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六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癸未朔遣王赋业以原官充总兵镇守临洮地方

○赠已故尚书陆光祖太子太保荫一子国学生赠已故工部侍郎吕鸣珂工部尚书

○甲申御史乔璧星议廷推谥法二事一敕吏部将五品以上资俸及推升规格开造书册按季送会推衙门先期讲究该部对众仿正陪之例斟酌资望才品稍加差别恭备 皇上采择一敕下礼部将二十年以来获谥诸臣开造书册送九卿科道衙门矢心评品亲注某应谥某应夺某应改某遗漏应补各胪列实迹封送该部类奏恭候 皇上予夺并劾考功司主事陈民志宜量调闲曹罢其考诏部看详

○乙酉大学士沈一贯四恳放归 上仍慰留之

○刑部尚书萧大亨以赞画主事丁应泰论其代庖本部与邢玠结党等情上<锍-釒>辞免以明心迹不允

○丙戌 孝恭章皇后忌辰遣侯徐文炜祭 景陵

○诏升山西巡抚魏允贞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旧以三年秩满 上念其久历边关效有劳迹故也

○原任兵部侍郎今听调李祯以病乞休许之

○福建福清县举人林章特陈破倭全策章下兵部

○丁亥两广总督陈大科奏沿海多虞乞罢开采不纳  ○戊子兵科给事中姚文蔚上言东征之役一切战守机宜当专责经督二臣主断余人不得干扰其查核功罪责之监军御史勘覆奏事责之差去科臣主事丁应泰业已奉旨止据原奏会同勘明不许逞臆阻坏军机且师克在和兵事贵密会议举事恐有参差洩漏之虞 上曰东征事权原系专责总督主持各官不得牵制

○己丑差御史蒋汝瑚巡按应天

○庚寅原任刑部尚书赵焕南京刑部侍郎谢杰各以病辞不允

○壬辰初会推铨部司官礼部郎中熊钟文中书舍人陈民志知县江盈科等为尚书萧大亨杨俊民所引荐户科给事中李应策劾之大亨俊民各具<锍-釒>求罢诏各供职如故改熊钟文等俱别衙门用

○以水灾蠲免浙江各府县钱粮有差从巡按御史方元彦奏也

○升文选司郎中南企仲为太常寺少卿

○癸巳益都县知县吴宗尧奏提督矿务太监陈增违旨营私状内言臣县令也不敢越职妄言惟是剥床及肤灾尤切近不得不冒死上陈原该青州知府范善先乞查勘益都县止有铅砂绝无银矿陈增徒以王府所在市货所聚服御饮食便于徵求如蚁恋膻据为窟穴狼籍城中日月之费海吸百川剥噬所加席卷一邑官民有不胜其毒害者谨据其剥官戕民种种不法事列状以闻不报

○甲午户科都给事中包见捷等上言自大工烦兴矿议蜂起矿监陈增饕餮为甚爪牙益张据知县吴宗尧一揭则不惟荼毒官民亦且弁髦 明旨种种横状不可见闻事有证据人有指名宗尧又岂漫言之乎臣以为速赐勘处并罢开采为便不然先行撤回无滋反噬亦所以重民命也 上曰开采矿务原为足国惜民陈增何不仰体始勤终怠姑着策励供职其原奏及差委如假公济私严行禁约参奏处治倘庇护不悛一并从重究处于是给事中郝敬具言开采不罢则 陛下之明旨不过为愚弄臣民之虗文耳柰何宦竖辈不弁髦视之乞先行停止然后以宗尧所奏令抚按一体查勘以正陈增之罪有旨陈增还着遵奉敕内事理洁己奉公严禁下人毋得自干法典吴宗尧借言官守奏揭狂逞显是要名姑且不究

