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洪武二年三月乙未朔,上与儒臣论《易》,至“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上曰:“人主职在养民,但能养贤与之共治,则民皆得所养。然知人最难,若所养果贤而使之治民,则国无虚禄,民获实惠;苟所养非贤,反厉其民,何补于国哉?故人主养贤非难,知贤为难。”

大将军徐达自蒲州率师渡河。明日,次蒲城之车渡店,七棱等寨守兵俱遁去,达命指挥朱明等以兵守之。元鄜城守将副枢施成来降,纳其所受宣印,遂以兵守鄜城,仍令成同守。

丙申,上以旱灾相仍,因念微时艰苦,乃减膳省愆,祭告皇考仁祖淳皇帝、皇妣淳皇后曰:“惟祖宗积德,百灵佑助,戡定祸乱,上帝命为天下生民主,任以司牧,使厚民生,惟恐弗胜,日怀忧惧。伏见去年四方旱灾,民命颠危,今春风雨不时,丰荒未卜。因念微时皇考、皇妣凶年艰食,取草之可茹者,杂米以炊,艰难困苦,何敢忘之?今富有四海而遭时若此,咎实在儿,生民何辜?因具草蔬粝饭,与妻妾共食旬日,以同民艰,以答天谴,敢告知之。”

命京卫将士练习武艺。是时,诸将率师平中原,入关陕,而将士之留京师者多安逸。上谕之曰:“凡事必预备,然后有济;先时浚流,临旱免忧,已涸而汲,沃焦弗及。汝等当闲暇之日,宜练习武艺,不可谓无事,便可宴安也。夫溺于宴安者,必至于危亡;安而虑危者,乃可以常安。”又曰:“成功非易,保禄尤难。今国家之用人,正如用车,苟有龃龉不行,即移载他车矣。汝等其戒之。”诸将皆顿首谢。

丁酉,遣中书参政蔡哲祀三皇,以勾芒、祝融、力牧、风后配享,勾芒、祝融居右,力牧、风后居左,仪同释奠。三皇位:用笾、豆各八,簠、簋各二,登、铏各一,爵三,牺尊、象尊、山罍各一,币一、白色,祝一,共用牛、羊、豖各一。其配位:用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铏一,爵三,象尊、牺尊各一,币一、白色,祝一,共用牛、羊、豖各一。其乐用《登歌》。其祝文,伏羲曰:“惟皇始画八卦,教民书契,继天立极,肇开道统。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勾芒氏配神农曰:“惟皇始作耒耜,烝民粒食,百草是尝,功济万世。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祝融氏配黄帝曰:“惟皇通变神化,垂衣而治,制作寖备,以济万民。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风后氏、力牧氏配勾芒曰:“爰以季春,有事于太昊伏羲氏,惟神感德在木,发生之始,功被万物,本于至仁。谨以制币牲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祝融曰:“惟神大德司夏,长养庶物,功在上古,惠及无穷。”风后曰:“惟神贯通天时,孤虚阐奥,作辅轩辕,德业名世。”力牧曰:“惟神兵法奇秘,有光有烈,土德增崇,功垂万世。”余词如勾芒。

上以春久不雨,告祭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中设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凡五坛。东设钟山、两淮、江西、两广、海南、海北、山东、燕南、燕蓟山川、旗纛等神,凡七坛。西则江东、两浙、福建、湖广、荆襄、河南、河北、河东、华州、京都城隍,凡六坛。共十八坛。中五坛奠帛初献,上亲行礼。两庑命官分献每坛。牲用犊、羊、豖各一,币则太岁、风云雷雨用白,余各随其方色。笾、豆、簠、簋视社稷,登一,实以太羹,铏二,实以和羹。其仪同常祭。祝文曰:“朕代前王统世,治教民生,当去岁纪年建号之初,首值天下灾旱,中原人民苦殃尤甚。今年自孟春得雨之后,仲春再沾微雨,于今又无。虽未妨农务之急,而气候终未调顺。伏念去岁因旱民多颠危,今又缺雨,民生何赖?实切忧惶。夙夜静思,惟天地好生,必不使下民至于失所。然神无,人何以享?神无,人何以祀?朕不敢烦渎天地,惟众神主司下土,民物参替,天地化机,愿神以民庶之疾苦,哀闻于上天厚地,乞赐风雨以时,以成岁丰,养育民物,各遂其生。朕敢不知报尚享?”

