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十二、在南京

  我在南京住了几个月,到了年底,回家度岁,过了新年,到正月下旬再去。这也是到下关搭了长江轮船到上海,再回苏州的,此次便老练得多了。到了上海,望望几位老朋友,无多耽搁,便即归家。祖母和母亲,幸尚康健,吾妻更欢愉,人家说:“小别胜新婚。”真是不差。往访戴梦鹤,先由祝伯荫告我,梦鹤的肺病,据医家说:已到第三期了。到他家里,我见他面色红润,不像是有沉疴的人,谈谈南京情况,似乎颇为高兴呢。走访尤氏,巽甫姑丈亦病不能兴,令我卧在烟榻之傍,与我谈天,语颇恳挚。子青哥我在南京时,常与他通信,他对我歆羡不已。

  转瞬新年即过,我又到南京来了,道经上海,那个上海又增了许多新气象,添了许多新人物了,不过我都是不认识的。最兴奋的,上海除申、新两报之外,又新开了一家“中外日报”。这家“中外日报”出版,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因为当时申、新两报,都是用那些油光纸一面印的,中外日报却洁白的纸两面印的,一切版面的编排也和那些老式不同。这个报,在近代的刊物上,都说是汪康年(号穰卿)办的,其实是他的弟弟汪诒年(号颂阁)办的,他们兄弟分道扬镳,编辑上的事,穰卿并不干涉的。汪颂阁是聋子,人家呼他汪聋朋,为人诚挚亢爽。我即定了一份,要到第三天方能到南京。

  其时章太炎已有藉藉名,当时大家只知道他是章炳麟,号枚叔,南京那边方面的一般名流,呼之为章疯子,出了一本书,古里古怪的唤作“訄书”(訄音求),大家也不知道里面讲些什么。蒯先生欲观此书,托人在上海购取,却未购到。他托我道经上海时,购取一册,因我在上海,有些出版的地方是熟悉的,我为他购取了一册。那时严又陵的“赫胥黎天演论”,早已哄动一时,我购了两册,带到南京,赠送朋友。

  到了安品街,仍旧住在老地方,时届初春,这个似花园一般的大庭院,已经春意盎然。靠西有一座大假山,假山上有个亭子,署名曰锦堆亭,杂花环绕其旁。亭中有一张石枱,有几个石鼓櫈,我们几个朋友,便笑傲其间。这时又来了一位蒯老的侄子蒯若木(此君在民初做了一任什么青海垦殖使的官,我可不记得了),颇喜发表议论,就居住在我的邻室,颇不寂寞。在我们一班人中,蒯先生最佩服的是王小徐。小徐从前是在北京的同文馆肄业,通晓俄文,精于算学,他常以算学贯通哲理,是一位好学深思的青年。他与蒯先生谈佛学,常常有所辩难,蒯也不以为忤。汪允中也研究佛学,但蒯先生则说他驳杂不纯。但汪允中常常写文章,小徐却从未见他写文章。直到晚年,他再躭于禅悦之理,自离南京后,我久不见王小徐了。他的母亲,苏州最有名新人物,唤做王三太太,开了一年振华女学校,倒也栽培了不少家乡女孩子。当国民政府在重庆时,有人告诉我:王小徐到峨眉山削发为僧了。这个消息,其实是不确的,我却认识了他的女公子王淑贞医师,自美国习医归国后,现为上海妇孺医院院长。因为我们都是尚贤堂妇孺医院的董事(熊希龄夫人毛彦文也是),我见王淑贞戴了孝(其时为一九四七年),方知她父亲故世了。

