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俭传

王俭,字叫仲实,生下来以后他的父亲王僧绰就遇害了,被叔父王僧虔所收养。几年后世袭爵位豫宁县侯。拜祭接受茅土的时候,流下眼泪,哭声呜咽。年幼时努力学习,手不释卷。宾客中有的加以称颂赞美,王僧虔说:“我不担心这孩子将来没有名声,正是怕他名声太大呀。”于是亲手写了崔子玉的《座右铭》赠给他。丹陽尹袁粲听到了他的名声,等见了他以后说:“这是宰相的家门。松柏豫章虽然还小,但是已经有栋梁的气象了,终究要担当国家大事。”便告诉了宋明帝,选他与陽羡公主结婚,任命为驸马都尉。皇帝认为王俭的母亲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453)的巫蛊之事,不可以做婆母,打算挖掘坟墓分开埋葬。王俭托人代自己表达意见,秘密地以死相请,所以事情没有办成。

十八岁时,除去平民布衣出任秘书郎、太子舍人,越级升任秘书丞。依照《七略》写成《七志》四十卷,上表献给朝廷。又写成《元徽四部书目》。母亲去世服丧三年,服丧结束后,担任司徒右长史。按照晋朝的法令,公府中的长史也穿朝服,宋朝大明(457~464)以来穿朱红衣服。王俭上书说明应该恢复旧制,当时朝中讨论没有批准。后来苍梧王暴虐,王俭告诉袁粲请求外出任职,援引晋朝新安公主的丈夫王献之任职吴兴为例,补任他为义兴太守。

升明二年(478),担任长兼侍中,因为他的父亲是在这个职位上去世的,所以坚决辞让。在此以前,齐高帝做宰相,打算援引当时的贤者参与共创大业,那时候谢担信任长史,高帝夜间召见谢籫,支开别人和他谈了很久,谢籫没有说话。只有两个小童在玩弄蜡烛,高帝顾虑谢籫为难,便拿了蜡烛让小童走开,谢籫还是没有说话,高帝于是呼喊左右来人。王俭平时知道高帝雄奇异常,后来请求在闲暇的时候告诉给高帝说:“功劳高的人不给奖赏,自古以来并非一人。以您今日的地位,想要面朝北方而做别人的臣子,难道可以吗?”高帝严肃地将他打断,而神采和悦。王俭于是又说:“王俭蒙受您的特殊看待,所以才说出了难以说出的话,为什么却这样深深地拒绝?宋朝景和、元徽时代的皇帝那么荒婬暴虐,如果不是您怎么能够平安地渡过?但是人情淡薄,不能持久,您如果再略微地加以推脱,那么在世人中的威望就失去了,难道只是大业永远毁掉,就是七尺之躯哪里可以保全?”高帝笑着说:“您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王俭又说:“您有现在的名位,所以是经常宰相,应该礼貌地拒绝各地诸侯,微微作些变革的表示。应当先让褚公知道,我请求领命前往。”高帝说:“我应当自己前往。”过了不两天,高帝自己去找褚彦回,长谈了许久,才对他说:“我做了个梦说是应当得官。”褚彦回说:“现在授的官刚刚这样,恐怕一二年间不能就给提升。而且吉利的梦未必就立即实现。”高帝回来告诉了王俭,王俭说:“褚彦回这是没有明达事理。”虞整当时是中书舍人,对文辞十分精通,王俭便自己告诉了虞整,让他写作诏书。等到高帝做了太尉,任用王俭为右长史,不久转为左长史,专门受到任用。重大庆典将要举行,礼节仪式诏令策书,都出自王俭,褚彦回只写祭祀诏书,又让王俭参与谋虑制定策略。

齐台建立,王俭升为尚书右仆射,兼管吏部,当时年龄二十八岁。提拔了许多人。当时有个姓谭的士人,去拜见王俭请求做官,王俭对他说:“齐桓公消灭了谭国,怎么还会有您?”回答说:“谭子逃奔到莒国,所以自然有我。”王俭赞赏他善于引证,终于得到了官职。高帝曾经从容地对王俭说:“我现在应当以青溪作为鸿沟。”王俭答道:“上天相应,人民归顺,恐怕不会有楚、汉相争的事情。”

