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袁山松后汉书卷三

周天游辑注

刘盆子传

一○六天凤五年,樊崇起兵于莒,号曰赤眉。围莒数月,或说樊崇曰:「岂有父母之国而攻之乎?」莒中人出缣数千疋以自赎,乃引去。(汪。黄)──御览卷八一八 

一○七刘盆子拜竟,复从刘仲卿居〔一〕,仲卿为盆子制绛单衣。(汪。黄。铃木) ──御览卷八一四 

〔一〕范书本传「仲卿」作「侠卿」。 

一○八刘盆子居长乐宫,赤眉诸将日会论功名,自言欲为某王,欲得某官,争言号呼,拔剑相击。(汪。黄。铃木)──御览卷四九六 

一○九赤眉复入长安,止桂宫。逄安将千余人攻延岑于杜阳〔一〕。邓禹以赤眉精兵出在外,唯盆子羸弱在长安,攻之,与谢禄夜战稿街中,邓禹败走。逄安西与延(牙)〔岑〕〔二〕、苏茂、李宝战于杜阳,大破之,宝、茂降。岑收散卒,还战,宝、茂从内拔赤眉旗,自立其帜。赤眉还,惊乱走,自投川死者十余万人。(汪。黄)──御览卷三四一 

〔一〕范书刘盆子传「千余人」作「十余万人」,「杜阳」作「杜陵」。天游按:据本文末句,作「十余万人」是。又按盆子传,延岑自散关入关中,自当先据杜阳,以拊长安之背,故袁书云逄安西与延岑战。然范书冯异传曰「延岑据蓝田」,似又当以「杜陵」为是,俟考。 

〔二〕据范书及本引下文改。 

一一○赤眉入长安,掖庭中有数百千人。自更始败,闭殿门不出,掘庭中芦菔根,捕池中鱼食之,死因埋宫中。有故祠甘泉乐人,尚共击鼓歌舞,衣服鲜明。见盆子叩头言饥。盆子使中黄门廪之粟数升〔一〕。后盆子去,皆饿死。(汪。黄。铃木)──御览卷四八六 

〔一〕范书刘盆子传作「禀之米,人数斗」。 

一一一世祖怜盆子,赏甚厚,以为赵王郎中。后疾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税终其身。(汪。黄。铃木)──御览卷八二八 

冯异传

一一二先时诸将同营,吏卒多犯法。(汪。黄)──范书冯异传注 

贾复传

一一三贾复从击邓奉,追至夕阳聚。(姚。王。汪。黄)──续汉郡国志注 

耿弇传

一一四弇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姚。汪。黄。铃木)──范书耿弇传注 

一一五使光禄大夫樊宏诏况曰〔一〕:「惟况功大,不宜监察从事。边郡寒苦,不足久居。其诣行在所。」(姚。汪。黄。铃木)──范书耿弇传注 

〔一〕耿况,弇之父。时以大将军、隃糜侯屯上谷,助平彭宠、张丰。 

一一六弇上书曰:「臣据临淄,深堑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欲进,诱而攻之;欲去,随而击之。臣依营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旬日之间,步首可获。」上是其计〔一〕。(姚。汪。黄。铃木)──范书耿弇传注 

〔一〕范书脱此书,而袁纪载之,文稍略。 

任光传子隗

一一七任隗为司空,以玄默守真,不求名誉,然内修义行,人以此服之。(姚。汪。黄)──书钞卷五二 

窦融传曾孙宪

一一八河南尹王调、汉阳太守朱敞、南阳太守满殷、高丹等皆其宾客〔一〕。(姚。汪。黄)──范书袁安传注 

〔一〕窦宪恃功臣之后及外戚势,骄纵放恣,尽树其私人于名都大邑,王调等皆其私党。 

伏湛传

一一九伏湛字惠公,建武二年拜尚书,典定旧制。(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 

侯霸传

一二○侯霸字君房,拜大司徒,矜严有威容,奉公无私。(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二 

宋弘传

一二一宋弘字子仲,为司空,秉政恭约,轻财重义,有公仪子之风〔一〕,不与民争利。(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二 

〔一〕公仪子即公仪休,鲁博士,后为鲁相。公仪休食其家茹而美,即拔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且言「

