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平传

李平,字云定,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长大后博览群书,喜好《礼经》、《易经》,很有文才。太和初年,任通直散骑侍郎,孝文帝对他十分器重。他请求到一个郡任职,孝文帝说:“你想治理一个地方来试试自己的才能吗?”任他为长乐太守。李平为政清静简淡,官吏和百姓都很怀念他。受征辟为河南行尹,豪门勋戚都害怕他。宣武帝即位,任他为黄门郎,迁任司徒左长史,行尹的职务不变。不久转为正尹,长史的官职不变。

  宣武帝将到邺地视察,李平上表进谏,认为“嵩都创建,洛阳营造,虽然已经十年,但根基还不牢固。代人到洛阳,开初还很向往。家里的资产在迁移途中损失殆尽,牛羊大多死在路上,跨过了险峻的太行山,渡过了汹涌的黄河,辛苦备尝,好不容易到达京城,富裕人家的财产还损失一大半,贫苦百姓的情况更可以想像。加上历年来战事不断,百姓们无暇安居。自景明以来,才稍可得到休息。但农夫的家中没有一年的积蓄,修盖房子的人家中也只有数间小屋。百姓们没有不尽力于伊河和氵廛河一带的建设。现在,实在应该让庶民安居乐业,鼓励他们努力耕田,让国家积蓄够九年的粮食,每个家庭都可以应付水旱灾害的袭击。如果仍然限制和滋扰他们,那么,国家失掉的将会很多。”宣武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朝廷下诏命他以原来的官职管理相州的事务。宣武帝到邺城,亲自到他家,见到了他的几位儿子。不久,任命他为刺史。李平劝导农民耕田种桑,修建太学,选拔有学问的儒生充任讲学博士,从五郡的读书人中选拔聪明敏捷的进行教育。描绘孔子和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挂在讲堂内,亲自为每幅画像写像赞。前任刺史颇好鱼肉百姓,李平又画“履虎尾”和“践薄冰”两幅画,悬挂在客馆,写上颂文,以示警诫。被任命为度支尚书,领御史中尉的官衔。

  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在信都反叛,朝廷命李平为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行冀州刺史,讨伐元愉。宣武帝在乾殿慰劳他,并为他送行,说“:怎么会有今天?”说到元愉叛乱的事,唏嘘感叹,泪流满面。李平回答道:“元愉是鬼迷心窍,才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陛下不认为我不勇武,委任为总督的职责。如果他主动到军门稽首投降,我便把他送到大理寺按刑法处治;如果怙恶不悛,我便挥军鸣鼓进攻,完成陛下交给的重任。”他率军进至经县,叛军也向这里汇集。夜晚,蛮兵数千人攻打李平军营前面的营垒,箭射进了李平的军帐,李平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才安静下来。李平指挥军队到冀州城南十六里,大败敌兵,将他们向北追赶到城门处,包围了冀州城。元愉带一百多骑兵突围逃走,李平派统军叔孙头追赶他,离信都八十里,将元愉擒获。冀州平定,朝廷命他以本官领相州大中正职衔。

  李平被尚书令高肇、侍御史王显忌恨。后来,王显代替李平为御史中尉,李平被加封为散骑常侍。王显纠劾李平在冀州隐瞒人口,高肇进一步捏造罪状,奏报朝廷解除了李平的职务。延昌初年,朝廷下诏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爵位,任定州和冀州两州的刺史。前来告状的,大多为积压多年没有处理的旧案。他奏报朝廷,不管积案的真伪,一律以景明年以前作为界限,于是,诉讼被止息。武川镇发生灾荒,镇将任款请求借贷,没有得到允许,擅自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有司用私散官仓这条法律处罚他,免掉了他的官职。李平上疏奏说任款的目的是为了救济饥民,用心是好的,宣武帝原谅了他。

  孝明帝继位初,任李平为吏部尚书。李平精明强干,所在声望颇高,但因性情急躁而常使自己受累。

  原先,南梁派将领赵祖悦进逼寿春,魏镇南将军崔亮进攻敌兵,未能取胜。崔亮又与魏将李崇不和。朝廷下诏命李平以本官任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任尚书右仆射,统领各路军队。东西州的将领,都要受他指挥,如果任意行动,按军法从事。命李平的长子李奖为通直郎,跟从他一起去前线。于是,他率步兵和骑兵二千人奔赴寿春,严格地指挥李崇、崔亮,令水陆两路军队按时向敌人发动进攻。李崇、崔亮畏惧他,不敢违抗命令,因而互相配合。经过多日交战,打败敌军。安南将军崔延伯在下蔡建造一座桥梁,以阻挡敌人的援军。敌将王神念、昌义之等不能前来救援。赵祖悦死守困城,李平发起进攻,斩杀赵祖悦,将他的头颅送到洛阳。因立功他升任为尚书右仆射,加封散骑常侍衔。他回到京城洛阳,灵太后在宣光殿接见他,赐给他一根用黄金装饰的刀仗。

  这时,南徐州给朝廷送来奏章说:南梁筑堰坝堵截淮水,经常为患。朝廷命公卿大臣讨论。李平认为不依靠武力,堰坝最终也会自己毁坏。果然梁人筑的堰坝被水冲破,灵太后十分高兴,设宴招待群臣,赦免李平过去的罪过,孝明帝亲手赐给他布绢一百匹。

