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五章 天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语译

天地无所偏爱,纯任万物自然生长,既不有所作为,也不经意创造,因此它对于万物的生生死死,好比祭祀时所用的草扎成的狗一样,用完以后,随便拆除,随便抛弃,并不去爱惜它。

同样的道理,圣人效法天地之道,把百姓看做刍狗,让百姓随其性发展,使他们自相为治。天地之间,实在像一具风箱一样啊!没有人拉它,它便虚静无为,但是它生风的本性还是不变的,若是一旦鼓动起来,那风就汩汩涌出了。天地的或静或动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以自己的小聪明,妄作主张,固执己见不肯相让,实在说来,言论愈多,离道愈远,反而招致败亡,倒不如守着虚静无为的道体呢!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些令人困惑的言辞,庄子解释得极为清楚,其义为:

一、老子一贯的道观:道为万物之上,其运行时,无私又公正,与基督教所谓的上帝迥然而异。站在中立的立场来说,道似科学之铁面无私,毫无人情可谈。

二、老庄认为:道对万物皆有仁。在庄子的作品中,孔子的“仁义之教”常在有意无意间遭到他的攻击。因为,在无善的世界里,不知哪是“仁”,却要人们行“仁”,亦不知哪是“义”,却要人们行“义”。

三、庄子强调人类的真爱,优于孔子所说“局部的人伦之爱”。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庄子》之《大宗师》《齐物论》《则阳》

许由将道描述为他的老师,说:“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啊!他像秋天的严霜,使万物凋零,并不以为所行是‘义’;恩泽及于万世,也不以为‘仁’;他比上古先存而不自以为老;覆载天地,雕刻众形,而不以为那是技巧。在道中你必会找到他的。”

所以圣人用兵,虽灭了敌国,却未失人心;恩泽施于后代,非为爱人。……有私亲,就不是仁人。

大道是不能称述的,大辩是没有言论的,大仁的仁爱是无心的。因为,道要是称说了就不是真道,辩要是有了言论就不是大辩,仁要是固守一方就不是真仁。

商朝太宰荡向庄子问仁的道理。

庄子说:“虎狼也有仁道。”

“这话怎么说?”

庄子回道:“虎狼父子相亲,不就是有仁吗?”

太宰荡说:“虎狼相亲的仁太浅了,请问至仁是怎样的呢?”

庄子说:“至仁没有‘亲’的关系。”

太宰又问:“我曾经听说,不亲就是子不爱父,子不爱父便是不孝;至仁会是不孝吗?”

庄子答道:“不是的。你所说的孝不足以说明它的含义。事实上,这并不是孝不孝的问题,而是比孝还要高的境界。”

如果只给天生丽质的人一面镜子,而不告诉他,那么他仍然不知道自己美。但是,说他不知,他似乎又有所知;说他不曾听别人谈过,似乎又有所耳闻。因此,他的美没有减损,人们对他的喜爱也永无止境,这乃是本性使然。

圣人爱人,是别人为他形容的;要是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爱人。但是,说他不知,他似乎又有所知;说他不曾听别人谈过,似乎又有所耳闻。因此,他的爱没有减损,人们安于其爱也永无止境,这同样也是本性使然。

道往下

《庄子》之《天地》《齐物论》

庄子说:“道是寂静不动,澄清不杂的。……一出一动,万物都紧随其后。……没有形状可看,没有声音可听,但在无形中,似乎又有实体存在,在无声中,似乎又有声相和。”

灌水进去不见满,取水出来不见干,而且不知其源流何处,这就叫做葆光。

猜你喜欢
  卷一 学而第一·邢昺
  东溪日谈録卷十一·周琦
  大学衍义卷十四·真德秀
  卷一百四十六·陈祥道
  答朱康流书·陈确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林语堂
  提要·刘绩
  卷十·魏了翁
  卷七·易祓
  卷五·李光地
  卷三十·朱熹
  俶真训·刘安
  僖公·僖公四年·左丘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一·欧阳竟无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七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四十四首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鲁郡卽兖州弘农郡卽虢州俱属河南道为上州上州刺史别驾之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白玉

  • 同文馆唱和诗巻七·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初伏大雨戏呈无咎张耒初伏炎炎坐汤釜长安行人汗沾土谁倾江海作清凉云驾风横白雨补陀真人甘露手能使渴乏厌膏乳且欲当风展簟眠敢辞避漏移牀苦清贫学士卧陶斋壁工墨君淡无语翰林但解嘲苜蓿彭宣不得窥

  • 许棐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许棐(?-1249)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隐居秦溪,筑小庄于溪北,储书数千卷,植梅于屋四檐,曰梅屋,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淳祐九年卒。 《宋史翼》有简传。有《献丑集》一卷,《梅屋集》五卷,《梅屋诗馀》一卷。《四库总

