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沙弥尼离戒文(沙弥尼戒经)

东晋失译

善女人字某言。某所受秽恶之身。充弊人流不堪下行。克己自悔。愿为弟子。受持正戒终身奉行。

用何等故。作沙弥离。用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故。用剃头被袈裟故。几戒沙弥离。有十戒。

一尽形寿不得杀生。不得教人杀生。

二尽形寿不得盗。不得教人盗。

三尽形寿不得淫。不得教人淫。

四尽形寿不得嫁。不得教人嫁。

五尽形寿不得妄语。不得教人妄语。六尽形寿不得歌舞。不得教人歌舞。不得弹筝吹笛。

七尽形寿不得著香华脂粉。不得教人著脂粉。

八尽形寿不得于高好刻镂床上卧。不得教人作好床卧。

九尽形寿不得饮酒。不得教人饮酒。

十尽形寿过日中不得复食。不得教人食。

威仪七十事。

不得著缯彩衣不得作彩衣与人

不得恶口相调不得教人作不急语

不得与优婆夷相看形体大笑。

不得于避处裸形自弄身体。

不得照镜摩抆面目画眉。

不得嗔恨羞惭恚语。

不得思念与男子共交会问优婆夷何如。

不得坐毛绵上。不得著靴履。不应作履。

不得贪家钱财强索人物。

不得坐。他妇女床上开器视衣言是好彼丑十六以上应作沙弥离。素无瑕秽贞良完具。无所毁辱。父母见听乃得为道。素不贞良不应为道。石人匿病不应为道。

不得与比丘僧同室宿。不得共坐。不得相形笑。不得卧沙弥离衣被中。不得错法衣共器误著僧衣。不得手授男子物。设欲与物。当置著地却使取之。不得与优婆夷露浴。不得独至僧房问义。不得说浴事。不得笑经语。不得左右顾视。不得手据机上。

受经有五事。当与长老尼共行。去坐六尺。长跪。但得问义。当识句逗。

省师病有四事有亲应得省。三人共行。去床六尺。长跪问讯语讫应去不得论事。

夜卧有五事。当头输佛。当伛卧不得申脚。不得仰向频申。不得袒裸自露。不得手近不净处。

至檀越家有五事。当先到精舍礼佛。次礼师僧优婆夷请乃应入。当报师僧。直视六尺当独坐床。

止檀越家。有五事不应法。不得至妇女房中语戏。不得至灶下坐食。不得与婢共私语。不得独至舍后。不得与人共上厕。不得上男子厕上。

入浴室有五事。不得与优婆夷共洗。不得与婢使共洗。不得与小儿共洗。不得取他成事水。不得自视形体隐处。

烧香有五事。不得左右远视。不得独与优婆塞共烧香。不得独与婢使。不掣脚。不得背像。朝起有五事。先当清净却著法衣。先礼经像。却礼师僧。去六尺问讯。却行出户。师与语有五事。问经戒义不知当请。若见责当即自悔过。不得覆藏。不得自理。不得恶眼视师。

浣衣有四事。当于屏处当长跪。当弃恶水于屏处。不得于人道径中。当待燥燥应收。不得令堕地。

行道有五事。当与三人共行。当与大尼共行。若当与优婆夷共行。当视前六尺。当著法衣。师云。女人受性大出杂态姿。则喜好淫泆无礼。故为女人。今以自觉。得蒙释迦文佛大恩。普三界开视道地得值法。其有自识本行。归念佛者少。

佛言。观见人间。上至二十八天。下至十八地狱。皆苦无乐。故结戒以训后生。佛告诸弟子。为道至难。鲜能去家断绝六情。受佛重戒捐弃爱欲。有其然者少。

佛告诸弟子。汝慎莫妄度沙弥离。女人姿态难保悦。在须臾以复更生恶意。譬如水泡一起一灭。无有常定。能见人根观其大行。见其宿罪。今以尽度。便得道者急当度之。自非菩萨阿罗汉。不可度尼。

除觐说戒节度。

维那先具舍罗筹香火戒文。净扫除精舍。却鸣揵槌。烧香礼佛呗咒愿意。咒愿鬼子母。各便就坐。整法服叉手静默。维那便行香火人。各说一偈。维那在户里三唱。白衣出除觐布萨竟。三弹指令白衣远去。莫令闻说戒音声讫。开户维那唱言。静坐除觐默今布萨。亦三过唱讫。便维那捉筹。上座尼前长跪。布萨人与一筹。亦自取讫。便还敛筹。别著一处。还取未布筹。手捉从上座尼前问。谁脱不受筹。未得者便当言未。已得者当默讫竟。维那数筹有几人。数知少多。维那唱言。除觐等若干人。随年号月。十五便言十五日。月尽便言三十日。于某州某郡某县某檀越精舍中说戒。愿持说戒功德归流。大檀越眷属一切安隐。命过者生天人中增益功德。十方厄难普使解脱。各咒愿讫。维那长跪上座尼前。请能说戒人令说戒。复请一人三呗读经。读经竟呗。呗讫。上座普咒愿。下座尼皆长跪受咒愿。维那唱。皆共礼佛礼般若讫。下坐尼皆礼大尼讫。便维那长跪唱言。随所安。