○以范醇敬袁宗道充武场考试官

○加户部尚书杨俊民太子太保以三年秩满也俊民<锍-釒>辞不允

○予南京兵部尚书吴文华祭葬仍加祭一坛以酬军功

○丙申大学士沈一贯以病笃五恳放还上优诏留之  ○命侯陈良弼宴待四川乌思藏四王并长河西宣慰司五起进贡国师蓄竹简参等

○丁酉吏部覆忻城伯赵世新袭祖爵许之

○己亥礼科左给事中罗栋奏举缺谥名臣以彰幽隐内举原任兵部尚书伍文定毛伯温吏部左侍郎张元祯南京刑部右侍郎吴悌都御史鲁穆大理寺卿夏时正礼部侍郎田一俊大理寺卿陈恪尚宝司卿孟秋中允郭希贤庶吉士邹智御史刘台中允张元忭等十三人诏令礼部从公勘议访实具奏以凭裁夺亦有谥之羙恶未当其人查来俱改正行

○予镇远侯顾承光祭葬

○壬寅宴四川阐教等王遣太宁侯陈良弼待

○癸卯河南巡抚曾同亨巡按崔邦亮题 潞王为 圣母爱子 皇上亲弟又当今诸藩之首迩来闻多出入无禁嬉游无度轻以千乘之贵尝试垂堂之危伏念中州灾沴之后每多啸聚之徒加以矿务烦兴亡赖四集即藩府叠户崇墉深居简出犹恐敌在舟中变生意外矧乃以 王牒亲贵慁迹尘埃往来驰骤为奸徒所垂涎此臣等所为忧心过计惴惴然夙夜靡宁也惟是长史辅导责任匪轻王有乖动即当苦口以诤必冀其从乃一味模棱罔思匡救何贵彼相为所当罚治以儆容悦者奉旨览奏王不遵

祖制微行出游朕深忧骇辅导官不能谏阻职守何在姑罚俸一年还着礼部便行与该抚按官启王极陈利害毋得再犯以慰朕心还查引诱之人具奏  ○总督邢玠恭报东征进取大略合水陆官兵七万分为三路绝其粮饷部覆得旨兵马分派既定尔部便急传邢玠刻期相机进剿阃外事务俱听便宜行事不必疑惑致误军机

○甲辰霜降节遣祭 九陵 景皇帝陵寝 哀冲 庄敬二太子陵园

○吏部题考选推官方大镇等十四员知县熊鸣夏等四十员乞亟允行以通选法不报

○浙江巡抚奏萧山县明月坊民贾九经家地下透出鲜血

○乙巳山东巡抚尹应元奏太监陈增违旨欺 君奸贪网利赃私贯盈螫毒地方骚扰驿递不法二十事有旨切责应元罢吴宗尧职为民郝敬上言臣观 陛下处陈增一事窃虑自今以后宦<监-皿立>之虐焰张天忠臣之正气扫地外廷之谠论绝响而谗夫之利口横生天下事莫知所终等语 上怒其抗旨党庇夺俸一年并夺应元俸半年

○南京刑部侍郎李江卒江山东武定人嘉靖己未进士授庐陵知县入为狭西道御史升四川监军副使荡平九丝蛮历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有平苖功两受金绮之赏寻告病归未几卒照例与祭葬以军功加祭二坛

○丙午天津徵收店税内使王朝死巡抚汪应蛟给事中包见捷各<锍-釒>请罢勿补 上切责之

○ 圣母慈谕传与子潞王知道尔自之国以来我每望尔务行孝弟世衍邦家永享平康之福昨皇帝面奏据河南抚按等官会题尔数出禁城挟重游远我一闻知不胜伤感愤恚尔昔幼冲命 皇帝简择讲官使其读书明理正谓谨始虑终今尔不遵 祖训罔惜身名违禁私出远行招引无赖之辈殊失体统意欲何为如有不测之事必然宪典难容我命 皇帝严加戒饬 皇帝再三进劝姑念 皇帝之德且宽宥这遭自今以后洗心涤虑改过省愆恪遵 祖训谨守藩规深思天满之尊重以肃诸藩之观瞻我谕到日可即查内外答应引诱之人名字奏来勿得故违隐护特此故谕尔其遵承之钦哉是日 皇帝书与 弟潞王近该河南抚按官曾如春等会题据该道称王私出禁城挟重远游或只车单行或村居野宿其内外辅导官不能苦谏匡救相应罚治仍乞谕令 潞王恪守 祖训慎重起居等因朕一览闻殊为惊异恭惟 祖宗立法宗藩越城有禁矧王乃朕亲弟为诸藩观瞻不遵 祖训私出微行罔惜身名不加慎重所学孝弟之道果安在哉朕心岂得恬然当即面奏 圣母伏蒙 慈谕命朕谕旨严加戒饬当思亏体辱亲之训戒勿廑 圣母与朕之忧怀右云过则勿惮改悔过迁善朕今深切望于王焉已有旨责罚辅导及着礼部行该抚按官启王勿得再犯还查引诱之人指名具奏定夺嗣此以后王宜上遵 祖训谨守藩规省改前愆勉修后誉冀绵邦国之祚永享平康之福为善最乐岂不羙乎朕念一气手足至情特此谕颁惟弟其体谅勖之

