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八

宋 陈经 撰

五子之歌【夏书】

读此篇之书有以见当时之民思禹之德然则禹视天下之溺犹己之溺胼胝手足以为民如此及再传太康一为逰畋之乐而民遂咸贰至使有穷后羿得以簒国民之思禹果安在哉曰民之贰太康也乃所以思禹也先王之爱民一举动而不敢忘乎民民于此时犹婴儿之得慈母不知有饥寒冻馁惟慈母之是赖一旦太康嗣位遂专意逰畋不恤民事犹婴儿之失慈母啼号而无所依此民之所以贰太康也是虽后羿能因民不忍夺之于一时而终不能禁民心之思禹所以少康一成之田一旅之众而卒以祀夏不失其旧物也谓非民之思禹而何又当防此一篇书乃三百篇之体详味其言有思无邪之意然则何以怨乎孟子曰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五子之怨亲亲也关雎之哀而不伤小雅之怨而不乱皆其乎情止乎礼义也谁谓诗书果有异防哉自此心而形之咏歌因心而语不越乎常理者诗也自此心而之于政事足以经国爱民感物动人者书也此诗书所以异经而同旨也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逰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太康以逸豫而灭厥德所以致于失夫子叙书直

云太康失而其意自着昆弟五人须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此所以见五子咸怨之由故曰作五子之歌

自太康尸位以逸豫而下至于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史家述其所由如毛诗之有序序作歌之意也人君之位乃忧勤者所居舜命禹曰汝惟不怠总朕师此岂逸豫之具哉惟太康资禀凡下徒见人君之位至尊以为予无乐乎为君也故尸主其位而纵为逸豫灭

厥德黎民咸贰民心无常视德为向背德既灭矣民无所依故咸贰民既贰矣又不知悔乃盘逰无度畋于有洛之表至一百日而犹不反岂非安其危利其灾而乐其所以亡者乎有穷国之君名羿者因民心之弗忍遂距太康于河使不得反其国自古奸人无世无之虽尧舜之世不可谓无此等人但圣明在上如太阳当天而蚊防无所厠迹及国家小有衅隙故奸人得以乘之禹之传子也岂不知后世之极弊至此乎曰禹亦安能保其子孙无此也禹之虑天下后世葢有甚于此者传之子虽有大恶而先王之遗泽未

冺尚可以复兴传之人而不得大圣天下争乱无日矣禹岂私其子孙而为此哉私其子孙者乃所以公天下也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太康之弟五人者侍其母而从太康以畋然则五子曷为于未逰畋之时不能谏止其兄而且从之畋乎曰观五子作歌之言想见其贤明必其当时谏其兄而不从兄弟天伦无有去之之理不得已而从之徯待于洛水之北及百日而不反也是故五子怨愤之气郁于中而之于外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五章之歌皆五子为之其言皆本之皇祖之训予读此章有以见先王之爱其子孙不独有其纲纪可以守法度可维持而又有训戒以遗其子孙使子孙世守者五子述大禹之戒若伊尹述成汤之训是也惜乎遗言在耳而太康之不克遵也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此章皆禹之训也禹深见得为君亲切处在于得民心与失民心故五子述其训以为首章之歌以见太康之失邦其大要在于失民心也民之可以亲近而不可卑下者以其为本故也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则得国故本固则邦宁天下愚夫

愚妇至贱也天子至尊至贵也愚夫愚妇岂能胜予哉殊不知一人之心即千万人之心失一愚夫愚妇之心即失天下之心也失一人之心而遂至于失千万人之心则人心去而君之势日孤岂不胜予乎一人三失者失而至于三积之多而不知改悔者也怨岂在明者言天下懐怨愤之心岂敢明言之特蓄忿于中尔故有天下者当于防微之际有以谋之无使蓄忿于中则可矣秦人之祸可以为鍳予临兆民凛凛然如朽索驭六马然朽索以喻君六马以喻民六马之奔突岂朽索之所能驭人主常持不足之念以为民之难安岂予一人所能任其责哉惟以此为心则无时而不敬也故曰奈何不敬此章大意谓国以民为本而欲安民者又当以敬为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此章亦是大禹之戒天下之事虽其至纎至微者莫不有准则得其准则者天理也失其准则者人欲也人欲炽而天理灭则未有不亡者妻妾之奉逰畋之乐酒以奉祭祀乐以崇德宇也墙也古之圣人亦岂能废此哉第有其准则而不失之过尔若夫色荒禽荒甘而嗜峻而雕皆失其则也此灭亡之道也而况于兼是数者乎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

尧自唐侯为天子故国号陶唐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皆冀州也自陶唐以来有此冀方享国长久者岂无其道哉何道也即纪纲是也一国一家与天下莫不有纪纲今者失其道而乱其纪纲安有不亡者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絶祀

此章推广一章二章之意我祖即禹也有明明之德以为万之君有典常法则以贻其子孙如上文皇祖之训是也岂特有典则而已至于钧石亦无所不

有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孔子曰谨权量审法度葢权量者法度之所自出禹以声为律身为度可见法度至禹而定关者通也和者平也使天下如一无有异政殊俗也此章之意只言我祖之典则法度所以贻其子孙而责望亦厚矣岂谓今日之子孙荒坠其业遂至于覆宗絶祀哉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懐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顔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此见得兄弟之情事同一体万姓非仇五子也而以为仇予将何所归乎予懐思而至于悲万姓以我为怨予将谁依郁陶言哀思也顔厚言色之愧也忸怩言心之慙也此皆具述其所以忧愁无聊之态德之弗能谨而至于此虽悔何及哉观五子之歌一章切于一章至末章为尤切此古人赓倡之体虽出于五子而实若出于一人之意其言优防而不迫婉而有序观此者可以知风雅之所自来

