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妙好宝车经

世时有一□□□□□□□□□□□□□菩萨言。夫一切万民□□□□□□□□□切狱囚思得出不。一切病人思得差不。如人在闇思见明不。譬如慈母思见子不。譬如远行思早归不。譬如寡女思得夫不。譬如躄人思得行不。譬如贫人思得衣不。譬如寒人思得火不。譬如耕田思得谷不。譬如盲人思见物不。譬如聋人思闻声不。譬如哑人思得语不。如是种种思之念之。佛道至尊终不相欺。佛语宝车菩萨。我今语汝。须弥山南名阎浮提。西俱耶尼。北郁单越。东弗于逮。如是四方众生皆悉闻知。若欲闻者。如民得王。如囚出狱。如病得差。如闇见明。如慈母得子。如远行人得归。如寡女得夫。如譬人得行。如贫人得衣。如寒人得火。如耕田人得谷。如盲人得视。如聋人得听。如哑人得语。有如是种种思之念之佛道。世尊终不相欺。

宝车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寿命为有几年。佛言宝车菩萨。我今寿命不可思议。巍巍堂堂与日月同年。终日竟夜绕须弥山。终而复始。亦无始亦无原绪。若欲闻者。其事亦难。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有常住亦无器灭。譬如东西及以南北。亦非青赤复非白黑。喻如向声捉不可得。佛后宝车菩萨。汝今应当教诸众生。普皆受持三归五戒。十善八斋转身更生。尽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四道具足。

宝车菩萨重白佛言。世尊如来在世犹多怨疾。况灭度后。其有诽谤此经典者。死入地狱。展转其中无有出期。痛哉痛哉。痛不可言。吾今矜于汝等造作此经。如盲者不见日月。非日月之咎。

爱时不见爱  不见爱亦忧  是以莫造爱

怨曾恶所由  喜中生于爱  爱能生于忧

若能断恩爱  忧悲即不生  爱喜生于怨

爱喜生怖畏  解无贪欲想  何忧复何畏

诸天宫殿乐  无边无有穷  要当生彼处

有始而无终  以善为善法  修善是道场

善行作车牛  载人入福堂  以恶为恶法

恶行相缚束  生时不受戒  死则入地狱

三归五戒车  非是山中木  得闻宝车经

死不入地狱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对至不可避  会当来相牵  赤绳缚我肩

黑索系我咽  将我何所至  送至东太山

高山万余丈  绝后极普悬  乃何千万岁

以复归黄泉  人生譬朝露  姓命不久长

不信我语者  但看琢石光  生难死何异

去不由桥梁  惶忽五道头  解剥衣以裳

手捉七尺棒  铁钩利如芒  火车忽然至

铜柱及铁床  寒冰截人骨  狱门阳濩汤

使官相对座  又吏挟两箱  皆共治文书

问我生时殃  事事知何道  苦痛难可当

奈何天中天  叵有不死方  怨恋犹恩爱

谓呼身是常  世间愚痴人  或不信此经

譬如未调牛  曳人东都西  三归如车轹

五戒如车辕  十善作车箱  八戒作当兰

直心如车轴  三明作釭钏  持戒如车辖

破戒如车轓  车聪如双耳  钩心如坐禅

方便如车膂  覆盖如善权  佛道作车毂

车辐竞来前  贤者如车网  法师与魔门

退转如薛脱  忏悔打薛坚  精进作车牛

牵车至梵天  梵天诸宫殿  光明皆自然

譬如春花敷  妙色悦众心  如是诸功德

得闻宝车经  佛道高于天  福德重于地

宝车大菩萨  教我作忏悔  世间愚痴人

不信宝车经  死堕地狱中  饿鬼竟来前

牵头向刀山  面白如唇青  不见日月光

但闻打鬼声  如是诸苦痛  幽幽何冥冥

生时不受戒  事至知何陈  或有铁嘴鸟

飞来著两肩  低头啄人舌  举头啄眼精

此人前身时  斋日恶骂声  不肯受师教

佛前作忏悔  今日受斯罪  知复何造逮

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斋日在三尊前。发露忏悔自悦过咎者罪灭福生。不经刀山剑树濩汤卢炭。不犹三涂受。若众生不经八难。乃与诸佛菩萨携手接腕。诸天宫殿入中遍观欢欣快乐。广成弘愿。

佛语宝车菩萨。有能受持宝车菩萨经者。设入大海。譬如娥押鸳鸯凤凰在海水中异愕异翔。如人在堂琵琶筝笛歌舞作倡欢忻快乐。功德难量。譬如鱼鳖在海水中出没自在不畏虎狼。譬如耽幽魍魉。谁敢谁当。

佛语宝车菩萨。汝今应当教诸众生皆悉闻知。佛言。汝欲度人之法。其事云何。宝车答言。能以手执波若之智炬。入众生无明之窟宅。照善根之华敷。显解脱之智果。用忍辱作铠杖。手执波若之利朔。善权方便作攻车。破众生愚痴之大城。共五阴魔战。击生死军。杀烦恼贼。出阴入界法身道场。皆由宝车菩萨威神之刀。巍巍如是。

