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十四。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零零零零

高句丽本纪第二。

[大武神王][闵中王][慕本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元年

○[大武神王]立。[或云[大解宋留王{大解朱留王}]。]讳[无恤],[&琉璃王{瑠璃明王}]第三子。生而聪慧,壮而雄杰有大略。[&琉璃王{瑠璃明王}]在位三十三年,甲戌,立为太子,时年十一岁,至是卽位。母[松]氏,[多勿国]王[松让]女也。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京都震。大赦。[百济]民一千余户来投。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零三年

○三年,春三月,立[东明王]庙。秋九月,王田[骨句川],得神马,名[  ]。冬十月,[扶余]王[带素]遣使送赤乌,一头二身。初,[扶余]人得此乌献之王,或曰:"乌者黑也,今变而为赤,又一头二身,幷二国之征也,王其兼[高句丽]乎?"[带素]喜送之,兼示或者之言。王与群臣议答曰:"黑者,北方之色,今变而为南方之色,又赤乌瑞物也,君得而不有之,以送于我,两国存亡,未可知也。"[带素]闻之,惊悔。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零四年

○四年,冬十二月,王出师,伐[扶余],次[沸流水]上,望见水涯,若有女人, 鼎游 。就见之,只有鼎。使之炊,不待火自热,因得作食,饱一军。忽有一壮夫曰:"是鼎吾家物也,我妹失之,王今得之,请负以从。"遂赐姓[负鼎]氏。抵[利勿林{理勿林}]宿,夜闻金声。向明,使人寻之,得金玺兵物等,曰:"天赐也。"拜受之。上道有一人,身长九尺许,面白而目有光。拜王曰:"臣是[北溟]人[怪由]。窃闻大王北伐[扶余],臣请从行,取[扶余]王头。"王悦许之。又有人曰:"臣[赤谷]人[麻卢],请以长矛为导。"王又许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零五年

○五年,春二月,王进军于[扶余国]南,其地多泥涂{ },王使择平地为营,解鞍休卒,无恐惧之态。[扶余]王举国出战。欲掩其不备,策马以前,陷 不能进退。王于是挥[怪由]。[怪由]拔剑号吼击之,万军披靡,不能支。直进执[扶余]王,斩头。[扶余]人,旣失其王,气力 折,而犹不自屈,围数重。王以粮尽士饥,忧惧不知所为。乃乞灵于天,忽大雾咫尺不辨人物七日。王令作草偶人,执兵立营内外,为疑兵。从间道潜军夜出。失[骨句川]神马,[沸流源]大鼎。至[利勿林],兵饥不兴,得野兽以给食。王旣至国,乃会群臣飮至曰:"孤以不德,轻伐[扶余]。

虽杀其王,未灭其国,而又多失我军资,此孤之过也。"遂亲吊死问疾,以存慰百姓。是以国人感王德义,皆许杀身于国事矣。三月,神马[  ]将[扶余]马百匹,俱至[鹤盘岭]下[车回谷]。夏四月,[扶余]王[带素]弟,至[曷思水]滨,立国称王,是[扶余]王[金蛙]季子,史失其名。初,[带素]之见杀也,知国之将亡,与从者百余人,至[鸭 谷],见[海头王]出猎,遂杀之,取其百姓,至此始都,是为[曷思王]。秋七月,[扶余]王从弟,谓国人曰:"我先王身亡国灭,民无所依,王弟逃窜,都于[曷思],吾亦不肖,无以兴复。"乃与万余人来投。王封为王,安置[ 那部]。以其背有络文,赐姓[络]氏。冬十月,[怪由]卒。初疾革,王亲临存问。[怪由]言:"臣[北溟]微贱之人,屡蒙厚恩。虽死犹生,不敢忘报。"王善其言,又以有大功劳,葬于[北溟山]阳,命有司以时祀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月,拜[乙豆智],为右辅,委以军国之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零九年

○九年,冬十月,王亲征[盖马国],杀其王,慰安百姓,母{禁}虏掠,但以其地为郡县。十二月,[句茶国]王,闻[盖马]灭,惧害及己,举国来降。由是拓地浸广。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一零年

