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

壬寅春正月戊申朔。

辛亥,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等得上所与书,即决意,遣其同佥康泰至九江来降。

乙卯,改抚州路为临川府,建昌路为肇庆府。未几,皆复其旧。上以胡廷瑞来降,遂发九江,如龙兴。

己未,上师次樵舍。胡廷瑞、祝宗等遣人以陈氏所授丞相以下等官宣印及军民粮储之数未献。

辛酉,上至龙兴。胡廷瑞、祝宗暨左丞张民瞻、参政廖永坚、枢密同佥康泰、左右司郎中潘友庆等俱迎谒于新城门外,上慰劳之,俾各仍旧官。壬戌,上入城,军令肃然,民皆安堵。谒孔子庙,过铁柱观。复出城,开宴于滕王阁,诸儒咸赋诗为乐。明日,命存恤鳏寡孤独,放陈友谅所蓄鹿于西山。

戊辰,筑台于城北龙沙之上。召城中父老民人,悉集台下,谕之曰:“自古攻城略地,锋镝之下,民罹其殃。今尔民得保骨肉安生理无所苦者,皆丞相胡廷瑞灼见天道,先机来归,为尔民之福。陈氏据此,军旅百需之供,尔民甚苦之。今吾悉去其弊,军需供亿,俱不以相劳。尔等各事本业,毋游惰,毋作非为以陷刑辟,毋交结权贵以扰害善良。各保父母妻子,为吾良民。”于是士民皆感悦。

建昌王溥、饶州吴宏各率众来见。

改龙兴路为洪都府,以叶琛知府事。

袁州欧普祥遣其子文广来见,上厚赐遣之,令普祥仍以本部守袁州。

邓克明既逃归新淦,复收集旧部曲,仍肆劫掠。闻上至龙兴,远近皆降,惧不自安,欲复降恐见诛,乃诈为商贾,乘小舟至龙兴城下,潜使人觇伺可否,为去就,事觉被执,并获克明。上责其反覆不诚,囚送建康。

辛未,宁州土豪陈龙以众降。初,壬辰春三月,徐寿辉兵破宁州。龙集众结堡于州之泰乡,号“人和寨”。旬日间,州境响应,众至万余。至是,闻上至龙兴,遣其弟良平率分宁、奉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宁六县民兵二万来降。

癸酉,守吉安土军元帅孙本立、曾万中与其弟粹中来降。本立,庐陵人,少无赖不事产业。值红巾乱,乃起义兵,从元守臣纳速儿丁守吉安。时万中兄弟亦聚兵吉水,陈友谅遣其将熊天瑞攻掠诸郡,至吉安,纳速儿丁以战败遁去。万中兄弟与本立遂降天瑞,仍并其军,使其壻徐指挥吴员外、马断事与本立万中等共守吉安。本立居徐下,心常不悦,及九江破,闻上至龙兴,即欲归附,虑为徐所觉,乃诈与徐谋请假犒师名往龙兴觇兵势。徐不疑其意,从之。本立遂与万中、粹中至龙兴见上,纳款。上以本立为江西行省参政,授以银印;万中为都元帅,粹中为行军指挥,俾还守吉安。

