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三下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十三下

朝会乐

九奏

第一奏起临濠

称述王师起义之由举第一爵则奏之

第二奏开太平

称述王师渡江收取太平以有江东举第二爵则奏之

第三奏安建业

称述王师抚安建业为王业之基举第三爵则奏之

第四奏削羣雄

称述王师扫除羣雄平定祸乱以有天下举第四爵则奏之

第五奏平幽都

称述王师平定幽燕以正大统举第五爵则奏之

第六奏抚四夷

称述威德及远四夷来朝举第六爵则奏之

第七奏定封赏

称述治功告成大封功臣以定爵赏举第七爵则奏之

第八奏大一统

称述王业广大四海一家万方同轨举第八爵则奏之

第九奏守承平

称述奉天法古以守承平举第九爵则奏之

每宴会举九爵一举爵则奏一曲其曲皆按月律前三奏和缓中四奏壮烈後二奏舒长乐曲见於後

九奏乐工

每奏曲用歌工四人箫六人笙二人戴中华一统巾衣红罗生色大袖衫画黄鸎鹦鹉花様红生绢衬衫锦领杏红绢裙白绢大口袴青丝绦白绢袜茶褐鞋和声郎二人执麾摠掌乐舞立乐工前之两旁和声郎二人押乐立乐工後之两旁皆戴皂罗濶带巾衣青罗大袖衫红生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皂靴每上位举爵则和声郎举麾唱曰奏某曲自第一奏至第九奏皆同奏曲毕偃麾

三舞

武舞曰平定天下之舞象以武功定祸乱也用舞士三十二人皆左执干右秉戚分为四行每行八人舞作发扬蹈厉坐作击刺之状舞师二人执旌以引之文舞曰车书会同之舞象以文德致太平也用舞士三十二人皆左执龠右秉翟分为四行每行八人舞作进退舒徐揖让升降之状舞师二人执翿以引之四夷舞曰抚安四夷之舞象以威德服远人也用舞士十六人东夷四人南蛮四人西戎四人北狄四人分为四行每行四人舞作拜跪朝谒喜跃俯伏之状舞师二人执幢以引之

武舞士

舞士皆冠黄金束髪冠紫丝缨青罗生色画舞鹤花様窄袖衫白生绢衬衫锦领红罗销金大袖罩袍红罗销金裙皂生色画花缘襈白罗销金汗袴蓝青罗销金缘红绢拥项红结子红绢束腰涂金束带青丝大绦锦背鞲皂皮緑云头靴舞师二人冠黄金束发冠紫丝缨青罗大袖衫白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緑云头皂鞾每宴会上位进第四次膳和声郎举麾唱曰奏平定天下之舞【乐作】舞师引舞士至舞位舞毕【乐止】偃麾

文舞士

舞士皆冠黑光描金方山冠青丝缨衣素红罗大袖衫红生绢衬衫锦领红罗拥项红结子涂金束带白绢大口袴白绢袜茶褐鞋舞师二人冠黑漆描金方山冠青丝缨青罗大袖衫红生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白绢大口袴白绢袜茶褐鞋每宴会上位进第八次膳和声郎举麾唱曰奏车书会同之舞【乐作】舞师引舞士至舞位舞毕【乐止】偃麾

四夷舞士

四夷舞士东夷四人椎髻於後繋红销金头绳红罗销金袜頟中缀涂金博山两旁缀涂金巾环明金耳环青罗生色画花大袖衫红生色领袖红罗销金裙青销金裙缘红生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乌皮鞾西戎四人间道锦?头明金耳环红紵丝细摺袄子大红罗生色云肩緑生色缘蓝青罗销金汗胯红销金缘系腰合鉢十字泥金数珠五色销金罗香囊红绢拥项红结子赤皮靴南蛮四人绾朝天髻繋红罗生色银锭儿红销金袜頟明金耳环红织金短袄子緑织金细摺短裙绒锦袴子间道紵丝手巾泥金项牌金珠璎珞缀小金铃儿锦行?泥金狮蛮带緑销金拥项红结子赤皮鞋北狄四人戴单于冠貂鼠皮檐儿双垂髻红销金头绳红罗销金袜頟诸色细摺袄子蓝青生色云肩红结子红销金汗胯击腰合鉢皂皮靴舞师二人戴白卷檐氊帽涂金帽顶一撒红缨紫罗帽襻红緑金绣袄子白销金汗胯蓝青销金缘涂金束带緑拥项红结子赤皮靴每宴会上位进第六次膳和声郎举麾唱曰奏抚安四夷之舞夷【乐作】舞师引舞士至舞位舞毕【乐止】偃麾