戊戌,上谕指挥同知袁义曰:“尔所统军士,多山东徤儿,勇而好斗,若加训练,悉是精兵。然当推恩意以怀之,严号令以一之,庶几临敌之际,得其死力。今新升武职者,多不知训练之法,不思今日富贵,皆自战功得之。且智超百人为百人之长,智超千人为千人之长,智超万人为万人之长。昔平章俞通海与陈氏战鄱阳湖,陈氏以巨舰压通海舟,势危急,其所统军士皆奋勇力以首抵舰,铁帽尽坏,而后得脱,非通海训练有素,恩威兼济,安能得其死力若此?尔等其效之,慎无怠惰废事。”

翰林学士朱升等奉敕撰斋戒文曰:“凡祭祀,必先斋戒,而后可以感动神明。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专一其心,严畏谨慎,不思他事,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大祀,斋戒七日,前四日为戒,后三日为斋;中祀,斋戒五日,前三日为戒,后二日为斋。”既进览,上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庙、山川等神,是为天下生灵祈福,宜下令百官一体斋戒。若自有所祷于天地百神,不关于民者,恐百官斋戒不致专精,则不下令。”又谓省臣曰:“朕每祭享天地百神,惟伸吾感戴之意,祈祷福祉,以佑生民,未尝敢自徼惠也。且斋戒所以致诚,诚之至与不至,神之格与不格,皆系于此,故朕每致斋,不敢有一毫懈怠。今定斋戒之期,大祀以七日,中祀以五日,不无太久?大抵人心久则易怠,怠心一萌,反为不敬。可止于临祭斋戒三日,务致精专,庶几可以感格神明矣。”命太常著为令。

己亥,大将军徐达师次栎阳县之康桥,遣武德卫参随乔巨川守同州,雄武卫参随孙德等守沧头及栎阳,遂趋鹿台,以取奉元。

庚子,改福清州为县。

置廉州百户所,调雷州卫百户欧阳永昌领兵守之。

翰林学士朱升以年老,乞致仕,诏许之。升字允升,徽之休宁人,师同郡陈栎,博洽群书,隐居石门。王师下徽州,即被召见,数承顾问。及上即位,授今官,至是以老致仕。归石门后,终于家,所著有易、诗、书、周官、仪礼、礼记、四书、孝经、小学旁注注解及书传补正辑注传于世。

上谕诸将校曰:“自古帝王居安虑危,处治思乱。今天下初定,岂可遽以为安而忘警戒?朕观尔等智虑多不及此,唯知享富贵、取娱乐于所统军士,懵然不知简练。倘一旦有警,将安用之?朕昔下金华,时馆于廉访司,有给扫除老兵数人能言元时点兵事,使者问其主将曰‘尔兵有乎’,曰‘有’,使者曰‘何在’,主将举所佩系囊,出片纸,指其名曰‘尽在此矣’,其怠弛如此。及天下乱,无兵可用,乃集农夫、驱市民为兵,至不能弯弓发一矢,骈首就戮,妻子为俘。国之亡者,实此辈亡之也。汝等可不戒哉。”

大将军徐达师至鹿台,遂入奉元路。初,元行省平章李思齐据凤翔,副将许国英、穆薛飞等守关中,张思道与孔兴、脱列伯、金牌张、龙济民、李景春等驻鹿台,以卫奉元。及闻大兵入关,思道等先三日由野鱼口遁去。达至,遣都督佥事郭子兴将轻骑直捣奉元,而自率大军继进渡泾渭。至三陵坡,父老千余迎降,达遂按兵,令左丞周凯入城抚谕。明日,达整师入,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以夏德润署府事,常达署经历。达师之至鹿台也,元陕西行省平章哈麻图弃奉元走盩厔,为民兵所杀,平章歪头、西台治书侍御史王武遁去,复降,斩之。西台御史桑哥失里守关家洞,达遣兵攻之,势穷促,不屈,与妻子俱投崖死。左丞拜泰古逃入终南山,郎中王可仰药死,检校阿失不花自经死。三元县尹朱春谓其妻曰:“吾当以死报国。”妻曰:“卿能尽忠,妾岂不能尽节?”亦俱投崖死。时关中既附,民饥,上闻之,命户赐米一石,继又命赴孟津仓户,给米二石,民大悦。

