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赵秉文传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他从小聪明、悟性强,读起书来就像早已学过一般。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进士,调任安塞主簿,因为赋税收得最多而升迁为邯郸令,又调任唐山令。守父丧以后,又被推荐任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

明昌六年(1195),赵秉文入朝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他上书议论宰相胥持国应当罢免,宗室守贞可以重用。章宗召见他询问,见他说话前后不一致,于是命令知大兴府事内族完颜礸等审问他。赵秉文开始不敢说,便追问他的仆人,仆人便说出了和他们交往的一些人,赵秉文这才说:“起初打算上书皇帝时,曾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下议论过。”王庭筠等都被捕入狱,每人受到的判决和处罚有所差别。有关部门认为赵秉文上书狂妄,依法应当追查罪责,押送监狱。章宗不想因人进言而判罪,所以就特别免去了对他的处罚。当时人为此而编话说:“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文攀人。”士大夫无不耻笑他。他因此久被废黜。后来被起用为同知岢岚军州事,又转为北京路转运司支度判官。承安五年(1200)冬十月,连日阴天,宰相张万公上朝和皇帝谈论,皇上对张万公说:“你说白天阴暗,也像君王用人邪正不分一样,这很有道理。就如赵秉文过去因奏事降职,但听说这人有才华,善于写文书,又敢说话,我不是放弃他不用,因为北方边境战争刚起,所以先试用一下。”泰和二年(1202),赵秉文被召回任户部主事,升为翰林修撰。十月,出任为宁边州刺史。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听说大赦将到,就先杀了犯人然后再接受大赦的旨令,这样盗贼越来越多。赵秉文为政一切从宽从简,一两月后,盗贼全都不再出没。遇上饥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粮食,并倡导有钱人赈济穷人,这样,救活了许多人。

大安初年(1209),北方敌军南下,皇上召赵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略,赵秉文说:“现在我军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军队只好布置在城外,经过夏天雨淋,器械会被损坏,人也会得病,等秋天敌兵来到,就对我方不利了。现在可派临潢一支军队攻打敌军虚处,这样便可解山西之围,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卫王不用赵秉文的计策,到秋天宣德果然战败。不久赵秉文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不久又转翰林直学士。

贞..初年,他提出可实行的三条建议:一是迁都,二是导河,三是实行封建,朝廷大略加以施行。第二年,赵秉文上书表示愿意为国家守卫残破的一州,以宣布朝廷体恤百姓的愿望。他说“:陛下不要认为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等人都以身殉国,他们都是书生。”又说“:假如我的死有益于国家,胜过做个坐吃俸禄的无用之人。”皇帝说“:秉文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现在翰林苑特别难找适当的人,你身为宿儒,应当在我身边。”因此没有答应。

贞..四年(1217),赵秉文拜翰林侍讲学士,他说:“宝券流通不畅,是因为朝廷原先商议要改变办法,集市上已传言它不再使用了,因而流通受到制约,渐渐就要废绝了。我认为应当立即回收交换,派皇上的近臣到通街大市上掌管这件事,换给银钞、粟麦、缣帛之类的东西,暂按其价格高低而出入。”皇帝诏令有关方面商议实行。

兴定元年(1217),赵秉文转为侍读学士。拜任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参与修撰国史,知集贤院事。过了一年,知贡举,因录取的进士卢元用韵重复,被降两级官职,他因此请求辞官。金朝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文章弊病更大,有关官员只会墨守成规,所取文章卑陋陈腐,仅仅是合乎教条化的格式而已,文章稍有奇峭,便遭黜落,于是文风大大衰败。贞..初年,赵秉文主持省试,见李献能写的赋,虽然格律稍有粗疏,但词藻华丽,他便将李献能拔擢为第一,参加科举的人大吵大闹,告到台省,认为赵秉文破坏了文章的格律,而且做诗诽谤他。过了很久,这件事才平息。不久,李献能又中宏词科,入翰林,而赵秉文竟然因这方面的事情而获罪。

