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杲传

李杲字明之,出身镇之富豪家。幼好医学,曾捐千金就学于燕赵名医易人张元素,数年就学到了张元素的医术。因家境富裕,不愿以行医为业,只作为业余爱好,所以人们不敢称他为医生。士大夫也怕他禀性清高正直,很少圆通,如非危急之症,也不敢贸然求他医治。李杲在医学方面,伤寒、痈疽、眼等科尤为所长。

北京人王善甫为京兆酒官,小便不通,眼睛凸出,腹胀如鼓,膝以上坚硬,饮食不下。吃各种甜淡的渗透与排泄之药,都不见效。杲对诸医生说:“此病沉重了!《内经》曾说过,膀胱乃津液之府,必先气化,津液乃出。今用渗透和排泄之药而病加重,是因为气不化的缘故,启玄子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现在吃的都是阳药,只有阳而没有阴,怎能气化呢?”次日,便使服纯阴药,没等吃第二剂病便愈了。

西台萧君瑞二月中患伤寒,发高烧,医生使服白虎汤,病者面黑如墨,本症虽消失,但脉沉细,小便失禁。杲初不知用何药,诊视后便说:“这是立夏前误服白虎汤的过错。白虎汤大寒,非通经络之药,该药只能寒腑脏。不善用此药,则伤寒本病便隐于经络之间,如更以大热之药救之,以大热克大寒,则必引发别的病,这不是挽救因错服白虎汤而患他病的办法。我的治法是采用升阳通经的温药。”有人故意为难他,说:“白虎大寒,非大热不能救;你不用大热,何以能治?”杲说“:伤寒病服白虎汤后,本症隐于经络之间,阳不升则经不通,经通才能见本症伤寒,伤寒显露后,就不难治了。”杲乃用温药,萧病果如其言而愈。

魏邦彦之妻,眼睛突然生绿翳,从下而上,肿痛难忍。杲说:“翳自下而上,病从阳明而来。绿非正色,可能是肺与肾都患了病。”于是,杲用药泻肺肾的邪气,病情有好转,但后来又复发几次。李杲说“:诸脉皆与目连续,脉病则目也随之有病。此必经络不调,经不调,则目病不会好。”问之,果然如是。于是便按他的话诊治,病乃愈。

冯叔献之侄冯栎,年十五、六岁,害伤寒病,眼红,经常口渴,脉在一呼一吸间有七八次。医生想让他服“承气汤”。正在熬药时,杲适从外来,听冯讲病情及用药处方,大惊:“几乎杀死此儿了。《内经》有言:‘在脉的方面,脉搏快速则常为热症,缓慢则常为寒症。’今脉在一呼一吸间至七八次,是极热也。《会要大论》说‘:病有脉顺而病反者,是什么原故呢?脉至而顺,按之不鼓胀,各种实热的阳症都是这样。’此转而为虚寒的阳症。因其热是寒起作用的缘故,故今用姜及附子等热性药物,采用治寒症的办法来医治。”药未就时病者的指甲变色,顿时服八两,马上出汗而病愈了。

还有陕西帅郭巨济,患偏枯病,两个脚指头紧靠足底,不能伸直。杲用长针刺骨曲处,深至骨而不知痛,出黑血一二升。又刺六七次,服药三月,病乃愈。裴择之妻患寒热病,既喘且咳,月经不至已数年。医者一般使服蛤蚧、桂、附子等药,杲不以为然,他认为,此病是寒为热所包,治以温剂则过热,不唯无益,而且有害。若投以寒血之药,则经便通了。后来果然是这样。杲治病的办法,很多都是这样。当时的人皆视为神医。其所著之书,今多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卷 九·曾布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五·乾隆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三·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二·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五六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续呈马裕家藏及总商等访得书籍折·佚名
  绎史卷十七·马骕
  武三思传·欧阳修
  卷二·允禄
  礼三四·徐松
  议练民兵守淮疏·辛弃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彭定求

