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顾秉谦传

顾秉谦,昆山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历任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天启元年(1621)晋升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务。二年,魏忠贤专权,言官周宗建等人首先弹劾他。魏忠贤于是图谋与外廷大臣勾结,顾秉谦和魏广微率先巴结他,霍维华、孙杰之徒跟着相附和。第二年春,顾秉谦、魏广微便和朱国桢、朱延禧一起入阁参预机务。

魏广微,南乐人。侍郎允贞的儿子,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由庶吉士历任南京礼部侍郎。魏忠贤专权后,因是同乡同姓,便暗中与他勾结,将他召来任礼部尚书。至此,他与顾秉谦都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

七月,顾秉谦晋升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升少保、太子太傅。五年(1625)晋升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改建极殿大学士。九月晋升少师。

顾秉谦为人卑劣无耻,而魏广微则阴狠狡猾。赵南星与他的父亲魏允贞相友善,曾叹道:“见泉,你没有儿子。”见泉是魏允贞的别号。魏广微听说后,恨之入骨。他掌权后,三次登赵南星的门,守门的人推辞不见。魏广微忿忿地说“:别人可以拒绝我,以相公之尊,不应拒绝我。”从此更恨赵南星。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时,魏忠贤害怕了,嘱咐魏广微为他起草圣旨,他做得很合魏忠贤心意。而顾秉谦因杨涟的奏疏中有“门生宰相”这话,很愤怒。正值初冬祭祀宗庙,并且要颁布日历,魏广微态度傲慢而后到,给事中魏大中、御史李应升接连弹劾他。魏广微更加气愤,便决意要排挤好人,与顾秉谦一起策划将正直人士全部逐出,为此编了一本《缙绅便览》,像叶向高、韩火广、何如龙、成基命、缪昌期、姚希孟、陈子壮、侯恪、赵南星、高攀龙、乔允升、李邦华、郑三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周宗建、李应升等一百多人,都视为邪党,而将黄克缵、王永光、徐大化、贾继春、霍维华等六十余人列为正人,由宦官王朝用引荐给朝廷,作为升贬的依据。魏忠贤得内阁做他的羽翼,势力更大。顾秉谦、魏广微也曲意奉承他,像奴仆一般。

叶向高、韩火广相继被罢免,何宗彦去世,顾秉谦便成为首辅。从四年(1624)十二月到六年九月,所有被排挤陷害的忠良正直之士,都是顾秉谦起草的圣旨。编修《三朝令典》,顾秉谦任总裁,又以皇上的名义写了一篇序放在前面,想以此来封住天下人的口舌。朝廷一有举动,他便起草圣旨归功于魏忠贤,对他褒扬不已。魏广微用手札与魏忠贤通信息,在信封上签上“内阁家报”,当时称他为“外魏公”。原先,内阁起草圣旨,只出于首辅一人之手,其他人只是参预议论而已。魏广微想专权,便与魏忠贤策划,令内阁大臣分别责任,从此政权有了分工,以后遂沿用成为惯例。

杨涟等六人的被捕,魏广微实参与了策划,由顾秉谦起草严厉的圣旨,每五天便严逼交差,逾期则杖打。尚书崔景荣怕他们立死杖下,赶紧请魏广微劝谏停止。魏广微心中不安,上疏说:“杨涟等人在今天诚为有罪人,但以前实是各部寺的辅臣。即使他们果真有赃私,也应当把他们移交给法司,依法定罪,怎能每日严刑逼供,令镇抚司官员追赃呢?人身非木石,重刑之下,死只是转眼之间的功夫。以司法之职,而派他们去追赃,行政长官安在?这不仅伤了好生之仁,而且还违背了祖宗之制,将会导致朝政日乱,与古代帝王的做法大不相同。”奏疏上呈后,大大违背了魏忠贤的意愿。魏广微害怕了,急忙拿出崔景荣的书信为自己辩白,而魏忠贤的怒意已不可消解。于是他上书请求退休,皇上不许。过了两个月,魏忠贤假传圣旨恳切责备廷臣,其中说到“朕正遵循旧章理政,而说什么‘朝政日乱’;朕正遵照尧舜所为,而说什么‘不大相同’”,这即指魏广微奏疏中的话。魏广微更害怕了,乞求顾秉谦为他调解,魏忠贤怒意才消了一点。但魏广微仍然心中不安,又三次上疏请求退休,五年(1625)八月获准离去。魏广微先前已加封为少保、太子太傅,改任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至此又加封为少傅、太子太师,庇荫他的儿子为中书舍人,赐给白金一百、坐蟒一条、彩币四表里,并用邮车,派行人官护送他回家。给他的典礼如此优厚,是因为看在从前的亲善关系上。过了两年,他死于家中,赠给他太傅,依制度给与抚恤。