辛丑,上与翰林待制秦裕伯等论学术。上曰:“为学之道,志不可满,量不可狭,意不可矜。志满则盈,量狭则骄,意矜则小,盈则损,骄则惰,小则卑陋。故圣人之学,以天为准;贤人之学,以圣为则。苟局于小而拘于凡近,则亦岂能充广其学哉?”裕伯对曰:“诚如圣言。”

壬寅,参政陆聚攻承天寨,克之,获其头目人等二百七十户、男女千余口。

夜,太阴犯鬼宿。

癸卯,副将军常遇春、冯宗异等率师发陕西,进取凤翔。

丙午,上谓翰林侍读学士詹同、待制秦裕伯等曰:“往者四方鼎沸,生民之祸极矣。天道厌乱,人心思治,故作难者皆底灭亡。今疆宇虽定,然中原不胜凋弊,东南虽已苏息,而钱榖力役又皆仰之,果何时可以休息也?”同对曰:“陛下抚念创残,忧劳于心,诚天下苍生之福也。”上曰:“苦寒者思温,执热者思濯。今民之思治,甚于寒之思温,热之思凉,正当有以济之。”

大将军徐达遣武德卫镇抚张野守鄠县。

副将军常遇春等师至凤翔,李思齐惧,率所部十余万西奔临洮,遇春勒兵入城,获其部将薛平章等。

戊申,上谓翰林侍读学士詹同曰:“古人为文章,或以明道德,或以通当世之务,如《典谟》之言,皆明白易知,无深怪险僻之语。至如诸葛孔明《出师表》,亦何尝雕刻为文,而诚意溢出,至今使人诵之自然,忠义感激。近世文士,不究道德之本,不达当世之务,立辞虽艰深而意实浅近,即使过于相如、杨雄,何裨实用?自今翰林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务者,无事浮藻。”

己酉,以封州之封川、开建二县隶德庆府,阳山县隶连州,寻并封州于新州,桂阳州于连州。

都督同知康茂才遣百户周海送故元来降平章周元圭及赛因帖木儿于大将军营。赛因帖木儿,王保保部将知院八丹弟也。

辛亥,大将军徐达令各卫军士造咸阳桥,以都督耿炳文守陕西,遂发陕西,趋凤翔,承制遣平章杨璟率左丞周凯及张参政等还师征唐州。初,兵下唐州,以指挥朱某守之,后唐州兵乱,杀朱指挥,苏家寨贼将老马刘及南阳郡县皆相应而起。事闻,上遣人命达璟等讨之。

癸丑,置北平、广西二行省,以山东参政盛原辅为北平参政,中书参政刘惟敬为广西参政。广西州县先隶湖广及北平之真定等府州县隶山东、河南者皆复其旧,凡北平所辖府八、州三十七、县百三十六、长芦盐运司一。

改英德州为县,隶韶州府。

甲寅,擢御史台经历刘希鲁为刑部尚书。

参政傅友德兵克凤州,以指挥张龙守之。

乙卯,以王居仁为侍御史。

大将军徐达至凤翔,以指挥吴宏署知府事,寻以镇抚黄源署同知代宏,仍遣指挥余思明将兵守御。

戊午,诏增筑国子学舍。初,即应天府学为国子学。至是,上以规制未广,谓中书省臣曰:“大学,育贤之地,所以兴礼乐,明教化,贤人君子之所自出。古之帝王建国,君民以此为重。朕承困弊之余,首建太学,招来师儒,以教育生徒,今学者日众,斋舍卑隘,不足以居。其令工部增益学舍,必高明轩敞,俾讲习有所,游息有地,庶达材成德者有可望焉。”

是月,置密云卫。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五·吴广成
  第一百三十回 强调停弟兄翻脸 争权利姻娅失欢·蔡东藩
  卷七十六·元·蒋一葵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十四·王当
  金佗稡编卷二十三·岳珂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杜大珪
  卷之一百十九·祁韵士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二十·佚名
  卷二 惠帝纪 第二·班固
  契丹传·李延寿
  裴文举传·李延寿
  卞琛传·宋濂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蒋廷黻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343_1 【题楚昭王庙】韩愈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卷343_2 【宿龙宫滩】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