请说戒读经人。共别坐一床上。

沙弥尼离戒文

按此戒名。国本宋本及开元录。皆云沙弥尼离戒文。丹本即云沙弥尼杂戒文。今捡正文。诸本皆非。何则。按此译之离字。与他译之尼字。但梵音楚夏耳。曾不是沙弥尼之离戒文。亦不是沙弥尼之杂戒文。并乖正文。故今可直云沙弥离戒文。乃正耳。然无所据。不敢即正。直书其意。以待好古雅正君子焉。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七·玄奘
  卷第七十五·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二·湛然
  卷四百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一卷·慧远
  卷一百·佚名
  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昙旷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三卷·无著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下·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六卷·佚名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第四十六卷·佚名
  缅甸面面观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坡小藁【二】罗与之书感设险重门未足凭民心应自有长城朝廷休戚视田野宗社存亡非甲兵气实精神宁敝竭本枯枝叶可敷荣古人经理先观势两臂于韩孰重轻

  • 第三十五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尽职归天·蔡东藩

      却说武氏用二张言,乃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等,召庐陵王哲至东都。庐陵王与韦妃诸子,一并诣阙,入朝武氏。武氏留居宫中,佯称为他疗疾。狄仁杰因事涉诡秘,尚觉怀忧,进入宫求见,武氏与语庐陵王事。仁杰道:“陛下既召还庐陵王,何

  • 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两魏争风 真奇冤数妃毕命·蔡东藩

      却说道士作歌都市,有“委鬼当头立,茄花满地红”二语,委鬼二字相拼,便是魏字,茄花究属何指,据明史上说及,茄字拆开,便是客字。此语未免牵强。小子愚昧,一时未能明析,只好照史謄录,看官不要贻笑。闲文少叙,原来熹宗有一乳母,叫

  • 卷十八·凌雪

    列传二十九(死事诸臣)江天一、画网巾先生、陆宇■〈火鼎〉、贺向峻(附汪参)、王延善、蒋尔恂列传二十九江天一、画网巾先生、陆宇■〈火鼎〉、贺向峻(附汪参)、王延善、蒋尔恂江天一,字文石,歙县人;与金文毅同起兵绩溪被难者也

  • 三六二 军机大臣奏请将《武英殿聚珍板程序》印行并录入全书及荟要片·佚名

    三六二 军机大臣奏请将《武英殿聚珍板程序》印行并录入全书及荟要片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臣等蒙发下侍郎金简撰进《武英殿聚珍板程序》一本,交臣等阅看。臣等伏查聚珍板刊行书籍,施工简而致用博,罪(最)为良法,仰蒙

  • 蕅益大师年谱·弘一

    弘一大师 撰依大师自撰八不道人传。及成时续传录写。复检宗论中诸文增改。并参考别行诸疏序跋补订焉。己未。居钱塘。初稿。辛酉。掩室永嘉。改纂。乙亥。住温陵月台再治。老病缠绵。精力颓弊。未能详密校理。殊自恧

  • ·复林少穆制军书·丁曰健

    暌侍钧仪,叠更寒暑;私衷景仰,不律难宣!前闻移节滇、黔,万里邮程,未获时申寸牍。海外荒僻寡闻,安车吉返榕城,尚稽肃禀。乃于清和上浣,先奉赐函;盥诵回环,恍亲麈诲。想见优游巾褐,二疏不得专美于前;而中外苍生,未免大失

  • 卷十一·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一 吉礼十一 日月篇 总序 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礼记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考之古者祀

  • 循循善诱的艺术·孔子

    【原文】 颜渊喟然①叹曰:“仰夫子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②。虽欲从之,未由③也已。” 【注释】 ①喟然:叹气的样子。②卓尔:挺立的样子。③未

  • 卷一·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一太极图【周子作 朱子注】【朱子曰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而孔子於斯文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於天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不属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於我有宋五星集奎实开文明之运而

  • 大学·朱熹

    大学〈大旧音泰今读如字〉 宋 朱子 章句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

  •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七善现,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预流果清净。预流果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十八佛不共法清净。若预流果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一来不还阿罗汉

  • 答潘圆音问(八则)·太虚

    答一:提倡教学,不济贫穷,是由智强悲弱,智悲未能平均耳。非但学佛者有之,社会中多有此类人。或亦因贫穷者多,善门难开,及济贫适以长惰等观念先横梗在胸也。贵亲娶四妾,或系学佛前已成之事实,非学佛后发生之行为。且少女偶然心欲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一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一卷广释集谛以爱为体 释二种爱一爱己身一爱所须 又释二种爱一者善爱一者不善爱 举九种事譬爱 释菩萨无苦有谛声闻有苦有谛 广释见灭谛义 广释道谛义 广释道义是一随法有异圣行品

  • 宗范卷下·钱伊庵

      菩萨戒弟子 钱伊庵 编缉机用宾主相逢。师资互印。各出一只手。扶起破沙盆。自佛祖递传迄今。凡灯录所载。何能徧收。殆不止万七千则已也。兹则择其尤要者。略掇於后。兼系诸家拈颂评唱。少志一班。以备勘验相见

  • 华严经文义记(卷第六)·灵裕

    师子奋迅城童女弥多罗尼第十灌顶之土相。是自在起用无碍。故名□□□□。若实慧纳受圣职。名曰童女。法名波若庄严法门也。恭敬心者。能求之念也。好乐等者。教颀之法也。就所顺中。大乘者名总句。求诸已下名曰别也。

  • 天经或问前集·游艺

    清游艺撰。艺字子六,号岱峰,福建建宁人。约在康熙年间,为解答有关天文、气象、地理等问题,参阅古今中外有关著作百余种,写成此书。分前、后二集。共述七十二个问题,比较全面地解释自然变化的一些道理,其中对风、雨、云、雷、

  • 雍正畿辅通志·李卫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