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来腀传

来調,..州永寿人。父亲曜,起用于卒伍。开元十八年(730),任鸿胪卿同正员、安西副都护、持节碛西副大使、四镇节度使,后来任右领军大将军、仗内五坊等使,在西陲享有名声。宝应元年(762),凭借儿子显贵,被赠以太子太保。

調年少时崇尚名节,慷慨怀有远大志向,阅览大量书传。天宝初年(742),在四镇任职。十一年(752),任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充任伊西、北庭行军司马。玄宗下诏,命令朝臣推荐具有智谋、处事果断及具有统帅众人才能的各一人。拾遗张镐推荐調具有纵横的才略,处置大事能当机立断,可以担任御侮之重托。母亲去世,以孝敬闻名。

安禄山反叛,张土自又推荐他,起用为兼汝南郡太守,未任职,改为颍川太守。贼军攻城,城中积粮平时就很多,調修缮完备设施。贼军来到城下,調亲手操弓射箭,敌军无不应弦而死。贼军派降将毕思琛向調招降,琛是調的父亲曜的老部将,琛在城下为調担忧而拜在地上哭泣,調不答应。前后杀死贼军很多,都呼喊調为“来嚼铁”。凭战功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升为御史中丞、本郡防御使以及河南淮南游奕逐要招讨等使职。鲁炅在叶县战败,退守南阳,于是以調任南阳太守、兼御史中丞,充任山南东道节度防御处置等使替代炅。不久以嗣虢王巨任为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由于上奏炅能够固守南阳,皇上诏令調官复本位。贼军包围攻打南阳几个月,調分布兵力与襄阳节度使魏仲犀援救炅。犀派遣其弟弟魏驯领兵到明府桥,望风而逃,贼军追赶,驯大败而回。南阳的军队素来就少,遭遇战败,人心恐惧,調安抚训练,使贼军不敢进犯。诏令担任淮南西道节度使。收复两京后,与鲁炅同时加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兼御史大夫,封为颍国公,供养实封二百户,其余官职如故。

乾元元年(758),诏任为殿中监。二年(759),开始任凉州刺史、河南节度经略副大使。未任职,所属的官军在相州被史思明打败,东京震惊害怕。元帅司徒郭子仪镇守..水,于是任調为陕州刺史,充任陕、虢等州节度,并担任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乾元三年(760)四月十三日,襄州军将领张维瑾、曹..率众叛乱,杀死刺史史岁羽。以調任襄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充任山南东道襄、邓、均、房、金、商、随、郢、复十个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上元三年(761),肃宗召令調回京师。調喜欢在襄州,手下将士也敬慕調的为政之道,由此調暗示将吏、州牧、县宰上表,请求将調留在襄州,自己服从诏命,当走到邓州时,皇上又诏令回襄州镇守。肃宗听说这个计谋后不喜欢他。后来吕..、王仲升以及中官都说調广布恩惠,害怕他得到众人之心,以調任邓州刺史,充任山南东道襄、邓、唐、复、郢、随等六个州节度,其余官职如故。不多时,淮西节度王仲升与贼军将领谢钦让在申州城展开战斗,升被贼军抓获。当初,仲升被包围几个月,吕..在江陵患病,調在襄州,由于担心仲升对自己构罪,調于是顾望而不救援。等到出兵时,仲癉已经战败。裴茂多次上表陈述調的情况,以谋求夺得他的职位,称“調善于谋略而且勇敢,崛起强盛难以制服,应该早些除掉他,可以在一次战斗中将他擒获”。肃宗同意了,于是任調为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安州刺史,充任淮西申、安、蕲、黄、光、沔节度观察,兼河南陈、豫、许、郑、汴、曹、宋、颍、泗十五个州节度观察使,在表面上像是尊崇,实际是夺他的权力。加授裴茂兼御史中丞,襄邓等七个州防御使,以替代調。調担心自己安全,上表称“淮西已经无粮食供应军队,臣去年秋天种了麦子,请求等收完麦子后赴任”,又暗示所属部下向皇上奏书请求将他留下。裴茂在商州召募兵马,以观察他的去向动静。