尚书详解卷八

猜你喜欢
  管子补注卷十九·刘绩
  四书留书卷三·章世纯
  论语解卷九·张栻
  卷六·李廉
  第七章 3·辜鸿铭
  春秋集传详説卷三·家铉翁
  四如讲稿卷五·黄仲元
  第65章·老子
  卷五十四·王与之
  卷中·佚名
  卷上·佚名
  附錄唯識三十論·欧阳竟无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上·智顗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四·宗喀巴
  在仰光与宇对薛宝珍谈话·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折 忠裔道毙·冯梦龙

    [丑扮解人上]善人自苦恶人安。[指天介]皇天、皇天,道你分明也忒难,但是人都看不得,亏伊只做等闲看。自家押解岳爷家小的解子李乙是也。我想秦丞相下手也忒毒了,岳爷与你有甚幺仇恨?把他父子杀了!他夫人、小姐又坠井死了,还有四

  • 卷34 ·佚名

    陈师道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 先生英气盖区中,命与仇谋得老穷。 又见长身有家法,可辞短簿怒吾公。 石头路滑行能速,宣室归来语未终。 宛洛风尘莫回顾,直须留眼送归鸿。 陈师道 送王元均贬衡

  • 诔词·徐志摩

    散上玫瑰花,散上玫瑰花, 休搀杂一小枝的水松! 在寂静中她寂静的解化; 啊!但愿我亦永终。 她是个希有的欢欣,人间 曾经她喜笑的洗净, 但倦了是她的心,倦了,可怜, 这回她安眠了,不再苏醒。 在火热与扰攘的迷阵 中旋转,旋转着她的一

  •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八·荀悦

      四年春正月。封萧何孙建为酂侯。诏民有太父母父母丧。勿徭事。夏五月。山阳济阴雹如鸡子。地深一尺五寸。杀二十余人。飞鸟皆死。诏曰。自今子有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太父母。皆勿治。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太

  • ●卷五·陈康祺

    ◎高邮王氏传家忠孝高邮王氏,理学经学,代为儒宗,初笔述之矣。顷读宗侍御《躬耻斋文钞》,称文简公次子彦和守浔州,访知粤逆巢薮,请大府痛剿,不听。观察皖南,严治土匪,芟锄至数百人。自季弟殉节,痛念国愤家仇,约束部伍,志在荡决。奉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余杭琐记·李定夷

    西子湖之西,旧旗营地,自光复后,拆除建屋,几成一片榛芜。过其地者,大有黍离麦秀之慨。前有辟作商场之议,及赣事发生,因而中辍。后经杭县周知事筹集款项,竭力进行,破瓦颓垣之中,遂现一番新景象矣。 西湖新筑马路,阔有至二十丈左右

  • 通志卷一百十五上·郑樵

    宋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二十八上魏崔琰【许攸娄圭】毛玠 徐奕 何夔 邢颙 鲍勋【父信】司马芝【子岐】钟繇【子毓】华歆 王朗【子肃】程昱【孙晓】郭嘉董昭 刘煜【子陶】蒋济【□苗】刘放【

  • 卷六·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六冠服三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以下至乡君冠服<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太后皇后冬朝冠薫貂为

  • 卷三·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三    宋 熊 节 编宋 熊刚大 注铭【铭者志也所以铭志其事】西铭【此篇论乾坤一大父母人物皆己之兄弟侪辈人当尽事亲之道以事天】横渠先生乾称父【乾为天父道也故以父言】坤称母【

  • 第五章灵活性·梁漱溟

    《论持久战》文中讲灵活性说:灵活性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又说:古人所谓&ldquo;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dquo;,这个&ldquo;妙&rdquo;,我们叫做灵活性。当然,指挥作战不能灵活运用,即无从得以实现主动性;主动性是有

  • 大般涅槃经 第九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九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月喻品第十五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众生复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何以故。以须弥山障故不现。其月常

  • 卷第二·宗密

    圆觉道场修证广忏文卷第二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礼忏法八门 一 启请圣 令欲发心。洗涤罪垢。加功运行。证入妙境。要对十方一切贤圣。令为证明。虽诸佛贤圣无所不在。若不虔诸。对而不现。故须依智离识。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一·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法語四示本一禪人數年來不欲與人書法語,其法語猶多,世人竟不知是策進語,急欲要人更進步,到那無抵止處自解轉身。喫老僧棒、受老僧喝,則不被諸方熱瞞,始知老僧棒喝落處也。示遍慈飯頭無上妙道,在人久

  • 古廉文集·李时勉

    11卷,《附录》1卷,明李时勉撰。此集乃成化中其门人戴维所编,由其孙长乐知县容所刊。该集收赋6篇:《北京赋》、《白象赋》、《麒麟赋》、《狮子赋》、《冰雪轩赋》、《瑞应景星赋》。其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成

  • 拳术·平江不肖生

    1913年向恺然毕业回国,与王润生在长沙创办“国技会”,并写了第一本书《拳术》,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国内颇有影响。

  • 丘隅意见·乔世宁

    《丘隅意见》一卷,明乔世宁撰。乔世宁,耀州(今陕西耀县)人,字景叔。嘉靖进士,历官山西按察使等职。本书多载录明朝史事,涉及朝章典制、科贡选举、兵制边防、盐法田赋、茶马贸易、风俗变迁,间有考订经史文字等内容。本书有《百

  • 钦定大清通礼·佚名

    50卷。乾隆元年 (1736) 来保等奉敕撰。二十一年告成。嘉庆年间续纂。记述各种礼仪制度。首记朝庙大典及钦颁仪式,其次记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等五礼。另附冠服通制及仪卫通制。不涉及制度沿革,器物形制,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