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汉会要卷三十一

食货

田制

初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至建武二年野谷旅生麻尗尤盛野蚕成茧被扵山阜人収其利至五年野谷渐少田亩益广焉【纪】

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相增减乃诏下州郡检覆扵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茍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伏抵言扵长夀街得之帝怒时东海公阳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十六年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坐度田不实下狱死【刘隆传及光武纪】章帝建初三年秦彭为山阳太守兴起稻田数千顷毎扵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扵是奸吏局蹐无所容诈彭乃上言宜令天下齐同其制诏书以其所立条式班令三府并下州郡【传】王景为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传】仲长统昌言曰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扵州郡田亩连扵方国荣乐过扵封君力势侔扵守令虽由禁网疎濶盖分田无限使之然也今欲张太平之纪纲立至化之基趾齐民财之丰寡正风俗之奢俭非井田实莫由也今当限夫田以断兼并去末作以一本业通肥饶之率计稼穑之入令亩収三斛斛取一防未为甚多一嵗之间则有数年之储虽兴非法之役恣奢侈之欲广爱幸之赐犹未能尽也不循古法规为轻税及至一方有警一靣被灾未逮三年校计骞短坐视战士之蔬食立望饿殍之满道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二十税一名之曰貊况三十税一乎夫薄吏禄以丰军用縁扵秦征诸侯续以四夷汉承其业遂不改更危国乱家此之由也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禀禄班未定可为法制画一定科租税什一更赋如旧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虽然犹当限以大家勿令过制其地有草者尽曰官田力堪农事乃聴受之若听其自取后必为奸也【传】荀悦论曰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今汉人田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富彊人占田逾侈其赋大半官収百一之税而人输豪彊大半之赋官家之惠优扵三代豪彊之暴酷于亡秦是以惠不下通威福移于豪人也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富彊也孝武皇帝时董仲舒尝言宜限人占田至哀帝时乃限人占田不得过三十顷虽有其制卒难施行然三十顷又不平矣且夫井田之制不宜扵人众之时田广人寡茍为可也然欲废之扵寡立之扵众土地布列在豪彊卒而革之并有怨心则生纷乱制度难行由是观之若髙祖初定天下光武中兴之后人众稀少立之易矣既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之正限人得耕种不得卖买以赡贫弱以防兼并且为制度张本不亦宜乎虽古今异制损益随时然纪纲大畧其致一也崔寔政论曰昔圣人分口耕耦地各相副今青徐兖冀人稠土狭不足相供而三辅左右及凉幽州内附近郡皆土旷人稀厥田宜稼悉不垦发今宜遵故事徙贫人不能自业者扵寛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荀悦论】

和帝永兴元年垦田七百三十二万一百七十顷八十亩百四十步

安帝延光四年垦田六百九十四万二千八百九十二顷二十三亩八十五步

顺帝建康元年垦田六百八十九万六千二百七十一顷五十六亩一百九十四步

冲帝永嘉元年垦田六百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七十六顷二十亩百单八步

质帝本初元年垦田六百九十三万一百二十三顷三十八亩【并郡国志注】

租税

建武六年十二月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収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纪】

肃宗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扵是诏诸尚书通议朱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扵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晖复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令布帛为租则吏多奸诚非明王所当宜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朱晖传】

安帝元初元年诏除三辅三嵗田租更赋口筭

桓帝延熹八年初令郡国有田者亩税敛钱【亩十钱也】灵帝中平二年税天下田亩十钱【并纪】

帝欲铸铜人而国用不足乃诏徴民田亩敛十钱陆康上疏曰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舍圣戒自蹈亡国之法哉【传】

筭赋

汉法常以八月筭人【见皇后纪按西都之制民年十五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筭髙祖四年八月初为筭赋故两汉率用八月筭人也】

明帝永平九年徙朔方复口筭【纪下同】

章帝元和元年人无田徙他界者除筭三年

二年正月诏曰令云人有产子者复勿筭三嵗今诸懐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筭一嵗着以为令安帝永初四年除三年过更口筭

