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琼传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氏。父备,仕魏官至卫尉少卿。琼幼年时随父在边地,曾拜访过东荆州刺史曹芝。芝开玩笑地问他:“你想当官不?”答:“设官求人,不是人去求官。”芝惊叹他的回答,署为本府长流参军。文襄因仪同开府,引征为刑狱参军,常加勉励劳问。并州出现过盗案,长流参军侦察其事,所怀疑的盗贼已被抓获,受害的人家也识别出了盗贼,只是没有找到赃物。文襄将此案移交琼,令他重新审理,琼挖出了元景融等十余人,还得到了赃物。文襄大笑,对冤枉被抓进来的人说:“你们如果不是碰上我的这位好参军,就要白白送掉性命了。”
除琼为南清河大守。该郡多盗,琼来后,民吏肃然,奸盗止息。有时外境的奸人,经过郡境时,就被捕捉扭送入京。邻县民魏双成丢失耕牛,怀疑是乡邻魏子宾,解送到郡,经过审问,知道子宾不是盗贼,马上释放了。双成诉说道:“府君放走盗贼,我的牛从哪里去找?”琼不理,微服私访,抓获了真正的盗贼。从此之后,牲畜散放不收,说:“把他交付给府君吧。”有一邻郡富豪将其财物寄放在界内以防止盗贼,但盗贼依然对他纠缠不休,无奈,说:“我的财物已经交给苏公了。”盗贼才走。平原郡有一妖贼刘黑狗,勾结徒侣,通达沧海。琼则将郡内民众连接居住,使贼寻找不到突破的裂缝。邻郡民吏叹服他的才德。郡中旧贼一百多人,琼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于是人间的善恶,哪怕是长吏喝了别人的一杯酒,均可马上知晓。琼清廉谨慎,不谋私利。道士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万,在郡借贷以获利息,他常请郡县官府帮忙收取。当道研请求拜谒时,琼知道他的用意,见面后不是请教问题,就是谈论玄理,而且态度恭敬,道研虽为债务多次跑来,却无机会开口。其弟子问原因,研说:“每次面见府君,便直接把我引入了青云之间,哪里有可能谈论地上的事情。”郡民赵颍曾做过乐陵太守,八十岁致仕回到老家。五月初,亲自给琼送来一对得到的新瓜。颍依仗年迈,苦苦请求,琼才被迫收下,然后一直挂在听事的梁上,好久没有动用。人们竞相贡献新果,进听事堂后,看见赵颍的瓜依然放在那里,各自看了对方一眼便告辞而去。百姓乙普明弟兄俩争夺田土,连年如此,还动员许多人作为援助。琼召来普明兄弟当着众人的面开导他们说:“天下最难得的是兄弟,最容易弄到手的是田地,假若得到了田地却伤了兄弟的心,那行吗?”边说边流下眼泪,众人也大受感动,没有不掉泪的。普明兄弟叩着头向琼请求出门思量,分居十年,再回来同住。每年春天,邀请大儒卫觊隆、田元凤等来郡讲学,琼即令所有僚佐在文案的余暇,赴郡学听讲,时人称吏曹为学生屋。琼禁断婬祠,婚姻丧葬提倡节俭而要合乎礼仪。在蚕月预先发放绵绢式样,所有的兵役赋税依照等级标明数额,至于调役,必须先办的,就吩咐郡县长吏督察,而很少出现缺失。当时邻近州郡没有不派人赶来,向琼请教政术的。天保中,郡内洪涝,民众遭灾,无食者有千多家。琼召集部中有粮食的大户,由郡府出面向他们借贷粟谷以赈济饥民。州府却计户征租,还想推究贷粟的主使人。纲纪对琼说:“虽是救济饥饣委,恐怕会连累府君啦!”琼答:“一人得罪,可活千家,我害怕什么?”于是上表朝廷说明情况,主上不加追究,饥民因此获救。他们告诉自己的子女说,是府君救了我们的命,其大恩大德千万不要忘记。在郡六年,民众爱戴。有关部门四次考核,均是第一等。后亲死辞职,故人的馈赠,他一概没有接受。很快起复为司直、廷尉正,朝士们嗟叹琼受了委屈。尚书辛述说:“苏琼既直且正,名以定体,不虑不申。”
当年琼任南清河太守,裴献伯为济州刺史,用法严酷,琼则相反,是以恩养人。房延..为乐陵郡,经过济州,裴问外面的舆论和人们的评价,..说:“只听到‘太守善,刺史恶’这样一句话。”裴说:“得老百姓夸奖并非很公正。”..答:“这么说来,黄霸、龚遂,该是罪人。”后朝廷下诏,令各州荐举清能。裴因为州民们讲的那句话,而担心受到琼的陷害,琼则专门给予辩解申述,时论认为他正直公平。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为己任,理官忌惮,不敢有所违抗。琼却公平推究审查,很多人在他手上得到了昭雪。寺中署置台案,是从琼开始的。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多次报告谋反,前后都交付给琼推检,冤屈之人幸免于难。尚书崔昂对琼说:“如果想建立功名的话,就该认真思考余下的案件,继续昭雪反叛谋逆,你有几个脑袋?”琼满脸严肃地说:“昭雪的人是由于冤枉,反逆的人是不会轻易放过去的。”昂听琼回答后,万分惭愧。京师这样评价他:“断决无疑苏珍之。”
迁徐州行台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的五级寺突然被人偷走了一百躯铜像,有关官员察检,然后逮捕了几十个人,琼马上放走了这批人。寺僧埋怨州府不帮忙追究贼人,琼请僧回寺,道歉说:“请师傅暂且回去,找到佛像后就给你送来。”之后十多天,查找到贼人以及收藏赃物的地方,直接收审,全是事实。贼徒承认罪过,僧俗叹服贤明。旧制规定,以淮水为禁,不准商贩渡河。淮南连年歉收,琼上启朝廷请求准许前往淮北取籴。后来淮北饥荒,又请通籴淮南,这样便使得商贾往返,彼此兼济,水陆之利,直达河北。为大理卿时齐亡,入周为博陵太守。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五 表十五·赵尔巽 卷十·毕沅 卷五徵部·赵璘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四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纪昀 卷三十七·佚名 杨玄感传·李延寿 耶律曷鲁传·脱脱 卷一百十二·佚名 附录二 龙研仙同情革命·胡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佚名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