乙亥,陈友谅平章彭时中以龙泉降,纳友谅所授银印,命复其职,别以行省印授之。

二月丁丑朔,改建德府为严州府。

癸未,金华苗军元帅蒋英、刘震、李福叛,杀守臣参政胡大海及郎中王恺、总管高子玉。初,大海下严州,震等从员成自桐庐来降,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待之不疑。至是,震等谋乱,以大海遇己厚,未忍发。李福谓其众曰:“胡参政待我辈信厚。然兵之柄在主将,不杀主将,则事不成。举大事,宁暇顾私恩乎?”众从之,以书通衢处苗帅李佑之等,约以二月七日同举兵。是日,蒋英等入分省署,阳请大海至八咏楼下观弩。大海出,将上马,英令其党钟矮子跪于马前,阳诉曰:“蒋英等欲杀我。”大海未及答,反顾英。英袖出铁槌,若击矮子状,因中大海脑,仆地。英即断其首,提于马上,以示同佥寗安庆、院判张斌,胁其从已,复杀大海子关住,执郎中王恺。恺正色曰:“吾职居郎署,同守此土,义当死。宁从贼耶?”刘震欲全之。贼党吴得真与之有隙,曰:“无自遗患。”遂杀恺及其子寅。掾史章诚亦死之,典史李斌怀省印,缒城走严州,告变于朱文忠。文忠遣元帅何世明、掾史郭彦仁等率兵讨之,至兰溪。英等惧,乃驱掠城中子女,西走降于张士诚。世明军入城,张斌、吴得真复来降。世明知王恺为得真所害,缚至马前,欲杀之,斌力请曰:“杀一得真,则降者皆惧,后人不复来降矣。”乃释之。大海养子德济闻难引兵奔讣,上即命左司郎中杨元杲至金华,总理军储事。文忠亦率将士至金华镇,抚其民,既入,父老遮道诉曰:“士民不幸,遭叛寇屠戮,日夜望王师,以解倒悬。今将军至,吾属无患矣。”文忠劳勉之,分遣左右,遍行乡邑,抚辑人民,民乃安。大海字通甫,泗之虹县人。上驻兵滁阳,杖策谒军门,一见语合,遂居前锋。乙未,王师取和州、下太平、克集庆、攻京口、拔毗陵,皆预有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丁酉夏四月,从上破宣城,命副枢密院判官邓愈等守之。秋七月,遂同诸将攻拔徽州。元将杨完者聚兵十万,欲复其城。大海自婺源兼程以进,与杨完者战,横槊而前,大呼冲其阵,敌众皆披靡不能支,遂遁去。戊戌春三月,诸将克严州,大海偕行,降杨完者溪洞兵三万,以功迁枢密院判官。大海谓兰溪去严州为甚迩,兰溪下则婺之右臂先断,冬十月,遂引兵攻兰溪,下之。十二月,王师进攻婺州,升大海佥枢密院事。己亥春正月,攻下诸暨州。十一月,平处州。庚子闰五月,又拔信州。辛丑夏五月,上以婺为浙东大藩,非宿将重臣不足以控制之,乃授大海江南分省参知政事,守金华。至是,遇害。上闻而悼之,亲为文以祭,且命有司塑像,配享晋卞壸庙。岁甲辰,持赠光禄大夫浙东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越国公。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常自诵曰:“我本武人,不读书。然吾行军惟知有三事而已:‘不杀人,不虏人妇女,不焚毁人庐舍。’”故其军一出,远近之人皆趋附之。初,大海常夜出,人见其两目煜煜有光,若灯。及卒后,敌兵有犯境,军中或梦大海若生时,或夜睹火光满野,汹汹若人马声,师出辄大捷,人盖异之云。后又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谥武庄,封勋如故。王恺字用和,太平当涂人。幼读书有大志,欲见于事功。岁乙未,上取太平,召恺至幕府,命为掾,以参戎事。从下京口,民新附不安,恺抚定之。及建中书省治,以恺为都事。苗军数万自杭来降,待命严州境上,恺驰入其军,偕其渠帅来朝。王师取婺,以佥枢密院事胡大海镇之,而民赋军器咸属于恺。及克三衢,命恺兼总制衢州军民事。增城浚濠,置游击军,募保甲以益戍守,籍属县丁壮,六丁中简一为兵,无事则为农,有警则出战,五丁者赉其食,凡得兵万余人。佥院常遇春守金华,其部将有扰民者,恺执而挞之市。遇春怒使人让之,恺对曰:“民者,国之本也。将军,上股肱,肯令伤其本乎?挞一部将而万民安,将军所乐闻也。”遇春谢之。陈友谅寇龙江,上命胡大海捣广信以牵制之。大海遣元帅葛俊率兵以往,道经衢,恺谓俊曰:“广信,伪汉门户。彼既倾国入寇,宁不以重兵为守?非大将统全军不可,若出偏师挠之,未见其利。设有挫衄,吾衢先绎骚矣。”乃止俊而请大海行,大海至而广信溃,一如恺言。及拜大海为参政,开分省于婺,迁恺为郎中以佐之。吴将吕珍侵诸暨,堰水以灌城,大海夺堰水灌珍。珍势蹙,马上折矢,誓解兵。恺谓大海曰:“彼狡谋,慎无听。”大海不忍食言,竟引兵还,珍果败盟。至是,大海被害,遂并杀之。后赠奉直大夫飞骑尉,追封当涂县男。

