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卷第十三。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零零零零
高句丽本纪第一。
始祖[东明圣王][&琉璃王{瑠璃明王}]。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东明圣王元年
○始祖[东明圣王],姓[高]氏,讳[朱蒙][一云[邹□{邹牟}],一云[众解{众牟}]]。先是,[扶余]王[解夫娄]老无子,祭山川求嗣。其所御马至[鲲渊],见大石,相对流泪。王怪之,使人转其石,有小儿,金色蛙形。[蛙,一作蜗。]王喜曰:"此乃天赉我令胤乎!"乃收而养之,名曰[金蛙]。及其长,立为太子。后,其相[阿兰弗]曰:"日者,天降我曰:'将使吾子孙立国于此,汝其避之。东海之滨有地,号曰[迦叶原]。土壤膏 宜五谷,可都也。'"[阿兰弗]遂劝王,移都于彼,国号[东扶余]。其旧都有人,不知所从来,自称天帝子[解慕漱],来都焉。及[解夫娄]薨,[金蛙]嗣位。于是时,得女子于[太白山]南[优渤水],问之,曰:"我是[河伯]之女,名[柳花]。与诸弟出游,时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诱我于[熊心山{熊神山}]下[鸭 {鸭绿}]边室中,私之,卽往不返。父母责我无媒而从人,遂谪居[优渤水]。"[金蛙]异之,幽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而照之。因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许。王弃之,与犬豕,皆不食,又弃之路中,牛马避之,后弃之野,鸟覆翼之。
王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其母以物 之,置于暖处,有一男儿,破壳而出,骨表英奇。年甫七岁, 然异常,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扶余]俗语,善射为[朱蒙],故以名云。[金蛙]有七子,常与[朱蒙]游戱,其伎能皆不及[朱蒙]。其长子[带素]言于王曰:"[朱蒙]非人所生,其为人也勇,若不早图,恐有后患,请除之。"王不听,使之养马。[朱蒙]知其骏者,而减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王以肥者自乘,瘦者给[朱蒙]。后,猎于野,以[朱蒙]善射,与其矢小而[朱蒙] 兽甚多。王子及诸臣又谋杀之。[朱蒙]母阴知之,告曰:"国人将害汝。以汝才略,何往而不可?与其迟留而受辱,不若远适以有为。"[朱蒙]乃与[鸟伊{乌伊}][摩离][陜父]等三人为友,行至[淹 水][一名[盖斯水],在今[鸭绿]东北]。欲渡无梁,恐为追兵所迫。告水曰:"我是天帝子,[何伯{河伯}]外孙{甥}。今日逃走,追者垂及如何?"于是,鱼鳖浮出成桥,[朱蒙]得渡,鱼鳖乃解,追骑不得渡。[朱蒙]行至[毛屯谷][『魏书』云;"至[普述水]。"],遇三人:其一人着麻衣,一人着衲衣,一人着水藻衣。[朱蒙]问曰:"子等何许人也,何姓何名乎?"麻衣者曰:"名[再思]",衲衣者曰:"名[武骨]",水藻衣者曰:"名[默居]",而不言姓。[朱蒙]赐[再思]姓[克]氏;[武骨][仲室]氏;[默居][少室]氏。乃告于众曰:"我方承景命,欲启元基,而适遇此三贤,岂非天赐乎?"遂揆其能,各任以事,与之俱至[卒本川][『魏书』云:"至[纥升骨城]。"]。观其土壤肥美,山河险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宫室,但结庐于[沸流水]上,居之。
国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一云:[朱蒙]至[卒本扶余],王无子,见[朱蒙]知非常人,以其女妻之,王薨,[朱蒙]嗣位。]时,[朱蒙]年二十二岁,是[汉][孝元帝][建昭]二年,[新罗]始祖[赫居世]二十一年甲申岁也。四方闻之,来附者众。其地连[靺鞨]部落,恐侵盗为害,遂攘斥之,[靺鞨]畏服,不敢犯焉。王见[沸流水]中,有菜叶逐流下,知有人在上流者。因以猎往寻,至[沸流国]。其国王[松让]出见曰:"寡人僻在海隅,未尝得见君子,今日邂逅相遇,不亦幸乎!然不识吾子自何而来。"答曰:"我是天帝子,来都于某所。"[松让]曰:"我累世为王,地小不足容两主,君立都日浅,为我附庸,可乎?"王忿其言,因与之鬪辩,亦相射以校艺,[松让]不能抗。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东明圣王零二年