文武二舞乐工

文武二舞用乐工一十人笙二人横管二人二人杖鼓二人大鼓一人板一人戴曲脚幞头衣红罗生色画花大袖衫涂金束带红巾拥项红结子皂皮靴

四夷乐工

四夷舞用乐工十六人腰鼓二人琵琶二人胡琴二人箜篌二人头管二人羌笛二人二人水盏一人板一人戴莲花帽衣诸色细摺袄子白销金汗胯红销金缘红緑绢束腰红罗拥项红结子花靴

大乐工

每宴会朝贺及上位出宫还宫进膳用乐工六十四人戏竹二人箫四人笙四人琵琶六人六人箜篌四人方响四人头管四人龙笛四人杖鼓二十四人大鼓二人板二人戴曲脚幞头衣红罗生色画花大袖衫涂金束带红【阙】拥项红结子皂皮靴

宴会乐舞仪注

每宴会和声郎四人引乐工舞士人等各服其服执乐器舞器立於丹墀之西伺殿上陈设既毕和声郎二人执麾由西阶陞立於御酒案之左右北向二人引歌工乐工由西阶陞立於丹陛上之两旁东西相向舞师二人执旌引武舞士立於西阶下之南作四行每行八人俱北向引文舞二人执翿引舞士立於东阶下之南作四行每行八人俱北向引四夷舞二人执幢引舞士立於武舞之西南作四行每行四人俱北向引大乐二人执戏竹引大乐工陈列於丹陛之西文武二舞乐工陈列於丹陛之东四夷乐工陈列於四夷舞之北俱北向上位将出仗动大【乐作】陞御作【乐止】伺上位进第一爵和声郎举麾唱曰奏起临濠之曲引乐二人引歌工乐工诣酒案前北面重行立定奏曲奏毕偃麾押乐引歌工乐工退【进第二爵则唱曰奏开太平之曲进第三爵则唱曰奏安建业之曲第四爵则唱曰奏削羣雄之曲第五爵则唱曰奏平幽都之曲第六爵则唱曰奏抚四夷之曲第七爵则唱曰奏定封赏之曲第八爵则唱曰奏大一统之曲第九爵则唱曰奏守承平之曲其举麾偃麾歌工乐工进退皆与第一爵同】伺上位进第一次膳和声郎举麾唱曰奏飞龙引之乐大乐振作食毕乐止偃麾【进第二次膳则曰奏风云会之乐第三次膳则曰奏庆皇都之乐第四次膳则曰奏平定天下之乐第五次膳则曰奏贺圣明之乐第六次膳则曰奏抚安四夷之乐第七次膳则曰奏九重欢之乐第八次膳则曰奏车书会同之乐第九次膳则曰奏万年春之乐其举麾偃麾与第一次奏同】九奏三舞既毕上位兴大乐振作入宫乐止和声郎执麾引诸乐工舞人等以次出

朝贺奏乐仪注

圣节冬至正旦大朝贺用乐工六十四人引乐二人箫四人笙四人琵琶六人箜篌四人六人方响四人头管四人龙笛四人杖鼔二十四人大鼓二人板二人戴曲脚幞头衣红罗生色画花大袖衫涂金束带红罗拥项红结子皂皮靴每朝贺之日和声郎预先陈乐於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伺上位将出仗动和声郎举麾唱曰奏飞龙引之曲上位陞座【乐止】偃麾赞礼唱鞠躬和声郎唱曰奏风云会之曲【乐作】百官拜毕【乐止】国公陞殿和声郎唱曰奏庆皇都之乐【乐作】国公出殿门复位【乐止】赞礼唱鞠躬和声郎唱曰奏喜昇平之乐【乐作】百官拜毕【乐止】伺上位兴和声郎唱曰奏贺圣明之乐【乐作】上位还宫【乐止】百官卷班和声郎引乐工以次出

