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硄传

王王圭字禹玉,成都华阳人,后来迁移舒州。曾祖王永,事奉太后任右补阙。吴越奉献土地,王王圭受命前去平均赋税,到后全部免除各种没有名目的赋税,老百姓都感激涕零。回到京师,有人说他废除了许多赋税地租。太宗质问他,他对答说“:让新依附的邦国,蒙受天子的仁德恩惠,臣下虽然因此获罪,至死也不遗憾。”太宗十分高兴。

王王圭很小就奇异警敏,语出惊人。从兄王琪读他所作之赋,赞叹说:“骏马刚出生,就有千里的志向,只是还未强壮罢了。”推举进士甲科,通判扬州。官吏和老百姓都小看他,有大校轻慢不谨慎者,王王圭将其捉拿伏法。王伦进犯淮南,王王圭建议出兵郊外偷袭他,敌贼逃走。奉召任直集贤院,为盐铁判官、修起居注。接待陪伴契丹使者,经过魏地,旧例都是穿着正服进入。到这时,使者想穿着便服进入,并谎称衣帽都在后面的车里。王王圭让使者取来给他,使者惭愧称谢。于是任贺正旦使。又任知制诰、知审官院,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遇到母亲谢世守丧,丧期满后,又为学士,兼侍读学士。

在这之前,三位先帝都在南郊享受祭祀,而温成庙祭享奉献与太室一样。王王圭说:“三位皇后并置配列,是为了尽孝,但亵渎了先帝。后宫有庙,是为了表示皇恩广大,但超过了先亲。”这样就专在南郊祭祀太祖,而改温成庙为祠殿。嘉..年间确立皇太子,中书召王王圭起草诏书。王王圭说:“这是重大的事情,不当面接受圣旨不行。”第二天请对,说:“全国很久以来就希望皇上这样了,果真是皇上本人的意思吗?”仁宗说“:朕的意向已决定了。”王王圭再次跪拜称贺,开始退朝而起草诏书。欧阳修听后感叹说“:真正的学士。”仁宗在宝文阁设宴,作飞白书分给侍臣,让王王圭记载年月姓名。又在群玉殿设宴,让王王圭写序,将自己用的笔、墨、笺、砚赐予王王圭。

英宗即位,应当撰写先帝的谥号,王王圭说:“古时候贫贱的人不为高贵的写哀祭文,年少的不为年长的写哀祭文,因此天子自称天来哀祭,在郊外制定谥号,好像说是受之于天。近来,由词臣撰写议定,大臣们不得参与,大大违背了天子自称天的含义。请求让两制共同议定。”英宗听从了。濮王的追崇典礼,王王圭与侍从、礼官共同商议认为应当称皇伯,三夫人改封大国,执政认为不正确。这以后三夫人之称,最后还是像开始议定时一样。开始,王王圭请对而起草诏书,有人暗中诬陷他。英宗在位第四年,突然在蕊珠殿召见王王圭,发布诏书令兼任端明殿学士,赏赐盘龙金盆,并告谕王王圭说:“秘殿的职务,并不是把你安置在翰墨之中,二府缺员,就立即任命了你。以前有人进谗言,朕今天全部消除没有任何怀疑了。”王王圭跪谢说:“不是陛下十分英明,臣下就活不了几天了。”神宗即位,升任学士承旨。王王圭制定朝廷内外制度十八年,任职最久,曾经因在斋宫视事,有感而作诗,神宗见后怜惜他。熙宁三年(1070)授职参知政事。九年(1076),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年间颁布官制,王王圭由礼部侍郎破格授职银青光禄大夫。元丰五年(1082),正三省官名,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蔡确为右仆射。在这之前,神宗对执政者说:“官制将实行,打算新旧人共同任用。”又说:“御史大夫,非司马光不行。”王王圭、蔡确互相观看面容变色。王王圭十分担忧,不知道这是怎样决定的。蔡确说“:陛下早就想收复灵武,你如果能承担责任,这样就可以保住相位了。”王王圭高兴,向蔡确道谢。神宗曾想召见司马光,王王圭推荐俞充统率庆州,让他敬献平定西夏的谋略。王王圭认为派兵深入敌境,一定会不召见司马光,即使被召见,也将不会前来。不久司马光果然不奉召。永乐兵败,死者十余万人,实际上是由王王圭开启的。