  去世,遗嘱让薄葬。

猜你喜欢
  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班固
  志第十七 符瑞上·沈约
  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八十二·赵尔巽
  卷二十·赵三·佚名
  宋史全文卷十四·佚名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八)·陈寅恪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之九十一·佚名
  尚史卷四·李锴
  卷十一·宇文懋昭
  读例存疑卷五十三·薛允升
  张克俭传·张廷玉
  一五三、鲁灭在楚考烈王七年非八年十四年辨·钱穆
  卷一百十一·佚名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幻中之邂逅·闻一多

    太阳落了,责任闭了眼睛,屋里朦胧的黑暗凄酸的寂静,钩动了一种若有若我的感情,——快乐和翡哀之间的黄昏。仿佛一簇白云,蒙蒙漠漠,拥着一只素氅朱寇的仙鹤——在方才淌进的月光里浸着,那娉婷的模样就是他么?我们都还没吐出一丝

  • 卷三十九·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九目録故实类题明皇按乐图【宋郑思肖】明皇按乐图【宋刘克庄】明皇合曲图【元元好问】题明皇按乐图【元黄庚】明皇按乐图【元王恽三首】明皇按

  • 卷八十 志五十五·赵尔巽

      ◎地理二十七   △西藏   西藏:禹贡三危之地。在四川、云南徼外,至京师万有四千馀里。周为西戎,汉为西羌。唐为吐蕃,其君长号赞普。至宋朝贡不绝。元宪宗始于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四川徼外置碉门、鱼通、黎雅

  • 提要·王称

      【臣】等谨案东都事畧一百三十卷宋王称撰称字季平眉州人父赏绍兴中为实録修撰称承其家学旁捜九朝事迹采辑成编洪迈修四朝国史奏进其书以承议郎知龙州授直秘阁其书为本纪十二世家五列传一百五附録八叙事约而该议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四月丁亥朔户部言巡仓御史左宗郢请以四十两月应折之粮俱就通仓支放目今四月正当奉旨开操未便停住合俟六月操止将京军月粮坐拨通仓支放其临德两仓严禁改折务足原额五十万之数以备支运今岁粮运行总漕巡漕设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赵秉文传·脱脱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他从小聪明、悟性强,读起书来就像早已学过一般。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进士,调任安塞主簿,因为赋税收得最多而升迁为邯郸令,又调任唐山令。守父丧以后,又被推荐任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1

  • 杨嗣昌传·张廷玉

    杨嗣昌,字文弱,湖南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改任杭州府教授,提升为南京国子监博士,逐渐官至户部郎中。天启初年,他称病回家。崇祯元年(1628)起用为河南副使,加封为右参政,移居霸州。四年改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父亲杨

  • 说日篇第三十二·王充

    儒者曰:“日朝见,出阴中;暮不见,入阴中。阴气晦冥,故没不见。”如实论之,不出入阴中。何以效之?夫夜,阴也,气亦晦冥,或夜举火者,光不灭焉。夜之阴,北方之阴也;朝出日,入所举之火也。火夜举,光不灭;日暮入,独不见,非气验也。夫观冬日之出

  • 第九章 男女听立交好之约,量定限期,不得为夫妇·梁启超

      一、男女婚姻,皆由本人自择,情志相合,乃立合约,名曰交好之约,不得有夫妇旧名。盖男女既皆平等独立,则其好约如两国之和约,无轻重高下之殊。若稍有高下,即为半主,即为附庸,不得以合约名矣;既违天赋人权平等独立之义,将渐趋于

  •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五章 天地·林语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语译天地无所偏爱,纯任万物自然生长,既不有所作为,也不经意创造,因此它对于万物的生生死死,好比祭祀时所用的草扎

  • 卷三十三·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三十三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定公【公名宋襄公子昭公弟也諡法安民大虑曰定】元年此时公未即位当书昭三十三年至六月即位始称元年此即书元年者要是即位後改称之以一年不可有二君也史例也春王三月

  • 卷十二·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传卷十二宋 刘敞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此陈侯之弟招也何以不称弟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其属通也诸侯之尊则兄弟曷

  • 卷第二十八·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八   [宋碑]杭州灵隐山玄本禅师上堂。僧问。蚌含未剖时如何 师云。光从何来。僧问。临济入门便喝。德山入门便棒。未审此意如何 师云。天晴不肯去。问。如何是灵山境 师云

  •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佚名

    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受持菩萨法者。应作四肘坛。当觅胜地清净之所扫洒清净。以香水牛粪泥地。悬于种种杂色幡盖宝铃佩镜。并诸金银种种间错严錺道场。其道场中立五色坛。纵广四肘。先下白色次黄次

  • 士谔医话·陆士谔

    近代陆士谔撰写的一部医案医话类中医著作,刊于1936年。本书收载陆氏医话九十一篇,内容涉及医理、医法、医方、病家心理等方面,并论述了中西医学的比较,重点阐述中医之长,对中医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存1936年上海校经山房

  •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佚名

    不题撰人。经中称玄武,盖撰于唐末五代。标题及篇首七言诗称真武,盖后人篡改。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内容为紫微大帝述真武神通、问世、事迹、天符妙用及报应等。

  •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佚名

    石井昌子《真诰の成立をめぐる资料の检讨》认为本诀稍后于《真诰》。述存思及服云牙成仙法,含有房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