宝应元年(762)五月,代宗即位,又授予調为襄州节度、奉义军渭北兵马等使,其他官职如故,暗中命令裴茂图谋他。十九日,裴茂率众兵马行船沿汉江而下。太阳落山的时候,放哨的人告诉調,調在帐下谋划,副使薛南阳说:“尚书奉诏令留下镇守,裴茂带兵来想取代,这是没有名义的。况且茂的智谋勇敢是不能与尚书相比较的,众人之心归向尚书,不归向茂。他们如果乘我方不备,今天晚上袭击,直接燃烧城市,我方肯定会害怕而慌乱,敌人乘乱攻打,这是我方担忧之处。如果等到天亮而来,尚书肯定能击败他们。”第二天天刚亮,茂率军士五千人在..水以北列队,調派兵与之对峙,登上高处布阵,呼叫茂的将士告诉茂:“你来干什么?”回答说:“尚书不接受皇上命令,现奉中丞的命令讨伐罪人。如果尚书接受替代之令,我们马上解除兵围。”調说:“皇上命令又任我来镇守此州。”于是取来敕书展示,茂的士兵都说:“这是假的,奉命讨伐你,怎么能走了千里路却空手而归,富贵就决定于今天了。”于是争相射他。調跑回旗下,薛南阳说:“情况紧急,请求以三百骑兵作为奇兵,尚书请不要和他们战斗。”两军相见,于是从旁边的万山出击兵马,表里夹击,茂军大败,投水淹死,死伤殆尽。茂和弟弟荐脱身向北逃跑,他们的妻和子被調所俘获,調以厚礼安抚他们。由此抗表谢罪。在申口抓获茂,送到京师,长期流放到贾州,又在蓝田旧驿赐死。

八月,調进入朝廷谢罪,代宗对他特别宠爱。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旧担任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等使,替代左仆射裴冕任山陵使。此时中官骠骑大将军程元振以身居要职处事,告发調言谈之中有不顺朝廷之意,王仲升在贼军平息后回朝,证明調与贼军合谋,致使仲升被贼军俘获二年,代宗对調长期内心不满。由此下诏书说:略。

宝应二年(763)正月,贬为播州县尉员外置。第二天,在..县赐死,没收家产。調被赐死后,其门客四处逃散,都躲藏起来。校书郎殷亮后来赶到,独自一人在尸体旁痛哭,将自己骑的驴子卖掉用来买棺木殓衣,晚上以情告诉县令长孙演,演仗义同意了。亮在夜晚将調埋葬凭祭他,然后回到京师。代宗后来知道元振诬陷他人,连同过去的过失将他流放到溱州。

后来,調的行军司马庞充率二千兵马去河南,到达汝州,听到調死去的消息,将领鱼目等人带兵返回袭击襄州,左兵马使李昭抵御,又逃往房州。昭和薛南阳与右兵马使梁崇义之间不合谐,被崇义所杀。朝廷授予崇义为节度使,替代調兼任御史中丞。崇义为調立祠,四时用酒食供奉,不住在調的厅室以及不在正堂处置公务,在东厢房建一小室睡觉,上奏哀请将調收葬,朝廷优先下诏同意了。广德元年(763)追授原官爵。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 表四十七·赵尔巽
  卷五十一·黄以周
  ●卷十九·邵伯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七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纪昀
  卷十七·宇文懋昭
  八八二 河南巡抚富勒浑奏恭缴违碍书籍折·佚名
  大和·周绍良
  完颜阿鲁补传·脱脱
  食货二·徐松
  74.绿林赤眉起义·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某两地·唐圭璋

      宣政间人。   失调名   为爱金陵佳丽。乃分符来此。拥麾忽又向淮东,便咫尺、人千里。   画鼓一声催起。邦内人齐跪。江山有兴我重来,斟别酒、休辞泪。

  • 吴氏·唐圭璋

      吴氏,王安石妻。封越国夫人。   定风波   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

  • 月下待杜鹃不来·徐志摩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月儿,你休学新娘羞,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你昨宵也在此勾留,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听远村寺塔的钟声,像梦里的轻涛吐复收,省心海念潮的涨歇,依稀漂泊踉跄的

  • 复古诗集巻五·杨维桢

    元 杨维桢 撰香奁集【并序】云间诗社香奁八题无春坊才情者多为题所困纵有篇什正如三家村妇学宫妆院体终带鄙状可丑也晚得玉楼子八作众推为甲而长短句乐府絶无可拈出者云庵老先生寄示踏莎行八阕读之惊喜先生葢松雪翁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一十·杨仲良