元丰八年(1085),神宗身患有病,王王圭告诉皇太后,请求立延安郡王为太子。太子继立,这就是哲宗。任王王圭为金紫光禄大夫,封岐国公。五月,王王圭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七岁。哲宗特地停止上朝五天,资助五千金帛办丧事,追赠太师,谥号为“文恭”。赐予寿昌上等的住宅。

王王圭以文学进用,同辈都共同推崇赞许他,他的文章气魄宏大华丽,自成一家,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自于他的手,词林人士都称赞他。但官任到宰相,共十六年,没有多少建树,大多是谄谀歌颂之词。当时被人视为“三旨相公”,由于王王圭上殿进呈,叫作“取圣旨”;皇上决定后,叫“领圣旨”;退朝告诉禀事的人,叫作“已得圣旨”。绍圣(1094~1098)年间,邢恕造谣,黄履、叶祖洽、刘拯相继议论王王圭元丰末年命事,以为当时两府大臣,曾经议论奏请设立皇储,王王圭就对李清臣说“:皇帝自己家中事,外人不应当管。”邢恕又唆使高遵裕的儿子高士京上奏,说王王圭想立雍王,派遣高士京已故的兄长高士充,在宫中散布谣言。王王圭因此而获罪,贬为万安军司户参军,削夺诸子官籍。徽宗即位,归还他所封之官。蔡京执掌朝政,又剥夺追回所赠谥号。政和(1111~1118)年间,又恢复。王王圭叔父王罕,从兄王琪。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姚思廉
  列传第十二 沈众 袁泌 刘仲威 陆山才 王质 韦载族弟翙·姚思廉
  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张翼德警告段祺瑞·宣南吏隐
  殿阁词林记卷十四·廖道南
  第一二二票光绪九年七月一一三一一-六·佚名
  绎史卷一百五十六·马骕
  一〇 父亲的病上·周作人
  王倚传·宋濂
  卷三十四·阿桂
  卷二十七 运历上·龙文彬
  卷之三·黄景昉
  同治三年三月廿六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七·徐世昌

    汪端汪端,字允庄,钱塘人。同知陈裴之室。有《自然好学斋诗集》。孙节妇诗节母程,嫔于孙,阅六载,琴瑟敦。夫夭亡,妾无子,死从夫,生何恃。堕楼不死神扶持,投缳复被旁人知。舅姑来,向妇泣,两叔未娶亲发白,汝夫不幸归

  • 列传第三十三 齐高帝诸子下·李延寿

    临川献王映字宣光,高帝第三子也。少而警悟,美言笑,善容止。仕宋位给事黄门侍郎、南兖州刺史,留心吏事,自下莫不肃然,令行禁止。高帝践阼,爲荆州刺史,加都督,封临川王。尝致钱还都买物,有献计者,于江陵买货,至都还换,可得微有所增。

  • 卷一百四 天聖四年(丙寅,1026)·李焘

      起仁宗天聖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癸未,契丹遣樞密副使彰武節度使蕭迪烈、歸義節度使康筠來賀長寧節。迪烈等既來賀,契丹又使人持酒果與迪烈等,上問宰相王曾曰:「契丹齎送酒果者凡三十餘人,已至莫州,可聽其來

  • 卷二十一 崇祯十七年甲申(续)·计六奇

      殉难文臣  范景文(十九投井)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丁未,李自成陷北京,烈皇帝崩于煤山。文臣死难者二十有一人。内阁惟范文贞公。公讳景文,字梦章、号质公,河间府吴桥县人。父永年,南宁太守,为德于乡,有佛子称。

  • 卷二百一·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六月庚辰朔○辛巳升云南金齿潞江长官司为安抚司○乙酉诏纂脩天下郡县志书命行在户部尚书夏原吉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庶子杨荣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谕德金幼孜总之仍命礼部遣官遍诣郡县博采事迹及旧志书○丁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八月。甲子朔。  ○乙丑。喀尔喀固山额驸功额喇卜坦、来朝  ○议政大臣等议覆、四川陕西总督鄂海疏言、甘肃存仓米麦、及现在采买米石、尽足配给兵丁。又庄浪西宁、巩昌三处有旧贮粟米四