元初元年诏除三辅更赋口筭

桓帝永夀元年复泰山琅邪更筭

口赋

汉仪注民年七嵗至十四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供天子其三钱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光武纪注】建武二十二年地震压死者其口赋逋税勿収【纪下同】安帝元初六年防嵗大疫除田租口赋

建光元年郡国被灾甚者勿収口赋

顺帝永建元年勿収汉阳田租口赋

阳嘉元年勿収更租口赋

永和三年金城陇西地震被害尤甚者勿収口赋

更赋

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有一月一更是为卒更贫者欲得顾更钱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一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当戍邉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邉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戌又行者当自戌三日不可徃即还因便住一嵗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为过更也【明帝纪注】

明帝即位九月发天水三千人讨叛羌复是嵗更赋【纪】永平五年复元氏田租更赋六嵗【纪下同】

和帝永元六年流民就贱还归者复一嵗田租更赋十四年诏复象林县更赋田租二嵗

安帝永初四年除三年过更口筭

元初元年诏除三辅更赋口筭

顺帝永建五年郡国贫人被灾者勿収责今年过更

阳嘉元年勿収冀州更租口赋

永和四年除太原民更赋

桓帝永平五年复元氏田租更赋

调度

大司农邉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百官志】

明帝即位赦陇西勿収今年租调

桓帝延熹九年诏嵗比不登其令大司农今嵗调度追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収【并纪】

财用

大司农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邉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部丞一人主帑藏太仓令一人主受郡国传漕谷【百官志】

建武六年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収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纪】

肃宗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又盐食之急者虽贵人不得不须官可自鬻又宜因交趾益州上计吏徃来市珍寳収采利武帝时所谓均输者也扵是诏诸尚书通议朱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扵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晖复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诚非明主所当宜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朱晖传】旧大官汤官经用嵗且二万万窦太后诏杀省珍费自是裁数千万【纪】

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嵗一亿九十余万西域嵗七千四百八十万

桓帝时段颎言永初中诸羌反叛十有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之末复经七年用八十余亿今若以骑五千步万人车三千两二冬二夏无虑用费五十四亿【传】灵帝光和元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纪】中平二年中常侍张让赵忠说帝敛天下田畮十钱以修宫室又令西园驺分道督趣恐动州郡多受赇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亷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差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时钜鹿太守司马直新除以有清名减责三百万直被诏怅然曰为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辞疾不听行至孟津上书极諌当世之失即吞药自杀书奏帝为暂絶修宫钱又造万金堂扵西园引司农金钱缯帛仞积其中又还河间买田宅起第观帝本侯家宿贫毎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藏复藏寄小黄门常侍钱各数千万【张让传】

时帝多蓄私藏収天下之珍毎郡国贡献先输中府名为导行费【中府内府也导引也贡献外别有所入以为所献为之导引也】吕强上疏諌曰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隂阳归之陛下岂有公私而令尚方敛诸郡之寳中御府积天下之缯西园引司农之藏中廏聚太仆之马而所输之府輙有导行之财调广民困费多献少奸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书奏不省【吕强传】

灵帝欲铸铜人而国用不足乃诏征民田亩敛十钱而比水旱伤稼百姓贫苦陆康上疏諌曰夫什一而税周谓之彻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而蝝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岂有聚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舍圣戒自蹈亡国之法哉宜留神省察改敝从善以塞兆民怨恨之望书奏内幸因此譛康援引亡国以譬圣明大不敬【陆康传】

钱币

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建武初马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及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余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马援传】