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事见史记循吏传。 

杨厚传

一二二统在县〔一〕,休征时序,风雨得节,嘉禾生于寺舍,人庶称神。(汪。黄。铃木)──范书杨厚传注 

〔一〕杨统,杨厚之父,建初中为彭城令。 

一二三邓太后问厚曰:「大将军邓应辅臣星不?」对曰:「不应。」以此不合其旨。(汪。黄。铃木)──范书杨厚传注 

苏谦传子不韦

一二四苏谦字仲让,为郡督邮。李暠为美阳令,贪暴,谦案得其赃。谦迁金城太守,治有异迹。延熹九年至京师,暠时为司隶,收谦,诬陷之,死狱中。谦子不韦字公先,变名姓,以家财求剑客,邀暠不得。暠(之)〔迁〕大司农〔一〕,乃于司农府旁买舍,夜为地突,入暠室中。暠适出,不值,破其卧具。暠大怖,棘屋上,以板栈地而卧,一宿数徙。不韦乃至魏郡,掘暠父冢,斩级以祭父墓。(汪。黄)──御览卷四八一 

〔一〕据汪辑改。 

羊续传

一二五灵帝欲〔以〕羊续为太尉〔一〕。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二〕,令中使督之。续乃坐使者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惟斯而已。」故不登公位〔三〕。(姚。汪。黄。铃木)──类聚卷六七○御览卷六九三书钞卷一二九类聚卷四六御览卷二○七 

〔一〕据书钞卷一二九、御览卷六九三补。 

〔二〕同右。 

〔三〕据类聚卷四六、御览卷二○七、职官分纪卷二所引补,又末句均作「遂不代虞」,非。天游按:虞,刘虞也,中平六年代马日磾为太尉。不久灵帝死,董卓擅政,迁刘虞为大司马。而羊续亦中平六年被灵帝内定为太尉,事不果,是年卒。故续所不代者非虞乃日磾也。 

桓荣传曾孙鸾

一二六桓鸾字始春,焉弟〔子〕也〔一〕。少立志行,缊袍糟食,不求盈余,以浊世耻不肯仕。── 天中记卷四八 

〔一〕东观记曰:「鸾父良,龙舒侯相。」「子」字据范书本传补。 

朱晖传孙穆

一二七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一〕(汪。黄。铃木)──文选卷四三邱迟与陈伯之书注○又卷四九范蔚宗皇后纪论注 

〔一〕皇后纪论注末句作「必见燋烂」。 

一二八穆着论甚美,蔡邕尝至其家,自写之〔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朱穆传注 

〔一〕铃木辑稿据世说新语补卷四文学注所引袁书曰:「穆着论甚美,蔡邕自至其家。尚敦笃,乃作崇厚论。」又引曰:「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人。父晖,尚书令。穆五岁好学。」天游按:世说新语补,明王世贞编撰。其治学不谨,疏谬颇甚,其所引多非唐宋类书所有,当系王世贞所妄补,不足为据,仅录此以备考。又汪辑复录崇厚论全文,皆取自范书,大可不必,今删去之。 

一二九桓帝时,南阳语曰:「朱公叔肃肃如松柏下风。」(汪。黄)──御览卷四九五 

一三○蔡邕议曰:「鲁季文子,君子以为忠,而谥曰文子〔一〕。又传曰:『忠,文之实也。』忠以为实,文以彰之。」遂共谥穆。〔二〕。荀爽闻而非之〔三〕。(姚。汪。黄。铃木)──范书朱穆传注 

〔一〕季文子,即季孙行父,为鲁相,历宣、成、襄三公达三十三年之久。襄公五年卒,左传曰:「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二〕谥曰文忠先生。 

〔三〕范书点校本以此引下「故张璠论曰」云云,俱作袁书之文,非。 

杨终传

一三一时蜀郡有雷震决曹,终上白记,以为断狱烦苛所致。太守乃令终赋雷电之意,而奇之也。(姚。汪。黄)──范书杨终传注 

一三二侍中贾逵荐终博达忠直,征拜郎中。及卒,赐钱二十万。(姚。汪。黄) ──范书杨终传注 

应奉传

一三三奉又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姚。汪。黄)──范书应奉传注 

徐璆传

一三四璆少履清高,立朝正色,称扬后进,惟恐不及。(姚。汪。黄)──范书徐璆传注 

王充传

一三五充幼聪明,诣太学,观天子临辟雍,作六儒论。(姚。汪。黄)──范书王充传注 

一三六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一〕。其后王朗为会稽太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问之,果以论衡之益,由是遂见传焉。(姚。汪。黄)──范书王充传注 

○子略卷四 

〔一〕子略曰:「谈助之言,可以了此书矣。其论可云允惬,此所以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欤。」 

