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斯得传

高斯得,字不妄,是利州路提点刑狱、沔州知州高稼的儿子。少年时跟从李坤臣学习,李坤臣失明后,高斯得在左右扶持他。他参加成都路转运司的考试合格后,被补入太学。绍定二年(1229),他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被授予利州路观察推官。过了两年,他被召用为四川茶马干办公事。李心传以著作佐郎的身份管理修史的事,就在成都修《国朝会要》,高斯得被征辟为检阅文字。端平二年(1235)九月,高稼在沔州战死,当时大元兵驻在沔州,高斯得日夜向着西方哭泣。恰好他的仆僮从沔州回来,知道高稼战死的地方,和高斯得偷偷地走到那个地方,就找到了高稼的遗体,他们把遗体运回来,见到的人都感慨地哭了。高斯得给父亲服丧期满后,仍是哀伤不已,无意做官。李心传正修四朝史,召用他为史馆校勘,官俸和秘阁校勘一样,是班子成立时的成员。高斯得负责写光、宁二帝《纪》。不久高斯得升为史馆校勘,又升为军器监主簿兼史馆校勘。

当时丞相史嵩之掌权,高斯得在回答询问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肺腑之言都说了。冬天打雷,高斯得应诏旨上疏,请求选用有才能的人和史嵩之一起任宰相,因此违背了史嵩之的心愿。高斯得升为太常寺主簿,仍兼史馆校勘。这时高斯得的叔父高定子以礼部尚书的身份负责修史,当时人认为这是令人称道的好事。恰好太学博士刘应起入朝奏对,讥刺史嵩之,史嵩之恼恨,就指使他的党羽说叔父兄子不能同为朝官,高斯得被任命为添差通判绍兴府。淳..二年(1242),四朝《帝纪》写成,把它上给皇上。史嵩之在理宗、济王面前妄加诽谤,改高斯得所写的《宁宗纪》末卷,高斯得和史官杜范、王遂辩论这件事。杜范的回书也有“奸人抄入邪说”的话,但史书已进献给皇上了。李心传收藏高斯得所写的部分,在后面写上“前史官高某撰”。

过了一年,高斯得为添差通判台州。杜范已任宰相,召用他为太常博士,升为秘书郎。淳..六年正月初一,日食,高斯得应诏上疏,说:“最奸邪的人特别喜欢权力,通过巧妙的办法使自己超过别人,陛下独自决断而罢退他,是对的。台谏官相继弹劾他的罪恶,有的请求把他流放到偏远荒凉的地方,有的请求勒令他辞官。陛下如果采纳台谏官的话,也足以表明自己的意图,消除大家的疑虑。陛下却把弹劾他的奏章扣住不发布,时间长了,别人的议论不放在心上,然后努力传达谕旨,委曲自己的意图教导奸邪,使他在服丧的时候,胡乱地提出辞职的请求,于是才降下给他宫观之职的任命,暂时搪塞人们的议论,又有奸邪的人暗中帮助他。所以谣言并起,善良的人解体,认为皇上的意志难推测,大奸定会还朝,王莽、董卓、曹操、司马懿的祸患,将有不堪说的。”那时监察御史江万里和别的台谏多次上疏论奏史嵩之的罪恶,最终都没施行。只因史嵩之辞官,给他宫观的官职才这样,因此高斯得上封事首先议论这件事。

高斯得又说“:大臣可贵之处就是以道事君,如今大臣们诤言进谏的少而逢迎取悦的多,知道羞耻的念头轻而患得患失的心思重。内降应该奏明,却不等离开宫殿就已经实行了;不合规定的恩典应该裁减和抑制,却不经过认真审查就已经下达了命令。嫉妒正直的人,包庇邪恶的人,喜欢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讨厌不同意自己观点的人,玩弄权术并违背道理,喜欢享乐但害怕劳苦。陛下虚心把政事托付给他们,他们要负责的是哪些事,而他们只是应付而已。”当时范钟独自掌权,他的过错日益显露出来,所以高斯得议论触及到他。高斯得又说“:靠阿谀奉承得到皇上宠信的近臣,足以连累陛下的清明,宦官的谗言几乎可以造成使臣传达诏书的变化,宫女与外面勾结,最奸邪的人偷着做主,这些人包藏祸心,互相煽动,交替攻击,陛下的心至此保存的差不多只有一点点了。陛下的心,是教化的根本,洗涤磨砺,考虑怎么去改变它,而现在只说空话却没有实际内容,却称为革新,这就是上天不应时,出现大灾异以示警告的原因。”高斯得讲得十分恰当,皇上高兴地采纳了。