建武十六年始行五铢钱天下赖其便【马援传】

建武时长安铸钱多奸第五伦为督铸钱掾领长安市伦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传】

桓帝时有上书言人以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事下四府羣僚及太学能言之士刘陶上议曰当今之忧不在扵货在乎民饥窃见比年已来良苗尽扵蝗螟之口机轴空扵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之事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或欲因縁行诈以贾国利国利将尽取者争竞造铸之端扵是乎生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隂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则百姓不劳而足陛下愍海内之忧戚伤天下之艰难欲铸钱齐货以救其弊此犹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水木本鱼鸟之所生也用之不时必至燋烂愿陛下寛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聴民庶之謡吟问路叟之所忧瞰三光之文耀视山河之分流天下之心国家大事粲然皆见无有遗惑者矣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庶而无所食羣小竞起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饥及骨并噬无厌诚恐卒有役夫穷匠投斤攘臂登髙逺呼使愁怨之民响应云合八方分崩中夏鱼溃虽方尺之钱何能有救其危帝竟不铸钱【刘陶传】

灵帝中平三年铸四出文钱钱皆四道识者窃言侈虐己甚形象兆见此钱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师乱钱果流布四海【宦者传】

献帝初平元年董卓壊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亷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理文章不便人用【董卓传】

盐鐡

郡有盐官鐡官者随事广狭置令长及丞本注曰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出鐡多者置鐡官主鼓铸【百官志】

肃宗建初中议复盐鐡官郑众諌以为不可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帝不从【传】

元和三年帝幸安邑观盐池【纪】

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盐食之急者虽贵人不得不须官可自鬻扵是诏诸尚书通议朱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扵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晖复独奏曰盐利归官则人穷怨诚非明主所当宜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朱晖传】

和帝即位诏曰昔孝武皇帝致诛呉越故权収盐鐡之利以奉师旅之费自中兴以来匈奴未賔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逺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収盐鐡欲以防备不虞宁安邉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鐡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其申勅刺史二千石奉顺圣防勉徳化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纪】永元十五年复置涿郡故盐鐡官【纪】

禁沽酒

和帝永元十六年二月己未诏兖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伤稼禁沽酒【纪下同】

顺帝汉安二年十月丙午禁沽酒

桓帝永兴二年诏曰朝政失中云汉作旱蝗虫滋蔓饥馑荐臻趣不糜烂则为国寳其禁郡国不得卖酒祠祀裁足

罢贡献

建武十三年正月戊子诏曰徃年已勅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官勿复受明勅下以逺方口实所以荐宗庙自如旧制【纪】

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寳剑价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循吏序】

野王嵗献甘醪膏饧毎輙扰人吏以为市樊鯈临终奏乞罢之明帝从之【本传】

章帝建初二年诏齐相省冰纨方空縠吹纶絮【旧齐有三服官今省】

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和帝诏曰逺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茍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勅大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

安帝永初五年二月丁夘诏省减郡国贡献大官口食【并纪】

顺帝永建四年五月壬辰诏曰海内颇有灾异朝廷修政大官减膳珍玩不御而桂阳太守文砻不惟竭忠宣畅本朝而逺献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还之【本纪袁纪作汉阳都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五·志第六十八·礼十八等·脱脱
  第七十七回 平叛逆因骄致祸 好盘游拒谏饰非·蔡东藩
  第四回 熊廷弼守辽树绩 王化贞弃塞入关·蔡东藩
  卷一·凌雪
  卷之七十六·佚名
  吴三桂纪略·佚名
  卷二十八·叶盛
  七○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月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列传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一百二十三·郑麟趾
  卷十二·吴缜
  尉迟德诚传·宋濂
  卷七十四·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卷78·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克庄·唐圭璋

      克庄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生于淳熙十四年(1187)。以荫仕。淳祐六年(1246),赐进士出身,官龙图龙阁直学士。咸淳五年(1269)卒,年八十三,谥文定。有后村大全集。   哨遍   昔坡翁以盘谷序配归去来词。然陶词既   櫽括入

  • 卷四百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六 陈维裕 送何敬止之安庆 久别愁契濶一见情转纾如何未几月策马复驰驱晓出都门道和风吹长裾载酒双玉壶酌君聊踟蹰好鸟对离席垂杨发清渠把酒未成醉却

  • 卷四十二·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四十二明 高棅 编五言絶句五接武【中】皇甫曾送王司直西塞云山逺东风道路长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山下泉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刘方平采莲曲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