      哲宗皇帝   常平仓   元祐元年八月丁亥,司马光札子:『堪会熙宁之初,执政以旧常平法为不善,更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置提举官以督之。丰岁则农夫粜谷,十不得四五之价;凶年则屠牛卖肉,伐桑卖薪,以输钱于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九年五月庚子朔大学士叶向高言昨该臣具揭以大臣去留请上裁断今日蒙发下尚书孙丕扬本令臣拟票或留或放未知圣意所存丕扬为被察诸人所怨攻击不休方欲丕扬速去臣若拟留必复致恨于臣惟是国体所在不敢拟为拟放 上

  • ◎为鱼行老板解嘲·吴虞公

    盖闻渭水老人垂钓佐兴王之业;严溪钓叟披裘邀礼聘之荣。自昔渔翁每多晚遇,由来大器。须待晚成。此固人所共知者也。今者中原扰攘,鲂鱼有尾之忧。洪水横流,吾民生其鱼之叹。政局之风云莫测,幻等鱼龙前途之荆棘丛生。刺同鱼

  • 第四七乙牌示光绪七年八月十八日一一二○六-四·佚名

    新竹知县施,为三皂头役姚景充任,县牌示知钦加同知衔、署新竹县正堂施为悬牌示知事。照得本衙门额设各班头役,均关责成。查三皂头役蔡昆,前在吞霄误公,业经示革在案。兹据皂、快总头役洪忠、许来佥称:「

  • 第二节 东方藩镇之变·吕思勉

    德宗初政,可谓能起衰振敝,然而终无成功者,则以是时藩镇之力太强,朝廷兵力、财力皆不足,而德宗锐意讨伐,知进而不知退,遂致能发而不能收也。先是李正己、李宝臣、田承嗣、梁崇义,各聚兵数万,连衡盘结以自固。闻诏旨将增一城,浚一

  • 82.跋扈将军梁冀·林汉达

    东汉王朝从汉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婴孩。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临朝执政,太后又把政权交给她的娘家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专权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没儿子,太后、外戚就从皇族里找一个孩

  • 简介及目录·邵经邦

    弘道录经名:弘道录。明邵经邦撰。五十六卷。底本出处:《续道藏》。目录卷一 仁君臣之仁卷二 仁君臣之仁卷三 仁君臣之仁卷四 仁父子之仁卷五 仁父子之仁智昆弟之智卷六 仁父子之仁卷七 仁夫妇之仁卷八 仁昆弟之

  • 卷二·佚名

    △初诵第二(二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住寒林中。尔时佛告诸比丘,人生寿浅。会必归终。应勤行道净修梵行。是故汝等不应懈怠。应修善行。修于法义。及以真行。尔时魔王闻是说已,即作是念。沙门瞿昙在王舍城。住寒林中

  • 第五回·胡兰成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一段在修行说无执则一切如忘我,身若不在法性长存。佛说种子佛性在人身。猫永远抓老鼠,似乎连电视里出现的老鼠也不待见,禽鸟与麋鹿自身虽美,却

  • 第八卷·慧沼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八卷翻经沙门慧沼撰四天王观察人天品第十一四天王观察人天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言来意者。上来九品明经正宗利益时会。自下二十一品并是流通利益末叶。正宗之内有果行境三

  •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

    梁启超撰。该书共分为《史之意义及其范围》、《过去之中国史学界》、《史之改造》、《说史料》、《史料之搜集与鉴别》、《史迹之论次》等6章。主要总结清末以来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和改造,论述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主

  •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长筌子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金末元初全真派道士长筌子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是《太古经》注本。原经约出于唐宋间,分作三章,论述修真养性之道。认为无动无为是万物之本,不视不听是谓太玄。修道者养其真火,固

  • 元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元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元代的兴亡。自贴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直至朱元璋建立明朝。文

  • 曹野人先生传·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传》,清代易顺鼎撰,记明末清初益阳民间学者曹宗先(号野人)生平事迹。当时学高识远而又名声不显如曹氏者当不在少数,由易氏此传可见其梗概。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