  • 卷一百四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一百四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外集第一 仙诗 甯先生游海诗 【十真记曰甯先生者古之神仙在黄帝之前尝游崑丘之外有兰沙之地去中都万里其沙如细尘风吹成雾泛泛而起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千年一开

  • 唐诗镜卷十一·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三 王缙【本传云字夏卿河中人与兄维早以文翰着名连应草泽文辞清丽举累授侍御史禄山乱为太原少尹功效谋略衆所推先加宪部侍郎历工部侍郎散骑常侍广德中拜黄门侍郎同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二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喦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絶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喦得憩云窗眠【此六句一作幼采紫房谈早爱

  • 御选宋诗卷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四言诗一王禹偁借田赋颂倬彼东郊公田是辟大君戾止言耕其籍帝籍既脩乃及公侯亲尔耒耜勤尔田畴言采黍稷祀于圜丘亿万斯年以承天休倬彼东郊耕坛其崇大君戾止言训其农农功既笃乃知荣辱尔家以给尔

  • 卷一百八十一 表二十一·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表略

  • 卷二十二·黄以周

      徽宗   △崇宁二年(癸未,一一○三)   1、七月(案:《东都事略本纪》:是月戊寅朔。) 己卯,以收复湟州,百官入贺。(《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原注:诏旨云青唐纳土,百官入贺。非也,今改之。)   2、诏付王厚:“览累奏克捷次第及

  • 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刘知几

      《易》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儒者云:"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又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春秋传

  • ◎地方警察厅水上警厅各县警佐附·费行简

    省会及紧要商埠,例设警察厅,其职任则受省长或道尹之指挥监督,办理警察卫生消防等事务也。然任厅长者,恒联络武人,有宠于督军,或奉省长为上官,道尹则绝无节制能力也。盖其人多已晋勋位,列中少将,少迁则全省警务处长,或镇守使,若沪

  • 卷二·杨大雅

    <史部,史钞类,两汉博闻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二宋 杨侃 辑黄屋左纛【高帝纪三年】纪信乘王车黄屋左纛李斐曰天子车以黄缯为盖里纛毛羽幢也在乗舆车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犛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师古曰纛音毒

  • 沈炯传·姚思廉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其祖父沈王禹,为梁浔陽太守。父亲沈续,为王府记室参军。沈炯少时才智出众,为当世所推重。他初任王国常侍,迁任尚书左民侍郎,出任吴县令。侯景之乱,吴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师,让沈炯监郡,京城陷落,侯景将领

  • 卷一百九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五 朱批彭维新奏摺 雍正七年闰七月十六日吏部右侍郎署理苏州廵抚印务总理清查钱粮事【臣】彭维新谨 奏为请 旨事窃照清查江苏各属积欠钱粮前奉 谕旨令原任户部侍郎【臣】王玑与【臣

  • 卷四上·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四上    明 王应电 撰夏官上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书周官曰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太宰政

  •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欧阳竟无

      [一]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二]別解脫經難得聞 經於無量俱胝劫 讀誦受持亦如是 如說行者更難遇。   諸佛出現於世樂 演說微妙正法樂 僧伽一心同見樂 和合俱修勇進樂.   若見聖人則爲樂 幷與共住亦

  • 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憍饷弥国建砾迦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俱胝数及诸天人阿素洛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时彼国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容范温华志韵闲远。男女僮仆其数众多

  • 卷第二十四·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四 住泉州崇福禅师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七世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法嗣下 韶州云门文偃禅师(凡五十一) 苏州嘉兴人也。初参睦州。发明心要。 后谒雪峰。值峰上堂次。师犯众出。熟视云。项上三百

  • 卷第五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第二十六世邓尉持禅师法嗣杭州东明虗白慧旵禅师湖广王氏子。父为丹阳税课司。遂家焉。幼頴悟。不类

  • 律相感通传·道宣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律相感通传》一书,道宣作于唐乾封二年 (667)。《法苑珠林》载:“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律师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此传主要记载了有关律相感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