之祠。礼乐法商周之隆。车服兼汉唐之盛。出款原庙。还向上穹。职贡充庭。工师履位。兵卫如植。旌旆不烦。实惟有人。以克成礼。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

  • 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六十一人物志一百四十一列女传二十一八旗蒙古列女传四镶黄旗蒙古前锋逹尔扎之妻齐克腾氏镶黄旗蒙古马甲丹巴林泰之妻李氏镶黄旗蒙古云骑尉图桑阿之妻尚氏镶黄旗蒙古前锋常森保之妻和佳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官制五吏部六吏锦衣卫令史       典吏承发千户所百户所司吏镇抚司司吏       典吏仓攅典鞍辔火药局司吏草场柴场所司吏王府仪卫司司吏金吾前卫令史       典吏卫镇抚司

  • 二十八年·佚名

    (壬午)二十八年清康熙四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未,太白晝見。是後連月屢見。1月2日○甲申,平安道鐵山府,去十二月雷。諸道亦同。1月4日○丙戌,上詣敬陵展謁。世子以白袍、素冠,展謁于翼陵。上詣明陵行奠酌禮,世子及陪從百官

  • 卷二百二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一天子受诸侯朝蕙田案易比之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周礼大宗伯以賔礼亲邦国賔礼之大者莫先于朝朝之别名曰朝曰觐曰宗曰遇舜典云乃日

  • 卷五百八十七·佚名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又满慈子。有二菩萨。俱证无上正等菩提。一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二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迟证无上正等菩提。具寿当知。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堕声闻或独觉地

  • 卷三百六十七·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无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无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不也善现,世尊,若尔亦应有性不能

  • 道行经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高行耶。须菩提报言:我从佛所闻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高行也。若干百千爱欲诸天。作是念。当为十方人发意为菩萨道者作礼。何以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中般泥洹故。如

  • 八风砍不动·佚名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ldquo;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

  • 卷第十一·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一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书上 答新城江孝廉 承谕。谓本来无事。何得妄起疑情。忘之则一。疑之则二。故教人起疑情者。是谓将忌作药。愚意。忘之胜疑。诚如来谕。然忘之一字。亦不容无辨。有迷而

  • 考功集·薛蕙

    十卷。明薛蕙 (1489—1541)撰。薛蕙,字君采,毫州(今属安徽省)人。年十二能诗。正德九年 (151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官至吏部考功郎中。薛蕙于书无所不读,学者重其学行,称为“西原先生。”著有《考功集》、《西原遗

  • 水浒忠义志传·施耐庵

    简本《水浒传》,二十五卷,一百十五回。施耐庵编辑,明崇祯刘兴我刊本。全称《鼎镌全像水浒忠义志传》。此本是现存简本水浒中较完整的版本,但年代上并不算太早(然而,早期的要么是残本,要么比较不完善)。此本可以暂时作为简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