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治河之政策

圣祖康熙九年,夏四月,河决归仁堤,淮安、扬州二府等处,田地悉被淹没。

十年,冬十月,河决桃源县,坏民堤二百五十丈。 冬十一月,河道总督王光裕疏请募夫大挑淮阳襄河,从之。

十一年,夏四月,命侍卫吴丹,学士郭廷祚阅视河工,绘图进呈。 六月,河决清水漂,高邮实应一十八州县卫被灾。

十六年,春二月,以王光裕治河无功,命解任,以靳辅为河道总督。 秋七月,靳辅条陈治河八事:一挑清江清以下,历云梯关至海口一带河身之土,以筑两岸河堤;一挑洪泽湖下流,高家偃以西,至清口,引水河一道;一加高帮润、七里墩、武家墩、高家墩、高良港至周家闸残缺单薄堤工;一筑古沟、翟家坝一带堤工,并堵塞黄淮各自决口;一闭通济闸坝,深挑运河,堵塞清水潭等处决口,以通漕船;一钱粮浩繁,须预筹画以济工需;一请裁并河工冗员,奏调干员,赴工襄事;一请设巡河官兵。章上,廷议以军兴饷绌难之辅。凡三奏,均坚持前议,帝特如所请。

十七年,秋七月,河决砀山县石将军庙及萧县九里沟二处。 是月,靳辅疏请高家堰石工再加三尺,与土堤平。然后另加土堤三尺,又高家堰,高良港一带加筑戗堤一道,从之。 冬十月,靳辅以宿、徐等州县被灾,请建减大坝一十三座,又请将清口闭断,自文华寺挑新河至七里闸,以七里闸为运口,由武家墩烂泥渡转入黄河。

十八年,夏四月,靳辅疏言:‘清水潭屡塞屡冲,山阳、高邮等七州县田亩淹没。臣筑东西长堤二道,工竣,七州县田亩全行润出,运艘民船,永可安澜。’报闻。 秋七月,靳辅疏言:‘淮河东岸,自翟家坝至周桥闸,乃淮阳运河上游门户,山盐等七州县民生关键也。当黄河循禹故道时,淮流水可直下。此地未闻水患;迨黄流南徒夺淮,淮流不能畅注,于是壅遏四漫。山阳、宝应、高邮、江都四州县,河西低洼之区,尽成泽国者,六百馀年矣。明万历初,河道废坏,虽不若今日之甚,而清口淤,高堰决,与今日情形相似。彼时河臣潘季驯,筑堤堵口,治班班效斑。然此处不议加高,盖明代祖陵在西,故停河东之障以泄水。不知如虑淮涨西侵,何难两岸并筑,而顾留患门庭历年既久,遂致成河九道,使淮阳叠受水灾。臣不能不憾潘季驯以善治河称而亦有此失者也。皇上轸念运道民生,大发帑金,命臣遍为修治。今翟家坝成河九道之处,共宽一千三百二十三丈二尺,今已合龙,更查山宝高江四州县河西诸湖亦逐渐涸出,拟设法招垦,庶几增户足民矣。’ 

二十一年,冬十月,河决萧家口,召靳辅来京,以萧家渡决口方议脩筑故也。先是布政使崔维雅奏上河防刍,议两河治略二书,注条列三十四事,欲更改辅所行减水坝诸法,辅详辩为不可行,至是辅至京面奏萧家渡工程来岁正月必可告竣,且力言维雅所言之谬,帝韪之。时众议尚书伊桑阿察勘河工一疏,册开不坚固不合式堤工,共一万五千馀丈,漏水堤工四千馀丈,及减水坝二座不坚固之处,应将辅撤任从重治罪。帝恐更易生手误事,仍著辅留任戴罪督修。辅回至河上,亲督工程,未几决口皆塞,水归故道。

二十二年,夏四月,靳辅疏报萧家渡工成河归故道优诏批答还辅职

二十三年冬十月帝南巡至泰安登泰山寻自宿迁临阅黄河北岸至天妃闸见水势湍急指授 河臣改为草坝另设七里太平二闸以分水势 十一月临阅高家堰谕靳辅曰观高堰地势高 于宝应高邮诸水数倍前人于此筑石堤障水实为淮扬屏蔽且使洪泽湖与淮水并力敌黄冲 刷淤沙关系最重今高堰旧口及周桥翟坝修筑虽久仍须岁岁防护不可轻视以隳前功后阅 黄河南岸谕辅妥筹善后之策勿令黄水倒灌运河帝阅河甚喜书阅河诗赐辅并赐辅佳哈御 舟及御用帷幕

