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二 龙研仙同情革命

古春风楼琐记芝翁

郭嵩焘于清季出使英国,回国之后,好谈西欧新政,有《海外日记》等著作,当时一般守旧人物,见之哗然,指为“汉奸”。王湘绮说他“中洋毒”,更制“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的联句嘲骂,通人如此,其他可知。那时有个少年人,投刺进见和嵩焘谈了半日,嵩焘叹道:“举世无知己,惟此一少年!”

这少年姓龙名璋,字研仙,是光绪丙子科的举人,那时才二十三岁,他博览中外政书,知道这不是闭关自守的时候了,不知彼焉能知此?因此无心八股文字,两赴礼闱,不获一第,便以中书改官知县,分发江苏,做了好几任知县,虽是小小七品官,名声却在道府之上。中日战争时,张之洞总督两江,他向张条陈扼守江淮,待机御敌。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慈禧要行废立,密旨询两江督刘坤一和湖广督张之洞,坤一便请研仙到署商对策,研仙向坤一道:“废立的事,只在老太太一句话,要怎么办便怎么办,原无须征询疆吏意见的,所以要多此一举者,便是有所顾忌。大帅是中兴宿将,张香师也是朝廷旧臣,会同上奏,老太太便不至蛮动了。”坤一深觉得有理,其“君臣之份已定,中外之口宜防”的警句,据说即是研仙加进去的,光绪的帝位才给保住。

庚子义和团起南方各省仇教案件,也有发生,研仙进见坤一,请上疏诛首祸诸臣,并和东南各省督抚,照会所在地各国领事,立约保护外侨。同时上书给张之洞,请“肃清君侧”,张本来善于做官,不敢发,但“东南自保”之议,还是采用研仙的建议,而由张季直促成的。辛丑和约之后,他看到清廷政事怓乱,气数已尽,革命潮流澎湃,对党人辄多赞助,在如皋创办小学,并在南京设旅宁学校,又返湖南筹创明德经正各校。黄兴倡义长沙,研仙密助十万;刺王之春案发生,黄兴系狱,他也暗里营救,又用了数千元,以后老河口镇南关黄花岗诸役,也都有资助,他处事很守秘密,所以清吏都没有察觉。辛亥夏,铁道国有议起,四川发生风潮,沿江各省也汹汹图谋举事,研仙这时虽没有加入革命党,但却同情革命,日夜向新军防营游说,计划俟机起义。

湖南继武昌起义之后,倡言独立,焦达峰、陈作新都向研仙计议,事起,焦陈任正副都督,研仙也被推为民政长。当清军攻汉阳时,焦陈遭人杀害,部曲要报仇,研仙痛哭力争,劝以大局为重,不要自相斫杀,乃推谭延闿继任都督,礼葬焦陈,和谭畏公计议出兵响应武昌义师,自己带兵到辰州,并至镇篁安抚苗黎。民二,袁世凯派张勋、冯国璋取金陵,失败后,研仙亦避上海;四年云南起义后,“送命二陈汤”的汤乡铭独立,研仙到了长沙,乡铭已走,研仙再度被推为民政长,不久引退,至七年三月卒,年六十五。遗著有《甓勤斋集》若干卷。

(原载1959年3月27日台湾《新生报》副刊)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一 慶曆元年(辛巳,1041)·李焘
  内篇 杂述第三十四·刘知几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八·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一○一六 谕内阁将来江浙文汇等三阁分贮全书许读书者领出传写·佚名
  卷之三十三·祁韵士
  卷七·郭居仁
  报任安书·司马迁
  陆九渊传·脱脱
  石普传·宋濂
  卷一百四十三·杨士奇
  兵一五·徐松
  第二章 秦代事迹·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66.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施蜇存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欲识怀君意,朝朝访楫师。 严维,字正文,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早年隐居桐庐。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因家贫亲老,不能远离,授诸

  • 卷十·凌雪

    列传十三 万元吉(附杨文荐)、杨廷麟、刘同升、郭维经、彭期生、黎遂球、龚棻、姚奇胤列传十四 傅冠、王应熊(附王锡兖)、蒋德璟、黄景昉、何吾驺、黄士俊、方逢年列传十五 瞿式耜、张同敞、何腾蛟、堵胤锡列传十三万元吉(

  • 客座赘语序·顾起元

    余顷年多愁多病,客之常在座者,熟余生平好访求桑梓间故事,则争语往迹近闻以相娱,间出一二惊奇诞怪者以助驩笑,至可裨益地方与夫考订载籍者,亦往往有之。余归置于耳,不忍遽忘于心,时命侍者笔诸赫蹄,然什不能一二也。既成帙,因命之

