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竹斋集钞

裘万顷

出门

出门复入门,吾行竟安之。携书北窗下,翻阅聊自怡。有怀千载人,掩卷还软欷。采采首阳薇,恋恋商山芝。一裘或终身,欣然钓江湄。斯人不可作,斯道日湮微。目前稻梁谋,凫雁方齐飞。青田寂无音,岁晚将畴依。慎勿出门去,尘埃染人衣。

菖蒲

康庐入吾怀,十载驰梦魂。踵门者何人,遗余以芳荪。欢然得其趣,如对五老言。幽姿出岩谷,常带冰雪痕。尘容为一洗,两目不复昏。忽思三峡流,褰衣涉潺湲。因仍一寸石,浸润九节根。人言可扶老,岁月须其蕃。兹理谅不诬,吾将从绮圆。

从人觅墨梅

熏炉束诗魂,茗碗驱睡思。掩关寂无营,翰墨自娱戏。山寒溪正清,月淡雪初霁。横斜两三枝,见说可人意。天机如胸中,出手特馀事。何时翦冰丝,来对病居士。

题余仲祥松斋

芳妍桃李场,纷趋欻成蹊。长松坐偃蹇,遂尔不见知。平生异时人,不舆俗转移。萧然尘埃中,擅此丘壑奇。窗虚境逾清,四壁风来吹。抱琴揖苍髯,喜气掀两眉。臭味既与同,相亲不相违。直期阅岁寒,□可但忘饥。

行役

宿雾锁山椒,落月挂林侧。崎岖历冈峦,彷佛辨阡陌。秋高风露寒,道远时序迫。安得归故园,篝灯理书册。

罗溪桥

我来从西昌,日日困尘上。谁知罗溪桥,净若初过雨。长松列左右,清风奏宫羽。薄暮舍篮舆,扁舟渡溪去。

次伯仁善利阁小室韵

山林吾所庐,夜月恒对影。焉知江上人,一日过万境。褰裳步崇台,有室妍且静。徘徊不能去,坐见四山暝。

见雪

兀冥当语谁,饷我一檐雪。吾庐本来静,得此更清绝。遥怜北海上,往往已盈尺。啮毡人在否?毋凌汉臣节。

雨后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新书浮桠摆,馀润溢潺湲。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用郑浮梁韵简园师