○十年,春正月,拜[乙豆智],为左辅,[松屋句]为右辅。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一一年

○十一年,秋七月,[汉][辽东]太守将兵来伐。王会群臣,问战守之计。右辅[松屋句]曰:"臣闻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今中国荒俭,盗贼蜂起,而兵出无名,此非君臣定策,必是边将规利,擅侵吾邦。逆天违人,师必无功,凭险出奇,破之必矣。"左辅[乙豆智]曰:"小敌之强,大敌之禽也。臣度大王之兵,孰与[汉]兵之多,可以谋伐,不可力胜。"王曰:"谋伐若何?"对曰:"今[汉]兵远鬪,其锋不可当也。大王闭城自固,待其师老,出而击之,可也。"王然之,入[尉那岩城],固守数旬,[汉]兵围不解。王以力尽兵疲,谓[豆智]曰:"势不能守,为之奈何?"[豆智]曰:"[汉]人谓我岩石之地,无水泉,是以长围,以待吾人之困。宜取池中鲤鱼,包以氷{水}草,兼旨酒若干,致 [汉]军。"王从之,贻书曰:"寡人愚昧,获罪于上国,致令将军帅百万之军,暴露弊境。无以将厚意,辄用薄物,致供于左右。"于是,[汉]将谓城内有水,不可猝拔。乃报曰:"我皇帝不以臣驽,下令出师,问大王之罪。及境踰旬,未得要领,今闻来旨,言顺且恭,敢不借口以报皇帝。"遂引退。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一三年

○十三年,秋七月,[买沟谷]人[尙须],与其弟[尉须]及堂弟[于刀]等来投。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一四年

○十四年,冬十一月,有雷。无雪。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三月,黜大臣[仇都][逸苟][焚求]等三人为庶人。此三人为[沸流]部长,资贪鄙,夺人妻妾牛马财货,{恣}其所欲,

有不与者卽鞭之,人皆忿{怀忿}怨。王闻之,欲杀之,以[东明]旧臣,不忍致极法,黜退而已。遂使南部使者[邹 素],代为部长。[ 素]旣上任,别作大室以处,以[仇都]等罪人,不令升堂。[仇都]等诣前,告曰:"吾 小人,故犯王法,不胜愧悔。愿公赦过,以令自新,则死无恨矣。"[ 素]引上之,共坐曰:"人不能无过,过而能改,则善莫大焉。"乃与之为友。[仇都]等感愧,不复为恶。王闻之曰:"[ 素]不用威严,能以智惩恶,可谓能矣。"赐姓曰[大室]氏。夏四月,王子[好童],游于[沃沮]。[乐浪]王[崔理]出行,因见之。问曰:"观君颜色,非常人,岂非[北国][神王]之子乎?"遂同归,以女妻之。后,[好童]还国潜遣人,告[崔]氏女曰:"若能入而国武库,割破鼓角,则我以礼迎,不然则否。"先是,[乐浪]有鼓角,若有敌兵,则自鸣,故令破之。于是,[崔]女将利刀,潜入库中,割鼓面角口,以报[好童]。[好童]劝王袭[乐浪]。[崔理]以鼓角不鸣,不备,我兵掩至城下,然后知鼓角皆破。遂杀女子,出降。[或云:欲灭[乐浪],遂请婚,娶其女,为子妻,后使归本国,坏其兵物。]冬十一月,王子[好童]自杀。[好童],王之次妃[曷思王]孙女所生也。颜容美丽,王甚爱之,故名[好童]。元妃恐夺嫡为太子,乃谗于王曰:"[好童]不以礼待妾,殆欲乱乎。"王曰:"若以他儿憎疾乎?"妃知王不信,恐祸将及,乃涕泣而告曰:"请大王密候,若无此事,妾自伏罪。"于是,大王不能不疑,将罪之。或谓[好童]曰:"子何不自释乎?"