顾秉谦起草圣旨,每事都顺从魏忠贤的旨意。先前他假传圣旨将主考官王乾学治罪,又起草圣旨杀害杨涟、左光斗等人。只有周顺昌、李应升等人被投进诏狱,顾秉谦请将他们移交法司,不让他们死得不合法。宦官出去镇守,顾秉谦撰写皇上谕告,过后又与丁绍轼请求停罢此事。两事前后稍有矛盾。冯铨既已入阁,他们同党中日夜倾轧,群小们也各自支持一方。顾秉谦心中不安,屡次上疏请求退休,比魏广微晚一年退休离去。崇祯元年(1628),他被言官祖重晔、徐尚勋、汪应元弹劾,皇上命将他除名。后来,判他交结贴身宦官,打进逆案中,判三年徒刑,他自赎为民。二年,昆山百姓积怨他,聚众焚烧了他的家。秉谦年已八十,仓惶逃窜到渔船上得以幸免,于是向朝廷献出窖藏白银四万两,寄居在别的县,一直到死。魏广微也被追夺官衔,列入逆案之中,判戍边。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李延寿
  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三·柯劭忞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四·柯劭忞
  第八卷·况周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十·佚名
  卷二十·苏辙
  唐史论断卷上·孙甫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七·裴骃
  浙语二(查东山笔、沈仲芳阅)·查继佐
  浙语三(查东山笔、沈仲芳阅)·查继佐
  褚炫传·萧子显
  程千里传·刘昫
  卷四·雍正
  卷二十九·佚名
  卷十八·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白香山诗集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白香山诗集四十卷附录年谱二卷国朝汪立名编唐白居易长庆集七十五卷今存七十一卷其中文三十四卷诗三十七卷立名引宋祁之言谓居易长

  • 卷三·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目录地理类观华夷图【唐伍乔】观华夷图【唐曹松】观舆图有感【元金渭五首】河山形胜图【金雷渊】河山形胜图【金冯璧】东山老人河山形胜图【金赵

  • 卷四百五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五十二鹭类五言古朱鹭          【梁】王僧孺因风弄玊水映日上金隄犹持畏罗缴未得异鳬鹥闻君爱白雉兼因重碧鸡未能声似凤聊变色如珪愿识昆明路乗流饮复栖朱鹭    

  • 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七顾况梦後吟醉中还有梦身外已无心明镜唯知老青山何处深题灵山寺【战鸟】觉地本随身灵山重结因如何战鸟佛不化捕鱼人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

  • 志第八 祭祀中·范晔

    北郊 明堂 辟雍 灵台 迎气 增祀 六宗 老子是年初营北郊,明堂、辟雍、灵台未用事。迁吕太后于园。上簿太后尊号曰高皇后,当配地,郊高庙。语在《光武纪》。北效在雒阳城北四里,为方坛四陛。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别祀

  • 列传第四 萧颖达 夏侯详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姚思廉

    萧颖达,兰陵兰陵人,齐光禄大夫赤斧第五子也。少好勇使气,起家冠军。兄颖胄,齐建武末行荆州事,颖达亦为西中郎外兵参军,俱在西府。齐季多难,颇不自安。会东昏遣辅国将军刘山阳为巴西太守,道过荆州,密敕颖胄袭雍州。时高祖已为备

  • 卷二十·沈德符

      ○言事【章枫山封事】成化三年十二月,翰林编修章枫山(懋)因内阁出小揭帖,传与学士吴节等诸词臣,分作灯词。章约同官庄{曰水}、黄仲昭上疏力谏,宪宗大怒,三臣俱廷杖远贬,当世高之。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时英宗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庚子朔礼部进大报等祀日册○以大享视牲命成国公朱希忠代英国公张溶镇远侯顾寰尚书杨博董份轮视○壬寅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广宁伯刘允中祭 景陵○旧例官民户口食盐皆计口纳钞自行关支○在

  • 绎史卷七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陈二庆之乱【蔡弑景侯附】左传【襄公二十年】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

  • 胡藩传·沈约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他祖父胡随,官至散骑常侍。父亲胡仲任,官至治书侍御史。胡藩很小便死了父母,在丧事期间非常悲痛,以此著名。太守韩伯看见他,对他的叔父尚书胡少广说:“你的这个侄儿一定会以义气成名。”本州本府征调他

  • 渔阳王高绍信传·李延寿

    渔阳王高绍信,文襄帝的第六个儿子。历任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他路过渔阳,与当地富豪钟长命同床而坐。太守郑道盖来拜谒他,钟长命想站起来迎接,他不让,说“:这是什么样的小人物,不值得您站起来!”他与钟长命结

  • 卷十一 礼六(吉礼 )·龙文彬

    ◎祀先代帝王洪武三年五月,遣使访历代帝王陵寝,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凡三十有六。遣秘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礼志》。 )四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始罢天下府州县祀三皇。(王圻

  • 刘瑞恒·周诒春

    刘瑞恒 字月如。年二十八岁。生于直隶天津。父桐轩。已婚。本籍住址。天津日界天安里一号。初学于天津新学书院。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学校。习化学。宣统元年。得学士学位。入哈佛医学校。

  • 九守第五十五·管仲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右主位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右主明听之术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许,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

  •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佚名

    宋罽宾沙门求那跋摩译菩萨摩诃萨成就戒。成就善戒。成就利益众生戒。先当具足学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若言不具优婆塞戒得沙弥戒者。无有是处。不具沙弥戒得比丘戒者。亦无是处。不具如是三种戒者得菩萨戒。亦无是处

  • 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下·玄沙师备

    上堂。闻燕子叫。云。深谈实相。善说法要。便下座。僧请益。和尚今日上堂。闻燕子叫。示众道。深谈实相。善说法要。未审尊意如何。师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去。谁信你。师指灯笼问僧。我唤者个作灯笼。你唤作

  •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卷之三·德然

    徒弟比丘慧省编次幻隱歌為靈隱明長老賦世間萬事付一幻,道人依幻而自住;百千三昧在其中,只把莖眉以為準。幻隱那分優與劣,隱幻何曾有生滅?是幻全超曠劫前,是隱不落今途轍。有時依幻顯幻,宛同大海一漚發,大千小千俱包括;有時從隱

  •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佚名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宋道士所造。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书分十篇,皆乃元始上帝演说。内称元始上帝在大罗天中会见群仙,讲说妙法。因见末世众生愚痴暗昧,不奉三宝,罪恶缠身,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