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巻三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圣训巻三

经国

乙卯六月叶赫将

上所聘女许适蒙古众贝勒大臣闻之请发兵徃征上谕曰征讨国之大事若以负婚之故怒而兴师则未可也盖此女之生衅所由启实非偶然哈逹辉发乌喇三国皆因此女兴兵搆怨相继灭亡是此女召衅亡国已有眀騐今明又助叶赫不以此女与我而与蒙古天殆欲亡叶赫以激怒我而启大衅也若奋力征之纵得此女徒致不祥即归他人亦必不永年吾知此女流祸已尽死期将至矣诸贝勒大臣仍欲兴师坚请

上曰使吾因此发怒兴师征讨汝等犹当谏止吾早已洞彻事机释然于中置诸度外以息兵劝汝汝等何反坚请不己耶吾无憾汝何憾焉吾断不以汝等言劳师动众也遂令将调集马匹撤还寻叶赫以此女嫁蒙古未一年果亡诸贝勒大臣又请曰此女年已三十有三受我国之聘垂二十年因明卫助叶赫叶赫恃其势遂与蒙古今徃征明国宜也

上又不允曰明以兵越境而卫叶赫天鉴不逺我姑俟之盖叶赫与我自为满洲之国明既称为君临各国即为天下共主自应辨别是非审量而后助之乃恃势横行抗天意反以兵卫天谴之叶赫试听彼助之汝等又何急焉使我今日仗义伐明

天必祐我

天祐我可以克敌但我国储积未充纵得其人民畜产何以养之若养其人民畜产恐我国之民反致损耗惟及是时抚辑吾国固疆圉修边备重农积谷为先务耳

天命四年己未四月丙辰

上谕诸臣曰今战马羸瘠湏牧以青草俾之壮宜于近边之界屯田筑城界凡设兵守御以卫农人于是

上西行示筑城基址择旷土以牧马焉

天命六年辛酉三月癸亥

上集贝勒诸臣议曰

天既眷我授以辽阳今将移居此城耶抑仍还我国耶贝

勒诸臣俱以还国对

上曰国之所重在土地人民今还师则辽阳一城敌且复至据而固守周遭百姓必将逃匿山谷不复为我有矣舍己得之疆土而还后必复烦征讨非计之得也且此地乃明及朝鲜蒙古接壤要害之区天既与我即宜居之贝勒诸臣皆曰善遂定议迁都迎后妃诸皇子

天命七年壬戌三月己亥

上集贝勒大臣议曰我国家承

天眷佑遂有辽东之地但今辽阳城大年久倾圮东南有朝鲜北有蒙古二国俱未弭帖若舍此征明恐贻内顾忧必更筑坚城分兵守御庻得固我根本乗时征讨也贝勒大臣谏曰舍见居之城郭室庐更为创建毋乃劳民耶

上曰今既与明搆兵岂能即图安逸汝等所惜者一时小劳苦耳朕所虑者大也茍惜一时之劳何以成将来逺大之业耶朕欲令降附之民筑城而庐舍各自营建如此虽暂劳亦永逸已贝勒大臣皆曰善遂筑城于辽阳城东五里太子河边创建宫室迁居之名曰东京天命十年乙丑三月己酉

上欲迁都沈阳贝勒诸臣以岁荒食匮谏阻

上不许曰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

任大臣

天命八年癸亥正月戊戌

上谕诸臣曰朕于八和硕贝勒设大臣八人副之者欲察其心也谁则以巳之事人之事视为一体而公以持论谁则于巳之事非是不自引咎而变色拒谏尔八大臣公察之知其非即直言责之不受以闻朕设尔等之意此其一至于国事之何以成何以败当深为经画有辅弼帝业者则称其堪任而举之有才不胜任者则指其无能而劾之此其二总兵以下及诸武臣凡行军之事宜谋其何以得何以失若野战湏何器具若攻城湏何器具凡应用者修治之能将兵者则称其能不能将兵者则指其不能以闻于朕此其三若不肖者不降不革则恶无以惩贤者不举不用则善无以劝尔等果能经理国事各得其宜则朕所生子孙之多所设臣僚之众皆有益于国朕之心自泰然而愉快矣

天命十年乙丑八月壬辰

上谕诸臣曰大臣身秉国政当于国政之何以得何以失悉心筹画始克副倚任焉今庻事各有专司谁则肩荷乃职殚力治理谁则怠忽存心罔修职业若此者宜稽察之尔等执政大臣诚自矢公忠毋畏难毋懈惰详为稽察则所属各员皆则而效之不待诫谕各勤乃事矣若尔等心懐邪僻躭逸乐畏难而懈惰焉则属员效尤悠悠忽忽虽诫谕若罔闻矣尔等知有公忠之人虽仇勿隐蔽焉当直指其善知有奸慝之人虽亲勿爱防焉当直陈其恶盖公忠之人当国家缔造时身歴艰险创立功名辅成大业固当身履荣显泽及子孙奸慝之人当经营国事之日借端委谢避害全躯逮国运升平反欲先蒙其利此宜预设防维毋使遂其巧诈夫国岂常忧患必有安乐之时惟能忧其忧者乃能乐其乐也