杨震传

一三七杨震好学讲书,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进曰:〔一〕「蛇鳣者,大夫之象也。数有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姚。汪。黄)──初学记卷二四 

〔一〕都讲之解,见谢承书杨震传注。 

刘陶传

一三八刘陶字子奇,拜为谏议大夫。灵帝(世)〔时〕〔一〕,陶上疏言乱皆由于宦官。诏收系黄门北寺狱。〔陶知必死,乃曰:「

臣深恨不列稷、契、伊、周之徒,而与比干、龙逢为俦,事败乃悔时何及!」〕〔二〕闭气而死。(姚。汪。黄) ──书钞卷五六 

〔一〕据职官分纪卷六改。 

〔二〕自「陶知必死」以下,皆据职官分纪增入。天游按:此条姚辑作「刘陶字子奇,拜谏议大夫。是时天下日危,寇贼方炽,陶忧致崩乱,疏陈八事,大较言天下大乱,皆由宦官。诏收陶,系黄门北寺狱。陶对使者曰:『恨不与伊吕同俦,而以三仁为辈。』遂闭气而死」。汪辑文同姚辑,出处误注书钞卷六二鸫姚辑引自陈本书钞,文多改窜,且已改注书名为范书,故黄辑不详所出,注出姚本。三辑皆误从陈本,以讹传讹。今从孔本,以仍其旧。 

荀淑传

一三九荀淑与陈寔神交,及其弃朗陵而归也,数命驾诣之。淑御,慈明从,叔慈抱孙文若而行〔一〕。寔亦令元方侍侧,季方作食,抱孙长文而坐〔二〕,相对怡然。尝一朝求食,〔食迟〕〔三〕,季方尚少,跪曰:「高闻大人〔与〕荀君言甚善〔四〕,窃听之,甑坏饭成糜。」寔曰:「汝听谈解乎?」谌曰:「唯。」因令与二慈说之,不失一辞,二公大悦。(汪。黄)──御览卷四三二○又卷七五七 

〔一〕慈明,荀爽字。叔慈,荀靖字。文若,荀彧字,乃淑第二子荀绲之子。 

〔二〕陈纪字符方,陈谌字季方,陈群字长文。陈寔与纪、谌父子三人,并着高名,号为「三君」。又世说新语品藻篇曰:「正始中人士比论,以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 

〔三〕据御览卷七五七补。 

〔四〕同右。 

杜乔传

一四○匡,一名章,字叔康〔一〕。(姚。汪。黄)──范书杜乔传注 

〔一〕匡,杨匡,乔之故吏。乔被诛,匡星夜入洛阳,守护尸丧。复诣阙乞收葬李固、杜乔骸骨。姚、黄两辑作杨匡传,非。 

吴佑传

一四一吴佑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一〕。佑越坛,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而别。(姚。汪。黄)──书钞卷七七 

〔一〕李贤曰:「祖道之礼,封土为軷坛也。五经要义曰:『祖道者,行祭为道路祈也。』周礼太驭注曰:『以车轹軷而去。喻无险难。』」 

一四二吴佑放猪于长垣泽中〔一〕,诵经而行。遇父故人,谓之曰:「子二千石子,掉鞭而诵经,行吟于泽畔,纵子无耻,柰君父何?」佑守志如初。与北海公沙穆游太学,资乏,变服为佣,佑赁使舂,遂为死交于杵臼之间。(汪。黄)──御览卷九○三○又卷四○七 

〔一〕长垣县旧称长罗县,故长垣泽亦称长罗泽。汉书地理志曰:「长垣有长罗泽,即吴季英牧猪处也。」袁宏纪亦作「长罗泽」。 

延笃传

一四三延笃字叔坚,南阳人也。为京兆尹,正身率下,民不忍欺。(汪。黄)──御览卷二五二

猜你喜欢
  志第十 音乐下·魏徵
  卷九十七·列传第三十五·脱脱
  卷第二百五十·胡三省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一·刘恕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七·佚名
  一百二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进晴雨录摺·佚名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二·佚名
  张欣泰传·萧子显
  王师范传·欧阳修
  卷一百九十四·杨士奇
  卷十九·陆宗楷
  祖逖·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七    宋 吕本中 撰闻蔡九弟十四弟到行在 苦怀吾表弟别久费相思爱客能忘酒长贫不废诗每蒙高士喜终少贵人知试问游吴兴何如在蜀时 赠蔡九弟十四弟 年来疾病日衰颓忽报山中两弟来径欲

