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七

纪年

世宗圣明皇帝中

【戊子】大定八年春正月诏增榷塲

自南北通和後始置榷塲凡榷塲之法商人货百千以下者十人为保留其货之半在塲以其半赴南边榷塲博易俟得南货回复易其半以往大商悉拘之以俟南贾之来蔡泗唐邓秦巩洮州凤翔府置塲宋亦於光州枣阳安丰军花靥镇盱眙军皆置塲海陵兴兵诸榷塲皆罢至此复旧仍令凑集去处增置以闻

秋七月以水涝遣使巡抚流亡人户

特命疏决系囚

诏以疏决系囚例为文具诸路淹狱动二三年在京者朕当亲决不以暑月为拘其诸路狱案经久者取其尤而罚之

【己丑】大定九年春二月命礼部侍郎完顔伯林往辽东渤海一带询访官吏治状按举黜陟所至问民疾苦诏以完顔建忠为左丞相赫舍哩乌尔古为右丞相翰林直学士杨伯雄为参知政事

冬十月废北京府行台省

【庚寅】大定十年春正月祀南郊望日大射於燕山之北大閲兵师五日而罢

诏以去年临洮府路兰秦河会州旱人民大饥命所在官司存恤【按大定八年水涝十年临洮等处旱金史五行志皆不书】

夏五月宋遣范成大来为祈请使

为陵寝受书二事也国书报之大畧云和约再成界山河而如旧缄音遽至指巩雒以为言援昔时无用之文凟今日既盟之好既云废祀欲申送远之怀止可奉迁即俟刻期之报至若未归之旅榇亦当并发於行涂抑闻附请之词欲废受书之礼出於率易要以必从於尊卑之分何如顾信誓之诚安在事当审处邦可孚休

自熙宗讲和後所定受书之礼北使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南帝降榻受书以授内侍世宗初立遣使往宋报登位使取书以进及後来再和循旧例降榻受书毕复御座至是宋帝悔之因其报问使还及其年遣李若川贺帝尊号悉命【口】陈祈削此礼不报

燕羣臣於同乐园之瑶池

帝因语及古今帝王成败之迹大率以不嗜杀人为本数年休兵民力少苏惟独贪残之吏去朝廷稍远恐为百姓之蠧宜时加稽察以革其弊知中书省贝勒稽首曰陛下言及此社稷之福也

【辛卯】大定十一年春正月祀太庙

制诸州岁贡三人

三月己丑朝日於东郊

夏五月宋遣使赵雄来贺帝生辰重附国书

宋国书曰比致祈恳旋勤诲缄欲重遣於轺车恐复烦於馆舍惟列圣久安之陵寝既难一旦而骤迁则靖康未返之衣冠岂敢先期而独请再披谅谕之旨详及受书之仪盖今叔侄之情亲与昔尊卑之礼异敢因庆礼荐布忱诚尚冀允从俾符企望盖去年范成大所得本国报书以钦宗梓宫为辞也

宋使赵雄入辞我国使臣宣谕

谕云跪听旨归日传谕宋皇帝向来初请和日宋朝来祈请徽宗灵柩已送还了今再讲和宋国自当来祈请钦宗灵柩父子同葬以时奉祀前日来使却妄请巩雒山陵上国止许奉还并许其就发还钦宗灵柩上国已令搬取在此俟来报闻今因聘使来辄附书称久安陵寝难以辄迁并及靖康灵柩亦难独请则向来已许迁送者今反辞以为难於义安在朕念钦宗尝在宋国作帝尚尔权葬深可悯恤今宋国既不欲请上国却当就巩雒山陵奉葬竟无一语及受书事

冬宋遣莫蒙来充贺正旦使

【壬辰】大定十二年春宋使莫蒙入见【按此上二条原书莫上并衍充字据宋史删正】

时正月三日本国锡晏前後循例无违者蒙独毅然以宋朝国忌不敢簪花听乐为辞争辨久之帝从其请就馆赐食

河东河北大饥流人相枕死於道诏所在开仓赈恤冀莫泽潞绦解州盗贼大起诏元帅布萨忠义等讨之【按金史本纪布萨忠义薨於大定六年此於是年书忠义讨盗贼殊为舛误】

啸聚山谷散而复合有连十数村屠之累及无辜而强壮迸逸竟不能制

秋八月皇太子允升薨

【癸巳】大定十三年春二月猎於南山

诏以频年水旱百姓饥毙分遣使者开仓赈恤仍断食粟之畜

夏四月诏诸路有粟之家供年之外悉贷饥人

西夏遣使来贡

五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甲午】大定十四年冬十一月甲申朔日有食之【按原书此条系於大定十三年五月日食之下大阳无一岁频食之法考金史宋史通监纲目癸巳年日食於五月甲午年日食於十一月原书必系博写舛错今改正】 是岁宋孝宗淳熙元年