丁亥,处州苗军元帅李佑之、贺仁得等闻蒋英等已杀胡大海,亦作乱,杀院判耿再成、都事孙炎、知府王道同及朱文刚等,据其城。同佥朱文忠闻乱,遣元帅王祐等率兵屯缙云以图之。再成字得甫,泗州五河县人,从上渡江。多著劳绩,自偏裨擢居帅职,出镇滁州、扬州,迁长兴,以功升枢密院判官,守处州。至是,祐之等叛,再成方与客饭,闻乱即上马,收兵不及,迎贼骂曰:“贼奴,国家何负汝,乃敢反!”贼将直前剌再成,中颈死。胡深等收其尸,稿葬之。事闻,上嗟惋不已,立庙以祀,后复以衣冠改葬于金陵聚宝山,追封高阳郡公,擢其子天璧为官。炎字伯融,金陵句容人,长身跛一足,于书无所不读,善辩论,长于歌诗。上取金陵,开江南行省,闻炎名,召见与语。炎陈元运将终,劝上延揽英才,以图大业,上甚悦。辟为掾,每问以事,所谋多合上意。从征浙东,以劳擢池州同知,寻升为知府。召为分省都事,会处州降,命炎为处州总制,凡钱谷兵马之事,悉委之,署授官省符,虚其职名付炎,听自辟任。炎入处州时,城外七里即贼营,桀黠之徒,不奉约束。炎措置有方,境内皆服。既而变作,炎被执幽空室中。贼卒环守之,胁炎降。炎不屈,贺仁得以炙,鴈斗酒馈炎,炎不受,大骂曰:“今日乃为鼠辈所困!然我死,死为主。尔反覆贼,死狗且不食。”守卒怒,拔刀叱炎解衣,炎曰:“此紫绮裘,乃主赐我者,吾当服以死。”贼遂害之,年三十余。后追封丹阳县男,塑像于耿再成祠。道同初为中书省宣使,寻为帐前总管,除义乌知县,升知处州府。至是,为贺仁得所逼,不屈而死。后赠大中大夫、轻车都尉,追封太原郡侯。

己丑,孙本立等既还吉安,秘其纳款事。久之,徐指挥稍觉,谋邀本立等饮,就围之。徐有爱将泄其语于官妓,妓以告本立。本立遂谋先发,乃邀徐、吴、马三人饮其家,至则令其属皆登楼与之剧饮,使醉而潜去其梯,本立乘其醉手刃杀之,遂遣人来报,上其军民钱榖之数。

辛卯,上既定洪都,乃经度城守以旧城,西面临水,不利守御,命移入三十步。东南空旷,复展二里余。以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留守洪都;万思诚为行省都事,以佐之。胡廷瑞、张民瞻、廖永坚、傅瓛、潘友庆等从上还建康。

丙申,改中书分省为浙东等处行中书省。升同佥朱文忠为左丞,都事杨宪及胡深为左右司郎中,照磨史炳、丹徒知县刘肃为都事,仍开省于金华,总制衢处广信严诸全军马。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宋濂
  卷十一 漢紀三·司马光
  翰苑遗事 全文·洪遵
  卷第一百一十·胡三省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八·佚名
  一五○九 寄谕礼部尚书纪昀原办文津阁书错讹不一而足·佚名
  一六二 谕内阁着各督抚盐政将拣存不解之书先行发还·佚名
  儒林宗派卷十·万斯同
  绎史卷八十七下·马骕
  高松传·脱脱
  范广传·张廷玉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佚名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吕思勉
  外附卷·佚名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二·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二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八 品藻六 通论 元稹曰始尧舜之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後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缉拾选链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余无闻焉骚人作