九奏乐器

歌四箫六笙二板二

文武二舞乐器

笙二二横管二杖鼓二大鼓一板一

大乐器

箫四笙四琵琶六六箜篌四方响四头管四龙笛四杖鼔二十四大鼔二板二

四夷乐器

腰鼓二琵琶二胡琴二箜篌二头管二羌笛二二水盏一板一

武舞器

长三尺五寸上濶一尺下广六寸朱质上画雉羽中画陞龙云气

长二尺五寸朱红漆柄金装戚斧

文舞器

长一尺五寸朱红漆筀竹为之上开三窍

长三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上缀雉羽五层每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绦穿末用红绦结子

鹭羽

长三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上缀鹭羽五层每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绦穿末垂红绦结子

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上悬绯罗麾长五尺蓝青罗頟上画陞龙

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五彩羽九层每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绦穿末垂红丝结子

翿

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白鹭羽九层每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绦穿末垂红丝结子

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五彩罗幢五层每层缀五色销金吹带末垂红丝结子

九奏乐歌

第一奏起临濠  曲名飞龙引【醉花阴】

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提劒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疆土 驱驰鞍马经寒暑将士同甘苦次第静风尘除暴安民功业如汤武

第二奏开太平  曲名风云会【唐多令】

玉垒瞰江城风云绕帝营驾楼船龙虎从横飞炮发机驱六甲降敌将胜强兵 谈笑掣长鲸三军勇气增一戎衣宇宙清宁从此华夷归一统开帝业庆昇平第三奏安建业  曲名庆皇都【蝶恋花】

虎踞龙蟠佳丽地真主开基千载风云会十万雄兵屯铁骑台臣守将皆奔溃 一洗烦苛施德惠里巷讴歌田野腾和气王业弘开千万世黎民咸仰雍熙治第四奏削羣雄  曲名喜昇平【秦楼月】

持黄钺削平荆楚清吴越清吴越暮秦朝晋几多豪杰幽燕齐鲁风尘洁伊凉蜀陇人心悦人心悦车书一

统万方同辙

第五奏平幽都  曲名贺圣明【鹧鹄天】

天运推迁敌运移王师一举定燕畿百年礼乐重兴日四海风云庆会时 除暴虐抚疮痍漠南争覩旧威仪君王圣德容降敌三恪衣冠拜玉墀

第六奏抚四夷  曲名龙池宴【人月圆】

海波不动风尘静中国有真人文身交趾氊裘金齿重译来宾 奇琛异产梯山航海奉表称臣白狼玄豹九苞丹凤五色麒麟

第七奏定封赏  曲名九重欢【柳梢青】

乾坤清廓论功定赏策勲封爵玉带金符貂蝉簪珥形图麟阁 奉天洪武功臣佐兴运文经武略子子孙孙尊荣富贵久长安乐

第八奏大一统  曲名凤凰吟【太常引】

大明天子驾飞龙开疆宇定王封江汉远朝宗庆四海车书会同 东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图中遐迩畅皇风亿万载时和岁丰

第九奏守承平  曲名万年春【百字令】

风调雨顺遍乾坤齐庆承平时节玉烛调和甘露降远近桑麻相接偃武修文报功崇德率土皆臣妾山河磐固万方黎庶欢悦 长想创业艰难君臣曾共扫四方豪杰露宿宵征鞍马上历尽风霜氷雪朝野如今清宁无事任用须贤哲躬勤节俭万年同守王业

十二月按律乐歌【系每月第一奏起临濠】

正月太蔟本宫黄锺商俗名大石

万年春

奉天承运秉黄麾志在安民除慝曾覩中天腾王气五色虹霓千尺龙绕兜鍪神迎艘舰嘉应非人力凤凰山上庆云长绕峯石 天助神武成功人心効顺所至皆无敌手握乾符开宝祚略定山河南北饮马江淮列营河汉四海风波息师雄将猛万方齐仰威德