用人

乙卯十一月

上谕羣臣曰尝闻古训心贵正大予思心之所贵诚莫过于正大也卿等荐人勿曰吾何为舍亲而举疎也当不论家世择其心术正大者荐之不拘门第视其才徳优长者举之凡为政即一才一艺之士犹为难得若有其人堪辅弼大业者急宜显陟之耳

是日

上又谕羣臣曰君天所立也臣君所任也尔诸臣敬念乃职凡有贤才可任国政者知之勿隐国务殷繁必得贤才众多量能授职倘治国治兵经理乏才何以济事故勇能攻战者宜令治军才优经济者宜令理国博通典故者宜谘得失嫺习仪文者宜襄典礼若兹贤才当随地旁求俾列庻位

是日

上又谕曰天下全才无几一人之身有所知即有所不知有所能即有所不能故临阵勇敢者平时未必见长而平时练习庻事者战阵又未必奏功也自后用人务各随其材焉

天命元年丙辰五月庚午

上谕侍臣曰用人之道随才器使有善于征战者即宜用以征战不可私事驱使若机密之地必择谨慎端方者处之辞命之任必择言论敏逹者委之凡有任使俱因人酌用可耳

天命六年辛酉七月庚子

上谕侍臣曰有徳不举贤者不居其国譬之弃美珠而取顽石鬻珠者不至也与匪人居必急逺之乃安其行不践言者亦勿与交欲立大功当勤求良友而交之有纯善之心纯善之言二者兼之则诸事易成而众心协矣

是日

上谕贝勒诸臣曰人君用人治国宜择贤而有识者任之若既膺此任不逮其初非真能公忠人也臣之良者入而对君陈嘉谟焉出而治事公听断焉居则职业思尽动则措置有方奉使于外又能申眀约束焉凡有委任克公克谨无所悖违若敷对上前则直陈所见至衡量人物贤则贤否则否无所徇饰茍有利于君国身家非所爱也勤劳非所恤也如是则上下协和庻事修举而君亦嘉赖之矣

求直言

癸丑正月

上谕众贝勒大臣曰为国之道存心贵乎公谋事贵乎诚立法布令则贵乎严若心不能公弃良谋慢法令之人乃国之蠹也治道其何赖焉凡吾所言安能尽当如未当汝等勿面从予一人智虑有限岂诸贝勒大臣众论皆无足取乎汝等各有所见其尽言毋讳

天命元年丙辰正月丙子

上谕诸贝勒曰凡贝勒以忠诚事君奏对之间无有大于尽言防谏者贝勒既尽言规谏人君能听而受之斯善矣夫事方兴而即谏者上也事已定而后谏者下也至于知而不谏非忠直之人也进谏者凡应奏之言有闻即以入告则治道有不裨益者乎

兴文治

己亥二月

上欲以蒙古字制为国语颁行巴克什额尔徳尼扎尔固

齐噶盖以未能更制辞

上曰汉人读汉文凡习汉字与未习汉字者皆知之蒙古人读蒙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亦皆知之今我国之语必译为防古语读之则未习蒙古语者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反以习他国之语为易耶额尔徳尼噶盖对曰以我国语制字最善但更制之法臣等未明故难耳

上曰无难也但以防古字合我国之语音聨缀成句即可因文见义矣吾筹此己悉尔等试书之何为不可于是

上心独断将蒙古字制为国语创立满文颁行国中满文

传布自此始

崇敎化

天命四年己未六月丙辰

上谕侍臣曰为国之道以敎化为本移风易俗实为要务诚乱者辑之强者驯之相观而善奸慝何自而逞故残暴者当使之淳厚强梁者当使之和顺乃可几仁让之风焉舍此不务何以克臻上理耶

天命五年庚申正月庚辰

上谕贝勒诸臣曰国家建立制度经理得宜则民皆效顺竞趋于善行而莫之御抚有大国者茍能覃敷徳政广谕善言逺邦之人自逖听风声争先归附矣人君既以治国之务委任贝勒贝勒亦当宣布徳意助兴敎化以仰副君上之信任也

天命六年辛酉七月甲寅

上谕侍臣曰人之善者于人无所不爱不善之人虽有功于己者亦皆虐使之愚者以幸得货财为乐贤智之流必推与及于众人乃为乐也故有徳之人乃能好徳无徳者焉知好徳乎譬之于蜂乃知爱花若蠛蠓之虽有芬芳不知爱矣与善人相接偶当倾盖亦受其益若与不善人相比昵则愈久而愈受其损矣