当时朝廷礼仪刚刚在创立,衣服的规则,还没有固定的标准,王俭提议说:“汉景帝六年,梁王入朝,前来拜谒的中郎身穿金貂衣服出入殿门。左思《魏都赋》说‘陪伴的人非常众多,金貂服饰一齐闪光’,这是藩国的侍臣穿貂皮衣服的明文。晋朝的《百官表》上说‘太尉参军四人,上朝穿戴武冠’,这又是关于宰相府的明文。”又怀疑百官敬奉齐王的礼仪,王俭又说:“晋王接受天命,劝进的表章中说,‘冲等情意眷眷’,直称名字就应该尽到礼仪。”而世子的礼制没有定下来,王俭又说:“《春秋》记载曹国的世子来朝见,以上公的礼仪来对待,比他的国君低一等。现在齐公的爵位是九命,礼仪居各藩国之首,世子也应该与众不同。”全都照他说的执行。世子镇守石头城,仍然把它作为世子宫,王俭又说:“鲁国有灵光殿,是汉朝以前的例子,处理政事为崇光殿,外面的房舍为宣德殿,以散骑常侍张绪为世子詹事,军马服饰全部依照东宫的制度。”

高帝登上帝位,与王俭议论辅佐承受天命的功臣,从容地对他说:“卿的谋划之功,没有人可以相比,卿只有二千户,我心里觉得太少。赵充国还能自己荐举去西陵任职,何况卿和我友情不同寻常!”王俭说:“过去宋太祖创业,辅佐接受天命的各位大臣,封爵不过二千户,拿我和他们相比,只觉得超过了他们。”皇上笑着说:“张良推辞封侯,哪能超过这呢!”

建元元年(479),改封他为南昌县公。当时都城杂乱,而且有很多奸人盗贼,皇上打算立符编伍,家家互相检查。王俭劝谏说:“京城繁盛,四方汇集,如果一定要拿符信,事情既烦琐,道理上也不够开通,正如谢安所说的‘不这样怎么能成为京师’。”于是便停止了。这一年,有关部门奏请制定盛大郊祭的礼仪,王俭认为应该在今年十月对宗庙进行大祭,从此以后,过五年再作大祭。建元二年正月初四,在南郊祭天,就在这一天回来在明堂举行了祭礼;又在十四日在北郊祭天,都没有其他配享。高帝听从了他的建议。第二年转任左仆射,像从前一样兼管人才选拔。

起初,宋明帝的紫极殿用的是珍珠帘幕绮罗柱子,上面装饰着金玉,是江东所没有的,高帝打算用这些材料筑造宣陽门,王俭与褚彦回以及叔父王僧虔联名上表进谏,皇上亲手撰写诏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宋朝时代,宫门外六门墙上设有竹篱,这年年初,有人发掘出了一个白虎樽,上面有字说“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皇上对这些话颇有感触,便改造另立宫墙。王俭又进谏,皇上回答说:“我想让后世的人无以复加。”朝廷刚刚建立,制度正在创建,王俭对所有的咨询无不作出决断。皇上常说:“《诗经》上说‘嵩岳之神显灵圣,吕侯申伯降人间’,今天则为我生了王俭啊!”这年他坚决请求解除选拔人才的职务,被批准。

高帝驾临乐游苑的宴会,对王俭说:“卿爱好音乐,为什么和朕相同?”王俭说:“沐浴着唐尧时代的风气,则家家都有德行,而既然同在齐国听《韶》乐,则都会不知肉味。”高帝称赞回答得妙。后来驾临华林园宴会,让各人发挥自己的技艺。褚彦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唱《子夜来》,张敬儿跳舞。王俭说:“臣什么也不会,只知道背诵书本。”于是跪在皇上前面背诵了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皇上笑着说:“这是歌颂盛德的事情,我怎么可以承当!”后来皇上让陆澄背诵《孝经》,从“仲尼居”开始,王俭说:“陆澄可以说是渊博而缺乏要领。臣请求背诵一段。”于是背诵了《君子之事上章》。皇上说:“很好,这样张子布就不再让人觉得奇特了。”这时侯王敬则脱掉朝服裸露着上身,用大红丝纱缠上发髻,挥舞着胳膊表演拍张杂技,叫喊声震动左右。皇上不高兴地说:“哪见过三公这个样子!”回答说:“臣依靠拍张,所以得了三公的职位,不可忘了拍张。”当时认为是著名的对答。