二月夹锺本宫夹锺宫俗名中吕

玉街行

山林?虎中原狐兔四海英雄无数大明真主起临濠震於赫戎衣一怒 星罗玉垒云屯铁骑一扫乾坤烟雾黎民重睹太平年庆万里山河磐固

三月姑洗本宫太蔟商俗名大石

贺圣明

云气朝生芒砀间虹光夜起凤凰山江淮一日真主出华夏千年正统还 瞻日角睹天顔云龙风虎竟追攀君臣勤苦成王业王业汪洋被百蛮

四月仲吕本宫无射徵俗名黄锺正徵

喜昇平

风云密濠梁千载真龙出真龙出鲸鲵?虎扫除无迹江河从此波涛息乾坤同庆承平日承平日华夷万

里地图归壹

五月蕤宾本宫姑洗商俗名中管双调

乐清朝

中原鹿走英雄起回首四郊多垒英主倡兵淮水将士皆雄伟 百灵护助人心喜一呼万人风靡谈笑扫除蝼蚁王业从兹始

六月林锺本宫夹锺角俗名中吕角

庆皇都

王气呈祥飞紫凤虎啸龙兴千里旌旗动四海欢呼师旅衆天戈一指风云从 将士争先民乐用驾驭英雄圣德皆天纵率土华夷归职贡词臣拜献河清颂七月夷则本宫南吕闰俗名中管商角

永太平

凤凰佳气好王师起义乾坤初晓淮水西边五色庆云缭绕三尺龙泉似水更百万貔貅熊豹军令悄鱼丽鵞鹳风云蛇鸟 赳赳电掣鹰扬在伐罪安民去残除暴天与人归豪杰削平多少万里烟尘净洗正红日一轮高照膺大宝王业万年相保

八月南吕本宫南吕宫俗名中管仙吕

凤凰吟

紫薇华盖拥蓬莱圣天子帝图开历数应江淮看五色云生上台 栉风沐雨攻坚击锐将士摠英材跃马定尘埃创万古山河壮哉

九月无射本宫无射宫俗名黄锺

飞龙引

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提劒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疆土 驱驰鞍马经寒暑将士同甘苦次第静风尘除暴安民功业如汤武

十月应锺本宫姑洗徵俗名中吕正徵

龙池宴

大明英主承天运倡义拥天戈星辰旋绕风云围护龙虎麾诃 旌旗所指强敌纳欵江海停波从今平定万年疆宇百二山河

十一月黄锺本宫夷则角俗名仙吕角

金门乐

庆皇明圣主开宝祚起临濠正汝颍尘飞江淮浪卷赤子呼号天戈奋然倡义拥神兵百万摠英豪貔虎朝屯壁垒虹蜺夜绕弓刀 凤凰山势耸层霄佳气五云高爱士伍同心君臣协力不惮勤劳风云相会看鱼龙飞舞出波涛静扫八方氛祲咸听九奏箫韶

十二月大吕本宫大吕宫俗名高宫

风云会

天眷顾淮西真人起布衣正乾刚九五龙飞驾驭英雄收俊杰承永命布皇威 一劒立鸿基三军拥义旗望云霓四海人归整顿乾坤除暴虐歌圣德庆雍熙

武舞曲     曲名清海宇

拔劒起淮土策马定寰区王气开天统宝历应乾符武略文谟龙虎风云创业初 将军星绕弁勇士月弯弧选骑平南楚结阵下东吴批亢捣虚万里山河壮帝居

文舞曲     曲名泰阶平

乾清坤宁治功告成武定祸乱文致太平郊则尽其礼庙则尽其诚卿云在天甘露零风雨时若百谷登 礼乐雍和政刑肃清储嗣既立封建乃行谗佞屏四海贤俊立朝廷玉帛锺鼓陈两楹君臣赓歌扬颂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五十三下>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五十三下>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五十三下>

猜你喜欢
  内篇 载言第三·刘知几
  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废昏君太后登殿·蔡东藩
  ●自序·何圣生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一·佚名
  目录·佚名
  二六六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添派《四库全书荟要》校对折·佚名
  八七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征访遗书情形并初次赍送书籍折·佚名
   十一、我编《当代汉英词典》①·林语堂
  后记·施琅
  卷九十六 下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下·班固
  卷三十八·宋敏求
  卷六十一·纪昀
  关于魏忠贤·吴晗
  附卷一·佚名
  徐庆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出 分任·李渔

    〖似娘儿〗(外冠带,杂扮院子随上)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挂冠无奈君恩厚。(末、小旦冠带上)铨衡陪掌,簪缨忝继,君父难酬。(末、小旦揖毕,侍立两旁介)(外)玉树盈庭未足褒,于家门户岂徒高。逐邪久作鹰鹯计,继起原该有凤毛。&mdash;&