佛语宝车菩萨。汝今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宝车菩萨经名堕地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乘如来力驾波若之大船度众生。迳生死之大河。度烦恼之海岸。出爱欲之深渊。越无明之坑坎。度耽见之恶经。用忍辱作琢斫琢却六入之杌株。尽耽见之横根。却烦恼之叶须。牵弘誓之大牛。用智慧作利犁。破众生愚痴之荒地。以随喜作镂[金*聚]。破众生愚痴之怏伐。用六度作种子。散著无极之福田。用十善作沟渠。长真实之苗稼。磨波若之利镰。又取涅槃真实果。牵弘誓之大牛。驾三乘之宝车。运著六通之矩头。由八径之政路。运总持之蠡束。积著散云之道场。宝车度人其法如是。

如母得子病  杀生求魔神  不得一言福

罪如须弥山  念人衰老时  百病同时生

水消如火灭  刀风解其形  骨离筋脉绝

大命要当倾  吾欲畏是故  求道愿福生

唯念老病死  三界是大患  福尽而命终

弃之于皇泉  身烂还归土  魂魄随因缘

吾欲畏是故  求道胜泥洹  眼老不见色

看经文字难  耳老不闻声  听受经法难

鼻老不闻香  分别香亦难  口老不能语

说经义亦难  心老多忘失  说法解义难

身老不能行  往取福德难  今身不受戒

后得为人难  杀生短命报  欲求长命难

我杀还我尚  走避脱亦难  世间愚痴人

不信宝车经  放恣著五欲  行业之所牵

譬如历养马  举头看青云  但作地狱行

不知念生天  智者乐福德  愚者利养身

如马贪水谷  好语咏不听  展转镬汤中

苦痛难可陈  语我家中人  欲求过度我

烧香请道人  不经八难苦  皆由宝车经

身直影亦直  身曲影直难  心直事事直

心曲直事难  鱼鳖隐在海  扫地求活难

猿猴急依树  无树脱亦难  人急依于佛

无戒求佛难  放身自纵恣  众魔竞来前

比丘语宝车。何以不问佛四谛 二因缘本从何处出。佛即语宝车。我出于波罗奈国。或果从因中生。或因从果中出。智者能安之愚者。便掘出宝车方便问破三合为一。比丘语宝车。举意宜大儿。谓汝三乘人不识于涅槃轮回六趣中。脱诸难亦难。愿以方便力引之入涅槃。比丘语宝车。事亦不可知。粟果成天地。芥子成须弥。神力得如是。故号不思议。宝车菩萨眷属千万亿人。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一心归向无有惑也。

佛昔在世时。化作一道人。诣大婆罗门家乞。婆罗门问道人言。何以不田作但行乞食。道人姓何字谁。舍在何许。嘱何郡县。道人言。吾舍在弘水东引水西。嘱波若郡本际县。姓空字无相。萨云然树下止居超入城绝[糸*居]利彼。婆罗门言。道人乃有此业。何以不田作但行乞食。道人答曰。吾田作与卿有异。以四禅为耕犁。六度为种子。散著无极之旷野。润以八解之泉水。长养四实为果报。锄以十善为沟薛。又以波若之利镰。束以善权为要附。积著三乘之大车。运著无极之大城。给与一切之贤士。贫道之田作如此无穷。以道人说是语次忽然不现。婆罗门即得道迹。

佛说妙好宝车经一卷

大业十三年。佛弟子张佛果为刘士章善友知识敬造宝车经一卷流通读诵讲说修行。愿藉此大乘弘化之业俱游胜境履践妙迹背八邪道归八正路。具首楞严三昧之力。获四如意念处功德。愿于将来无量劫中世世生生还共弟子深结善因菩提眷属发大乘心求摩诃衍。具足智慧神通威德根力觉道皆悉成就。俱修梵行。同登种觉。

猜你喜欢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一卷·佚名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太虚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八·佚名
  集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提要·宗喀巴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三·彦悰
  菩萨戒本疏卷下(之本)·义寂
  卷三十八·佚名
  07.说六随念品·佛音
  佛教美术与佛教·太虚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五·函可
  卷第十·佚名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二·佚名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密云圆悟
  新华严经论 第十三卷·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五出 圆驾·汤显祖

    〔净、丑扮将军持金瓜上〕“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万岁爷升朝,在 此直殿。【北点绛唇】〔末上〕宝殿云开,御炉烟霭,乾坤泰。〔回身拜介〕日影金 阶,早唱道黄门拜。〔集唐〕“鸾凤旌旗拂晓陈韦元旦,传闻

  • 第四四四名单及簿约光绪九年九月吉日一二二二六--二·佚名

    大溪墘庄业户、总理、结首等,为对抗盐馆哨丁需索,庄众合约,互助分摊开费簿约刘阿知李林水范姜祖等刘阿主徐阿古吕阿富胡清元徐阿招陈阿石陈顺和向阿元彭阿东刘阿水光绪九年九月吉日,业户、总理、结首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纪昀

