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克俭传

张克俭,字禹型,山西屯留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辉县知县。六年春,农民义军进攻武安,守备曹鸣战死。又进攻辉县,克俭固守。义军屯于百泉书院,三日后撤去。克俭升兵部主事。

崇祯十二年(1639),升湖广佥事,监郧阳、襄阳诸军。杨嗣昌镇守襄阳,还多依仗于他。张献忠、罗汝才失败,小秦王、混世王、过天星等均降,嗣昌把他们安置在房县、竹山的山中,命克俭来安抚。但义军并未解散,自择驻扎,连营数百里。这时大河南北发生饥荒,流民到襄、汉来就食的,每日数万人,义军多混入流民之中。克俭深以为忧,上书嗣昌说“:襄阳自古就是重要地方。近两河饥民云集,新旧降卒杂处其间,一夫号召,立即反叛。况秦兵以长、武之变,西归郧阳、房县。军总督府才建立,降卒兵营星罗棋布,如同放虎自卫。紫(阳)、汉(阴)、西(乡)、兴(安)没有重要守备,有何依恃而不恐。”嗣昌不以为然,反而对他说“:昔高仁厚六天内降贼百万,擒获阡能,监军为何胆怯?”嗣昌入蜀后,委任克俭留襄阳主持军务。因破敌有功,加克俭为右参议,仍监军郧、襄。不久,命他移守下川南道,郧阳袁继咸奏请留襄。

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调令尚未到达,献忠令人来借督府军符以进入襄阳城,克俭不同意。夜间,义军发起进攻,焚毁襄王府。克俭急忙去援救,为义军所擒获,大骂而死。

猜你喜欢
  庄宗纪八·薛居正
  卷二百四十九 列传三十六·赵尔巽
  第九十一回 徐光启荐用客卿 袁崇焕入援畿辅·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九·佚名
  第二十五卷 仕绩 一 六·缪荃孙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一·阿桂
  卷十·吴缜
  十八、纪顾九皋师·包天笑
  十国春秋卷四十七·吴任臣
  读例存疑卷一·薛允升
  高力士传·刘昫
  卷五十·徐天麟
  李翼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祝穆·唐圭璋

      穆初名丙,字和父,建阳人。理宗时,除迪功郎,为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有方舆胜览七十卷,事文类聚四集。   贺新郎   此木生林野。自唐家、丝纶置阁,托根其下。长伴词臣挥帝制,因号紫微堪诧。常缥缈、紫微仙驾。料想紫微

  •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沈约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着新绢裙昼寝,献

  •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九·柯劭忞

      ○定宗诸子   △忽察 脑忽 禾忽 秃鲁 宪宗诸子班秃 阿速台 玉龙答失 撒里蛮彻彻秃 昔里吉 兀鲁思不花 晃火帖木儿 定宗三子:长忽察,次脑忽,次禾忽。   忽察,以定宗长子觊觎父位,而众望不属。及拔都等定议,立宪宗,

  • 卷二十 崇祯十七年甲申·计六奇

      元旦文武乱朝班  京师文臣,俱寓西城,而朝班则列于东,武臣俱寓东城,而朝班则列于西。甲申元旦上视朝最早,止一大金吾立班。时钟声已绝,金吾启奏,群臣不闻钟鼓声,谓圣驾未出,来者益迟。令再鸣钟,启东西门,远近闻之,自皆疾驰,乃

  • 世祖本纪·宋濂

    (一)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名忽必烈,是睿宗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为庄圣太后,姓怯烈氏。世祖生于乙亥年(1215)八月二十八日。长大以后,仁厚、聪慧、英明、敏锐,对太后十分孝顺,尤其善于安抚下属。娶弘吉剌氏为王妃。甲

  • 三年·佚名

    (壬辰)三年大明成化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戌,彗星見外屛星南,尾長五尺許。○停望闕禮及本朝賀禮,以禫祭致齋也。1月2日○己亥,彗星見外屛星南,尾長五尺許。○上詣景安殿行禫祭。○日本國西海路筑前州冷泉津尉兼內州太守田原

  • 卷二十 二十之四·孔颖达

    《长发》,大禘也。大禘,郊祭天也。《礼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是谓也。○长如字。禘,大计反。王云:“殷祭也。”王者,于况反,又如字。[疏]“《长发》七章,首章八句,次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卒章六句”。○正义曰

  • 大略篇第二十七·荀况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读诗略记卷四·朱朝瑛

    明 朱朝瑛 撰小旻之什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囘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序曰大夫刺幽王也诗人以前有召旻故别之为小旻非以别其为小雅也小明亦然小宛小弁可以类推矣张元岵曰当时申挟犬戎入冦只

  • 卷六·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六宋 吕祖谦 撰卫说已见邶淇奥【于六反】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聴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孔氏曰武公和厘侯子 朱氏曰武公年九十有五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

  • 卷十三·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三【丁惠王二卯十三年】六年【齊桓三十二年晉獻二十三年衛文六年蔡穆二十一年鄭文十九年曹昭八年陳宣三十九年?成公元年宋桓二十八年秦穆六年楚成十八

  • 水旱第三十六·桓宽

    【题解】本篇从上面&ldquo;授时&rdquo;问题伴随而来的对农业生产严重威胁的水旱灾害问题,进行辩论,并联系到盐、铁官营问题。大夫认为&ldquo;水旱,天之所为&rdquo;,&ldquo;非唯有司之罪&rdquo;。贤良则称周公之时,&ldquo;

  • 国疾第二十八·桓宽

    【题解】国疾就是国家的弊病。贤良、文学攻击汉武帝时,&ldquo;国有贤士而不用&rdquo;,&ldquo;邪臣各以伎艺,亏乱至治&rdquo;,&ldquo;其祸累世不复,疮痍至今未息&rdquo;。他们认为所谓的&ldquo;国疾&rdquo;,完全是由汉武帝制

  • 解脫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二   此明求第二禪思惟初禪過患二[一]禪功德.爾時坐禪人欲樂起第二禪已於初禪身得   自在.何以故.若於初禪未得自在雖復思惟欲除覺觀望得二禪還復退

  • 般若灯论释 第七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七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薪火品第十复次前品已遮取及取者。除其执见。今复令解不一不异缘起法故。有此品起。外人言。第一义中有取取者。何以故。由此二

  • 安南志略·黎崱

    元黎崱(字景高,号东山、静乐)撰。20卷。主要记述古代交州地区的社会、政治、民族、地理、物产、风俗、文化和越南丁、黎、李、陈4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及与中国宋朝、元朝的往来,辑录有西汉至元朝至元年间历代中国封建王朝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佚名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

  • 正宗心印后续联芳·佚名

    全一卷。明代僧善璨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以福建福州府为中心,记录当代缁素之果字系、正字系僧俗约七十余人之本籍、姓氏与机缘语要。然未刊序、跋,仅于卷末附偈一首(卍续一四八·一九二下):‘祖印递递相传,有缘继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