甲子

上谕侍臣曰人之无良者虽勤加敎诫欲其同归于善终不可得犹以水濯炭终不能使之白也盖彼之存心既不能善而于善人懿行又不肯从惟求有利于己耳似此甘自暴弃之人谁复与之为友耶

天命八年癸亥二月乙丑

上谕侍臣曰人君之心能贞固不二感召天和风雨时黍谷登民安物阜则永保天位世祚绵长凡为民者能持敬谨之心罔干国典急公奉上孝悌力田则获福而家道昌矣

六月甲戌

上谕蒙古归附诸贝勒曰凡汝等居我国结婚姻立家业娶我诸女者勿以诸女为畏也朕因汝等逺来附我怜恤汝等妻以女俾各遂室家之乐岂令汝受制于女乎朕尝闻防古察哈尔喀尔喀诸贝勒以女妻侍从中贤者及大臣每陵其夫扰其国若诸女中有如彼之人陵其夫俾生嗟怨汝等勿辄以暴横相加必告于朕罪至死诛之罪不至死则废之更以他女妻焉倘诸女不贤不奏闻咎在汝等奏闻而不加惩治咎在于朕凡有所艰苦毋讳各以其情直告可也

勤修省

天命六年辛酉七月甲子

上谕贝勒诸臣曰凡人有告以善言反生畏惮不愿听闻乃甘于自弃者也其败必速若勉受善言而谨识之是勇于从善不欲自处以庸流也将由贱而贵由卑而尊为益亦无穷已故人主凡遇灾变当益加修省毋为饰辞盖上天眷佑垂象示儆若人主徒饰虚文罔修实政非所以善体天心也兹国家无事之时更宜登进贤良勤求治道敷善政爱养人民及时修徳行仁而后可以创业垂统若溺于晏安习于卑细其何以承

天休命垂裕后昆耶凡我子孙臣庶尚其懋勉哉

节俭

乙卯十一月

上出猎时雪初霁恐草木之上浮雪霑濡乃襭其衣侍卫

卜古及雅喀木从见而私语曰

上何所不有惜此衣耶

上闻之笑曰吾岂为无衣而惜之但徒被霑濡无益且与其使此衣霑濡于雪何如留此鲜洁者赐汝等吾躬行节俭微物必惜正欲俾汝等效法耳

慎刑

天命二年丁巳九月癸亥

上谕贝勒诸臣曰凡君与贝勒于有罪之人虽缚执当急而诛戮不宜遽加必审思详议而缓结焉盖生杀之际不可不慎必平心和气详审所犯始末方能得情倘听断之官争执事理而一人先怒不可因彼之怒而亦怒之若以先怒者为非效彼而怒者亦岂为是耶有能不与同怒而容受之则能容受者固已独善矣倘先怒者自知其非转而引咎则亦同归于善矣

天命六年辛酉五月壬寅

上谕侍臣曰凡遇应死应笞应罚之罪必追论其功如系勤劳有功之人则当死者赎当罚者免当笞者戒饬而释之人之功罪宜令相凖亦有功虽多而小功虽少而大者更不可不辨其由武功授职者必行间获罪乃革其官或他事获罪勿议革俾自赎其不由武功以他途授职者有罪则视其轻重或议降或议革焉

恤下

天命六年辛酉闰二月癸未筑撒尔湖城工竣

上念筑城夫役良苦令犒以牛羣臣奏曰与其取诸公家

何若征眀以所获牛畜给之

上御殿集贝勒诸臣曰朕以人君无野处之理故筑城以居夫君贤而后有国国治而后有君贝勒良而后有民民安而后有贝勒故天作之君恩养其下而下敬其上礼也至于诸贝勒宜爱其民民宜尊其贝勒即一家之中为主者宜恤其仆为仆者宜敬其主如其仆以力耕所获供其主而不敢私其主积有财物亦赡其仆而无所吝如此则上下相亲天心恱人情和无徃不善矣夫筑城所用木石岂出于筑城之地耶凿石于山采木于林长路转运既已疲矣况又版筑兴作其劳益甚今尔等吝惜己财乃为此言不知征眀原以伸大义奉天而行若为筑城犒夫之故而畧取其牛甚不可也言方竟