  • 卷之二应制·梁章钜

    楹联之为应制作者,昉于前明嘉靖时。然如袁文荣、夏贵溪所撰斋醮对联,传者不过一二,而浮夸之辞,无当大雅。良由其时载笔之臣固无巨手,亦胜朝德政不足以备揄扬,故凌夷衰微,迄于无声若此。我朝累洽重熙,凡恭值大典庆成,皆有进御文

  • 第五本·杨景贤

    万里韶光应节来 三天宝箓彻明开 分明龙女擎珠出 疑是仙人带月回 第十七出女王逼配 (唐僧引孙、猪、沙、马上,云)自离了黑风山,来到女人国。孙行者,女人国里何好?(行者云)师父,弟子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钅俞石屁眼,摆锡jiba。

  • 卷五十一·志第二十·礼志三(军仪)·脱脱

        ◎礼志三(军仪)   皇帝亲征仪:常以秋冬,应敌制变或无时。将出师,必先告庙。乃立三神主祭之:曰先帝,曰道路,曰军旅。刑青牛白马以祭天地。其祭,常依独树;无独树,即所舍而行之。或皇帝服介胄,祭诸先帝宫庙,乃阅兵

  • 卷二O一 唐紀十七·司马光

      起玄黓閹茂(壬戌)八月,盡上章敦牂(庚午),凡八年有奇。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龍朔二年(壬戌,公元六六二年)   八月,壬寅,以許敬宗為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知西臺事。   九月,戊寅,初令八品、九品衣碧。   冬,十月

  • 卷之六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八四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一四○三—八·佚名

    新竹县禁卒施建等四名,具领光绪九年秋冬两季工食银具领状台下禁卒施建、张清、许元、郭德,今当大老爷台前,承领得光绪九年分秋、冬两季工食银贰拾肆两捌钱,除扣减平外,实应领钱贰拾参两参钱壹分贰厘,中

  • 学史卷十一·邵宝

    (明)邵寳 撰○子【凡二十九章】敌使来贺会庆节上寿在郊礼散斋之内不当用乐公请令馆伴以礼谕之而议者虑其生事多请权用乐者公又请必不得已则上寿日设乐而宣旨罢之及宴使客然后复用上可公奏且曰宴殿虽进御酒亦母用乐惟于

  • 吴师道传·宋濂

    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人。幼年就懂得要学习,善于记忆和阅读。善写词章,才思横溢,谱成歌诗,清新美丽。二十岁读宋儒真德秀遗书,认识到要研习修身养性之学,须刻苦磨练,日长月进,他曾向同郡的许谦请教静心养性的问题。至治元年(1

  •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经籍考【十七】子【杂家】【臣】等谨按杂家一门昉於班史杂之义广无所不包隋志所谓兼儒墨之道通衆家之意见王化之无不贯也顾名墨纵横之属今已无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并入杂家亦寥

  •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苏舆

      天道大數,相反之物也,不得俱出,陰陽是也。春出陽而入陰,秋出陰而入陽,夏右陽而左陰,冬右陰而左陽。陰出則陽入,陽出則陰入;陰右則陽左,陰左則陽右。是故春俱南,秋俱北,而不同道;夏交於前,冬交於後,而不同理。立行而不相亂,澆滑而

  • 卷六·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六安溪 李光坡 撰月令第六疏曰鄭目録云月令本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之首章也案呂不韋集諸儒所著為十二月紀合十餘萬言名為呂氏春秋篇首皆有目令與此文同孟春之月日在

  • 卷十三·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十三吴江陈启源撰节南山之什【变小雅】节南山求车之家父非作诵之家父正义辨之明且核矣朱子犹疑其人之同异只欲证此诗之作非幽王时意主于驳小序耳独不思东迁后雅已降为风哉刘瑾附和其説谓隠三

  • 至大金陵新志·张铉

    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

  • 天元五歌·蒋大鸿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

  • 二懒开关心话·闵一得

    斯二子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阅其心话,殆养生家而将从事于南宫者。余见而录之,喜其言浅而深、粗而精,其间命意,似有所向,殆又非顽隐一流,趣味与余不二。爰去其不经,而存其常说,名之曰《二懒心话》。盖以一号懒翁,一号大懒。

  •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佚名

    《玄都九真明科》称“三奇”之二为《雌一宝经》,该经盖是。故该经亦为六朝上清经之一。述存思三一、存念太素三元君、三素元君诸女神、诵读《大洞真经》、上十二愿、服符朝礼等

  • 幽通赋·班固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