  • 卷三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二刘禹锡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时张兼修史】月窟宾诸夏云官降【一作向】九天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水咽犹登陇沙鸣【一作明】稍极边路因乘驿近志为饮氷坚毳帐差池见乌旗揺曳前归来赐

  • 卷之十一·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十一月。乙酉朔。真定巡按卫周允、疏荐故明工部尚书刘遵宪兵部尚书王在晋等十二人。下吏部知之  ○大学士冯铨等奏言、翰林院、明初原定为正三品衙门。后因詹事府有翰林三品四品官、遂改为五

  • 第67章 杀大学教授的蒋介石·冯玉祥

    自从政协开会之后,各党各派的和无党无派的同胞们全都是分外地高兴,都以为从此就可以民主,就可以自由了。谁想政协开过之后,特务们还是在各处乱打人,乱抓人。当然有一些大学教授和一些大学生们看着更觉难过,免不了要说正义感

  • 一一零、孟子至宋过薛过邹考·钱穆

    《公孙丑下》:“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于薛,餽五十镒而受。”崔述《孟子事实录》云:“齐称前日,而宋、薛称今日,则是至宋、薛在至齐后也。然则孟子去齐之后,先至宋、薛,然后至

  • 门人黄省曾录·王守仁

      〔1〕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

  • 立教篇 第十二 凡十七条·范立本

    子曰:“立身有义而孝为本,丧祀有礼而哀为本。战阵有列而勇为本,治政有理而农为本。居国有道而嗣为本,生财有时而力为本。”《景行录》云:“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要,曰俭与勤。”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

  • 卷十二·邵宝

    简端録卷十二(明)邵寳 撰○论语【凡四十四】论学而乎之三何为乎其疑之也将俾自考乎古之学者为已自考焉以进德也易曰视履考祥右学而学而时习之之简君子小人其初皆以位言之君子犹言公子自王公至大夫士通称之小人细民也农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七章 袭明·林语堂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 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

  • 卷十五·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十五宋 黄干 撰防礼义防 礼十三补白虎通义曰防者何谓也防者亡人死谓之防言其亡不可复得见也不直言防何为孝子心不忍言尚书曰武王既

  • 卷四百三十·佚名

    △第二分天来品第三十四之二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觉知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馀十方无边世界所有四大王众天乃至色究竟天。并馀无量有大威德诸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落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来

  • 佛说弥勒来时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弟子。以慈心念天下。往到佛所。前长跪叉手问言。佛常言。佛去后当有弥勒来。愿欲从佛闻之。佛言。弥勒佛欲来出时。阎浮利内地山树草木皆焦尽。于今阎浮利地。周匝六十万里。

  • 卷第七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八之二我宗定说。初二静虑乐根为支。违何正理。汝执身受方有乐根。非诸定中可起身识。岂不与此正理相违。此亦无违。以我宗许正在定位。由胜定力起

  • 第十九章 阿婆耶木杈伽摩尼·佚名

    [木杈伽摩尼]王以三十俱胝之施舍,建立高九层四角无价之殿堂。(一)[彼]以石灰土、大岩石、粘土、炼瓦、清净之土、铁网、香土(二)小石八层之石、十二[层之]水晶及银[营造大塔之基础]。(三)刹帝利使此等之基础工事集比丘僧伽,使测量支提

  • 平江记事·高德基

    名胜志。元高德基撰。一卷。德基,平江(今苏州)人。尝官建德路总管。此书约成于元至正中。凡六千五百余字。所记皆吴郡古迹:虎丘、真娘(唐名妓)墓、太伯庙、 吴城平门、胥山、嘉定州、洞庭山、吴江鲈乡亭、吴城玄妙观、

  • 郡阁雅言·潘若冲

    笔记著作。宋潘若冲撰。潘若冲,或作若同,太宗时人,曾官郡守、赞善大夫。事迹不详。此书二卷,据《郡斋读书志》著录,共五十六则。今本仅八则,系以人为纲,分别记载杜牧、李远、王易简、裴皞、崔公佐、张祐、王定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