  • 第四十九册 天命八年四月·佚名

    第四十九册 天命八年四月十一日,赐达尔汉巴图鲁贝勒之使者齐成古、乌巴锡银五两,跟役银三两,并遣人送饽饽四柳斗,蜂蜜一大瓶。十二日,管粮巴克什库里、纳泰、达杨阿及罗吉等,著由千总陞为备御。李驸马曰:“尔等南方各

  • 蔡序·吴德功

    光绪十八年,刘巡抚修台湾通志,俞邑主奉命选举釆访委员。其地方官署、寺庙沿革等,分手办理。惟撰施、戴二案,非熟于史乘义例者,难以胜任。吴君立轩,绩学功深,熟于鲁史书法,举以担任此二案,恢恢乎游刃有余也。夫通志虽限于台湾一

  • 卷五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一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台谏一上真宗乞以赏罚责谏臣举职任 随臣闻立国之本在乎得士得士之要在乎见情故仲尼以谓人情者圣王之田治道所由生也是则时之否泰事之损益万化所系必因人情人莫智

  • 卷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十三礼部三十二传制诸司职掌一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乐作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出陞座乐止鸣鞭讫赞四拜传制官诣御前跪传制由东门出至传制位称

  • 增补卷·李贽

    〔凡十三篇〕〔增补一〕  ● 答李如真  弟学佛人也,异端者流,圣门之所深辟。弟是以于孔氏之徒不敢轻易请教者,非一日矣。非恐其辟已也,谓其志不在于性命,恐其术业不同,未必能开我之眼,愈我之疾。我年衰老,又未敢泛泛然为

  • 卷二十二·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二钱塘程川撰易二十二下经一康侯似説宁侯相似用锡马之用只是个虚字説他得这个物事【防渊録晋彖辞】昼日是那上卦离也昼日为之是此意【防渊録晋彖辞】问初六晋如摧如象也贞吉占辞曰防孚

  • 书经衷论卷二·张英

    大学士张英撰夏书禹贡【凡十四条】奠高山大川五字一篇之纲也此下或言高山或言大川大略不出此二者次言九州条分缕析而言之也次言导山又次言导水合天下山水而言之也九州攸同以下总言经理之大文简而事该言约而防明错

  • 卷第十五(声闻无学第三僧部第四)·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十五(声闻无学第三僧部第四)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优波离为佛剃发得入第四禅一 ·迦旃延教老母女卖贫遂得生天二 ·难陀得柰女接足内愧闲居得道三 ·难陀有三十相与佛相似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二·隐元

    嗣法門人海珠編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元旦上堂。祝聖畢,師云:掀翻舊歲窠臼,突出無位真人,兩道眉毛剔起,頭頭法法咸新。鶯啼鳥語非他物,柳綠花紅不是塵。既不是塵,是個甚麼?若人識得,滿面風光,一團和氣;脫或未然,秪恐

  • 立春以前·周作人

    现代散文集。周作人著。上海太平书局1945年8月初版。收作者1944年1月至1945年1月所写散文33篇。作者在《后记》中说,“我写文章虽说是聊以消遣,但意思却无不是真诚的”,“对于中国却是多少总有益的吧”。在《男人与女人

  • 柳边纪略·杨宾

    又名《全辽备考》。地理杂志。清杨宾(1650—1740、9)撰,五卷。宾字可师,号大瓢,一号山阴耕夫,浙江山阴人。著有《金石源流》、《晞发堂稿》。柳边,即清代柳条边。指清初为防止内地人入山采参而设置的,由开原至今吉林市北的

  • 众经目录·法经

    凡七卷。隋代法经等撰。又称隋众经目录、法经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后汉至隋代所翻译之经论等。凡立九录,分类录出译经之目。前六卷为别录,第七卷为总录,初附上表,其次列出本录之总目次。依第七卷总录九录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