杖屦山蹊窄,钟鱼佛界深。寒梅残屋角,春荠老墙阴。一水元无恙,扁舟尚可寻。烦师掬清溜,为我洗尘心。

次胡伯仁韵

山长飞鸟急,江阔去帆微。唱晚几渔笛,凭高一钓矶。从君濯冰雪,满袖得珠玑。三叹不能已,归来吟夕晖。

送胡仲立入京

昔对延英日,诸公叹弗如。敢言天下事,不负案头书。此去朝双阙,悬知有异除。荣途方驷牡,未用曳长裾。

次施真人韵

素鞸方多难,丹砂倘一逢。勿疑蕉覆鹿,会见竹成龙。涧水远仍洁,岩花幽更浓。行行望仙宇,知在最高峰。

厌原山中晓行

碧鸡夜半声啁哳,唤起幽人步林樾。秋高风露着林木,无数寒花泣明月。松篁一径宛如画,石溜涓涓更清绝。山巅便好结茅庐,莫待他年鬓成雪。

夜坐

炉火篝灯孰与同,此心吾欲付冥鸿。茅檐已作涉旬雨,蕙帐不禁连夜风。一段清愁诗句里,十分寒事酒杯中。溪云未用安排雪,且听梅花试小红。

玉山道中时赴掌故之命

麦苗堆绿菜花黄,一簇人家古道傍。酒熟不妨邀里党,年丰赢得事农桑。世情只说宦游好,客裹那知归兴长。我有平生蓑笠在,钓丝何日理斜阳。

睡起书怀时诸公相勉再出

北窗终日废书眠,一枕清风直万钱。云度茅檐轻冉冉,泉生石砌净涓涓。不嫌雨脚花间注,要听秋声屋外传。三径初成吾欲老,幕中何用泛红莲。

有感时与李宏斋有约

去年今日西归客,曝背茅檐又一冬。岁月催人虽迅速,简编於我却从容。知名焉用诗千首,养病聊须酒一锺。早晚杖藜修水去,故人有约许相从。

怀范光伯再用韵

梅边流水碧洄洄,都把相思付折梅。十载不禁双泪落,一尊期慰九肠回。惊残蝶梦鹊空喜,望断马蹄人不来。咫尺云山尚如此,天涯谁信得追陪。

用黄子益韵二首

青衫日日困尘沙,安用浮名与世夸。已过半生真似梦,未荒三径且还家。恨无沈水纡香穗,喜有寒泉沦茗花。袖却西归遮日手,园林幽处看桑麻。

睡起欢然思虑少,病馀犹觉应酬艰。招摇风月聊须竹,收拾烟云幸有山。但要世缘随水断,莫休诗债几时还。追奔富贵非吾事,且占林泉一味闲。

题怀秀堂

莫教满地长莓苔,杖屦从今日日来。曲径要随松巷转,柴门须对石梁开。墙头花木因时种,案上图书任意堆。幸有林泉堪寄老,忍将双脚踏尘埃。

大雪次前韵

谁知天巧出玄机,但怪飞琼过眼奇。暝立风枝寒雀倦,愁吟冰谷晓猿饥。芦花洲渚月明夜,柳絮池塘春暮时。此景人间不长有,写真传影正须诗。

兀坐有感

意行曾到楚江腰,占得双泉第一寮。窗户邃深钟磬远,客尘都向静中消。

癸亥夜梦

丙夜清眠正熟时,梦魂飞去拜丹墀。小臣乍得披肝胆,感慨分明涕泪垂。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六首