五年,赵秉文又复任礼部尚书,入朝谢恩时,皇上说:“你的年岁大了,因为文章的原因所以再次起用你。”赵秉文认为自己身受重恩,无以报效,希望大开忠言,使皇上集思广议,每次进见便从容地对皇帝进言说,君王应当俭朴勤政,用兵用刑要谨慎,这样才能使国家长久。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哀宗即位,赵秉文再次请求辞官,但未获准。后来他改任翰林学士,参与修国史,兼益政院说书官,他认为皇帝初即位,应当天天阅读经史,以求有所补益。于是他便献上《无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部。

正大九年(1232)正月,汴京戒严,皇上命赵秉文撰写赦文,以表达自己悔悟哀伤的心情。赵秉文指事陈义,文辞情采都很完美。到敌兵退后,大臣们都要来表示祝贺,让赵秉文写贺表。赵秉文说“:《春秋》上说‘新宫火,三日哭’,现在园陵这个样子,以礼而论,应当安慰而不应当祝贺。”于是就停止了。这时赵秉文年纪已老,天天对时事感到忧愁,无论是吃饭还是休息都不能忘。每听到一件事对百姓有好处,一个人可提拔使用,大则给皇帝上奏章,小则给主管官员去说,殷勤郑重,不能自制。三月,起草《开兴改元诏》,街巷中人都能传诵。洛阳人拜读了诏书后,全城人痛哭,其感人到如此程度。这年五月壬辰日,赵秉文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累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

正大年间,他和杨云翼写了《龟鉴万年录》给皇上,又入宫侍讲,与杨云翼一起收集了自古治国之术,名为《君臣政要》合为一编送进朝廷。赵秉文从小到老没有一天放弃读书,著有《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太玄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了《论语》、《孟子解》各十卷,《资暇录》十五卷,所著文章收在《滏水集》共三十卷。

赵秉文的文章擅长于辨析,畅所欲言,言尽便止,不受规矩的约束。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格,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为近体诗,而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他的字画中,草书特别遒劲。朝廷的使者从河、湟一带回来,常说夏人问起赵秉文及王庭筠的生活情况,可见各地人对他的尊重程度。

赵秉文为人真诚平易,和人交往不摆架子,从不以名人自居。他历官五朝,官至六卿,自己的生活却如同贫寒的书生。杨云翼曾与赵秉文一起代掌文柄,当时人称他们为杨赵。然而他晚年颇爱用禅语,因而玷污了自己的名声,人们认为这是赵秉文的遗憾之处。

猜你喜欢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司马迁
  晋家人传第五·欧阳修
  卷十九 隋文帝·王夫之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八·乾隆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一百二十四 曹寅奏陈江南岁底米价如常摺·佚名
  一二○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覆校四库全书有关事致全书馆总裁函·佚名
  绎史卷八十六之一·马骕
  李蘩传·脱脱
  完颜光英传·脱脱
  元江土司传·张廷玉
  陈轸去楚之秦·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彭定求

        卷530_1 【南亭与首公宴集(一作与群公宴南亭)】许浑   秋来水上亭,几处似岩扃。戏鸟翻江叶,游龟带绿萍。   管弦心戚戚,罗绮鬓星星。行乐非吾事,西斋尚有萤。   卷530_2 【早发寿安次永寿渡】许浑   东西

  • 卷十五·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五 宋 王十朋 撰 送别 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 老守惜春意主人留客情官余闲日月湖上好清明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子仁白居易清明诗留????和冷粥出火煮新茶】酒阑红杏闇日落大堤平【扬

  • 唐诗镜卷三十一·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三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及第授秘书郎终于考功郎中大历中与郎士元俱以诗名倡士林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时公卿出牧奉使二人无诗祖行人以为耻有集十一卷

  • 卷四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九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後】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空积犬马恋岂思鵷鹭行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杨士奇

