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四三五 军机大臣奏将《八旗氏族通谱辑要》增添案语黏贴进呈片

随机推荐

  • 第六回 谪尘寰金童玉女 缔夙好絮果兰因·萧晶玉

    却说纯阳吕洞宾在终南山朝元洞中养静,命玉京真人柳大仙下降尘世,寻察一次,谁家虔诚,谁家懒惰,作善作恶,有功有过,俱一一察明,以备奏复玉帝,好按功过施报。当下玉京真人柳大仙就将高公的哀表捧至洞中,禀告吕祖。吕祖

  • 古乐苑衍録卷四·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衍録卷四明 梅鼎祚 编杂纪【评解驳异】古歌【说苑载孔子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在耳言政事之恶譁而喜肃也夫蟪蛄之声必在山林之地违山十里则朝市矣市有蟪蛄之声则朝有蜩螗之沸政之譁也甚矣史记云

  •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班固

    汉兴,佞幸宠臣,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徙家安陵。其后宠臣,孝文时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谈、北宫伯子;孝武时士

  • 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欧阳修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以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庄恪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开成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

  • 卷五十二·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五十二乾隆十四年夏四月庚申准噶尔部人罗卜藏等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秋七月壬子议准夷贸易事宜陜甘总督尹继善奏言前督黄廷桂奏请将交易之事照前

  • 四五 考先生·周作人

    上边所说差不多全是客观的,集体的事情,没有多少是我个人的事,但是我原是在这个集体之中,那么这里也可以有我的一份行动在内。现在却要来说我个人的事情了。我在学校里前后六个年头,自光绪辛丑(一九〇一)九月至丙午(一九〇六)七

  • 杨慎矜传·欧阳修

    杨慎矜是隋朝齐王杨日柬的曾孙。他祖父杨正道,跟随萧后到了突阙,到唐军打败了颉利可汗,才回来了,被任命为尚衣奉御。他的父亲杨隆礼,历任渚州刺史,善于督察官吏,以严格明察出名。开元初年,任太府卿,被封为弘农郡公。当时太府钱

  • 蹇义传·张廷玉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王容。洪武十八年(1385)中进士,被授予中书舍人。他奏事很合皇上心意。皇上问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王容叩头不敢回答。皇上很喜欢他的诚实,为他改名为义,并亲手写下蹇义之名赐给他。他任满三年应当

  • 卷八十五上·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五上明 俞汝楫 编羣祀备考历代帝王祀祀历代帝王洪武六年监察御史答禄与权等言开物成务先王各正乎民彛崇德报功後世宜兴乎祀典苟不追尊前古曷由立教将来谨稽经史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盛德

  •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 【注释】 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 【读解】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什

  • 春秋纂言卷八·吴澄

    <經部,春秋類,春秋纂言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八      元 吳澄 撰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母穆姜在位十八年夫人齊姜】元年【辛未定王十七年○晉霸景十年○蔡景二年○曹宣五年○衛穆十年○鄭襄十五年○陳成

  • 卷第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众海叹德为别序。上众海云集。此下别序发起此经之由致。故诸天神王各各叹具佛一

  •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八·通奇

    住檇李秀水龍淵寺嗣法門人行覺等編詩偈示慈水董寄塵偶憶當年無盡老,一見東林便契好,若非兜率痛針錐,安能脫卻鶻臭襖?近來緇素參玄人,孜孜悉向途中討,縱然贏得舌頭滑,究竟何嘗有分曉?山僧如此苦叮嚀,務要英賢大了了,倘能直下肯承

  • 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埃勒里·奎因

    弗伦奇百货公司的展销柜里出现一具女尸,身份正是公司的老板娘,是两颗子弹夺去了她的性命。死者唇上只涂了一半唇膏,她的女儿也下落不明。埃勒里·奎因在死者的皮包中找到一管唇膏,里面装的竟然是高纯度的海洛因。谁是凶手

  • 胎息经注·幻真先生

    胎息经注,原题「幻真先生注」。幻真先生疑为唐代道士。《云笈七签》卷六十已收入此篇。《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亦收载是书,与《胎息秘要歌诀》、《太清真人络命诀》三经同卷,《胎息经注》后附《胎息铭》。此外,《道藏辑

  • 易学辨惑·邵伯温

    北宋邵伯温撰。一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伯温自述此书之撰作缘起,谓其父邵雍之《易》学,远承陈抟之传,又有独得之妙,平时未尝妄以语人,唯王天悦、张子望两人尝从学,又皆早死;时有郑夬者,于天悦临卒之际,

  • 道德经解·苏辙

    四卷。宋苏辙撰。《道德经解》,又称《道德真经注》、《道德经疏》、《老子新解》、《老子解》。宋以前学者注解《道德经》,或参阅河上公注本,或依据王弼注本,综其要旨,皆述无为养生治国之道,注文多以儒、道家言释经。苏辙《

  • 崇陵传信录·恽毓鼎

    恽毓鼎撰。一卷。清宣统三年(1911)撰写,1914年天津庸言报馆印行。光绪年间,恽在宫廷任职十九年,将所见所闻纂成此书。记清宫倾轧内幕甚多。为研究清末统治集团活动的重要史料。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