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衡传
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考中元..九年进士。宣和六年(1124),被召任为监察御史,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王黼、蔡攸执政,许景衡建议“:尚书省长期缺首脑,而同知枢密院也长期缺人。虽然三公总管三省,但是文昌是政事的根本,而枢密是掌管军事的要害部门,各自职责,怎能长期虚位无人?希望广征公议,挑选忠贤,以补政府之缺。”于是大逆王黼心意。朝廷任用童贯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打算北伐,许景衡指责童贯贪谬不可任用者数十事,皇上不答复。
贼寇平息后,江、浙郡县残破,而茶盐比较之法依然如旧。许景衡上奏说:“茶盐之法,应当统计食盐的多少作为每年征收的依据。目前收复之后,户口减半,百姓财力萧竭,而茶盐比较不减于以前。百姓想不穷困做得到吗?”奏章上报后,诏令两浙、江东路暂时免去茶盐比较,贼寇平定后照旧执行。
朝廷调集征伐燕云之师,供给不继,索求越急。许景衡上奏说“:财力匮乏应该节省开支,百姓贫困应该抚恤百姓。现在经营不急之务过多,如营建诸役,花石纲运,其名不一。官吏冗多,军费冗滥,加之无名功赏,非常例赐与,都是趁机侥幸,请求无厌,应当用祖宗之制加以节省。”并且极力论责和买、和籴、盐法之害,皇上不答复。正好详州知州吴岩夫写私信诋毁执政大臣,而称道景衡的忠贤。交侄女婿符宝郎周离亨传递,离亨把书信误送到王黼手里,王黼因此中伤景衡,斥逐了他。
钦宗即位,召用他为左正言,不久改任太常少卿兼太子谕德,升任中书舍人。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王禹因为鲠直忤逆执政大臣遭斥罢,景衡替他们辩白,因此被罢职任祠官。
高宗即帝位,以给事中职召用他,到朝后,授任为御史中丞。宗泽任东京留守,谏官们依附黄潜善等人,经常攻击宗泽的短处,想斥逐他。景衡上奏说:“我从浙江渡过淮河,到达行都。听说宗泽为官,威名政事,卓然过人,虽然不认识他,私下很钦慕他。我认为去年冬天京城内,如果有像宗泽那样忠心大臣几名,那么祸灾不致像现在这样酷烈。现在如果计较他的小错,不顾他尽忠报国的气节,那么太不宽恕了。况且开封是宗庙社稷所在,如果要罢免宗泽,另外委任留守,不知大臣们中有谁能超过宗泽的威名政绩?”奏疏上报,皇上大为醒悟,把此疏封起来给宗泽看,宗泽才安心下来。
杭州叛卒陈通作乱,代理浙西提刑赵叔近招降了他,请朝廷授予他官职。景衡说“:官吏无罪而被杀,叛卒有罪而被赏,赏罚倒置,没有超过这样的。”终于奏请罢免了他。授任景衡为尚书右丞。凡有重大政事,一定趁机极力议论。潜善、伯彦认为景衡是异己分子,共同排挤他。有人说正月二月之交,是太一正迁之日,应当在宫中设坛望拜。高宗询问景衡,景衡说:“修德爱民,上天自然降福,何必迎拜太一?”
当初,李纲建议建都,以关中为上,南阳次之,建康为下。李纲被罢相之后,于是主张南阳之议。景衡任中丞,上奏说“:南阳没有险阻,且太近盗贼,漕运不继,不如建康有天险可据,请定计南巡。”后来有诏令还京,罢贬景衡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到瓜州时,得了暑病,到京口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赐谥号为“忠简”。
景衡学得程颐之学,志虑忠纯,议论不随波逐流。建炎初年,李纲建议皇上到南阳,宗泽请求还京,景衡于是请求皇上到建康。黄潜善等人向来厌恶他不同流合污,皇上车驾驻扎在扬州,迫于所闻,不得已下还京之诏,于是借渡江之议责怪他,斥逐而死。景衡去世后,高宗思念他说“:我从即位以来,执政忠直,遇事敢言者,只有景衡一人。”诏令赐景衡家一栋温州官舍。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司马迁 本姓解第三十九·王肃 卷二百十九·毕沅 卷八十五 西秦録一·崔鸿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四·焦竑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十·佚名 东汉会要卷三十一·徐天麟 卷二十一·陈均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迁 王俭传·李延寿 越王杨侗传·李延寿 顾秉谦传·张廷玉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吕思勉 卷六·王溥 郭文芳·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