        卷770_1 【昭君怨(一作董思恭诗)】董初   新年犹尚小,那堪远聘秦。裾衫沾马汗,眉黛染胡尘。   举眼无相识,路逢皆异人。唯有梅将李,犹带故乡春。   卷770_2 【南山(一作贺朝诗)】贺朝清   湖北雨初晴,湖南山

  • 论过搭第二十二·王骥德

      过搭之法,杂见古人词曲中,须各宫各调,自相为次。又须看其腔之粗细,板之紧慢;前调尾与后调首要相配叶,前调板与后调板要相连属。古每宫调皆有赚,取作过度而用。缘慢词(即引子)止着底板。骤接过曲,血脉不贯,故赚曲前段,皆是底板

  • 第二折·佚名

    (董卓、李儒、李肃、卒子上,诗云)文武朝臣不见过,银台门事竟如何?只为龙床难得坐,一夜心焦白发多。某乃董卓是也。颇奈王允等众官好生无礼,他每说早晚选定吉日,便来迎俺,登其大位。我看黄历上尽有好日子,怎么还不见来相请?令

  • 卷536 ·佚名

    周必大 答胡仲威 元和颂圣雅平淮,韩柳文章付后来。 联璧照人今粲者,断金定契古谁哉。 白醪劝我频沾醉,青眼逢君肯懒开。 会散东风吹面缬,冻梨忻喜色如孩。 周必大 答李达可 浊泾不必羡清淮,社

  • 卷一百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一百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八 虞羲【按本集序曰字子阳会稽人七岁能属文齐始安王引爲侍郎寻兼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又兼记室参军事天监中卒南史云羲字士光余姚人有才藻卒於晋安王侍

  •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班固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青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

  • 一百九十一 曹(兆页)奏谢继任江宁织造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谨奏:为恭谢天恩事。 窃奴才於二月初九日,奏辞南下,于二月二十八日抵江宁省暑,省觐老母,传宣圣旨。全家老幼,无不感激涕零,叩头恭祝万寿无疆。奴才谨於本月初六日上任,接印视事

  • 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林语堂

    有登龍之術,也有謙退之道,而蘇東坡不愧為謙退大師。現在蘇東坡的情況是,不追求政治,而為政治所追求,頗為有趣。當年王安石得勢之時,他在政壇坎坷不達,不足詫異;可是如今他的同黨既然當政,他仍然失敗,則確屬可驚了。蘇東坡永遠不

  • 徒单四喜传·脱脱

    徒单四喜,是哀宗皇后的弟弟。天兴二年(1233)正月十八日的夜晚,四喜和内侍马福惠从归德来到京城。那时,河朔已经失利,而京城里还不知道。两人奉圣旨迎接两宫皇太后,就假传捷报,手执小黄旗进城,到了宫中向二位皇太后奏明奉旨迎

  • 王琼传·张廷玉

    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最初担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外调治理漕河三年,把所经历过的事罗列出来,撰写了一篇记叙文。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是毫厘不差,由此王琼就以勤勉、干练出了名。不久改任户

  • 野史无文卷二(阙)·郑达

    让皇帝本纪(下)(阙)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云贵广西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钦遵 谕旨斟酌陈覆事案准吏部咨开广东道试监察御史

  • 论语点睛补注上·智旭

    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阳复子江谦补注【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皆是

  • 第24章·老子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自视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3)。物或恶之(4),故有道者不处(5)。【题解】本章大意与二十二章大致相同,宣扬以退为进、所谓“曲全”

  • 卷十·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     明 夏良胜 撰九经之义【脩身 尊贤 亲亲】家人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程頥曰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动不可易也君子观风自火出之

  • 第四·佚名

    △二法品第二之二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刍。减省睡眠。具念正知。心常安祝悦豫清净。於诸善法。善观时宜。而正修习。如是刍。减省睡眠。具念正知。心常安祝悦豫清净。於诸善法。善观时宜。而正修习。於二果

  • 卷二十七·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七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地界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水火风空识界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地界净不净。若水火风空识界净不净。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地界净不净增

  • 卷第三十·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三十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见犍度想跋渠第三十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不净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断想无淫想尽想。诸法无常想生彼法无常想相应耶。设诸法无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