【乙未】大定十五年秋九月诏年老之人无注县令【按原书是年不载事实今据金史补】

【丙申】大定十六年春正月帝御正隆殿受印宝一曰承天休延万亿永无极二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三曰天子之宝四曰天子行宝五曰天子信宝六曰皇帝之宝七曰天子神宝八曰御书之宝九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宝十曰天下同文之宝置符宝郎隶门下省大朝会则陈之

初尼雅满南征取宋京师尽取宋朝所有玉玺宝印此恐即是南宋之物

夏四月宋遣左司谏汤邦彦来充申议使请河南陵寝之地

邦彦至燕帝拒不纳既旬余乃命引见夹道皆控弦露刃之士邦彦大怖不能措一辞而出国中遗赐物件邦彦受之如宋朝礼物则帝不受也宋帝大怒流邦彦於新州自是河南之役始息不复遣使矣

【丁酉】大定十七年春正月赈大名府路饥

恩濮滑三州特甚民流亡莩死不可胜计

诏天下劝民田视每岁所入以为官吏殿最

以吏部尚书完顔世卿参知政事以权直学士院窦耆年同知中书省事

夏四月三日帝与太子诸王在东院赏牡丹晋王允猷赋诗以陈和诗者十五人

乌珠子伟【按金史宗灵表乌珠二子长曰亨次曰音德亨於贞元二年为海陵所杀至正隆六年复杀音德此云乌珠子伟必系舛误】探知其意直前顿首言曰国家起自汉北君臣将帅皆以勇畧战争故能?辽?宋混一南北诸番畏惧自近年来多用辽宋亡国遗臣以富贵文字坏我土俗先臣昔在顺昌为刘錡所败便叹用兵不如天会时皆是年来贪安渐为人侮今皇帝既一向不说着兵使说文字人朝夕在侧遗宋所传之主闻是有志报复今蒙古不受调役夏人亦复侵边陛下舍战鬬之士谓其不足与语不知三边有急把作诗人去当得否帝默然左右皆骇目相顾知内省事余万福向前扶之曰皇帝方欢饮郎君却作苦恼人语耶扶起去之自是文武分党如氷炭矣

【戊戍】大定十八年春正月翰林侍读学士张酢吴与权等入对於便殿因言及边防事

酢等上言曰军政不修几三十年矣阙额不补者过半其见存者皆疲老之余不堪战阵大定初已万万不如天会时今沉溺晏安消磨殆尽愿与大臣讲明军政以为自立之计帝从之

秋九月西夏遣将博罗哈雅来攻麟州陷之

夏师至宕遵源卭都部首领禄东贺密与之通番僧达喇者约日为应我师与战禄东贺从中叛去与西夏兵首尾来击我师熸戊子麟州城陷夏人虏金帛子女无数并毁城而去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二·龙衮
  卷九 钦宗·王夫之
  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军定乱 覆半壁明史收场·蔡东藩
  第一百三回 集巴黎欣逢盛会 争胶澳勉抗强权·蔡东藩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卷之七百四十五·佚名
  古今列女传卷三·解缙
  一百十二 曹寅奏报粮价恭呈麦样晴雨录摺·佚名
  第三○八简文及批光绪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一二一○二--四六·佚名
  天官书第五·司马迁
  成帝纪·房玄龄
  ●台湾纪事卷一·吴子光
  卷九十一·杨士奇
  卷四十·陆宗楷
  卷四·陈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方夔

    钦定四库全书 富山遗稿卷七 宋 方夔 撰 七言律诗 杂兴 世奕奔趍若决河谁将独力障颓波指衣太守存唐苦循发将军负汉多薜芷不芳甘自变白圭有玷尚堪磨是非勿与时人说爲就重华述九歌 闵忠【美文天祥】 弱冠知名动紫宸两

  • 卷六 五十一首·赵崇祚

    欧阳舍人烱 十三首南乡子八首 献衷心一首 贺明朝二首 江城子一首 凤楼春一首和学士凝 二十首小重山二首 临江仙二首 菩萨蛮一首 山花子二首 河满子二首 薄命女一首 梅花一首 天仙子一首 春光好二首 采