    宣德四年春正月戊申朔 上御正朝受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文武群臣命妇朝 皇太后 皇后○己酉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沈福奏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行在都察院移文处决山西重囚缘各人皆应秋后行刑今前四日已立春审律揆时未敢

  • 卷之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十·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五十传第三十四扎萨克固山贝子锡布推哈坦巴图鲁列传【今袭一等台吉】锡布推哈坦巴图鲁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从弟祖锡布固泰号鄂尔斋图珲台吉鄂齐赖赛因

  • 李泌传·欧阳修

    李泌字长源,是西魏八柱国徒何弼的第六代孙,后迁居京兆,七岁时就能写文章。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朝廷广召天下能讲论佛教、道教、孔子学说的人同到宫里辩论。有个名叫员亻叔的,九岁登上讲坛,辩论出言流畅尖锐,在座的人全都折

  • 刘氵睿、刘健传·宋濂

    刘氵睿字济川,其祖先是兴州人。曾祖刘海是金国进士第一名,官至河南府尹,死于国难,子孙便在河南安家。刘氵睿由廉访司书吏调连江县宁善乡巡检。至正十三年(1353)江西起义军主帅王善进攻福建,官军扼守罗源县,罗源与连江交界,形

  • 卷第二十四·朱熹

    伊川先生语十邹德久本「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天后天皆合于天理者也,人欲则伪矣。修身,当学大学之序。大学,圣人之完书也,其闲先后失序者,已正之矣。诗言后妃之德,非指人而言,或谓太姒,大失之矣。周公作乐章,欲一作歌之。以感化

  • 待轩诗记卷三·张次仲

    明 张次仲 撰国风魏【虞夏所都地在冀州郑谱但云周以封同姓不知何人后为晋献公所灭今山西平阳府解州等地刘公瑾谓先儒以魏为文王毕公髙之后水经注故魏国城南去大河可三十里北去首山十余里 苏子由曰魏地入晋久矣其诗

  • 卷二十二·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二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桑扈之什 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 虞惇按此亦思古之诗也幽王沉酗纵恣臣下化之故思古之君子遵礼法者以为戒其曰万邦之屏曰之屏之翰

  • 卷二十一·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一【甲定王子十年】十有二年【晉景三年齊頃二年衛穆三年蔡文十五年鄭襄八年曹文二十一年陳成二年?桓四十年宋文十四年秦桓八年楚莊十七年】春葬陳靈

  • 卷五百五十五·佚名

    △第四分随顺品第二十九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观诸法不和合故随顺般若波罗蜜多。应观诸法无分别故随顺般若波罗蜜多。应观诸法无杂坏故随顺般若波罗蜜多。应观诸法无变异故随顺般若波罗蜜多。应观诸法无表示故随顺般

  • 宗镜录卷第一·延寿

    标宗章第一详夫。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则前贤所禀。后学有归。是以先列标宗章。为有疑故问。以决疑故答。因问而疑情得启。因答而妙解潜生。谓此圆宗难信难解。是第一之说。备最上之机。

  •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释疏二。初释题目二。初正释题。义者。宜也。谓解释经文使合宜也。又义理也。斯盖智者入法华三昧。于观行位中见第一义理。以此义理解今经文。疏者。通意之辞。又音疏。即疏通疏条之义也。二说记人二

  •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下·窥基

    翻经沙门基撰论。复云何知佛依如是密意趣说有色等处。述曰。第一段中。自下第四。返破他宗外境非实有。证知唯有识。于中有三。初小乘等。因前起问。次举颂下。论主正破。后已辨极微非一实下。结归唯识。此即初也。先

  • 集验方·姚僧垣

    方书。据《北史》、《周书》姚僧垣传俱为12卷,或云10卷。北周姚僧垣(法卫)撰。本书久佚,原卷目已无从考详。据《外台秘要》,各卷方治大略如下:卷1,治卒心腹痛、中恶、蛊注等病;卷2,治伤寒、天行、温病、黄疸;卷3,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