  夜来,蒯先生仍时来谈天,但不如去岁之勤,因他的交游既广,应酬频繁也。饭局也大都在夜里,不是人家请他,便是他请人家,大概都在自己公馆里,有时也在菜馆里,甚而至于在妓馆里,秦淮画舫,此时正趋繁华也。南京的侯补道,出门都坐四人轿,倘然是实缺道台,可以旗锣伞扇,全副仪仗,现在不过是候补道,而且在省城里,那不过是坐四人轿而已。但是有差使的,在轿前可以撑一顶红伞,有二个或四个护兵,轿后有两个跟马,是他的亲随。不过蒯老虽也是有差使的道员,他没有红伞与护兵,只是跟马是少不了的。

  有一天,他在家里请客,忽然把小徐、允中和我都招了去做陪客,见一位圆圆的面庞,高谈阔论的,他介绍是刘聚卿;一位紫棠色睑儿,静默寡言的,他介绍是张季直;还有一位是否是缪筱山,我已不记得了,这几位都是他的好朋友。向来他家中请客,我们概不列席的,这一回,不知何故,大约是人数不足一席了吧?那个时候,张季直已是殿撰公了,那是我初次见面。后来我住居在上海,在江苏教育总会里,他是个会长,我是个干事,一个月就有好几次见面了。

  我在南京,不大出门,因为路径不熟,除非和几位朋友,一同出去游玩。因此南京所最繁荣、最出名的秦淮河一带,也难得去的。有一次,大概是十二月(旧历)初旬的天气吧,那是郭肖艇兄弟请客,他们预备回到安庆办电灯厂,我们在夫子庙一家菜馆里吃了夜饭。酒罢,汪允中提倡要到钓鱼巷去游玩。钓鱼巷是秦淮河一带妓院荟萃之区。席中有几位,都是钓鱼巷的顾客,都有他们相识的姑娘,尤其是方漱六,还有他特别相好的人。只有我与王小徐,不曾到过钓鱼巷,对此并不熟悉。他们喝了一点儿酒,意兴飞扬,我由于好奇心,也要跟他们去看看,王小徐是一个无可无不可的人,我们那时便跟了他们走。

  自然,方漱六最内行,因此便到方漱六所熟悉的一家去。南京的妓院,和苏州、上海是完全不同了,他们的门口,站立着许多人,当你来时,大家垂手侍立,一副官场气派。因为方漱六大概是常常来的,他们都认得他,唤他为方老爷。我们这一组有六七人,以方漱六为领导,便轰到那个院子里来了。秦淮的妓女,十之八九为扬州一带的人,他们称之为扬帮,与苏州、上海的妓女,称之为苏帮的。实为东南妓女中的两大势力。

  方漱六所赏识的那一位,好像名字唤作金红,文人词客,又把她的名字谐音改作“惊鸿”。但秦淮妓院中,不靠什么风雅的名字,她们是尚质不尚文,名字起得好,有什么关系呢?她们所用的什么小四子、小五子以至小七子,甚而小鸭子,像这种庸俗的名字多得很。苏北历岁以来,都是荒歉,而扬州夙称繁盛,于是像盐城各县的苦女孩子,从小就卖出来,送入娼门为妓。古人咏场州有句云:“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当种田。”实在这都不是扬州本地人,但是他们总称之为扬帮。这种妓院,规模倒也不小,房屋倒也很好,而且自己都有游艇。因为南京官场中人,颇多风流狎客,常常有逛秦淮河挟妓饮酒的。至于科举时代,每逢乡试年份,更是青年士子猎艳之处了(有些考寓,即与钓鱼巷邻近)。

  因为金红的房间宽敞,又装了火炉,于是大家一窝蜂地都轰进了她的房间里去,只有王小徐一人在外间一个屋子里。那时天气已冷,人家已穿了皮袍子了,小徐向来穿的朴素,只穿了一件旧绸子的棉袍,外面罩了一件蓝布长衫,也不穿马挂。我们正在金红房间里闹闹吵吵的时候,早把那个同来的朋友忘怀了。忽然走进一个女掌班(俗称鸨妈),她道:“方老爷!你们跟来的这一位当差的(仆人),正在外房等侯你们。我看他扛了肩胛,寒噤瑟缩的好像身上有些冷,我就给了他一杯茶,觉得可以暖和些儿。”