飞花数点雨初歇,啼鸟一声春正长。让罢《黄庭》了无事,旋安银叶试炉香。

已著遗经洗此心,更寻流水濯吾襟。经旬不涉溪边路,荇带苔钱如许深。

雾阁云窗先自幽,水声那更绕床流。春深红雨落桃径,昼永清风生茗瓯。

檐间新燕几时来,檐外闲花往岁栽。丹杏碧桃浑落尽,绿阴低处结青梅。

淡月笼花花映窗,好风吹竹竹浮香。梦回何处一声笛,人静山幽天正凉。

为怜风雨趣春回,故著秋花到处栽。兰菊从来盛风味,不妨环绕读书斋。

宿翠岩寺呈李弘斋佥判

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幸有《和陶》诗卷在,好依莲社此山中。

寄宋居士修叔求庵记

翠琰新刊照眼明,流传何日到柴荆。从今不恨论交晚,我亦碑中有姓名。

日出

日出柴门尚嫩开,绿阴多处且徘徊。槐花满地无人扫,半在墙阴覆紫苔。

早作二首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呜。

北窗清冷不成眠,风递蛩声到枕边。试唤儿童卷疏箔,一帘花影月娟娟。

数声牧笛日将晚,一曲樵歌山更幽。解带盘桓小溪上,坐看红叶泛清流。

上元忆大梵明灯

经年不到豫章城,灯火遥闻鼓吹声。却忆秋屏台上寺,绛纱青玉几长明。

九日

篱落黄花尚自无,白衣犹未到吾庐。莫令此日负佳筛,为展渊明采菊图。

次仲庸初冬即事

常岁霜天分外晴,一溪如练浸冰轮。今年风雨宁无夜,谁与溪梅作小春。

君家秋实洞庭种,小子持来独未黄。莫作苏州书后梦,只今惟欠满林霜。

寄元龄弟

季也东归何太迟,伯兮西望屡吟诗。茅檐昨夜雪深尺,人在篷窗知不知。

雪中再示元德元龄二弟

平生蓑笠惯冲寒,长忆江湖把钓竿。昨夜北窗闻雪作,梦魂飞到子陵滩。

青青窗外几修篁,也学宫梅巧样妆。说与惠连须着句,雪边春色到池塘。

再用韵寄弟

无人低唱两三卮,一任琼瑶满眼飞。罗袜暗尘应洗尽,月明吾欲看江妃。

忆昔骑驴犯晓寒,酒旗随处认长竿。灞陵物物皆诗句,不用牵船八节滩。

眼前修洁独修篁,屡倩东风洗晓妆。学舞腰肢困珠玉,可怜官柳在寒塘。

再用韵

雪里鸥盟故未寒,小舟南浦着渔竿。眼明似共月十里,衣冷欲迷云一滩。

余从元德弟借到西廊书斋朝夕其间今二年矣戏题作病僧寮云

华发苍颜一病僧,向来文史颇关情。只缘世网无由脱,遂学枯禅度此生。

病僧行脚归来后,百事无心每闭寮。日射竹窗风叶乱,烟凝香鼎篆纹消。

寄元龄弟

莫怪穷年不入州,载书前已会盟鸥。市朝华竟多尘事,且傍溪山静处留。

少年妄作功名想,说着长安喜欲狂。多病年来怕奔走,却思云壑置藤床。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

支离病骨怯初寒,眼底清愁更万端。勉和新诗寄鸿雁,江城夜月觅君看。

余既得乌石冈西望葛坛在云霄中相去虽远山势不断林木历历可数异时乞灵仙翁不难矣喜而成诗寄葛坛主人

东西知隔几牛鸣,山势绵绵若引绳。待向冈边结茅屋,幅巾遥礼夜坛灯。

寄张仲符时得乌石冈地

今人那似古人贤,一锸随身日醉眠。此老有灵应笑我,区区常费买山钱。

寸心天地有长久,此诀刘郎却未传。他日驭风蓬岛去,谩留陈迹在山巅。

酬余求之

枕中久已黄粱熟,镜裹从教白发垂。但得渔樵分半席,此生何必与人知。

雨后轻窗无一尘,窗前松竹更清新。不妨踏遍莓苔地,遣我青鞋有故人。

别曹教授

从渠柳色自青青,莫为行人赋《渭城》。只恐南墙旧时竹,误随风雨作离声。

江花岸柳太多情,长逐春风管送迎。我亦思归归未得,夜窗愁听杜鹃声。

有感

三四知音总道山,荷锄吾独在田间。入言病骥犹堪秣,伏历何心十二闲。

题老悟画卷

吏隐三年楚水头,每随凫雁代扁舟。归来喜色惊邻里,分得潇湘一片秋。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六百二十四·彭定求
  魏庭玉·唐圭璋
  ◆录事昂吉(启文集)·顾嗣立
  ●南柯记目录·汤显祖
  第二折·佚名
  第一折·郑光祖
  大陆诗草魏序·连横
  卷一三·郭则沄
  三集卷二十九·乾隆
  二集卷三十七·乾隆
  第三十六出 赠荫(中吕调江阳韵)·丁耀亢
  刻古赋辨体跋·祝尧
  卷一百六十三·陈思
  卷三十四·沈季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若晦·唐圭璋

      若晦,云间人。   满庭芳   游人涤赋   五洞深沈,九峰回抱,望中云汉相侵。暮春天气,宫殿翠烟深。一片山光澹净,溪月上、碧水浮金。琼楼杪,仙人度曲,空外响虚音。   龙香,时暗引,青鸾白鹤,飞下秋阴。露华冷、琼珠点缀

  • 卷三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九·脱脱

        何铸 王次翁 范同 杨愿 楼炤 勾龙如渊 薛弼 罗汝楫萧振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