○二年,夏六月,[松让]以国来降,以其地为[多勿都],封[松让]为主。[丽]语谓复旧土为'多勿',故以名焉。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东明圣王零三年
○三年,春三月,黄龙见于[ 岭]。秋七月,庆云见[ 岭]南,其邑{色}靑赤。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东明圣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云雾四起,人不辨色七日。秋七月,营作城郭宫室。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东明圣王零六年
○六年,秋八月,神雀集宫庭。冬十月,王命[乌伊][扶芬奴],伐[大白山{太白山}]东南[荇人国],取其地,为城邑。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东明圣王一零年
○十(+一)年,秋九月,鸾集于王台。
冬十一月,王命[扶尉 ],伐[北沃沮],灭之,以其地为城邑。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东明圣王一四年
○十四年,秋八月,王母[柳花]薨于[东扶余]。其王[金蛙]以太后礼,葬之,遂立神庙。冬十月,遣使[扶余]馈方物,以报其德。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东明圣王一九年
○十九年,夏四月,王子[类利]自[扶余]与其母逃归。王喜之,立为太子。秋九月,王升遐,时年四十岁。葬[龙山],号[东明圣王]。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元年
○[瑠璃明王]立。讳[类利],或云[孺留]。[朱蒙]元子,母[礼]氏。初,[朱蒙]在[扶余],娶[礼]氏女有娠。[朱蒙]归后乃生,是为[类利]。幼年,出游陌上,弹雀误破汲水妇人瓦器。妇人骂曰:"此儿无父,故顽如此。"[类利]惭,归问母氏:"我父何人,今在何处?"母曰:"汝父非常人也,不见容于国,逃归南地,开国称王。归时谓予曰:'汝若生男子,则言我有遗物,藏在七棱石上松下,若能得此者,乃吾子也。'"[类利]闻之,乃往山谷,索之不得,倦而还。一旦在堂上,闻柱础间若有声,就而见之,础石有七棱。乃搜于柱下,得断剑一段。遂持之与[屋智][句邹][都祖]等三人,行至[卒本],见父王,以断剑奉之。王出己所有断剑,合之,连为一剑。王悦之,立为太子,至是继位。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零二年
○二年,秋七月,纳[多勿]侯[松让]之女为妃。九月,西狩获白獐。冬十月,神雀集王庭。
[百济]始祖[温祚]立。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零三年
○三年,秋七月,作离宫于[ 川]。冬十月,王妃[松]氏薨。王更娶二女{姬}以继室,一曰[禾姬],[ 川]人之女也,一曰[雉姬],[汉]人之女也。二女争宠,不相和,王于[ 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后,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返。二女{姬}争鬪,[禾姬]骂[雉姬]曰:"汝[汉]家婢妾,何无礼之甚乎?"[雉姬]惭恨亡归。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感而歌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一一年