  我们想:我们并没有带什么当差来呀!方漱六跑到外房一看,却见小徐真个缩了头颈,手里捧着那杯热茶,踱来踱去,正在沉默地推阐他数学上的哲理思想。便被漱六一把拖进房里去,一面便骂那女掌班道:“该死!这是北京下来的王大人,怎么说他是我们的当差的,还不陪罪?”那女掌班吓得真要叩头求饶了。其实小徐在北京某部,确是当个小京官,至于大人之称,在南京了无足异。本来清制,凡四品以上方可称大人,外官则知府方能称大人,知县只能称大老爷。南京地方,做官的多,给他们升升级,也是“礼多人不怪”吧。

  我在南京,差不多有一年多,除看书以外,便请教蒯先生,而以他的素好健谈,又诲人不倦,因此也很多进益。不过在他那里的朋友,除了王小徐是他的年侄外,如汪允中、郭肖艇、陈宜甫诸位,都是他的学生。我没有来得及进高等学堂,如果进去,也是他的学生了(当戴梦鹤入高等学堂时曾亦有此志愿)。但是他的教导我,也和他的学生一样,我颇想拜他,为师,执,弟子礼。因托汪允中为之说词,伹蒯先生谦辞,他说:“交换知识,切磋学问,就可以了,何必执师弟之礼?一定要拜师执赞,将置朋友一伦于何地耶?”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脱脱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奸臣下·脱脱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一·宋濂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孝宗·张廷玉
  卷三 下·黄以周
  ●卷十三·李攸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知事拍马屁·李定夷
  第四二○禀光绪四年四月十三日一二二一八--一一·佚名
  九六二 军机大臣奏查《古玉图谱》载在子部谱录类并《简明目录》缮写情形片·佚名
  二七一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查违碍各书遵旨解送折·佚名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卷之九十三  議處安南事宜(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佚名
  卷十九·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立雪先生刘清叟(立雪稿)·顾嗣立

    清叟,字立雪,江西人。少年才气卓荦,连蹇不第。中更世故,蹙頞悲吟,鳏居隐处,年踰七十而终。同门生邓光荐序其第五稿曰:余尝评君一生,琢对匠语,洗削治择,齿牙间纚纚有声,大率成就「精切」二字而已。今皮毛落尽,孤立兀然,雷霹之琴,火成

  • 第四折·关汉卿

    (石府尹引张千上,诗云)三载为官卧治过,别无一事系心窝。唯余故友鸳鸯会,金线池头竟若何?老夫石好问,为兄弟韩辅臣、杜蕊娘,在金线池上着他两口儿成合。这早晚不见来回话,多咱是圆和了也。张千,抬放告牌出去。(韩辅臣上,云)门上的,与

  • 卷一·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一       宋 韩淲 撰五言古诗 春昼 青春白昼永一日如两日平心得淑景佳思入诗律湖山气姿媚海汐声荡潏回旋且回旋杨花满书室 春隂 春雨?山溜花事回绿隂东家举杯酒为我成芳斟蝶遶莺流音

  • 卷二百二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二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蕙庵诗稿何耕字道夫绍兴中守蜀之嘉州有惠政与何逢原孙松寿宋诲号四循良民绘像祀之青羊宫一再官锦城咫尺望琳宫未始得得来正望役役中今朝弄晴雨防蹇

  • 补遗卷二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二十一旷达攓篷赋          【金】赵秉文释世累而逺游兮聊逍遥以徜徉行乎莽渺之野兮厯榛芜之苍苍攓髑髅以睨视兮嗟游魂之何方贵贱荣辱杳莫讥兮奚氏族之能详岂结缨齿剑以身殉