  • 第三九九清册同治十一年五月初四日一二二一三--四·佚名

    淡水分府周,造送淡水厅属各保总理、董事姓名清册造送 私记 关防 北路淡水捕盗同知关防遵饬查开淡属各保总理董事姓名清册稿(注一)(注二)遵将淡属各保总理、董事,遵饬查开姓名,备造清册,呈送察核。须至清

  • ·筹办番地议史密·丁曰健

    去年七月奉札垂询七虑,当即详细据实开陈。因候镇道履勘,至十一月内,始并续行归化详册专丁一并賫呈。奉钧谕:事经入告,所有应办事宜,慎重妥速办理,切勿游移。卑职遵将应办章程禀商道、府,先择抚绥、驭制归番各事

  • 德宗本纪·欧阳修

    德宗,名适,是代宗的长子。母亲是睿真皇太后沈氏。当初,沈氏在开元末年被选入代宗宫中。安禄山叛乱,玄宗躲避叛贼去到蜀郡,诸王妃妾来不及随从者,尽都被叛贼虏得,拘禁在东都的宫中旁舍。代宗收复东都,寻得沈氏,留她在宫中;史思明

  • 廉惠山海牙传·宋濂

    廉惠山海牙,字公亮,布鲁海牙之孙,廉希宪之侄。其父阿鲁浑海牙曾任广德路达鲁花赤。廉惠山海牙年幼丧父,由母亲一人抚养,家境贫寒,但他并不以破衣粗食为耻。二十岁时,大臣欲使他入宫禁宿卫,他推辞,一心想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入国学

  • 十八年·佚名

    (丁未)十八年大明成化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壬寅朔,上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昌慶宮。仍賀兩大妃殿,進表裏,遂御明政殿受賀。○進宴于兩大妃殿。○御仁政殿宴群臣。1月2日○癸卯,開城府留守金永濡以年七十致仕,不許。〈史臣曰:「永

  • 十一年·佚名

    (丙子)十一年大明正德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癸未朔,上率百官,行望闕禮,仍賀大妃殿,又受群臣賀。1月3日○乙酉,臺諫啓曰:「成夢井不合長官,請速改正。全五倫不唯不合邊將,前爲全羅水軍節度使時,多有所失。又嘗爲滿浦僉使,以牛與鐵物

  • 景公问欲和臣亲下晏子对以信顺俭节第二十六·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和民亲下奈何?”晏子对曰:“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今,赦其过。任大无多责焉,使迩臣无求嬖焉,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亲谗人伤其心,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则臣和矣。俭于藉敛,节于货财,作工不历时,使民不

  •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五·黄晖

      詰術篇   圖宅術曰:孫曰:晉書魏舒傳:「少孤,為外家寧氏所養。寧氏起宅,相宅者曰:『當出貴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謂應之。舒曰:『當為外氏成此宅相。』」韓友傳:「善占卜,能圖宅相冢。」又按漢書藝文志形法有宮宅

  • 第九章 13·辜鸿铭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辜讲有一次孔子说,他想到东方去和野蛮部落一起居住。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去,会感到那里很缺乏文化氛围的。”“在聪明而高尚的人居住的地方,” 孔子回答,“是不缺

  • 诗考·王应麟

    韩诗 燕韩婴作《内外传》数万言,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汉·艺文志》:《韩故》三十六卷、《内传》四卷、《外传》六卷、《说》四十一卷。《隋·经籍志》:《韩诗》二十二卷,薛氏章句。后汉薛汉世习《韩诗

  • 原道译文·韩愈

    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

  •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一卷·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净居天上。为诸大众说微妙法。是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即从座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瞻仰尊容目未曾舍。白佛言世尊。此大法门甚深微妙实为希有。然

  • 卷第四·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四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小参 开元入院小参。山僧一介草茅。半生担板。三十年来。未曾向人前说一禅字。今日狭路相逢。不免出乖弄丑。若论佛法。本自无法。今日禅和佛法太多不见。古云。法法何曾法

  •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二十五卷,赵宋施护译。有三十二品,与道行般若经同本。

  • 论事·佚名

    音译《迦他跋陀》,亦称《论争说》(巴利文Kathavatthayakarana)。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相传为第三次结集时由目犍连帝须(Moggaliputta-tissa)所作。作者站在大寺派的立场,对部派佛教的其他各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