王俭不久以本官兼做太子詹事,增加卫兵三百人。当时皇太子妃去世,左卫将军沈文季原来是她的宫中官员,不清楚是否应该服丧。王俭论证说:“汉、魏以来,宫中的臣僚要首先具备仆人的品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生前既然尽力敬奉,死后哪能不给服丧?从前庾翼死了妻子,王允、滕含还说府中官吏应有如对诸侯的妻子‘小君’的服丧,何况是宫中臣僚的重要名分,应该依照礼数为旧时君上的妻子服‘齐衰’三月而后除去。”皇上逝世,遗诏指示以王俭为侍中、尚书令、镇军。每次上朝,令史总有三五十人随同,咨询辨析,不曾阻滞。褚彦回当时做司徒、录尚书,笑着对王俭说:“观看让他们分析评判十分快乐。”王俭说:“他们之所以能够合乎我的心意,实在是由于具备明公您不用言语的自然教化。”武帝即位,配给他仪仗二十人,晋升封号为卫将军,掌管选拔人才的事情。当时有关部门认为前代继承皇位,有的仍借以前的郊祭祭天祈年,有的另外进行郊祭重新开始,晋、宋两朝以来,不曾划一。王俭说:“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在城南郊祭,当年九月逝世;汉成帝即位,第二年改元,也进行郊祭。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在城南郊祭,当年七月逝世;孝武帝即位,第二年改元,也进行了郊祭。宋朝元嘉三十年(453)正月在南郊祭天,二月逝世;孝武帝继承皇位,第二年又进行了郊祭。这是两代的明确例子,大略可以仿照。现在圣明的君主继续大业,幽明两界众心归依,要讲教化,则频繁郊祭也不嫌多,要论事务,则国家年号刚刚改换,祭天并以祖宗配享,孝、敬两者兼求。看来明年正月适于在南北二郊奉酒食祭天,并虔诚地在明堂祭祖。从此以后,依旧是隔一年一次。”有关部门又提出,明年正月上旬的辛日应在南郊祭天,而立春在上旬的辛日之后,郊祭在立春以前,这是值得怀疑的。王俭说:“宋朝的景平元年(423)正月初三辛丑在南郊祭天,这月的十一日立春。元嘉十六年(439)正月初六辛未在南郊祭天,这月的初八立春,这些都是近代的明显例证。”都遵从了他的说法。

永明二年(484),他兼任丹陽尹。三年,兼任国子祭酒,又兼任太子少傅。旧时太子以同样的礼节敬重太、少二傅,到现在朝廷议论以宾客朋友的礼节接待少傅。宋朝时代国家学校废毁,没有机会修复,宋明帝泰始六年(470),设置总明观以聚集学士,有的称之为东观,设置了东观祭酒一人,总明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每科设置学士十人,其余令史以下的职位各有差别。这一年,因为国家学校已经建立,撤销了总明观,在王俭的宅院里开设了学士馆,以总明观的四部图书充实进来。又诏令王俭以家为府衙。四年,以本官兼管吏部。在此以前宋孝武帝喜爱文章,天下都以文章相比高,不以专攻经书为正业。王俭幼年就留意《三礼》,尤为擅长《春秋》,发言讲论,即使仓促必合儒教,因此官绅纷纷趋附,都很推尚经学,儒教由此大兴。何承天《礼论》三百卷,王俭誊抄为八帙,又另外抄录条目为十三卷。朝廷仪式、旧时典章,晋、宋以来施行的旧制度,依次记录,熟练回忆,没有遗漏掉的。因此在朝值班处理事情,决断有如流水。常常广博议论多方引证,先前的儒者很少有这样的例子,朝廷的各级官员,没有能超过的。令史询问事情,宾客满席,王俭应接讲解,毫无停滞。十天回来一次,监考学生,戴着头巾站在庭堂中,并有带剑的侍卫和令史,仪容很盛。他松散开头巾,斜插着簪子,朝廷中和社会上的人们都很羡慕,群起仿效。王俭常常对人们说:“江东的风流宰相,只有谢安。”大概是用来比喻自己的。武帝非常重用和信赖他,在对士人的选用上,他的奏议没有不批准的。