  • 第七十九回 获妖书沈一贯生风 遣福王叶向高主议·蔡东藩

      却说皇长子常洛,既立为皇太子,遂续封诸子常洵为福王,常浩为瑞王,还有李贵妃生子常润、常瀛,亦均册封。润封惠王,瀛封桂王,即日诏告天下,皇太子申行冠礼。次年正月,并为太子册妃郭氏。婚礼甫毕,廷臣方入朝庆贺,忽有中旨传出,

  • 卷一百九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十一月壬子朔书谕皇太子明年正月十三日大祀 天地命尔行礼其精洁致斋恪共乃事钦哉 行在钦天监进永乐十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甲寅 上嘉朝鲜国王李芳远勤脩职贡遣使赍敕及白金二

  • 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在这篇列传中,以苏秦为传主,兼及苏氏兄弟苏代和苏厉。苏秦始以连横游说秦惠王,失败,转而以合纵游说六国。整一年,歃血于洹水之上,功成名就,佩带六国相印,煊赫一时,为纵横家杰出的代表人物

  • 李繯传·欧阳修

    李繮字正伦,徐州人。李繮的身世本来很微贱,父李荣遭遇唐末之乱,不知所终。李繮年幼成为孤儿,流浪于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时得到他,以其相貌奇特,收为养子。但杨行密的儿子们不能容他,杨行密请求徐温收养,于是假冒姓徐,名知诰。等

  • 卷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六兵部十一仪仗诸司职掌凡皇太子亲王出入合用仪仗依制陈导如有损坏移咨工部如法修饰皇太子仪仗诸司职掌金交椅一把脚踏全 金盆罐一副手巾全红紵丝拜褥一条  青孔雀扇六把青花扇四把  

  • 卷四·李世民

      务农第十  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志廉耻。故躬耕东郊,敬授人时。国无九岁之储,不足备水旱;家无一年之服,不足御寒暑。然而莫不带犊佩牛,弃坚就伪。求什一之利,废农桑之基。以一人耕而百人食,其为

  • 第四章 全地大同公政府政体·梁启超

      全地公政府以下列各部院管理之:  一、民部掌各度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养老院、恤贫院、考终院之事,并游徼消防之政及整顿之事,为诸部之长。  二、农部掌全地各度百谷草木产物之事。  三、牧部掌全地之畜

  • 论学卷一·李塨

    蠡吾李塨稿学明矣,而尚为丰蔀之归人也,故编摘学规后意有不尽者,复附以朋友往复之言如左,庶可揭日月行欤。若谓尚口说也,则塨惄如矣。宋豫庵[名瑾]自湖州来桐乡视予,曰::闻颜习斋先生言,先儒静坐之功近禅,有之乎?曰::有之。豫庵曰::借静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

  • 唐韵正·顾炎武

    二十卷。《音学五书》之四,清顾炎武撰。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唐韵》之讹,故称《唐韵正》;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以免《诗本音》过于繁重,可以认为《唐韵正》是《诗本音》的详

  • 脉确·黄韫兮

    诊法著作。清黄碄撰。一卷。碄字韫兮,石阳 (属今江西) 人。有感于时医论脉不确乃作,故名。约刊于乾隆十一年(1746)。首论脉原、脉名、脉类、寸关尺脏腑部位、诊法、平脉、病脉、死脉等问题,继以歌诀形式论述二十六种

  • 新西游记·陈景韩

    章回小说。题“冷血撰”,疑即近代陈冷。五回。叙唐僧师徒四人成正果后一千三百年,出来考察新教,结果到上海后,看到许多新事物,闹出许多笑话。如想进饭馆却进了报馆,将报纸当菜单。又把电灯当星星、月亮,还上烟馆吸上

  • 万善同归集·延寿

    凡三卷。北宋延寿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广举经论、祖释等禅家心要之书。各卷之初,首叙其概旨,而后以问答体解明其意旨。问答总数有一一四条,其中第一一二条(大四八·九九二上):‘问:“此集所陈,有何名目?”答:“若问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