  • 巻四·郭奎

    ○七言律诗秋兴月下清砧响夜阑,征人不寐忆长安。雾迷南国游魂泣,草没中原战骨寒。直望明河临象阙,谁沾零露捧金盘。十年关塞无家别,仗策犹悲行路难。龙门疏凿禹时功,江汉滔滔亦汇东。万古山河今异域,百年礼乐旧同风。忽思鲈

  • 卷五百八 列传二百九十五·赵尔巽

      ◎列女一   田绪宗妻张 嵇永仁妻杨妾苏 张英妻姚   蔡璧妻黄子世远妻刘 尹公弼妻李 钱纶光妻陈   胡弥禅妻潘 张棠妻金 洪翘妻蒋 张蟾宾妻姜   施曾锡妻金 廷璐妻恽 汪楷妻王妾徐 冯智懋妻谢   郑文清

  • 读礼通考卷五·徐乾学

    丧期五斩衰三年中丧服爲人后者【疏案丧服小记继别为大宗继祢为小宗大宗即下文为宗子齐衰三月彼云后大宗者则此所后亦后大宗者也】【马融曰受人宗庙之重故三年】【雷次宗曰此文当云为人后者为所后之父阙此五字者以其所

  • 卷十七·六朝(陈)·蒋一葵

    【徐陵】 〔字孝穆,攡之子。母梦五色云化为凤集左肩,已而生。陵四岁,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慧之相。虞世基一见奇之,谓朝士曰:“此当今潘、陆。”因妻以女。由梁入陈,历迁

  • 第六卷 海防 海军 湖防附·缪荃孙

    海防同治十年□月,两江总督曾国藩奏:沿海之奉天、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七省,共练陆兵九万;沿江之安徽、江西、湖北,共练陆兵三万。以陆兵为御敌之资,以轮船为调兵之用,海道虽极辽远,血脉皆可流通。迄未施行。十

  • 后集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八 宋 朱子 纂集 吕公着 申国正献公 字晦叔文靖之子以恩补官中进士第相哲宗赠太师 欧阳修为翰林荐公文学行谊宜在左右称公清静寡慾有古君子之风及修使北中动问中国德行文章之士修

  • 卷首·汪越

    序一梅子方臥疴坐吉山中,得汪子師退所篹讀史記十表而霍然興也。夫史者,經之翼。太史公史記掇拾于亡秦煨燼之餘,欲以上繼删述,其義例皆特創,爲歷代史書所宗。其世家、列傳以及八書,或以國以人以事,旣各自爲首尾,而挈其要於本紀

  • 刑法二·徐松

    禁约一禁约:原作「刑法楚约」,按「刑法」二字为之类之目,今删○又原无编码,今添。太祖建隆四年七月九日,武胜军节度使张永德上言:「当道百姓家有疾病者,虽父母亲戚例皆舍去,不供饮食医药,疾患之人多以饥渴而死。习俗既久,为患实

  • 四书通序·胡炳文

    四书通序四书之学初表章于河南二程先生而大阐明于考亭朱夫子善读者先本诸经而次及先儒论著又次考求朱夫子取舍之説可以言学矣然习其读而终莫会其意犹为未善也纂疏集成博采诸儒之言亡虑数十百家使学者贸乱而无所折衷余

  • 九经辨字渎防卷七·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先儒异读周易【易书诗三经异读皆据释文其出于注疏者各摽识之】造 【干】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刘歆父子作聚仁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宋唐荀爽董遇本作体信物 利物足以和义 孟喜京荀陆绩作利之乎 不成乎

  • 卷五·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五明 柯尚迁 撰地官下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释曰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一乡之中必立一上大夫之尊以为主无宰伯正司之号直以本秩名之又不设府史胥徒之

  • 在首都佛学会答问·太虚

    陈秉良问:出生菩提心经,何以检阅藏经目录无有?答:此经在藏经中列方等部;再者、此经译本原有“佛说”二字,后为印者略去。徐心明问:自他变换发菩提心,意义云何?答:发菩提心修法,有二种:一、由己心转移,如目莲救母之心,先将为己心除去

  •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乙·道宣

    唐西明寺释氏&middot;周高祖登朝论屏佛法安法师上论事&middot;周祖平齐集论毁法远法师抗诏事&middot;周祖东巡灭法已久任道林请兴佛事&middot;周天元皇帝纳王明广表开佛法事&middot;隋高祖下诏述绛州天火焚老君像事&m

  •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佚名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七真所说,内载六组二十一枚灵符。据称佩服灵符,可杀鬼灭魔,治病消灾。

  • 蛮窟风云·朱贞木

    《蛮窟风云》是民国作家朱贞木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分三十个章节 。现在先说金驼寨,在滇南石屏州异龙湖畔金驼峰上。这金驼峰也是云南著名哀牢。山脉的分支,面积有五六十里方圆。凡在金驼峰居住的尽是龙姓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