二十四年春正月靳辅疏请添建黄河南岸毛城铺减水闸一王家山减水闸三北岸太谷山减 水闸二以保徐州上流堤工并于归仁堤添建石坝二拦马河及清河县运口各添建石闸一 秋九月靳辅又请添筑考城仪封阳武三县河堤七千九百八十九丈封邱县荆隆口大月堤三 百三十丈荥泽县埽工二百一十丈以防上流异涨并请增设兰阳仪封荥泽河员免开归二府 民采办靑柳均从 冬十月命河道总督靳辅按察使于成龙驰驿来京与九卿科道详议河工 事务时成龙奉命经理海口及下河事宜仍听辅节制持议与辅多不合故廷议并召入都详议  十一月靳辅于成龙至京与廷臣议河工事宜辅谓宜开大河建长堤高一丈五尺朿水一丈 以敌海潮成龙力主张开浚海口故道大学士九卿俱从辅议通政司参议成其范给事中王又 旦御史钱钰从成龙议侍读乔莱宝应人也极言辅议非是乃命尚书萨穆哈等往勘寻以开海 口无益入告

二十五年夏闰四月礼部尚书汤斌入对奏下河宜疏浚帝命侍郎孙在丰往董其事寝辅议

二十七年春三月靳辅奏中河工竣运道新通请加高筑遥堤以图永保从之寻御史郭琇陆祖 修给事中刘楷相继参辅治河无功又漕督慕天颜侍郎孙在丰因河工事互相纠参罢辅仕并 革其蘖客陈璜职衔解京监侯璜字天裔秀水布衣辅以公事过邯郸见题壁诗大为叹异因踪 迹得之礼之入幕帝阅工时尝从容问曰尔必有通今博古之人为之佐辅以璜对复以辅荐得 赐佥事道衔辅既解任调王新命为河督 夏四月靳辅至京疏论于成龙慕天颜孙在丰朋谋 倾陷状并辩明部臣勘估计需六百万两臣苦心节省止用帑二百五十一万不及部臣估计之 半而诸臣诋为糜帑营私夺田屯垦必欲陷臣杀臣而后已请帝再巡亲阅堤工更命重臣清丈 隐估田亩帝命学士凯音布等往勘至是帝谓廷臣曰前于成龙奏靳辅开中河无功今凯音布 等则云河漕两利若谓靳辅治河无功朕亦代为不平也于成龙怀挟私仇阻挠河务殊为不合今

九卿已将靳辅议罪若王新命亦顺从于成龙之说大事更张是各怀私忿贻误河工匪浅且黄 河自宿迁以下冲决犹可修治若宿迁而上或致泛滥则为害甚大因令马齐张玉书图讷前往 确勘还奏应如辅所定章程无庸改又因凯音布奏称中河所行漕艘慕天颜勒令退回支河之 口不许闭塞有旨著将慕天颜提京夹讯严追唆使之人寻天颜供称系成龙缄嘱其照此办理 帝亦不之究

二十八年春正月帝以张玉书等往阅河工回京奏言中河狭隘欲于中河立三闸以减泄之而 问靳辅则云于二三十里之闲应修小闸及涵洞所言歧异河工是非终无定论因欲亲临河上 察勘车驾至济南乘舟由中河阅视河道命于镇口闸微山湖等处开支河口其黄河运道仍存 而不废遂自清河县渡黄河至扬州泊舟镇江府之金山寺 二月帝至杭州渡钱塘谒禹陵

三月帝至淮安府阅视高家堰一带堤岸闸坝以靳辅治河有功复其官令以原品致仕有实心 任事之褒

三十一年春二月河道总督王新命因事革职复用靳辅为河督辅以老病固辞不许再赐佳哈 御舟以旌异之 三月脩浑河堤 夏四月靳辅奏请复建新庄闸以利运道又仲家闸下陶家 庄地方应添造一闸使两闸行运互相泄㵼尤于黄中两河大有禆益 冬十一月靳辅奏请于 黄河两岸栽柳种草并设立涵洞时辅力疾经画西运自清河至荥泽达三门砥柱安流无恙事 竣以病状闻命辅子副参领治豫及内大臣明珠往视寻甍于位年六十予祭葬谥文襄辅受命 治河十馀年精力俱瘁而中河之役尤百世之利论者谓功不在宋礼开会通陈瑄凿清江浦下 云 十二月以于成龙为河道总督初辅受命治河时值黄水四溃不复归海清口运道尽塞辅 因上疏言清口以下不浚筑则黄淮无归清口以上不凿引河则淮河不畅高堰之口不尽封塞 则淮分而刷河不力黄必内灌而下流清水潭亦危且黄河南岸不堤则高堰仍有隐忧北岸不 堤山以东必遭冲溃故筑堤岸疏下流塞决口俱有先后无缓急今不为一劳永

猜你喜欢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梁启超
  宋史全文卷三十四·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二·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绎史摭遗卷六·温睿临
  第二五禀光绪二年正月二十九日一一二○三-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纪昀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四·杜大珪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九·佚名
  十国春秋卷七十·吴任臣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佚名
  晋纪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383)·司马光
  晋纪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己未、299)·司马光
  卷五十二·赵汝愚
  周开基·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戌朔○癸亥皇第四十五孙盘烒生宁王世子也○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紫微垣曰出阊阖门东北行至玄戈旁没○乙丑荧惑犯东咸○丁卯吏部尚书翟善以受贿当死其父谦诉于朝乞宥子死从军终身以赎