  • 李羣玉诗后集巻一·李群玉

    仙明洲口号长爱沙洲水竹居暮江春树緑隂初浪翻新月金波浅风损轻云玉叶疎半浦夜歌闻荡桨一星幽火照义鱼二年此处寻佳句景物常输楚客书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蓬山才子即萧郎彩服青春卜鳯凰玉佩定催红粉色锦衾应惹翠芸香

  •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英宗一·宋濂

        ◎英宗一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嫡子也。母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仁宗欲立为太子,帝入谒太后,固辞,曰:“臣幼无能,且有兄在,宜立兄,以臣辅之。”太后不许。延祐三年十二月

  • 卷六十八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春正月乙丑,上召宰臣王旦、知樞密院事王欽若等對於崇政殿之西序,上曰:「朕寢殿中帟幕,皆青絁為之,旦暮間,非張燭莫能辨色。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夜將半,朕方就寢,忽一室明朗,驚

  • 卷之六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咸肉先生·吴虞公

    先生不详其姓氏,从其学者,咸以“咸肉先生”呼之。或曰:“先生喜肉食,更喜嗜咸肉,以是名。”或曰:“非也。先生喜留连乎苟合之所,乐而忘返。其徒因以诮之。”(沪上下等妓院有“咸肉庄”之称)有知其事者语其详曰:“二者均非也。先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纪昀

    忠义传宋 【一】○宋一(臣)等谨按宋史忠义传旧为十卷内如死于金与死于元者前后错出又杂入上书言事诸臣部居未能厘然兹分凡死事 【如死 于辽及侬智高方腊之类】 死义 【如陈东欧阳澈之类】 者为一卷死于金与元者各为二卷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一·来保

    钦惟国家重熙累洽久道化成列圣相承功徳隆盛薄海内外罔不率俾我皇上以神圣嗣服勤求治理宵旰孜孜盛徳大业日起有功谟烈绍乎祖宗膏泽覃乎黎庶声教所被凡雕题凿齿之伦穷发不毛之域靡不奔走顺则同我太平藐兹金川为西南夷杂

  • 徐远传·李百药

    徐远,字彦遐,广宁石门人氏。其祖先出自广平。曾祖父定,为云中军将、平朔戍主时,便定居朔地了。远年轻时熟悉吏事,郡辟举为功曹。不长时间,与太守率领本郡民户投奔义旗,署防城都督,除瘿陶县令。由于远擅长书计,高祖命令他做了丞

  • 拜降传·宋濂

    拜降,北庭人。其父忽都,原为南宿州镇将,分守蕲县,后从世祖南征,虽年近七十,在战斗中还是身先士卒,伤数十处亦不退后,战功累累,死后,赠广平路总管,封渔阳郡侯。拜降出生数月,父亲去世,母徐氏全力抚养教诲,送到大名城去求拜名师。拜降

  • 王鉴和·周诒春

    王鉴和 字干园。年三十一岁。生于福建福州。父锺斌。业商。本籍住址。福州南台下渡。已婚。子一。女一。初毕业福州英华书院。任该校教员。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入埃瓦省之康奈尔学校。习理科。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

  • 尚同上第十一·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

  • 卷第十五·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五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四世一十七人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法嗣二人朗州德山宣鉴禅师洪山泐潭宝峰和尚(已上二人见录)吉州性空禅师法嗣二人歙州茂源和尚枣山光仁禅师(已上二人见

  • 论佛法为人生之必要·太虚

    ──十一年六月在安徽佛教会讲──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欲方便开演,则尘说刹说,说之终不能尽,今又安从宣扬起耶?夫佛法虽不单为吾人之需要而施设,亦不单为吾人之需要而存在,但吾人欲信解行证于佛法

  •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尔时会中复有殑伽沙那庾多数一切菩萨。闻佛如来说是三摩地。离诸障碍心得解脱。于陀罗尼秘密深法。随意悟入印证明了决定住持。复有六十八那庾多菩萨。于百千劫已修习禅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六之一  尔时世尊一切如来又复云集。以一百八名。称赞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大转轮王。颂曰。  金刚萨埵大金刚 

  • 谢叠山全集校注·谢枋得

    谢枋得原著诗文六十四卷,由于生逢异代,感语战乱,身后萧条,文触忌讳,所存无儿。经后人多方采辑。仅得《谢叠山文集》五卷。其卷一至四为书序记启铭疏,卷五为诗。明清两代,刻本转多,今尚存十多种。此次由熊飞(已故)、漆身起、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