○十一年,夏四月,王谓群臣曰:"[鲜卑]恃险,不我和亲,利则出抄,不利则入守,为国之患。若有人能折此者,我将重赏之。"[扶芬奴]进曰:"[鲜卑]险固之国,人勇而愚,难以力鬪,易以谋屈。"王曰:"然则为之奈何?"答曰:"宜使人反间入彼,伪说:'我国小而兵弱。怯而难动'则[鲜卑]必易我,不为之备。臣俟其隙,率精兵从间路,依山林以望其城。王使以羸兵出其城南,彼必空城而远追之。臣以精兵走入其城,王亲率勇骑挟击之,则可克矣。"王从之。[鲜卑]果开门出兵追之。[扶芬奴]将兵走入其城,[鲜卑]望之,大惊还奔。[扶芬奴]当关拒战,斩杀甚多。王举旗鸣鼓而前,[鲜卑]首尾受敌,计穷力屈,降为属国。王念[扶芬奴]功,赏以食邑,辞曰:"此王之德也。臣何功焉。"遂不受,王乃赐黄金三十斤良马一十匹。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正月,荧惑守心星。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正月,[扶余]王[带素]遣使来聘,请交质子,王惮[扶余]强大,欲以太子[都切]为质,[都切]恐不行,[带素] 之。冬十(一)月,[带素]以兵五万来侵,大雪人多冻死,乃去。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一九年
○十九年,秋八月,郊豕逸,王使[托利][斯卑]追之,至[长屋]泽中得之,以刀断其脚筋。王闻之怒曰:"祭天之牲,岂可伤也?"遂投二人坑中杀之。九月,王疾病,巫曰:"[托利][斯卑]为崇{ }。"王使谢之,卽愈。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二零年
○二十年,春正月,太子[都切]卒。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春三月,郊豕逸。王命掌牲[薛支],逐之。至[国内][尉那岩]得之,拘于[国内]人家,养之。返见王,曰:"臣逐豕,至[国内][尉那岩],见其山水深险,地宜五谷,又多 鹿鱼鳖之产。王若移都,则不唯民利之无穷,又可免兵革之患也。"夏四月,王田于[尉中林]。秋八月,地震。九月,王如[国内],观地势,还至[沙勿]泽,见一丈夫坐泽上石。谓王曰:"愿为王臣。"王喜许之,因赐名[沙勿],姓[位]氏。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冬十月,王迁都于[&国内{国内城}],筑[尉那岩城]。十二月,王田于[质山]阴,五日不返。大辅[陜父]谏曰:"王新移都邑,民不安堵。宜孜孜焉,刑政之是恤,而不念此,驰骋田猎,久而不返,若不改过自新,臣恐政荒民散,先王之业,坠地。"王闻之,震怒,罢[陜父]职, 司官园。[陜父]愤去之[南韩]。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二月,立王子[解明],为太子,大赦国内。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秋九月,王田于[箕山]之野,得异人,两腋有羽。登之朝赐姓[羽]氏, 尙王女。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春正月,王太子[解明]在古都,有力而好勇。[黄龙国]王闻之,遣使以强弓为赠。[解明]对其使者,挽而折之曰:"非予有力,弓自不劲耳。"[黄龙王]惭。王闻之怒,告[黄龙]曰:"[解明]为子不孝,请为寡人诛之。"三月,[黄龙王]遣使,请太子相见。太子欲行,人有谏者,曰:"今邻国无故请见,其意不可则{测}也。"太子曰:"天之不欲杀我,[黄龙王]其如我何?"遂行。[黄龙王]始谋杀之,及见不敢加害,礼送之。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三月,王遣人,谓[解明]曰:"吾迁都,欲安民以固邦业,汝不我随,而恃刚力,结怨于邻国,为子之道,其若是乎?"乃赐剑使自裁。太子卽欲自杀,或止之曰:"大王长子已卒,太子正当为后。
今使者一至而自杀,安知其非诈乎?"太子曰:"向,[黄龙王]以强弓遗之,我恐其轻我国家,故挽折而报之,不意见责于父王。今父王以我为不孝,赐剑自裁,父之命,其可逃乎?"乃往[砺津][东原],以枪揷地,走马触之而死,时年,二十一岁。以太子礼,葬于[东原],立庙。号其地为[枪原{枪京}]。