永明五年(487),王俭在本职基础上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他坚决推让。六年,重申以前的任命。在此以前诏令王俭每三天回朝一次,尚书令史要出外去向他咨询事情,皇上觉得往来很麻烦,诏令王俭回到尚书下省,每月允许十天外出。王俭启奏请求解除选拔人才的职务,皇上不答应。七年,他又上表坚持请求,被批准了,改为兼管中书监。参与掌管选拔人才的事情。这年他生了病,皇上亲自前去探望。后来去世,年龄三十八岁。诏令禁卫军的文武官员以及台阁配备的兵士仪仗,都参加陪葬。又诏令追赠他为太尉,加赐褒羽、乐队,增加仪仗为六十人,葬礼依照太宰文简公褚彦回的旧规模。加谥号为文献公。

王俭很少嗜好和欲望,专以治理国家为自己的事业,车马衣服朴素随便,家中没有遗留的财物。他的撰著和批示,为当时的人们所重视。他少年时代便有成为宰相的志向,曾写诗说:“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生了儿子,字叫玄成,取仍然世代为宰相的意思。写有《古今丧服集记》和文集,一起流行在世上。梁武帝接受禅让,诏令为王俭立碑,封为侯爵。

王俭的弟弟叫王逊,宋朝升明年间(477~479)担任丹陽丞,由于刘彦节的事情被告发,没有受到封赏。建元初年,担任晋陵太守,曾说过怨恨的话。王俭恐怕招来祸患,通过褚彦回把这事上报,中丞陆澄据实奏表检举。诏令让王俭尽忠报效朝廷,特发判决书宽免王逊,把他流放到远方的永嘉郡,他在路上被朝廷杀死。

长子王骞继承了王俭的爵位。

猜你喜欢
  志第三 天文下(月五星犯列舍 经星变附见 妖星客星 星流陨 云气)·房玄龄
  列传九·薛居正
  卷八十七·志第六十三·河渠五·张廷玉
  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五·柯劭忞
  卷一百六十六·毕沅
  后汉书补逸卷十三·姚之骃
  ●卷六·余继登
  南斋日记·徐一士
  读例存疑卷五·薛允升
  伊..传·魏收
  冯从吾传·张廷玉
  唐纪二十九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司马光
  卷七十六、亲贵用事·黄鸿寿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司马迁
  卷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苇碧轩集补钞·吴之振

    翁卷冬日登富览亭永委海潮水,往来何不闲。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渔舸汀鸿外,僧廊岛树间。晚寒难独立,吟竟小诗还。梦回一枕庄生梦,回来日未衙。自煎沙井水,更煮岳僧茶。宿雨消花气,惊雷长荻芽。故山沧海角,遥念在春华。登飞

  • 卷三十七 志十二·赵尔巽

      ◎天文十二   日食月五星凌犯掩距太白昼见日变月变   日食三统、四分,皆有推月食术,而无推日食术。由日食或见或否,或浅或深,随地而变。不详其数,立术綦难。故自古以为尤异,每食,史册必书。后人推日食之术密矣,犹必书

  • 卷三·周羽翀

      高氏,讳季兴,字贻孙,峡州峡石人也,东魏司徒昂之后,幼好武而有胆气。乾符末,所在寇贼竞起。时梁祖为元帅,专征伐,潜有飞扬跋扈之志,思得义勇者与之同力。时季兴潜察之,乃谒梁祖于郊。梁祖见之,悦,寻拔为制胜军使。其后,累从征讨

  • 东林列传卷八·陈鼎

    范景文传范景文字梦章号质公北直吴桥人万厯癸丑进士当逆珰煽焰时景文请告林下凡东林诸君子遭逆陷害景文家去京师甚近无不使人阴为周全或走书当事力为排解如周顺昌悬赇追比景文变产资之不足则遍告同志以为助及为执政庄

