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魯頌

  駉之什

  駉.頌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儉以足用.寬以愛民.務農重穀.牧于坰野.魯人尊之.於是季孫行父請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頌.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騮有雒.以車繹繹.思無斁.思馬斯作.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魚.以車祛祛.思無邪.思馬斯徂.

  駉四章章八句

  有駜.頌僖公君臣之有道也.

  有駜有駜.駜彼乘黃.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鷺.鷺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飲酒.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于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載燕.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穀.詒孫子.于胥樂兮.

  有駜三章章九句

  泮水.頌僖公能脩泮宮也.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旂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于征.狄彼東南.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于凶.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泮水八章章八句

  閟宮頌僖公能復周公之宇也.

  閟宮有恤.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植稚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于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 

  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嘗.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髮台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髮兒齒. 

  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閟宮八章二章章十七句一章十二句一章三十八句二章章八句二章章十句

  駉四篇二十三章二百四十三句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一·陆九渊
  孟子集疏卷十二·蔡模
  救济类上·史洁珵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一·佚名
  卷五十八·程公说
  卷四十五·程公说
  卷三十四·沈廷芳
  卷七十·胡广
  春秋説卷六·洪咨夔
  卷十之上·何楷
  卷一·范家相
  襄公·襄公十三年·左丘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一·欧阳竟无
  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太虚
  佛学的人生观·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八·丘逢甲

    (辛丑、壬寅稿)(清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 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游姜畬,题山人壁(二首)春山草浅畜宜羊,山半开畬合种姜。比较生涯姜更好,儿童都唱月光光(“畜羊种姜、利息难当”,俗谚也。

  • 皇明诗选卷之一·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古乐府袁凯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王廷陈张时彻李攀龙王世贞吴国伦刘凤冯时可张溥◆袁凯 【字景文华亭人洪武中征为御史永乐初伪为狂疾放归终于家所著有海叟集】【辕文曰景文

  • 别人的幸福·胡也频

    ——独幕剧——人物:韦清谷——年三十,大学教授。黎一星——年二十六,清谷之妻。王镜如——年三十五,清谷之友。王太太——镜如之妻。年青的女仆一。布景:一

  • 卷第八·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一后妃后妃弘光邹太后黄后、李后(童氏)隆武毛太后 曾后永历王太后 马太后王后(吉王妃、松滋王妃) 宫嫔某氏 鲁监国张前妃(宫嫔周氏) 张元妃(义阳王妃等、朱

  • 卷之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皇王大纪卷二十七·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康王祭祀曰自包羲氏教民养牲以荐神只后圣有作为政于天下必本诸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有天下者祭百神是故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歳徧

  • 范祥传·脱脱

    范祥字晋公,..州三水人。进士及第,从乾州推官不久升为殿中丞、镇戎军通判。元昊围攻守城,情势危急,范祥率领将士顽强抵抗击退了敌军。范祥请求修筑刘..堡、定川砦,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范祥先后担任庆州、汝州、华州三州的

  •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孟子

    一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 读书录卷七·薛瑄

    孟子七篇乃洙泗之正传经千余载世儒例以子书视之而无知之者独唐之韩子谓孟氏醇乎醇者也又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曰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又曰孟氏之功不在禹下是则千载之间知孟子者韩子一人而已宋之大儒有徳业闻望重于

  • 成唯識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復如何知諸有爲相異色心等有實自性。契經說故.如契經說有三有爲之有爲相   乃至廣說。此經不說異色心等有實自性.爲證不成。非第六聲便表異體.色心之體   卽色心

  • 国学钩玄叙·太虚

    他国称我国为支那,支那是文物义,厥文明物化宜美冠诸土矣!然数千载之国学,其书浩如烟海,游陟者漫不知所归。极须一钩提玄要之作,俾浅者识其大凡,而深研者得其指针。本院之治佛学,取佛之经论为主,然以佛法依世间有情施设,施设于今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九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九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八法品第九之二 八胜处者云何为八。答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若好若恶于彼诸色。胜知胜见有如是想。是第一胜处。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若好若恶于彼诸

  • 显扬圣教论 第十五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五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成苦品第五如是成立无常相已。云何成立苦相。颂曰生为欲离因  灭生和合欲倒无倒厌离  彼因为苦相论曰。若法生时为远离欲因。若法灭时为和合欲因。若不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一卷·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尔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三月雨安居。时有众多苾刍。于余处安居。各共立制。作如是言。诸具寿。我等安居三月。不应言诸破戒。破见。破轨仪。非正命等。若见有厕草阙。及君持无水。

  • 神鼎云外泽禅师传·佚名

    神鼎云外泽禅师传滹沱之统三十传至天隐修修之首嗣曰松际授授为人少缘饰眼目精明逃于名闻利养深隐阳山之巅得一人曰云外迹其悟因与其践履信哉宗通说通而行解相应者矣按师讳行泽云外其字也新安之嫠源人俗汪姓父仲观母王

  • 医学启源·张元素

    综合类著作。金张元素撰。三卷。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幼攻读四书五经,后弃科举,专心医学,与刘完素同时而年辈略晚,曾因治愈刘完素伤寒病而医名日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

  • 周作人书信·周作人

    书信集。周作人著。青光书局1933年7月初版。卷首以1933年4月17日致李小峰函为《序信》。分2部分。第一部分为“书”,作者称之为“是韩愈以来各文集中所录的那些东西”,21篇,如《山中杂信》(致伏园)、《一封反对新文化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延寿

    全一卷。略称唯心诀。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为永明延寿阐明其唯心思想之着作。延寿主张千途异说归于一法,而万法归于一心;法华、般若、思益、华严、圆觉、楞严、大集等诸经亦一法之千名而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