适有梅勒额真副将博尔晋后至

上问曰汝适安在徒歩来耶何喘息不宁也博尔晋对曰

自筑城所来

上曰尔轻身行惫如是彼挽运兴筑之夫宁不劳乎遂计

夫役赐牛并以食盐给之

猜你喜欢
  仁义第十三·吴兢
  ●卷一百五十六·徐梦莘
  第六十二回 起义兵三雄同杀贼 拜长史群寇识尊贤·蔡东藩
  第三十九回 傅经略暂平南服 阿将军再定金川·蔡东藩
  卷第七·徐鼒
  卷四·胡一桂
  战国策卷二·鲍彪
  三 中越馆二·周作人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范晔
  萧宝夤传·魏收
  镇海传·宋濂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食货六二·徐松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吕思勉
  76.刘秀重建汉王朝·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668_1 【途中除夜】高蟾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卷668_2 【长门怨】高蟾   天上何劳万古春,君前谁是百年人。魂销尚

  • 提要·朱希晦

    (臣)等谨案云松巢集三巻元朱希晦撰希晦乐清人至正末隠居瑶川与四明吴主一箫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之中称雁山三老明初有荐于朝者朝命未至而卒是集乃其子豳所编天台鲍原宏为之序正统中其元孙元諌刋板章陬又为之序原宏序称其飘

  • 卷第一百三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四〔(起强圉协洽(丁未),尽上章阉茂(庚戌),凡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洪武十八年五月辛酉朔 上御华盖殿文渊阁大学士朱善进读心箴毕 上曰人心道心有倚仗之几盖仁爱之心生则忮害之心息正直之心存则邪诐之心消羞恶之心形则贪鄙之心绝忠悫之心萌则巧伪之心伏故人常持此心不为情欲所蔽则至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纪昀

    汉纪高祖隐帝○高祖高祖皇帝姓刘氏讳暠初名知远其先沙陀部人也其后世居于太原知远弱不好弄严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凛如也与晋高祖俱事 唐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之知远以所乘马授高祖复取高

  • 帖木儿不花传·宋濂

    帖木儿不花,答答里带人。父帖赤于太宗七年(1236)同都元帅塔海绀卜领兵入蜀,由他率蒙古也可明安、和少马赖及炮手诸军,攻下兴元、利州、剑州、成都诸郡,将所降宋将小王太尉之众都归属于他指挥。中统二年(1261),赐他虎符,授西

  • 六年·佚名

    天啓八年上之六年(戊辰)春正月1月1日○朔癸亥,上御崇政殿,行正朝望闕禮。○幸魂宮,行正朝拜謁禮。○接待所啓曰:「兩差送言於臣等曰:『汗以爲仲男、高化逢、高倍等,有往來兩國之勞,授以職名。接遇之際,雖不可坐於交椅,亦宜別鋪紅

  • 春秋大全卷三十·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昭公中【丙景王寅十年】七年【晋平二十三齐景十三卫襄九卒蔡灵八郑简三十一曹武二十陈哀三十四杞平公郁厘元年宋平四十一秦哀二楚灵六吴夷未九】春王正月暨齐平【左传齐求之也癸巳齐侯次于虢燕人行成曰

  • 卷八十三·佚名

    △初分受教品第二十四之二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布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一]緣起品第一   偈曰.   [二]義智作諸義 言句皆無垢. 救濟苦衆生 慈悲爲性故.   巧說方便法 所謂最上乘. 爲發大心者 略以五義現。   釋曰.莊

  •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一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一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七论法多种者嗢柁南曰论体论处所  论据论庄严论负论出离  论多所作法论曰。论法有七种。一论体性。二论处所。三论所依。四论庄严

  • 卷第四·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四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不起树王罗七处於法界者问若据经唯三天有不起之言何以今言罗七处耶答据实七处皆应有不起之言经中欲显异义故只约三天说也谓初二会相邻接故不假带前此三天中人天隔越故

  • 摩尔·弗兰德斯·笛福

    《摩尔·弗兰德斯》是《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的另一部独特的杰作,被英国作家沃尔芙誉为“英国不多的伟大小说之一”。女主人公弗兰德斯生在监狱,在孤儿院长大,给贵族家庭当仆人。她被主人家的大公子诱骗后被迫嫁给

  • 平水韵·宋刘渊

    韵书。宋刘渊编。全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是宋代淳祐壬子年(1252)由平水人刘渊刊刻的一部韵书。这部书把通行的汉字按韵母分为107类,即所谓107韵,专供人们写诗填词时查找押韵字之用,可以视为宋代《广韵》的简编本。

  •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林徽因

    本书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化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

  • 南宫奏稿·夏言

    明夏言著。五卷。书前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汪文盛序。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纪昀等校后发抄,集于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史部内。夏言是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侍读

  •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宝授菩提行经。北宋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记述宝授童子年始三岁,即以金莲供佛,并与大目干连、舍利弗、吉祥菩萨等互相问答,明示大乘之法义。又与妙吉祥菩萨问答,有八苾刍吐血命终,堕阿鼻狱。佛记彼后从

  • 手杖论·佚名

    一卷,尊者释迦称造,唐义净译。破言世有异执所生之有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