高斯得又说:“群臣庞杂,后宫与他们贪污纳贿,内外勾结,陛下怎能坐视不管!于是对此多是兼容并包,很少考虑去分辨直正和邪恶,大臣们担心谗言,躲避诽谤的心思很重,勇往直前的志向很小,这就使群臣争相横行,大权旁落,逐渐形成陛下被看轻的形势,开启了窥伺陛下的局面。如果有不幸的事发生,变故乘机而出,陛下的心一动摇,凶险的事就会马上发生,会使国家有沦亡的忧患,百官遭到被鱼肉的大祸,百姓遭到涂炭。在那时候,即使能洁身而去,又怎能逃脱万世公正的评论呢?”于是那些奸邪的人恐惧,有的哭着在皇上面前论诉高斯得,有的上奏章请求罢免高斯得,他们一起排挤高斯得,高斯得就请求到地方去任职。他的请求过了一百多天,才被差派为严州知州,高斯得三次请求担任闲职,皇上不许。严州在山的周围,即使是丰年也要依赖别的州。夏季大旱,高斯得免去百姓的租税并发放救济粮,招集人买粮,劝人们互助,向朝廷奏请,得到朝廷调拨的一万石米来赈济灾民。

高斯得升为浙东提点刑狱,他就弹劾处州知州赵善瀚、台州知州沈..等七人仗势欺压百姓,他的奏疏献上后,没得到答复。高斯得改任江西转运判官,高斯得请求辞职,并一五一十地陈述自己的理由,他上奏说:“臣弹劾赵善瀚等七人,没得到批准奏章的答复,我本来就怀疑这一定是有他们的党羽营救他们,蛊惑陛下,现在我蒙受恩惠改任江西转运判官,才知道与我预料的一样。赵善瀚,是侍御史周坦的岳父,赃吏魁首,钅固于圣世,郑清之和赵善瀚有老交情,就又给他知州的官职。沈..,是同签书枢密院事史宅之妻子的亲戚。自从祖宗以来,没有监司弹劾官吏而不施行的,破坏法制、紊乱纲纪,没有比这更严重的。我身为使臣,弹劾官吏却没被采纳,反而被调走担任别的官职,我如果贪图荣华富贵接受这个任命,那与世间没有骨气、不知羞耻的人有什么区别?请罢去我的官职,用来告诫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高斯得的奏章献上后,周坦自认为自己身为台谏反而被别人攻击,就广泛地恳请同僚弹劾高斯得,同僚们反驳他,周坦黔驴技穷,就亲自上奏弹劾高斯得,希望皇上罢免高斯得的新任官职,不久,周坦也被罢官,赵善瀚等七人最终也被罢官。

高斯得担任湖南提点刑狱,他推荐潭州通判徐经孙等六人。攸县富豪陈衡老,用自己家的仆从和粮食资助盗贼,劫杀平民百姓。高斯得到任后,有诉讼这件事的,为首的官吏受贿后帮助陈衡老,陈衡老到公堂,为首的官吏拱手而立,十分恭敬。高斯得揭露他的罪状,把为首的官吏投到狱中,其他官员都惊慌失色、十分恐惧。于是经过审问完全了解了这件事的情况,就处为首的官吏黥刑并被发配,高斯得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汇报给朝廷,朝廷毁去了陈衡老做官的资历,记录下他家。恰好各县发生水灾,陈衡老愿意拿出五万石米赈济灾荒以便赎罪。陈衡老的女婿吴自性,与陈衡老的馆客太学生冯炜等谋划中伤高斯得不经允许拆开官府的卷柜。高斯得向朝廷汇报,重新定下陈衡老的罪名。拿出一箱文书,完全得到了吴自性等同省部官员勾结的情况。高斯得一并把这些向朝廷汇报,皇上把这事送交天府,追查出受贿的银子六万多两,吴自性与那些受贿的中央官吏高铸等二十多人都被处以黥刑并被发配。当初,吴自性用厚礼贿赂宦官对理宗说:“高斯得进献了一百万缗钱,希望能改在离京城近的地方做官。”理宗说“:高某是有骨气的人,怎能做这种事。”高斯得极力请求辞官,郑清之写信挽留他。高斯得又荐举李日希颜等五人。