○己酉诏赐五官监候杨源祠额显忠仍予议谥先是河南抚按题据怀庆府孟县申五官监候杨源系江西丰城人乃忠臣浙江按察使杨瑄之子正德元年七月源上<锍-釒>言占候得大角及心中动摇天璇天玑天权星不明乞安居深宫绝远游猎罢弓马严号令毋轻出入辟除内侍宠涬游逸小人节赏赐止工役亲元老大臣日侍讲习诗书<锍-釒>下礼部礼部言源占候之言深切时弊源复<锍-釒>言十月二十六日占候得连日霾雾交作为众邪之气阴昌于阳臣欺于 君小人擅权为下叛上引警甚切刘瑾怒矫旨杖三十源又<锍-釒>言自正德二年来一向占候得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东或西往来不一乞思患预防瑾又大怒骂源尔何官亦学为忠臣乎矫旨又杖三十谪戍肃州行至本县地方河阳驿棒疮举发而死其妻皮氏无资买棺以殓乃斩芦藁葬于驿之后至嘉靖年黄河水溢驿墓俱淹没无存今据本处乡民王笃信等结勘原坟在于驿城东门之外申乞转呈立坟以葬衣冠建祠以延血食府道司覆查相同除院道各捐俸银立祠修墓俱已告完呈乞具题请赠谥祠额以旌忠烈至是部覆得请赐额拟谥仍行该有司春秋祭祀永为定典

○庚戌贵州宣慰使宋承恩差舍人贡马庆贺 万寿圣节赏给如例

○广西巡按龚文选劾府江兵备林廷升诸贪状且云事以人误动多乖张宜革任闲住而以苍梧道副使张文燿代之章下吏部

○诏赏宣大总督王世扬银币以任内节省银一十万二千余两故也

○以宣大墩工成赏兵备赵彦徐守谦白金有差仍各纪录  ○荫户部侍郎张养蒙子张光斗为国学生

○辛亥逮原任益都知县吴宗尧锦衣卫讯问以太监陈增奏宗尧阻挠矿务有旨吴宗尧侵欺加派银两数多妄捏虗词饰贪邀誉降革未尽其辜着锦衣卫便差官尉拿角□羊来京究问陈增着遵新旨策励供职

○调四川佥事李开藻为本省提学

○升大同知府李芳为山西副使山西参议崔应麒为山西按察使工部都水司郎中蔡守愚为四川副使户部广东司郎中李茂春为狭西佥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六

猜你喜欢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欧阳修
  卷一八六 唐紀二·司马光
  卷四十二前 秦録十·崔鸿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一·焦竑
  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蔡东藩
  ●卷九·刘一清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七·佚名
  ●明□宗□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风流总长·吴虞公
  史记集解序·裴骃
  百家奴传·宋濂
  刘大夏传·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四      唐 韦庄 撰 今体诗凡四十首 上元县【淛西作】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江上逢

  • 卷四十三·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十三兵部主事陈焯编罗 愿【字端良歙州人父任吏部愿以世科起家孝宗时官鄂州太守宋史于刘清之传附载其名明宋濓序其鄂州集推古文为南宋第一人云朱文公甚服膺焉】梁寺丞