○论曰:孝子之事亲也,当不离左右以致孝,若[文王]之为世子。[解明]在于别都,以好勇闻,其于得罪也,宜矣。又闻之,传曰:"爱子敎之以义方,弗{不}纳于邪。"今王,始未尝敎之,及其恶成,疾之已甚,杀之而后已。可谓父不父,子不子矣。秋八月,[扶余]王[带素]使来让王曰:"我先王,与先君[东明王]相好,而诱我臣逃至此,欲完聚以成国家。夫国有大小,人有长幼,以小事大者,礼也,以幼事长者,顺也。今王若能以礼顺事我,则天必佑{佑}之,国祚永终,不然则欲保其社稷,难矣。"于是,王自谓:立国日浅,民孱兵弱,势合忍耻屈服,以图后 。乃与群臣谋,报曰:"寡人僻在海隅,未闻礼义。今承大王之敎,敢不惟命之从。"时,王子[无恤],年尙幼少。闻王欲报[扶余]言,自见其使曰:"我先祖神灵之孙,贤而多才,大王妬害,谗之父王,辱之以牧马,故不安而出。今大王不念前愆,但恃兵多,轻蔑我邦邑,请使者,归报大王:'今有累卵于此,若大王不毁其卵,则臣将事之,不然则否。'"[扶余]王闻之, 问群下。有一老 对曰:"累卵者危也,不毁其卵者安也。"
其意曰:王不知己危,而欲人之来,不如易危以安而自理也。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二九年
○二十九年,夏六月,[矛川]上有黑蛙与赤蛙群鬪,黑蛙不胜,死。议者曰:"黑,北方之色,[北扶余]破灭之征也。"秋七月,作离宫于[豆谷]。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三一年
○三十一年,[汉][王莽]发我兵,伐胡。吾人不欲行,强迫遣之,皆亡出塞,因犯法为寇。[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所杀,州郡归咎于我。[严尤]奏言:"[貊]人犯法,宜令州郡,且慰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叛。[扶余]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扶余][ 貊{秽貊}]复起,此大忧也。"[王莽]不听,诏[尤]击之。[尤]诱我将[延丕{侯雏}], {斩}之,传首京师。[两『汉书』及『南北史』皆云:"诱[句丽]侯[ {驺/邹}]斩之。][莽]悦之,更名吾王为[下句丽侯],布告天下,令咸知焉。于是,寇[汉]边地,愈甚。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三二年
○三十二年,冬十一月,[扶余]人来侵。王使子[无恤],率师御之。[无恤]以兵小,恐不能敌,设奇计,亲率军,伏于山谷以待之。[扶余]兵直至[鹤盘岭]下,伏兵发,击其不意,[扶余]军大败,弃马登山。[无恤]纵兵尽杀之。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三三年
○三十三年,春正月,立王子[无恤]为太子,委以军国之事。秋八月,王命[鸟伊{乌伊}][摩离],领兵二万,西伐[梁貊],灭其国,进兵袭取[汉][高句丽县]。[县属[玄 郡]。]
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瑠璃明王三七年
○三十七年,夏四月,王子[如津],溺水死。王哀恸,使人求尸,不得。后[沸流]人[祭须]得之,以闻,遂以礼葬于[王骨岭],赐[祭须]金十斤田十顷。秋七月,王幸[豆谷]。冬十月,薨于[豆谷]离宫。葬于[豆谷]东原,号为[琉璃明王{瑠璃明王}]。
三国史记卷第十三。
一四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志第三十舆服下·范晔 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紀五十三·司马光 ●卷六 官师第六·王克昌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二·李心传 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夺昆仑关 包拯出知开封府·蔡东藩 卷之三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佚名 卷十·陈均 卷八十三下·郝经 第三卷 关津 桥梁·缪荃孙 世家卷第十八 高丽史十八·郑麟趾 卷二十七上·班固 李德林传·魏徵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三·王世贞 卷六·马文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