答曰:"我若释之,是显母之恶,贻王之忧,可谓孝乎?"乃伏剑而死。

○论曰:今王信谗言,杀无辜之爱子,其不仁不足道矣,而[好童]不得无罪。何则?子之见责于其父也,宜若[舜]之于[  {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期不陷父于不义。[好童]不知出于此,而死非其所,可谓执于小谨而昧于大义,其公子[申生]之譬耶?十二月,立王子[解忧]为太子。遣使入[汉]朝贡。[光虎帝{光武帝}]复其王号,是[立武{建武}]八年也。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二零年

○二十年,王袭[乐浪],灭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春三月,京都雨雹。秋七月,陨霜杀谷。八月,梅花发。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大武神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秋九月,[汉][光武帝]遣兵渡海,伐[乐浪],取其地,为郡县,[萨水]已南{北}属[汉]。冬十月,王薨。葬于[大兽村原{大兽林原}],号为[大武神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闵中王元年

○[闵中王],讳[解色朱{解邑朱}],[大武神王]之弟也。[大武神王]薨,大子{太子}幼少,不克卽政。于是,国人推戴以立之。冬十一月,大赦。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闵中王零二年

○二年,春三月,宴群臣。夏五月,国东大水,民饥,发仓赈给。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闵中王零三年

○三年,秋七月,王东狩,获白獐。

冬十一月,星 于南,二十日而灭。十二月,京都无雪。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闵中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王田于[闵中原]。秋七月,又田,见石窟,顾谓左右曰:"吾死,必葬于此,不须更作陵墓。"九月,东海人[高朱利]献鲸鱼目,夜有光。冬十月,[蚕友落部{蚕支落部}]大家[戴升]等一万余家,诣[乐浪]投[汉]。[『后汉书』云:"大加[戴升]等万余口。"]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闵中王零五年

○五年,王薨。王后及群臣,重违遗命,乃葬于石窟,号为[闵中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慕本王元年

○[慕本王],讳[解忧][一云[解爱娄]。],[大武神王]元子。[闵中王]薨,继而卽位。为人,暴戾不仁,不恤国事,百姓怨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慕本王零一年

○元年,秋八月,大水,山崩二十余所。冬十月,立王子[翊]为王大子{太子}。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慕本王零二年

○二年,春,遣将袭[汉][北平][渔阳][上谷][太原]。而[辽东]太守[蔡 {祭 }],以恩信待之,乃复和亲。三月,暴风拔树。夏四月,殒霜雨雹。秋八月,发使赈恤国内饥民。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慕本王零四年

○四年,王日增暴虐,居常坐人,卧则枕人。人或动摇,杀无赦,臣有谏者,弯弓射之。

一四卷高句丽本纪二慕本王零六年

○六年,冬十一月,[杜鲁]弑其君。[杜鲁],[慕本]人,侍王左右,虑其见杀,乃哭。或曰:"大丈夫何哭为?古人曰:'抚我则后,虐我则 。'今王行虐以杀人,百姓之 也,尔其图之。"[杜鲁]藏刀以进王前,王引而坐。于是,拔力{刀}害之。遂葬于[慕本原],号为[慕本王]。

三国史记卷第十四。

一五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北狄·刘昫
  卷第一百二十七·胡三省
  铁围山丛谈卷第六·蔡絛
  卷之五十三·佚名
  ●卷二·余继登
  通志卷一百四十四·郑樵
  一四三五 军机大臣奏将《八旗氏族通谱辑要》增添案语黏贴进呈片·佚名
  五 山东巡抚徐绩等奏覆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战国策卷九·鲍彪
  内容简介·班固
  扈蒙传·脱脱
  赵用贤传·张廷玉
  礼四九·徐松
  第一节 梁、唐盛衰·吕思勉
  北“虏”南倭问题·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一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十一【感伤古体五言凡五十三首】 初入峡有感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塘呀直泻灧澦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劒小石如牙齿一

  • 卷一百八十八·徐世昌

    顾太清顾太清,字子春,汉军旗人。多罗贝勒奕绘侧室。有《天游阁集》。游仙层台起虚馆,桂柱兰为堂。微风从东来,吹动罗衣裳。翻阶木芍药,薜荔当门墙。挥杯发清兴,弦歌诵诗草。繁星映户牖,明月照两厢。为乐及良