  • 卷三·沈德符

      ○宫闱【修女戒】洪武元年三月朔,命翰林儒臣修《女戒》,谓学士朱升等曰:“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以骄恣犯分。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卿等为我篡述《女戒

  •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七月。戊午。谕军机大臣等、巡视中城御史韫德等奏、平粜局销售无多。请即停止一摺。着照所请。即由户部咨行顺天府直隶总督遵照办理。现月  ○又谕、李鸿章奏、海防急需军器。北洋无款可筹。请暂

  • 三六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查访《永乐大典》佚本·佚名

    三六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查访《永乐大典》佚本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真按:刘统勋、高晋、三宝也。<>者凡例有,乃便读而

  • 卷五·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秦本纪第五 【索隐秦虽嬴政之祖本西戎附庸之君岂以诸侯之邦而与

  • 乔行简传·脱脱

    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从学于吕祖谦的门下。考中绍熙四年(1193)的进士。历任官职为通州知州、条上便民事。主管户部架阁,召为试馆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升任秘书郎,担任淮南西路转运判官,为嘉兴府知府。改

  • ●皇朝通典卷十二·佚名

    食貨十二 ○食貨十二 鹽法 △鹽法 (臣)等謹按鹽鐵之制自漢武帝設立官司除故鹽鐵之富者為吏吏多賈人而山海之利專於上矣唐宋明以來代沿其舊故鄭志所載鹽鐵使筦鹽及鐵與茶類為一編葢以三者之賦當時專設一官總司征榷故不得

  • 聂云台·佚名

    聂云台先生小传聂先生名其杰字云台湖南长沙人聂仲芳中丞之公子也中丞曾任苏松太道及江南制造局总办中国之有铁甲兵舰与十二英寸大炮中丞之功也先生生甫二周即随宦上海稍长延师授读肄习英文旁及电化工程诸学皆能无师自

  •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梁启超

      夫以有国对立,兵争之惨如此,人民之涂炭如彼,此其最彰明较著矣。若夫竭民力以养兵,糜费无量,驱人民以为兵,失业无量。虽有仁人义士,不得不各私其国,故其心志所注,识见议论皆为国所限,以争地杀人为合大义,以灭国屠人为有大功,

  • 谁来种田地?·孔子

    【原文】 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卷四·道世

    ○日月灾第三(此有一十三部)▲述意部第一若夫世界未成之前,二仪尚昧;众生贮粮之後,三光乃照。动宝意之深慈,启吉祥之幽思。御阳精而澄流,驾阴魄而腾晖,驰风驿而运行,应璇玑而合度。纪寒暑於三际,系朝夕於四洲。虽历象於上天,亦表

  • 十地经论 第十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十卷天亲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论曰。第八地中有七种相差别。一总明方便作集地分。二得净忍分。三得胜行分。四净佛国土分。五得自在分。六大胜分。七释名分。云何总明方便作集地分经曰。

  •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佚名

    唐天竺三藏弥陀山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城大精舍中。与大比丘众无量人俱。复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其名曰除一切盖障菩萨。执金刚主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无尽意菩萨。弥勒

  • 卷第十一·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十一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宋下丁未 高宗。改元建炎。幸维杨。诏佛果禅师克勤。诣行在引对。时军国多故。有司未暇习仪。上遣八辈翊师。升殿赐坐。顾问佛法。词旨明亮。帝云。朕一一记得。昨遇泗洲。

  • 卷第二十·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四世之七(南岳下后第三世之三) 赵州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佚名

    又名《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医经类著作。佚名撰,一作北宋刘温舒撰。一卷。温舒有《素问入式运气问奥》已著录。通常认为此系唐后之人因 《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

  • 英华之歌·杨沫

    长篇小说。杨沫著。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是作者20世纪50年代的长篇《青春之歌》的续篇。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为背景,描写主人公林道静的战斗生涯以及她与卢嘉川、江华的爱情纠葛与政治分歧,真实地