高斯得被加官为直秘阁、湖南转运判官,改任尚右郎官,他还没到任,又改为礼部郎中。高斯得上疏透彻地论述时事,他被改为权左司,极力推辞,皇上又任命他兼任侍立修注官。他上疏讲水灾说“:希望陛下马上停止修建新的寺院,赶紧召回那些违反陛下心意的大臣们,遏止邪说,主张善良,谨慎地使用刑法,爱惜士大夫,压制和疏远奸邪的官员,阻断他们对朝政的干扰,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招来和气。”正巧左司徐霖被贬斥,皇上担心给事中赵汝腾争辩逐走徐霖的事,就调赵汝腾担任翰林学士,赵汝腾听到这个任命后就辞官。高斯得说“:赵汝腾有一世的名望,是当朝很重要的老臣,很容易就辞去官职,陛下也就像丢弃无用之物而丢弃了他,朝内外十分惊异,将要出现贤德的人力争不胜而离去,奸邪的人增加勇气纷纷而来的局面。陛下改元才几个月,就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我深为陛下惋惜。”

当时上封事讲朝政得失的很多,有的人讨厌这种事,认为是喧闹,就说“:空话只能扰乱人心,对国事没有好处。”高斯得在轮次奏对时,对皇上说:“众大臣的话,对上是和圣明的君主切磋,对下是磨砺大臣,对内是摧压奸邪,对外是阻止寇盗,能认为这是对朝政没好处吗?认为大臣讲朝政得失是空话的讥议,追求名声的说法的人,是想把正人君子一网打尽,这些话容易说,灾祸却难说,这是正人君子离开或者留下的时机,国家安危的时候,陛下不能不深深地留意啊。”监察御史萧泰来上奏请求罢免高斯得。

过了一年,高斯得以直宝文阁的身份为泉州知州,他极力推辞,被升为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朝廷施行让百姓自报田赋数目,由官府注册核实的自实法,高斯得说“: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下令百姓自实田。陛下统治现在正好是三十一年,等来日把这写入史书,自实的名正和秦代相同。”丞相谢方叔十分羞愧,因此被罢去相位。董槐担任宰相时,召高斯得为司农卿。程元凤担任宰相时,高斯得改任秘书监。在丁大全担任宰相时,监察御史沈炎弹劾高斯得因闽漕交承钱物一事,把郡中的官吏送到天府处治,鞭打致死好几个人。从前,吴自性一案,高铸作为首犯被处以黥刑发配到广州,高铸拿出财产作为不去广州的补偿,这时担任宰相府的管家,唆使沈炎揭发高斯得。京尹顾岩附会这一案件,安吉守臣何梦然受命处理这件事,对高斯得倍加凌侮,高斯得毫不屈服,他们最终一无所得。丁大全被贬后,朝廷认为他犯有用人不当的罪过,于是就杀了高铸。高斯得接受了浙西提点刑狱的任命,沈炎,是浙西人,他在皇上面前哭着请求改派高斯得到别处任官,高斯得被改为浙东提举常平。皇上的诏命下达后,被给事中章鉴封驳归还。高斯得闭门不出,编著《孝宗系年要录》。

天上出现彗星,高斯得应皇上的诏命上封事说:“陛下专门任用一个宰相,诚心把政事委托给他,如果用人得当,就应该是符合天意,不发生灾害。然而庚申、己未两年,发生水灾,浙西百姓死的数百千万。连年干旱,田野萧条,物价暴涨,人命如线。如今妖星突然出现,变故不小。如果不是大失人心,怎能招致上天如此暴怒。”高斯得封事献上后,贾似道藏起来没交给皇上。