  • 卷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杨 基【四十九首】基字孟载其先蜀人居于吴为饶介客吴平安置临濠复徙河南旣而放归起知荥阳县谪钟离用荐为江西行省幕官坐罪落职居句曲山中久之起奉使湖南广右召还授兵部员外

  • 金花女烧夜香·佚名

    【引】(旦)想着龙溪时,半夜中,落水去死。双人□散都不见,感蒙天地怜恤危迫,慈悲救济。 (原缺两叶四面) 且掠愁怨放一边,宽心守选待几时,双人相随来赴试,我今在只娘在值,死底求生,十朋夫妻会命再○。娘子我共你亦不减许古人恩义。正

  • 卷九·马臻

    钦定四库全书 霞外诗集卷九      元 马臻 撰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延佑戊午春偶以钓槎之暇因念西湖春日壮游尚历历然眉睫间光隂几何余矍铄矣遂成七言二韵诗三十首以写幽怀後我之生或不我信傥遗老览之则将同一兴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柯劭忞

      ○世祖五   十九年春正月壬戌朔,高丽国遣使贺正旦。丙寅,罢征东行中书省。撒里蛮执叛王昔里古寺以献,皇子北平王遣诸王札刺忽奏闻。丁卯,札刺忽入觐。立太仆院。丙子,畋于近郊。丁丑,高丽国贡细布。   二月辛卯朔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六·王祎

    【陈高宗宣皇帝大建十三年 后梁中宗皇帝天保二十年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开皇元年】春正月壬午周改元大定【以周纪修】春二月甲子周隋王坚自称皇帝改元除周六官置三师三公省台寺府勳散官相国司马高颎为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内

  •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武帝本纪·萧子显

    世祖武皇帝姓萧名赜,字宣远,是太祖的长子。小名龙儿。诞生在建康城的青溪宅第中,生他的那天夜里陈孝后、刘昭后都梦到有龙盘踞屋上,因此给他取名“龙儿”。世祖萧赜先是做寻陽国侍郎,又做州西曹书佐,接着出任赣县令。宋江州

  • 房景先传·魏收

    景先,字光胄。幼小甭贫,无钱从师受学,他的母亲自己教他《毛诗》、《曲礼》。十二岁半,向母亲请求说:“怎么可以让兄当雇工以供景先呢?我要求自求衣食,然后就学。”母亲怜其幼小,不答应。房景先苦苦请求,就依了,于是得到一件羊皮

  • 卷九·蔡清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巻九      明 蔡清 撰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见梁恵王【芟四条一题减一百三十一字更定次序】孟子平生执不见诸侯之义今其曰见梁惠王者阳货先岂得不见之义也集注收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

  • 卷一·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一吴江朱鹤龄撰隐公继室以声子生隐公邵宝曰大夫虽七十无无主妇者盖衣服不备粢盛不洁不可以祭故也况国君乎故元妃卒於是有继室虽然国君不再娶礼也其初娶也来媵而娣侄从之进而摄焉固妾也是故隐公

  • 卷二十八·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传集注卷二十八宋 朱子 撰王朝礼五王制之甲【分土】禹贡五百里甸服【甸田遍反 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百里赋纳緫【甸服内之百里近

  •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朱棣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自在力王如

  • 百万英镑·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流浪汉亚当·亨利穷困潦倒。一天,他饥肠辘辘地漫步在伦敦街头。碰到了两位豪绅兄弟给了他一封信,说30天之内信封里的钱将属于他。亨利迫不及待地直奔附近一家饭馆,饱餐一顿后发现信封

  • 诸师真诰·佚名

    诸师真诰,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末明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书中罗列道教诸天尊神灵及真人祖师之名号、真诰,共四十一条。其中包括元始天尊号、上清号、泰清号、弥罗号、天皇号等神灵名

  • 玉堂荟记·杨士聪

    笔记。明杨士聪撰。二卷。士聪字朝彻,号凫岫,济宁(今属山东)人。崇祯进士,明末供职翰林院(别称玉堂),入清官至谕德。崇祯十六年(1643)成此书,凡二百八十三条,约五万字。多据闻见记晚明时局朝政、物态人情,如叙宗藩仪节、经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