  • 卷之一百二·佚名

    成化八年三月丁酉朔实授行人柳淳樊莹熊绣黄钟知县刘必贤毛鸃为监察御史知县吴贞推官章颙及试御史徐完为南京监察御史○抚宁侯朱永奏延绥前后杀贼官军有当先者有被伤者有当先又被伤者有赍执旗牌督阵者有把总领军者所司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正德二年三月 辰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游泰祭 裕陵○乙巳命大兴左卫署都指挥佥事孙福守备偏头关地方○丙午复中书舍人孙伯坚大理寺右寺副沈锐司宾署署丞卢永春孙伯义司仪署署丞孙伯强原俸初以裁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九月辛巳朔。上驻跸鄂尔楚克哈达地方。  ○以先贤言偃七十三世孙生员言德坚、世袭五经博士。  ○予故翰林院侍讲加礼部侍郎衔徐倬、祭葬如例。  ○壬午。上驻跸得尔吉惠汉地方。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二·阿桂

    十一月丁丑丰升额舒常奏言【臣】等察看贼情自攻毁善坝山梁碉卡后达尔图贼众防守愈严虽此时士气奋扬然攻取日久加以贼畨増防若照旧攻击实属有名无实是以详细熟筹未肯轻举兹奉上谕将派赴日隆之楚兵二千内再拨一千赴宜喜

  • 第六章 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金毓黻

    隋唐以后,私家修史之风日杀,而设馆官修之史,代之而兴,其因有二,已具述于上章。然尚有未及尽详者,一为远因,如后魏崔浩之以修史受祸;一为近因,如隋文帝之诏禁私家修史是也。后魏于道武时,始令邓渊著国记而条例未成。太武时,诏崔浩

  • 卷三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七宋 宋敏求 编诸王册亲王官册秦王天策上将文册许王孝秦州都督文册赵王福青州刺史文册邓王元裕襄州刺史文册虢王凤宋州刺史文册纪王慎泽州刺史文册杞王金鄜州刺史文册曹王明梁州都督文

  • 二、蒋廷黻其书·蒋廷黻

    1 厚积薄发的"初步报告" 蒋廷黻这本《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春夏之交。 1938年,正是国家、民族处于抗日战争危急关头的年代。陶希圣、吴景超、陈之迈三人,为因战争流离失所的民众和青年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 七政算內外篇·佚名

    序高麗崔誠之,從忠宣王,在元得《授時曆法》,以還本國,始遵用之。然術者且得其造曆之法,其日月交食、五星分度等法,則未之知也。世宗命鄭欽之、鄭招、鄭麟趾等,推算悉究得其妙,其所未盡究者,加以睿斷始釋然矣。又得《太陰太陽通

  • 硕鼠·佚名

    ——人鼠之间【原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莫我肯顾(2)。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⑤。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

  • 卷七·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七 新安首源姚际恒着秦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评]未见一章。寺人之令。通韵。○赋也。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评]既见二章。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本韵。○兴也。下同。阪有桑,隰

  • 卷六·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六人)○唐京师崇福寺惟悫传(慧震弘礼)释惟悫,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冯翊人,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受教,澜漪内湛,葳蕤外发。嗜学服勤,必无倦色。乃辞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全文·佚名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尔时,摩耶夫人。复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於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王有童女。名天主光。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敬受其教。头面作礼。绕无数匝。恋慕瞻仰。卻行而退

  •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元魏天竺三藏勒那摩提譯   [一]本教化品第一   我今悉歸命 一切無上尊 爲聞法王藏 廣利諸羣生.   諸佛勝妙法 謗以爲非法 愚癡無智慧 迷於邪正故.   具足智慧人 善分别邪正 如是作論者 不違於正

  • 卷十六·赜藏主

      ○云门(文偃)匡真禅师广录中(门人明识大师赐紫守坚集)  △室中语要师示众云:“尽十方世界乾坤大地。以拄杖一画百杂碎。三乘十二分教达磨西来。放过即不可。若不放过。不消一喝。”   师示众云:“西天二十八祖唐土

  • 卷第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谿作甚麽。曰若不到曹谿。争知不失。迁曰。曹谿大师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曰识又争既能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迁又问。和尚自离曹谿。甚麽时至此间。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谿。曰希

  • 归戒序·弘赞

    夫三宝者。性相常住。体周法界。接物应机。如日曜於千江。为世舟航。非三畏之可比。故其始心入道。首则归依三宝。受不杀盗淫妄酒戒。似儒教仁义礼智信之五常。然五常庆在一生。五戒功归多劫。故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绝

  •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