度宗即位后,高斯得被召用为秘书监,又被弹劾罢官。高斯得再任秘书监,多次辞官都没被允许,他被提升为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侍讲。他在为皇上讲读时,关于天命去留的时机,人心得失的原因,前代治乱的缘故,祖宗创业的艰难,每次都一定要反复讲述。高斯得兼权工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仍兼侍讲。他进献《高宗系年要录纲目》,皇上认为这很好。大元军队攻下襄阳,高斯得上疏议论国事,十分切中要害,皇上欣然采纳,他升为工部侍郎。高斯得多次请求到地方任职,他以显文阁待制的身份,担任建宁府知府。

度宗去世,陈宜中入朝担任宰相,召用高斯得为权兵部尚书。高斯得对国家的危机感到悲痛,他上疏说应该杀奸臣以谢天下,广开言路以挽回天意,招揽人才以利国事,表彰节义以激励懦夫,倾全部财力使流散的人回来。他的话忠愤激烈,毫不遗漏地指明和陈述当时的事。高斯得被提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进升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同提举编修《敕令》及《武经要略》。大元兵攻下饶州,江万里赴水而死,此事传到朝廷,江万里被赠为太傅。高斯得说追封官爵的制度,是可以超越的,这样可以劝勉天下人,于是江万里被加赠为太师。高斯得又说对池州通判赵卯发为国而死的赏赐太薄,于是赵卯发被加赠为待制。

台谏徐直方等四人弹劾贾似道的误国罪状,请求把贾似道安置到岭表,登记籍没他家。丞相留梦炎庇护贾似道,只命令让贾似道以散官的身份居住,并说登记籍没他家会连累无辜的人。高斯得说“:散官就安置,追降官分司则居住,这是祖宗时的制度。”留梦炎无以回答。留梦炎乘机罢免了平章事王火龠、监察御史俞浙,并罢免了高斯得,于是宋朝灭亡了。高斯得著有《诗肤说》、《仪礼合抄》、《增损刊正杜佑通典》、《徽宗长编》、《孝宗系年要录》、《耻堂文集》,它们在世上流行。

猜你喜欢
  卷之四百二十九·佚名
  八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闻悉十八阿哥薨逝及异常之变摺[注]·佚名
  一二○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校勘文津阁全书匠役不敷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八、人民生活与国家财政·陶元珍
  卷二十四·傅恒
  ●序·佚名
  读例存疑卷五十·薛允升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李延寿
  卷二十八·佚名
  第十五章散会与搁置动议·孙中山
  卷一·赵汝愚
  十一 北票煤矿公司(1921—1925)——《努力周报》(1922—1923)·胡适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吕思勉
  六、俄国友谊之代价·蒋廷黻
  上谕·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难忘·徐志摩

    这日子——从天亮到昏黄,虽则有时花般的阳光,从郊外的麦田,半空中的飞燕,照亮到我劳倦的眼前,给我刹那间的舒爽,我还是不能忘——不忘旧时的积累,也不分是恼是愁是悔,在心头,在思潮的起伏间,像是迷雾,像是诅

  • 卷402 ·佚名

    卫宗武 寓萧塘皆春堂偶成 红云逐水流,春事随飞扬。 昔嗟节序移,今苦岁月长。 洊为萧水游,物是人则亡。 西园得逍遥,暂寄风雨床。 栾栾荆棘中,尚余趙紫妆。 晚芳衒鲜妍,婉娩春满堂。 倚栏俯

  • 目录·陈镒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五午溪集目録      别集类四【元】卷一五言古诗卷二五言古诗卷三五言律诗卷四五言律诗  五言絶句卷五七言古诗卷六七言律诗卷七七言律诗卷八七言律诗卷九七言絶句卷十七言絶句

  •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 刺陈胜庄贾降秦·黄士衡

    话说李良奉赵王武臣之命,招安太原,行至石邑,正遇秦兵防守井陉关,不能前进,此关为著名险要地方。李良正拟遣兵攻打,守关秦将闻是李良,心想:“此人从前曾作秦官,如今却降赵国,不如设一计策,以离间其君臣,使之相疑。”乃修成一书,遣使