    孔氏后裔传支属○支属唐宋金△唐孔颖达 孔若思【从父桢 桢子季诩 子至】孔巢父【从子戡戣戢 戣孙纬 戢子温业】 孔 述睿【敏行】孔颖达孔若思 【孔祯 孔季诩 孔至】孔巢父孔述睿 【孔敏行】 孔颖达孔颖达字仲

  • 十国春秋卷六十五·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南汉八列传曁彦赟陆光图邵廷琄曁彦赟不知其家世或云呉曁艳后也干和时累官巨舰指挥使常以兵入海掠商人金帛为中宗离宫之费已而率兵戍郴州捍御边境颇以方畧称大宝七年宋师南侵陷郴地彦赟死之陆光图四会人也

  • 杨尚希传·魏徵

    杨尚希,弘农人。 祖父杨真,魏国天水太守。 父亲杨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很小就成了孤儿。 十一岁时,请求辞别母亲,到长安学习。 涿郡人卢辩见了他,很惊异,让他到太学学习。 他专心学习,不知疲倦,同学们都很推重他。

  • 杨鹤传·张廷玉

    杨鹤,字修龄,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初任雒南知县,后调往长安。四十年(1612),杨鹤升任御史,上书请太子在东宫里接受教学,并且说:“近来,皇上的爱女被宫中的奴才欺负,驸马爷在街市上受人毒打,到宫中告状告不进去,上书也

  • 书虚篇第十六·王充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夫幽冥之实尚可知,沈隐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笼总并传,非实事,用精不专,无思于事也。夫世间传书

  •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晏婴

    景公与晏子登寝而望国,公愀然而叹曰:“使后嗣世世有此,岂不可哉!”晏子曰:“臣闻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诗》云:‘武王岂不事,贻厥孙谋,以燕翼子。’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公曰:“然则

  • 卷六·朱熹

    <经部,四书类,四书或问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六宋 朱子 撰论语学而第一【凡十六章】或问学之为效何也曰所谓学者有所效于彼而求其成于我之谓也以已之未知而效夫知者以求其知以已之未能而效夫能者以求其能皆学之事

  • 卷三十六·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六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儒行衣逢掖之衣集说郑氏云逢犹大也大掖之衣疏曰谓肘掖之所寛大故郑云大袂襌衣窃案此引注疏是矣然犹未详明也案疏庶人襌衣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礼大夫以上其服侈

  • 卷六十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九钱塘程川撰礼十仪礼二尧乡问绖带之制曰首绖大一搤只是拇指与第二指一围腰绖较小绞带又小于腰绖腰绖象大带两头长垂下绞带象革带一头有扣子以一头串于中而束之总如今之髻巾括髪是束髪

  • 圆寂品第二十六·佚名

    如龟藏其六,刍摄意想。无倚无害彼,圆寂无言说。忍辱第一道,佛说圆寂最。不以怀烦热,害彼为沙门。言当莫粗犷,所说应辩才。少闻其论难,反受彼屈伏。数自兴烦恼,犹彼器败坏。生死数流转,长没无出期。若不自烦恼,犹器完牢具。如是

  • 卷第三·佚名

    翻梵语卷第三&middot;比丘尼名第十二&middot;沙弥名第十三&middot;沙弥尼名第十四&middot;声闻德行名第十五&middot;杂观行名第十六&middot;罪障名第十七&middot;迦絺那衣法第十八比丘尼名第十二&middot;比丘尼(译曰

  •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一·弘储

    嗣法门人济玑等编住常州夫山祥符寺语到寺升座举临济大师初住镇州一日谓普化克符二上座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汝二人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上来问和尚三日前道什么济便打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三日前为什么打普

  • 仰节堂集·曹于汴

    诗文集。 明曹于汴撰。十四卷。于汴字自梁,安邑(今山西运城)人。万历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熹宗立迁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力扶善惩恶,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尝从高攀龙、冯从吾讲学

  • 通玄真经缵义·杜道坚

    十二卷。宋杜道坚撰。杜道坚收藏和撰注的道经颇多,有 《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通玄真经缵义》等,《通玄真经缵义》又名《文子缵义》。前人研究《文子》的学者,有北魏李暹作《文子注》,将计然、文子二

  •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圆照

    凡三卷。唐代圆照撰集于德宗贞元十年(794)。略称续开元释教目录。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计收经论及念诵法一九三卷、经论疏义六十四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八十六卷等,合为三四三卷,加上本书目录二卷,共三四五卷。

  • 集文字禅·蕰上

    明末清初释蕰上著。释蕰上是明末清初诗僧群体中的一员,虽声名不彰,但其集句诗集《集文字禅》一卷却相当特别。《集文字禅》是专集惠洪《石门文字禅》而成,是今可知唯一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诗僧集僧诗的集句诗集,而且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