  • 中国赴圣路易赛品·佚名

    圣路易赛会,中国政府馆之卑陋,既如前所述。而最足以章吾国耻者,则赴赛物品是焉。兹录其尤甚者如左:烟枪十余枝,烟灯数枚,满面烟容之官员一。杀人刀数柄,杀人小照数方,雏形知县署一。各种酷刑俱备,枷一。上海北京广东宁波装小足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六月癸丑朔琉球国中山王尚元遣其舅源德等入贡谢恩宴赉如例○命故南宁伯毛邦器弟国器袭祖爵○于江西兴宁程乡安远武平四县间建设镇城赐名曰伸威改南赣参将俞大猷为协守南赣汀漳惠潮副总兵升宁国府知府方逢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丁酉朔总督蓟辽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王象乾奏报辽东捷乞将巡抚杨镐优叙镇守总兵麻贵都司尤彪参将李光荣等升赏兵备孙敦化管粮郎中郭佳镇超擢重赉仍请密差巡按御史勘核共济冬防辽镇自高平大捷之后虏始

  • 一○九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请查缴禁书再予展限一年折·佚名

    一○九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请查缴禁书再予展限一年折乾隆五十年三月初八日安徽巡抚臣书麟跪奏,为查缴应禁书籍,仰恳圣恩,再予展限一年事。窃照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妄各书,节蒙圣训,实力搜查,复奉谕旨展限,俾各及时呈缴。经

  • 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第三·陈寿

    (曹睿)明帝纪,明皇帝名睿,字元仲,是文帝曹丕所立的太子。他从小备受祖父武帝喜爱,常随他参加宫廷宴会及朝政活动。十五岁时被封为武德侯,文帝黄初二年(221),被封为齐公,次年晋封为平原王。但由于生母甄皇后被文帝赐死的缘故,他

  • 敬帝本纪·姚思廉

    敬皇帝名方智,字慧相,乳名法真,是世祖的第九个儿子。太清三年(549),封为兴梁侯。承圣元年(552),封为晋安王,食邑二千户。承圣二年(553),出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十一月,江陵陷落,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司空南徐州

  • 卷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六户部一诸司职掌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户口田粮政令按古其属有四曰民部度支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三年为天下庶务浩繁钦改为十二部曰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北

  • 夜行第三·鹖冠子

    天文也,地理也,月刑也,日德也,四时检也,度数节也,阴阳气也。五行业也,五政道也,五音调也,五声故也,五味事也,赏罚约也。此皆有验,有所以然者,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强为之说曰:芴乎芒乎,中

  • 原序·任启运

    礼莫重于祭仪礼之特牲少牢有司彻士大夫礼也而天子诸侯阙焉黄勉斋续通解宗庙礼在祭礼之第九混天子诸侯言之其节目则自庙制至告朔凡二十章大都割取三礼及他经传文而全载注疏于其中未免伤于烦杂重复究于仪节之次第迄未之

  • 吉祥品法句经第三十九(十有九章)·佚名

    吉祥品者修己之术去恶就善终厚景福。佛尊过诸天,如来常现义。有梵志道士,来问何吉祥。於是佛愍伤,为说真有要。已信乐正法,是为最吉祥。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倖。亦不祷祠神,是为最吉祥。友贤择善居,常先为福德。敕身从真正,是

  • 庆 祝 元 旦·太虚

    ──二十二年元旦在厦门南普陀讲──今天是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的元旦,在这一元旦中,我们于正在讲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法会中来庆祝元旦,因有其特别的意义二种;此二种意义,却合著近几天所讲本生心地观经上的意义。一、此经报恩

  • 春秋占筮书·毛奇龄

    三卷,清毛奇龄著。此书取《春秋》内、外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代《易》学。实为《易》作,不为《春秋》作。自汉以来,言占筮者不一家,而取象玩占存于世可验者,莫早于《春秋》。故从《春秋》推求古代筮法,实能探本溯源。《

  • 乙巳占·李淳风

    《乙巳占》又名《乙巳占瑞录》或作《天文乙巳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星占书之一,唐志称 《天文乙巳占》,《遂初堂书目》作 《乙巳占瑞录》。将甘德、石申夫、巫咸、黄帝等数十部南北朝以前各家星占书的各种条目,分

  • 北洋水师章程·佚名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该书介绍了其章程。《北洋海军章程》于1888年12月17日,清朝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