  • 卷之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纪昀

    文苑传(臣)等谨案迁固二史皆有儒林而无文苑文苑传之作自范氏后汉书始唐书及金史曰文艺宋史曰文苑遗史曰文学其致一也元 史若赵孟俯虞集揭傒斯苏天爵之伦皆入列传中而类传则儒学之后不复立文苑一门葢仿马斑之例今依郑志

  • 三二五 暂管江苏巡抚萨载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佚名

    三二五 暂管江苏巡抚萨载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一年四月二十日江南河道总督 暂管江苏巡抚印务臣萨载谨奏,为汇解续缴违碍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窃臣遵奉谕旨,督属搜缴伪妄遗书,先经臣将缴到各书及书板四

  • 卷六十四 蜀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陈寿

    (三国志诸葛恪传、滕胤传、孙峻传、孙綝传、濮陽兴传、聂友传)诸葛恪传,(附聂友传)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长子。他年少时就有才名。二十岁被任命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侍奉太子孙登讲授道艺,并与他们交为朋友。从中庶子

  •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司马光

    汉纪四十七 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 [1]春,二月,丙戌,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 [1]春季,二月丙戌(疑误),乡侯黄琼去世。临下葬时,四方远近知名人士前来吊丧的有六七千人。 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

  • 卷十七、治河之政策·黄鸿寿

    圣祖康熙九年,夏四月,河决归仁堤,淮安、扬州二府等处,田地悉被淹没。十年,冬十月,河决桃源县,坏民堤二百五十丈。 冬十一月,河道总督王光裕疏请募夫大挑淮阳襄河,从之。十一年,夏四月,命侍卫吴丹,学士郭廷祚阅视河工,绘图进呈。 

  • 礼记集説卷二·陈澔

    元 陈澔 撰檀弓上第三【刘氏曰檀弓篇首言子游及篇内多言之疑是其门人所记】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公仪氏仲子字鲁之同姓也檀弓鲁人之知礼者袒免本五

  • 读书丛说卷四·许谦

    元 许谦 撰禹贡 禹贡专为纪治水之成功而并及贡赋之数故九州纪水道土色田赋之等贡物贡道为详余皆或见或不见古史言简而意宻则又有言外之意惟冀梁雍言山独详诸州不言者天下之势西北髙而多山故也徐虽言山乃蒙羽之小者

  • 卷五·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钱塘程川撰易五统论程传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正谓伊川这般説话难説盖他把这书硬定做人事之书他説圣人做这书只为世间人事本有许多变様所以做这书出来【防渊録】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

  • 栟榈集·邓肃

    宋代诗文别集。邓肃撰。宋代王明清《挥麈后录》卷2称:宣和四年(1122)艮岳成,宋徽宗为之作记,李质、曹组各献赋称颂,只有太学生邓肃上10诗备述花石纲对民间的骚扰。“肃字志宏,南剑人,有文集号《栟榈遗文》三十卷,诗印集中”

  • 黄檗山寺志·隐元

    《黄檗山寺志》初修于明内阁首辅叶向高重兴山寺之后。清顺治九年(1652年),隐元禅师在圆悟、通容禅师和居士林伯春、僧行玑所襄辑的旧志基础上重修本志。清道光三年(1823年),住山僧清馥、道暹再次重修。现存的本志系民国

  • 易学启蒙翼传·胡一桂

    四卷,元胡一桂著。本书是对其父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的进一步补充发挥,故名。自序称:“去朱子才百余年,而承学渐失。如图书已釐正矣,复仍刘牧之谬者有之; 卜筮之数灼如丹青矣,复祖尚玄旨者又有之。因于本义附录纂疏

  • 两同书·罗隐

    二卷,唐罗隐撰。共十篇,分上下二卷,上卷五篇,皆终之以老氏之言,下卷五篇,皆终之以孔子之言。《崇文总目》说:“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其原”,是为“两同”之义。该书是作者的哲学著作。他认为,许多事物

  • 注大乘入楞伽经·佚名

    佛典注疏。唐宝臣撰。十卷。是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的注释书。据作者自序称,此书集前此诸译本之注疏解本经。注文先释经题,次释经文。释文将十八品科为三分:初品“罗婆那王劝请品”为序分;问答品至偈颂品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