  • 鞠部明僮选胜録 (清)了然先生(李毓如) 撰·张次溪

    ●目录 《鞠部明僮选胜録》序 鞠部明僮选胜録  文题名十人  武题名十人 《鞠部明僮胜选録》跋 ●《鞠部明僮选胜録》序 予自庚午入都,角逐文坛者廿余年。同社诸君,以班马之才,润色鸿业。率皆缀巍科,跻清要,破壁飞去为廊

  • 卷一百一十·志第六十三·礼十三等·脱脱

        ◎礼十三   ○上尊号仪 高宗内禅仪 上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仪   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又以岁时朝会、养老、宣赦、拜表、临轩命官附之,今依《政和礼》,分朝会为宾礼,余如

  • 第三十八回 于少保沈冤东市 徐有贞充戍南方·蔡东藩

      却说景帝方卧疾斋宫,正值残梦初回。炉香欲烬,忽闻钟鼓声喧,来自殿上,不禁惊异起来,忙呼问内侍道:“莫非是于谦不成?”此语颇奇。内侍错谔未答。既而内监走报,说及南宫复辟事。景帝连声道:“好!好!好!”说着,气喘不已,面壁而卧

  • 卷二十下·杨士奇

    永乐元年五月辛卯淇国公丘福同文武百官进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尊谥议前一日礼部同鸿胪寺官于奉天殿中设谥议案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 上具衮冕御华盖殿捧设谥官立于奉天殿丹陛之东鸿胪寺入

  •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九·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九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卫孙寗废立成公七年卫定公恶孙林父冬孙林父出奔晋卫侯如晋晋反戚焉 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定公不可夏卫侯既归晋

  • 卷十五·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十五唐 长孙无忌等 撰廐库【凡二十八条】疏义曰廏库律者汉制九章创加廏律魏以廏事散入诸太和年名牧产律至正始年复名廏牧律歴北齐后周更无改作隋开皇以库事附之更名廏库律廏者鸠聚也马牛之所

  • 卷第廿三·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三〈起天平寶字四年七月、盡五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廢帝秋七月戊子朔。日有蝕之。庚戌。大僧都良弁。少僧都慈訓。律師法進等奏曰。良弁等聞。法界混

  • 非韩篇第二十九·王充

    韩子之术,明法尚功。贤无益于国不加赏;不肖无害于治不施罚。责功重赏,任刑用诛。故其论儒也,谓之不耕而食,比之于一蠹;论有益与无益也,比之于鹿马。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有千金之马,无千金之鹿,鹿无益,马有用也。儒者犹鹿,有用之吏

  • 礼记析疑卷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檀弓下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疏谓不达于君者府史胥徒但服齐衰三月非也曰官则非庶人在官者明矣盖乡遂之官族师鄙师酂长之类乡大夫所辟除其名尚未达于君者是也曰达官之长则惟宫正宫伯膳夫内宰内府外府司

  • 卷三·黄中松

    <经部,诗类,诗疑辨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疑辨证卷三 上海黄中松撰 鷄鸣篇 序曰鷄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朱子曰此序得之但哀公未有所考岂亦以恶諡而得之与考序言思贤妃者特以邶鄘以下槩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别行翻译不入正经  曩谟啰多曩(二合)多罗(二合)夜耶阿驮佉路步多啰(二合)耶地舍耶(二)吠室啰(二合)摩拏野(三)摩贺啰惹野(四)药迦洒(二合)地婆多婆(五上)娑都哆娑娑室啰跛啰

  • 苏谈·杨循吉

    明杨循吉撰。一卷三十五篇。现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 纪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 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学海类编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广四十家小说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此书专门记述苏州地区的人物

  • 历算全书·梅文鼎

    六十二卷。梅文鼎(1633—1721)撰。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著书八十多种,主要成就在天文学、数学方面。是书汇集梅氏所著二十九种,言历者居前,言算者列后。内容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历学理论,如《历学疑问》、《历

  • 幼学琼林·程登吉

    是讲成语典故、名物制度常识的蒙学教材,清程允升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嘉庆间邹圣脉增补注释,改名《幼学琼林》,简称《幼学》。有的版本,名之为《幼学故事琼林》,“故事”是典故的意思。该书是

  •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佚名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原不署注疏者姓名,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人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是南北朝道经《升玄内教经》卷七《中和品》之注疏。作者以隋唐重玄派哲理疏解原经。条分缕折,发明双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