  • 巻九·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九鄱阳史简编元叶兰寓庵诗集一叶楚庭名兰鄱阳人父懋字德新有才识善词章官至大中大夫嘉兴路总管多政迹楚庭仕太常寺礼仪院奉礼从父于浙以诗名犹善歌赋清润古雅不作今人语太祖受命周伯琦应召楚

  • 第五回 信佞臣尽毁诗书 筑阿房大兴土木·蔡东藩

      却说蒙恬方监筑长城,连日赶造,忽又接到始皇诏旨,乃是令他再逐匈奴。蒙恬已返入河南,至此不敢违诏,因复渡河北进,拔取高阙陶山北假等地。再北统是沙碛,不见行人,蒙恬乃停住人马,择视险要,分筑亭障,仍徙内地犯人居守,然后派人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三卷 徭役·缪荃孙

    周周小司徒之职,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 《周礼》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

  • 卷三十九·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三十九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萧何曹参传第九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服?曰为人解通无嫉害也应劭曰虽为文吏而不刻害也苏林曰

  • 王硄传·脱脱

    王王圭字禹玉,成都华阳人,后来迁移舒州。曾祖王永,事奉太后任右补阙。吴越奉献土地,王王圭受命前去平均赋税,到后全部免除各种没有名目的赋税,老百姓都感激涕零。回到京师,有人说他废除了许多赋税地租。太宗质问他,他对答说“

  • 袁义传·张廷玉

    袁义,庐江人,本姓张,是德胜的族弟。最初为双刀赵的总管,镇守安庆,在沙子港打败赵同佥、丁普郎。左君弼招抚他,未从。德胜战死,才来归附太祖,任命为帐前亲军元帅,赐给姓名。多次从征讨伐,累功升为兴武卫指挥佥事。跟从大将军北征

  • 野史无文卷十九(阙)·郑达

    本朝灾祥(阙)

  • 卷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一征榷考【六】杂征歛【山泽津渡】顺治二年以寺臣条奏芦政传旨训饬太常寺典簿王文言条奏江南长江一带荻芦数千余里中多膄地乞遣台臣部臣以次清查立为芦政以充国用得旨江南初经归附治平

  • 进化之轨道·李宗吾

    人世一切事变,从人类行为生出来的,人类行为,从心理生出来的,而人之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故世界进化,逃不出力学规律。  世界进化,乃是一种力在一个区域内动作,经过长时间所成之现象也。其间共有三物,一曰力,二曰空间,三曰

  • 卷五十九·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学校二【礼乐政敎附】 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五典以佐王扰邦国训万民一曰父子有亲二曰君臣有义三曰夫妇有

  •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一·智顗

    法华私记缘起沙门灌顶述大法东渐僧史所载。讵有几人不曾听讲。自解佛乘者乎。纵令发悟。复能入定得陀罗尼者不。纵具定慧复帝京弘二法不。纵令盛席谢遣徒众隐居山谷不。纵避世守玄。被征为二国师不。纵帝者所尊。太极

  • 卷第七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苏州秀峰岫云玮禅师长洲顾氏子。年十二。白父求出家。投虎丘西隐房本如披剃。取名法恒

  • 佛说妙好宝车经·佚名

    世时有一□□□□□□□□□□□□□菩萨言。夫一切万民□□□□□□□□□切狱囚思得出不。一切病人思得差不。如人在闇思见明不。譬如慈母思见子不。譬如远行思早归不。譬如寡女思得夫不。譬如躄人思得行不。譬如贫

  • 听秋声馆词话·丁绍仪

    词话。清丁绍仪撰。二十卷。绍仪有《清词综补》已著录。是编自序撰于同治八年(1869),成书当在此间,约二十万字。广涉明、清词坛逸事,对诸多未见别人论及之作家、作品,有恰切评论。论词以浙派为根基,对朱彝尊的《词综

  • 奏谳书·佚名

    汉代纂辑的案例汇编。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发掘出土。全书共227支简,包括春秋至西汉时期的案例22件。书题位于全书的末简,自名为《奏谳书》。可能是供官吏工作参考,或学吏者阅读应用。《奏谳书》释文已经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