  • 岳州宴别潭州王熊·张说

    丝管清且哀,一曲倾一杯。 气将然诺重,心向友朋开。 古木无生意,寒云若死灰。 赠君芳杜草,为植建章台。

  • 杜序·顾贞观

    华亭姚子平山,于书无所不窥,平时采摭诗文甚夥,偶与予论次当代词人,予以梁汾师所著《弹指词》示之,因重加校刊行世。夫弹指与竹垞、迦陵埒名。迦陵之词,横放杰出,大都出自辛、苏,卒非词家本色。竹垞神明乎姜、史,刻削隽永,本朝作

  • 27.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施蜇存

    《国秀集》选录李颀诗四首:五律二首、七绝二首。《河岳英灵集》选十四首:五言古诗七首,七言歌行五首、五律一首、七绝一首。编者殷璠称“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可知《国秀集》所选是他早年的诗,其时尚

  • 第七回 弑故主冤魂索命 丧良将胡骑横行·蔡东藩

      却说宋主刘裕开国定规,追尊父刘翘为孝穆皇帝,母赵氏为穆皇后,奉继母萧氏为皇太后,追封亡弟道规为临川王。道规无嗣,命道怜次子义庆过继,承袭封爵,晋封弟道怜为长沙王。故妃臧氏,即臧熹姊。已于晋安帝义熙四年,病殁东城,追

  • 祖逖·苏辙

    敌国相图,必审于彼己。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东晋渡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已。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

  • 卷第六·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六 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 垂仁天皇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第三子也。母皇后曰御間城姫。大彦命之女也。★天皇以御間城天皇廿九年歳次壬子(壬子前六九)春正月己亥朔。生於瑞籬宮。

  • 卷五十八 三年问第三十八·郑玄

    (陆曰:“郑云:‘名《三年问》者,善其以知丧服年月所由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三年问》者,善其问以知丧服年月所由。此于《别录》属《丧服》。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损

  • 雷虚篇第二十三·王充

    盛夏之时,雷电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世俗以为“击折树木、坏败室屋”者,天取龙;其“犯杀人”也,谓之〔有〕阴过,饮食人以不洁净,天怒,击而杀之。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世无愚智,莫谓不然。推人道以论之,虚妄

  • 孟子集编卷十 ·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濵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

  • 实行富民政策·孔子

    【原文】 子适①卫,冉有仆②。 子曰:“庶③矣哉!”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①适:到,往。②仆:驾车。③庶:众多,这里指人口多。 【译文】 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驾车。

  • 阴蕴之研究·太虚

    梵语“塞犍陀”、古译为阴,新译为蕴。盖阴为覆蔽义,谓一切差别生灭之有为法,能覆蔽无差别不生灭之涅槃性,其义惟局有漏。蕴为积聚义,谓众多之法积为五聚,在众生为有漏杂染之五蕴,在佛果则为无漏清净之五蕴,其义通漏无漏。故二

  • 童年·少年·青年·托尔斯泰

    《童年·少年·青年》是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全面展示托尔斯泰的成长历程和精神历程。这个三部曲表现主人公如何在周围环境影响下成长。他不满自己,醉心于反省和自我分析,追求道德完善。作品洋溢着贵族庄园生活的

  • 九华集·员兴宗

    诗文集。南宋员兴宗撰。25卷。凡诗4卷,奏议3卷,表策4卷,书启小简5卷,论2卷,记序2卷,偈子疏文1卷,《论语解》1卷,《老子解略》1卷,《西陲笔略》1卷,《绍兴采石大战始末》1卷。又附录1卷。兴宗字显道,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未第时读

  •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

    古代小说研究专著。胡适著。作者从1920年起到1938年秋陆续写成关于《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志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镜花缘》等书的考证文字

  • 全金诗·郭元釪

    金诗总集。74卷。清人郭元釪编,康熙五十年(1711)奉敕重篇。本书全名为《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书前有康熙五十年玄烨御制序及郭元釪序。玄烨在序中说,久欲得金诗之全,以补《金史》之所未备,卓然成一代之书,“会有

  • 息诤因缘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中阿含周那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